我们国家的虾有多少种,都叫什么名字?
常见虾蛄种类虾蛄 mantis shrimp软甲纲掠虾亚纲动物的通称。掠虾亚纲中仅有口足目 ,其中除全为化石种类的古虾蛄科外,现生种分4个总科:深虾蛄总科、指虾蛄总科、虾蛄总科和琴虾蛄总科。全为海生。掠虾类起源于古生代的侏罗纪现存300余种。绝大多数种类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见于温带。中国沿海均有,南海种类最多,已发现80余种。虾蛄身体窄长筒状,略平扁,头胸甲仅覆盖头部和胸部的前4节,后4胸节外露并能活动。有1对带柄的复眼。这两个体节在头部前端能活动。腹部宽大,共6节,最后另有宽而短的尾节,与腹部最后1对附肢构成尾扇。口位于腹面两个大颚之间。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虾蛄多穴居,常在浅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穴多为U字形。口足类为肉食性,多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此类动物体能以尾肢摩擦尾节腹面或以掠肢打击而发声。虾蛄科、琴虾蛄科等体形较大种类的肉和卵巢可食,味道鲜美,口虾蛄成熟的卵巢的鲜美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对虾。体形较小的个体常为黄鱼、章鱼的铒料。数量最多的是口虾蛄,中国以黄渤海区产量最大。 他们攻击猎物的方式很像陆地上的螳螂,所以西方人俗称他们为螳螂虾(Mantis shrimp)。地方名;皮皮虾、虾耙子、虾公驼子、赖尿虾、螳螂虾、爬虾、口虾蛄、富贵虾、琵琶虾。虾蛄是一种营养丰富、汁鲜肉嫩的海味食品。其肉质含水分较多,肉味鲜甜嫩滑,淡而柔软,并且有一种特殊诱人的鲜味。每年的春季是其产卵的季节,此时食用为最佳。肥壮的虾蛄脑部满是膏脂,肉质十分鲜嫩,味美可口,可惜壳多肉少。但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脂肪0.7%,以及维生素、氯酸、肌苷酸、氨基丙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虾蛄性温、味甘。有补肾壮阳、通乳脱毒之功效。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条尾近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fasciata / Squilla subfasciata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明显地较眼柄阔。外壳光滑。头胸甲窄,并具有尖锐的前侧角。头胸甲并没有中央脊,而在中间脊位置上有纵沟。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第五胸节只有一侧突,指向前方成一尖齿。第六及七胸节有一宽圆的侧突。第八胸节的侧缘较圆。由第五胸节至第五腹节并无亚中央脊。尾柄具有长的中央脊、亚中央脊、及数对短纵脊。尾肢内叉的内缘有7-14只小刺;尾肢外肢具有7-10只可动刺。 体色: 体呈灰褐色至橄榄绿色,具不规则斑驳表面。尾节基刺尖端呈深红色。尾肢外肢末端呈黑褐色。尾节不具斑点。体长: 小至中型,体长可达100毫米。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由西印度洋至菲律宾、越南、香港、台湾、中国、日本、新卡利多尼亚及澳洲。 栖息环境:栖息于55公尺以下水深之沙泥底或碎石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多脊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multicarina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阔度不及头胸甲长度的1/3。眼角鳞片没有分叉。眼柄不具隆脊。头胸甲具正常量量的隆脊外,更有无数附带的纵脊。头胸甲的中央脊明显,但不被其叉裂的底部中断。头胸甲下具大颚须。捕肢的指节具有5齿。第五胸节具有双侧突,胸节中线两侧具横脊。由第六胸节至第六腹节整个身体满布紧密的纵脊。每条纵脊末端均有尖刺。尾柄的前侧圆突具尖端。 体色: 体呈啡黄色,在第二及第五腹节上有深色方形斑驳。尾肢外肢末端呈黑色。体长: 中型,体长可达90毫米。分布: 由日本至印度,包括中国、香港、越南、菲律宾及缅甸。栖息环境:栖息于50公尺以下水深之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饰尾绿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decorata / Clorida juxtadecora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细小,具双角膜,较眼柄窄。眼柄短而肿胀。额角板短,阔度大过长度,而且具有圆边。头胸甲前侧角尖;但没有中央脊及中间脊。头胸甲下具大颚须。捕肢的指节具有5齿。第五胸节只有一尖而向前弯的侧突。第六及七胸节侧突宽圆。第一至第五腹节具有明显的亚中央脊。尾柄底部除肛后脊外,还有很多隆脊和结节;但尾柄的中央脊和侧缘均不具结节。尾肢外肢侧缘具有6条或以上的可动刺。 体色: 体呈奶白色至浅啡色,不具明显色斑。体长: 小至中型,体长可达95毫米。分布: 中国东海和南海、香港、越南东京湾至泰国阿达曼岛。栖息环境:栖息于30公尺以下水深之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窝纹网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foveola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细小,具双角膜,略较眼柄窄。头胸甲及腹背满布粗糙的网状脊。头胸甲具有正常量量的隆脊,但被网状脊隐藏。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第五胸节具有细小而尖锐的双侧突。第六胸节的双侧突宽圆。第七胸节的前侧突尖细,而后侧突宽圆。腹节亦具有正常量量的隆脊。尾柄有数列弯曲的附带的纵脊。体色: 体背及尾扇呈灰紫色。体长: 中型,体长可达105毫米。分布: 澳洲、婆罗洲、西北印尼至缅甸、越南、香港及中国。栖息环境:栖息于50公尺以下之软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伍氏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woodmasoni / Oratosquilla woodmasoni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大,并具双角膜,阔度不及头胸甲长度的1/3。额角板短而阔。头胸甲具有正常量量的隆脊;中央脊与叉裂中断,而叉裂缺如或不明显。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长节有尖锐的长节刺。第五胸节具有细小而尖锐的双侧突。第六及七胸节的双侧突向外伸展。第八胸节只有单侧突。尾柄中央脊的两侧不具结节列。尾肢外肢侧缘具有7-10条可动刺。 体色: 体呈浅绿色,其隆脊红褐色。尾柄背部中央呈栗色,后缘黄色;基刺粉红色。尾肢的外肢及内肢蓝色。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55毫米。 分布: 西印度洋至印尼、越南、香港、台湾、中国、日本、菲律宾及澳洲。栖息环境:栖息于50公尺以下之平坦沙泥底浅水海湾或近岸水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猛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harpax / Harpiosquilla japonica / Harpiosquilla intermedia / Harpiosquilla malagasiensis / Harpiosquilla paradip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呈三角形,前端较修长。头胸甲具有中央脊,其后侧边缘深入向内凹陷。捕肢的指节具有8齿;掌节外缘具有一列修长而笔直的小刺。第五胸节有圆浑后缘。第六至第八胸节的亚中央脊及中间脊不具刺。第一至第五腹节具矮小的亚中央脊。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8 — 10只可动刺。体色: 体背呈浅褐青色。隆脊及体节后缘呈黑褐色。第六腹节的亚中央脊深绿色。尾柄中央脊的两边有一对深色斑点;尾柄基刺脊呈绿色。尾肢的内肢边缘呈黑褐色,外肢则为黄褐色。体长: 大型,体长可达260毫米。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由红海及西印度洋至日本及澳洲,包括中国、香港、台湾、菲律宾及越南。 栖息环境:栖息于70公尺以下水深之泥沙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长叉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nepa / Oratosquilla nep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呈圆形,并无中央脊。头胸甲的中央脊与叉裂没有中断,而叉裂长及裂于背穴之后。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第五胸节具有双侧突。第四腹节的亚中央脊通常具后刺。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8 — 10只可动刺。体色: 体背呈灰绿色。全部隆脊、沟及体节后缘均呈褐绿色。尾柄的中央脊及侧缘呈深绿色。尾肢内叉及外叉末端的基刺呈红色。尾肢外肢的尾节呈黄色。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65毫米。 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由中国、台湾及香港至西印度洋及红海,包括新卡利多尼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玻里尼西亚、澳洲。 栖息环境:栖息于25公尺以下水深之平坦沙或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oratoria / Squilla affinis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宽而顶端圆滑。头胸甲的中央脊与叉裂没有中断,而叉裂裂于背穴之前。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长节外缘具有长节刺。第五至第七胸节具有双侧突。第五胸节的前侧突不但尖锐和修长,而且向前侧方伸出;其后侧突较小和向侧方伸出。第六及第七胸节的前侧突钝、修长、并向侧方伸出;其后侧突较宽及呈三角形。第五及第六腹节的亚中央脊有刺;第四至第六腹节的中间脊有刺。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7 — 9只可动刺。体色: 体背浅褐色。头胸甲、胸部及腹部的隆脊呈深红色。尾柄的中央脊及基刺脊呈深褐绿色;基刺尖呈红色;亚中央齿及中间齿呈黄色。尾肢的外肢后端黄色并具深色内缘。 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85毫米。 分布: 俄罗斯南部、日本、中国南至香港、越南及澳洲东南部。栖息环境:栖息于60公尺水深以下之泥沙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断脊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interrupta / Oratosquilla interrup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宽而呈四方形。头胸甲的中央脊明显与叉裂中断。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长节外缘具有长节刺;腕节脊分为两个相等的圆突。第五及第六胸节具有双侧突。第五及第六腹节的亚中央脊有刺;第四至第六腹节的中间脊有刺;第三至第六腹节的侧脊有刺;第一至第五腹节的边缘脊有刺。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7 — 9只可动刺。 体色: 体背浅橄榄绿色。头胸甲沟深绿色;脊深红色。体节后缘深绿色;脊绿色。尾柄的中央脊具有一褐色点;基刺尖呈红色。尾肢的外肢黄色。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60毫米。分布: 波斯湾以东至越南、香港、台湾、中国及澳洲。栖息环境:栖息于25公尺以下之沙或泥底海域。
[img]
皮皮虾可以长到多大?
皮皮虾的正式中文名为 虾蛄 ,在我国各地沿海均有大量出产。作为餐桌上的人气海鲜,它拥有超多的别称,比如 虾姑 、 琵琶虾 、 富贵虾 、 虾爬子 等。而“ 螳螂虾 ”一词则源于英文名 “mantis shrimp” 的直译,因为有些皮皮虾生有一对镰刀状的捕捉足,它们发飙时会把身体高高抬起,张开双足,摆出一副准备干架的姿势,样子活像一只螳螂。
皮皮虾从水中被捞起时,常会惊恐的从腹部喷出透明液体,好似撒尿一般,于是在我国南方,它被形象地称为“ 濑尿虾 ”或“ 撒尿虾 ”;此外,皮皮虾的尾巴倒过来看,轮廓很像古时官员的乌纱帽,因此在北方一些地区,它还得了个“ 官帽虾 ”的别名。俗名越多的食材自然在民间也越具有人气。
皮皮虾种类很多,餐桌上常见的大概这么几种:
1.口虾蛄(O.oratoria)最常吃的一种,不太大
口虾蛄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为数不多能够在温带生活的虾蛄,因此南北沿海均有大量出产,是我们最常食用的一种。它的个体不大,体长 一般只有十几厘米 ,背部呈乳黄色,伴有青灰色,腹部为白色,一袭素颜。
2.猛虾蛄(Harpiosquilla)威猛 如其名,可以长得比较大
水产市场常会看到一些青色的大个头皮皮虾,它们通常就是猛虾蛄。猛虾蛄科下唯一的猛虾蛄属包括好几种,它们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域,常见诸如猛虾蛄(H.harpax)、日本猛虾蛄、棘突猛虾蛄等等,其中猛虾蛄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
猛虾蛄们的主要特征是头胸甲后侧边缘明显内陷,有着迷人的“小细腰”,尾柄中央脊的两边有一对明显的深色斑点并且尾柄刺脊一般呈青绿色,除此以外它们另一个特点就是体型较大,通常可以长到25厘米左右, 最大可以长至30厘米 。
斑琴虾蛄(L.maculata)最大的虾蛄
斑琴虾蛄又称斑马螳螂虾、虎斑螳螂虾,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虾蛄。 最大体长超过40厘米 ,长度堪比人类小臂,重量妥妥超过一斤。斑琴虾蛄并不属于琴虾蛄属(Lysiosquilla)而是来自小琴虾蛄属(Lysiosquillina)。
斑琴虾蛄特征明显,它的背部有黑色和黄白色相间条纹,配色像极了琴键,这也是它中文名中“琴”字的由来。斑琴虾蛄体型巨大又凶猛异常,商贩们为了防止它们互相打斗,迫于无奈只能让它们住上“单间”,我知道你们很好奇它们是怎么装进塑料瓶里的,其实很简单,瓶身上竖着划一刀口子掰开塞进去就行啦。
一只一盘不是梦!更多精彩回答,关注萨鱼。
首先我觉得,叫皮皮虾不如叫琵琶虾,为啥这个丧名字反而流传这么广。
我们吃的皮皮虾,学名叫口虾蛄,寿命一般是2年。由于物种因素,这种皮皮虾的生长极限是20厘米左右。
俗称的泰国皮皮虾,学名叫猛虾蛄,寿命略久些,体型极限大约在50厘米左右。
绿皮皮虾,绿虾蛄,俗称螳螂虾,寿命能达3到4年,体型也较大,可以长至70厘米。
————————————————
大多数人只会吃,不懂玩。其实,捉皮皮虾也是很有乐趣的。在沙滩上寻找皮皮虾洞,然后用毛笔把皮皮虾钓出来,非常有趣。
顺便,自然生长的沙穴中的皮皮虾才是顶级美味。普通的水中饲育的皮皮虾,也包括个头非常大的泰国皮皮虾,其味不如天然皮皮虾的十之一也。
皮皮虾是很不错的一种海鲜,很多爱吃虾的人都喜欢吃皮皮虾,一般我们所见到的皮皮虾个头都不大,下面介绍皮皮虾能长多大?皮皮虾最大有多大?
皮皮虾能长多大
皮皮虾具体多大跟生长环境和生长年份有
关,据说最大的皮皮虾能有一斤呢
皮皮虾怎么样
家附近能吃到新鲜的还是吃新鲜的吧,这个皮皮虾品说个头大但是比音不是新鲜鲜活送达的,吃起来跟鲜活的比还是差的远了,平时店里吃的或是家里买的新鲜的我习惯白灼一下就吃,特别鲜。这个虾白灼的没有办法吃,一点味道也没有,所以我后面都是椒盐的,不然实在吃不下。已经吃了半包,仅仅是解冻蒸了一下,还是好吃啊~-包里面可能有5只身体断了或者壳碎了,其他还是很完整的,我觉得很好了,毕竟本地也买不到??活的寄过来估计死了大部分也没法吃了,冷冻起来吃独食也挺美滋滋的。收到货的时候虾都解冻了,可以看到虾上面有很多丝线,看其他网友的评价说是渔网,我也不清楚是什么,反正清洗虾的时候有很多这种东西!虾的个头比较一致,有个别个头小点的不多,虾肉没有像其他朋友评价的说彩掉,我是先炸后炒的,如果蒸的话应该会粉吧!这可能也跟烹调方式有关系!虾做好趁热吃好吃,我做好出锅吃的时候特别香,感觉比在外面饭店里吃到的还好吃!凉了以后味道差一点,所以朋友们吃多少做多少,我就是一下子做多了没吃完,凉了味道就打折了!这是我的体验,给朋友们做参考!
皮皮虾好吃吗?
椒盐皮皮虾,好吃!就是没啥肉...是熟冻的熟冻的肉质都口感不好,比较材。还好手艺不错!挽回了皮皮虾!以后还是去市场买活的口感更好,肉更饱满,更新鲜,75-80-斤所以这个熟冻的价格还是可以的..
确切说应该是虾蛄,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温带海域常见的口虾蛄一般最长也就20厘米左右吧,大约和学生用的小尺子那么长。
长得长的虾蛄是热带亚热带海域的。而且颜色还特别鲜艳,属于名贵海鲜了。能长到30厘米以上了。当然吃起来过瘾,价格也很昂贵了哦。
一个手臂那么长
绿虾蛄是什么?绿虾蛄可以吃吗
最好不要吃绿虾蛄!
专门从事虾蛄研究绿虾蛄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绿虾蛄的副院长王春琳教授。从1990年起绿虾蛄,王教授就开始研究虾蛄的基础生物学、暂养与运输技术、繁育生物学、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等。
根据记者提供的变绿虾蛄的实物照片和一些情况介绍绿虾蛄,王教授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表示这种虾蛄确为市场上常见的普通虾蛄,并非稀有种类。
“螃蟹、虾一类出现变绿的情况,多数是因为养殖水域浮生藻类附着的缘故,这种还是可以食用的。但是虾蛄目前只有野生的,生活的水域不太可能接触到藻类,即使是真的吃了,也只会存在消化道上。哪怕是不新鲜、头部胸部破裂,也不可能造成肉色变成绿色。”王教授说,导致虾肉一煮变绿的原因,很可能是虾肉受了污染。
对于网友提到的添加了孔雀石绿的说法,王教授给予了否定。“孔雀石绿是一种染料,也是一种杀菌剂,属于致癌物质,是国家明文规定禁止添加的。虽然有个别不法商家仍偷偷添加,但那也是在养殖过程中添加的,而目前市场上的虾蛄全都是野生的,所以不存在添加孔雀石绿的可能。”王教授明确表示,这种绿色绝对不是虾蛄本身的,很可能是受到了某种污染。但具体是什么物质,则需要做进一步的实物取样研究才能判断。而出于对市民健康的考虑,王教授建议大家最好不要食用此类虾蛄。
我想知道虾有多少种
常见虾蛄种类虾蛄 mantis shrimp软甲纲掠虾亚纲动物的通称。掠虾亚纲中仅有口足目 ,其中除全为化石种类的古虾蛄科外,现生种分4个总科:深虾蛄总科、指虾蛄总科、虾蛄总科和琴虾蛄总科。全为海生。掠虾类起源于古生代的侏罗纪现存300余种。绝大多数种类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见于温带。中国沿海均有,南海种类最多,已发现80余种。虾蛄身体窄长筒状,略平扁,头胸甲仅覆盖头部和胸部的前4节,后4胸节外露并能活动。有1对带柄的复眼。这两个体节在头部前端能活动。腹部宽大,共6节,最后另有宽而短的尾节,与腹部最后1对附肢构成尾扇。口位于腹面两个大颚之间。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虾蛄多穴居,常在浅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穴多为U字形。口足类为肉食性,多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此类动物体能以尾肢摩擦尾节腹面或以掠肢打击而发声。虾蛄科、琴虾蛄科等体形较大种类的肉和卵巢可食,味道鲜美,口虾蛄成熟的卵巢的鲜美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对虾。体形较小的个体常为黄鱼、章鱼的铒料。数量最多的是口虾蛄,中国以黄渤海区产量最大。 他们攻击猎物的方式很像陆地上的螳螂,所以西方人俗称他们为螳螂虾(Mantis shrimp)。地方名;皮皮虾、虾耙子、虾公驼子、赖尿虾、螳螂虾、爬虾、口虾蛄、富贵虾、琵琶虾。虾蛄是一种营养丰富、汁鲜肉嫩的海味食品。其肉质含水分较多,肉味鲜甜嫩滑,淡而柔软,并且有一种特殊诱人的鲜味。每年的春季是其产卵的季节,此时食用为最佳。肥壮的虾蛄脑部满是膏脂,肉质十分鲜嫩,味美可口,可惜壳多肉少。但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脂肪0.7%,以及维生素、氯酸、肌苷酸、氨基丙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虾蛄性温、味甘。有补肾壮阳、通乳脱毒之功效。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条尾近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fasciata / Squilla subfasciata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明显地较眼柄阔。外壳光滑。头胸甲窄,并具有尖锐的前侧角。头胸甲并没有中央脊,而在中间脊位置上有纵沟。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第五胸节只有一侧突,指向前方成一尖齿。第六及七胸节有一宽圆的侧突。第八胸节的侧缘较圆。由第五胸节至第五腹节并无亚中央脊。尾柄具有长的中央脊、亚中央脊、及数对短纵脊。尾肢内叉的内缘有7-14只小刺;尾肢外肢具有7-10只可动刺。 体色: 体呈灰褐色至橄榄绿色,具不规则斑驳表面。尾节基刺尖端呈深红色。尾肢外肢末端呈黑褐色。尾节不具斑点。体长: 小至中型,体长可达100毫米。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由西印度洋至菲律宾、越南、香港、台湾、中国、日本、新卡利多尼亚及澳洲。 栖息环境:栖息于55公尺以下水深之沙泥底或碎石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多脊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multicarina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阔度不及头胸甲长度的1/3。眼角鳞片没有分叉。眼柄不具隆脊。头胸甲具正常量量的隆脊外,更有无数附带的纵脊。头胸甲的中央脊明显,但不被其叉裂的底部中断。头胸甲下具大颚须。捕肢的指节具有5齿。第五胸节具有双侧突,胸节中线两侧具横脊。由第六胸节至第六腹节整个身体满布紧密的纵脊。每条纵脊末端均有尖刺。尾柄的前侧圆突具尖端。 体色: 体呈啡黄色,在第二及第五腹节上有深色方形斑驳。尾肢外肢末端呈黑色。体长: 中型,体长可达90毫米。分布: 由日本至印度,包括中国、香港、越南、菲律宾及缅甸。栖息环境:栖息于50公尺以下水深之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饰尾绿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decorata / Clorida juxtadecora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细小,具双角膜,较眼柄窄。眼柄短而肿胀。额角板短,阔度大过长度,而且具有圆边。头胸甲前侧角尖;但没有中央脊及中间脊。头胸甲下具大颚须。捕肢的指节具有5齿。第五胸节只有一尖而向前弯的侧突。第六及七胸节侧突宽圆。第一至第五腹节具有明显的亚中央脊。尾柄底部除肛后脊外,还有很多隆脊和结节;但尾柄的中央脊和侧缘均不具结节。尾肢外肢侧缘具有6条或以上的可动刺。 体色: 体呈奶白色至浅啡色,不具明显色斑。体长: 小至中型,体长可达95毫米。分布: 中国东海和南海、香港、越南东京湾至泰国阿达曼岛。栖息环境:栖息于30公尺以下水深之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窝纹网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foveola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细小,具双角膜,略较眼柄窄。头胸甲及腹背满布粗糙的网状脊。头胸甲具有正常量量的隆脊,但被网状脊隐藏。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第五胸节具有细小而尖锐的双侧突。第六胸节的双侧突宽圆。第七胸节的前侧突尖细,而后侧突宽圆。腹节亦具有正常量量的隆脊。尾柄有数列弯曲的附带的纵脊。体色: 体背及尾扇呈灰紫色。体长: 中型,体长可达105毫米。分布: 澳洲、婆罗洲、西北印尼至缅甸、越南、香港及中国。栖息环境:栖息于50公尺以下之软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伍氏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woodmasoni / Oratosquilla woodmasoni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大,并具双角膜,阔度不及头胸甲长度的1/3。额角板短而阔。头胸甲具有正常量量的隆脊;中央脊与叉裂中断,而叉裂缺如或不明显。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长节有尖锐的长节刺。第五胸节具有细小而尖锐的双侧突。第六及七胸节的双侧突向外伸展。第八胸节只有单侧突。尾柄中央脊的两侧不具结节列。尾肢外肢侧缘具有7-10条可动刺。 体色: 体呈浅绿色,其隆脊红褐色。尾柄背部中央呈栗色,后缘黄色;基刺粉红色。尾肢的外肢及内肢蓝色。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55毫米。 分布: 西印度洋至印尼、越南、香港、台湾、中国、日本、菲律宾及澳洲。栖息环境:栖息于50公尺以下之平坦沙泥底浅水海湾或近岸水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猛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harpax / Harpiosquilla japonica / Harpiosquilla intermedia / Harpiosquilla malagasiensis / Harpiosquilla paradip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呈三角形,前端较修长。头胸甲具有中央脊,其后侧边缘深入向内凹陷。捕肢的指节具有8齿;掌节外缘具有一列修长而笔直的小刺。第五胸节有圆浑后缘。第六至第八胸节的亚中央脊及中间脊不具刺。第一至第五腹节具矮小的亚中央脊。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8 — 10只可动刺。体色: 体背呈浅褐青色。隆脊及体节后缘呈黑褐色。第六腹节的亚中央脊深绿色。尾柄中央脊的两边有一对深色斑点;尾柄基刺脊呈绿色。尾肢的内肢边缘呈黑褐色,外肢则为黄褐色。体长: 大型,体长可达260毫米。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由红海及西印度洋至日本及澳洲,包括中国、香港、台湾、菲律宾及越南。 栖息环境:栖息于70公尺以下水深之泥沙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长叉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nepa / Oratosquilla nep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呈圆形,并无中央脊。头胸甲的中央脊与叉裂没有中断,而叉裂长及裂于背穴之后。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第五胸节具有双侧突。第四腹节的亚中央脊通常具后刺。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8 — 10只可动刺。体色: 体背呈灰绿色。全部隆脊、沟及体节后缘均呈褐绿色。尾柄的中央脊及侧缘呈深绿色。尾肢内叉及外叉末端的基刺呈红色。尾肢外肢的尾节呈黄色。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65毫米。 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由中国、台湾及香港至西印度洋及红海,包括新卡利多尼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玻里尼西亚、澳洲。 栖息环境:栖息于25公尺以下水深之平坦沙或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oratoria / Squilla affinis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宽而顶端圆滑。头胸甲的中央脊与叉裂没有中断,而叉裂裂于背穴之前。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长节外缘具有长节刺。第五至第七胸节具有双侧突。第五胸节的前侧突不但尖锐和修长,而且向前侧方伸出;其后侧突较小和向侧方伸出。第六及第七胸节的前侧突钝、修长、并向侧方伸出;其后侧突较宽及呈三角形。第五及第六腹节的亚中央脊有刺;第四至第六腹节的中间脊有刺。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7 — 9只可动刺。体色: 体背浅褐色。头胸甲、胸部及腹部的隆脊呈深红色。尾柄的中央脊及基刺脊呈深褐绿色;基刺尖呈红色;亚中央齿及中间齿呈黄色。尾肢的外肢后端黄色并具深色内缘。 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85毫米。 分布: 俄罗斯南部、日本、中国南至香港、越南及澳洲东南部。栖息环境:栖息于60公尺水深以下之泥沙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断脊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interrupta / Oratosquilla interrup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宽而呈四方形。头胸甲的中央脊明显与叉裂中断。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长节外缘具有长节刺;腕节脊分为两个相等的圆突。第五及第六胸节具有双侧突。第五及第六腹节的亚中央脊有刺;第四至第六腹节的中间脊有刺;第三至第六腹节的侧脊有刺;第一至第五腹节的边缘脊有刺。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7 — 9只可动刺。 体色: 体背浅橄榄绿色。头胸甲沟深绿色;脊深红色。体节后缘深绿色;脊绿色。尾柄的中央脊具有一褐色点;基刺尖呈红色。尾肢的外肢黄色。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60毫米。分布: 波斯湾以东至越南、香港、台湾、中国及澳洲。栖息环境:栖息于25公尺以下之沙或泥底海域。
绿虾蛄就是雀尾螳螂虾 杀伤力巨大不能用手直接碰
绿虾蛄是一种性情狂暴的海洋动物,它们胸前大螯钩有很大的弹出力量,如果有人用手捕捉会受到严重割伤。绿虾蛄虽然性情凶猛杀伤力巨大,但它的外形非常漂亮,且不如变异蓝色龙虾那么稀有,很多人都喜欢1将它们当做宠物来养。
一、杀伤力巨大的绿虾蛄
别看绿虾蛄外表非常漂亮,它的一对大螯钩却让人不可轻视。绿虾蛄即著名的雀尾螳螂虾,它们是一种非常聪明的肉食性动物。它们那对弹力十足的前螯钩,能快速有力的击打猎物,个性相当的凶残。它弹射速度非常快,都比得上某些手枪子弹了。
尽管绿虾蛄杀伤力巨大,但就冲着它漂亮的外表,很多人都喜欢将它当做宠物来养。不过,养它的容器一定要是特质容器才行,普通的玻璃可经不起它那对大螯钩的敲击。而且千万不能用手去抓它,不然很有可能就会受伤,绿虾蛄是一种极具攻击力的动物。
所以,如果有想养绿虾蛄的朋友,一定要记得,千万不要用手去碰它。而且,养这种虾最好是单养,因为它们地域性非常强,且非常好斗。如果混养鱼类的话,很可能会被它吃掉。要知道,绿虾蛄就算是面对和它一样或比它还大的猎物,也依然会勇猛地冲上去打爆猎物,并将其吃掉。 上一页 0 /2 下一页
绿虾蛄的生长规律
虾蛄的生长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末至秋末生长速度最快。从其形态参数关系上已经知道,黑斑口虾蛄当体长小于8.17厘米时,体长增加比体重增加要快,但雌雄个体的体重、体长、发育是同步的。当体长大于8.17厘米时,体重增加加快,而雄性超过一般雌性。口虾蛄的分界线是体长为9.0厘米。在人工养殖时,其正常的每旬体长增长为0.9~1.0厘米,但也受当时的水温、水质状况、饵料供应情况、本身性腺发育情况及养殖密度等影响。在繁殖季节,雌性虾蛄性腺发育后其体长就不再增加,其生物学最小型为7~8厘米。另据试验,在同等条件下,黑斑口虾蛄的生长比口虾蛄快。其体重与体长关系的经验公式为:W=0.012L3。
虾蛄的肥满度在各月中有变化,与水温、摄食强度、生殖活动及越冬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黑斑口虾蛄的肥满度雌雄有别,雌性肥满度3月份前变化不大,3月份后迅速增加,并有不断上升趋势,5月份达到最大值,为1.90。而雄性肥满度12月份达到最大值为1.62,1月份开始减少,1月份~ 5月份肥满度变化不大为1.34~1.49。
口虾蛄在7~8月份肥满度最低,这与其6月份刚结束排卵、抱卵孵化等活动有关;9月份,随着摄食量增强,肥满度也逐渐上升,雄性在11月份达最大值,雌性由于个体的恢复而相对较慢,在12月份达峰值。在1~3月份的越冬期,基本不摄食,却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越冬,所以肥满度略有下降。4~5月份,水温回升,摄食量增大,肥满度相应地增大;6月份由于繁殖活动而使肥满度急剧下降。
据性腺和身体的生长与食物摄入关系的分析,虾蛄的生活周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蜕皮与生长阶段(8~12月);越冬阶段(1~3月);性腺生长、成熟、精卵排放与受精卵孵化阶段(4~7月)。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