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爱始于母亲,阅读池莉《和女儿一起长大》,成功写作的秘密
最近被很多新闻刷屏,都是和孩子有关的,有17岁男学生偷拍女同学入厕视频被学校发现,要求学生写检讨并带家长向女方道歉,而男生回家后从30楼跳下的。
也有孩子打架,把同学从五楼扔下楼的。还有女学生因老师批评作文描写不当,跳楼的……
这一幕幕一桩桩惨案,难免不让人反思,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如此的脆弱?心理防线如此退步,竟然禁不起两句批评?
仅仅是因为不够尊重他们,不能用他们接受的语言来沟通,就选择如此过激的方式吗?
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而这些孩子竟然如此轻易就放弃了。这是家长教育的失败,还是学校老师的责任?
来,看看这个女孩,从小都未曾把学习当成生命中首要之事,童年在玩乐中成长,一路从小学到中学都是重点学校,到了高中时发现对国外的教育更感兴趣,于是自己一个人申请去英国的私立中学读书。
她亲笔写了一封诚挚的信电邮给校长,没有料到校长也真诚了回了她信,告诉她学校名额已满。
虽然是一封回拒信,但女孩并未放弃,她对于这位校长的尊重与礼貌更加欢喜,于是把自己的长处和渴望认真的写了一封长信发去。
校长深受感动,答复这个女孩,如果有名额一定会优先考虑,但也要通过学校的考试。
而机会从来都会给有准备的人。
女孩终是等到了这个机会,也用自己的能力取得了过关的成绩,作弊不是不可以,因为卷子是在网上作答,40分钟,如果请一位英文教师是完全不会被对方学校发现的,但谎言早晚也会被拆穿,因为入学后还会再安排一场摸底考。
女孩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了考核,成功取得了入校资格,到达到梦寐以求的英国学校,16岁的她决定独立前往,不需要家长陪同。
相同的年纪,那些懵懂的孩子还在犯错的路上狂奔,有的一生都铺满了荆棘,有的生命已失去体征。
而这个女孩却已经把通往幸福的入场券成功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她到底有什么底气能够领先别人一步呢?
她就是池莉的女儿,亦池。
这本《和女儿一起成长》,讲述了作家从怀胎十月,到无麻药产下女儿,从童年自小学至女儿的中学直至女儿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克林顿、布莱尔、安南、曼德拉……名人成为校友,这24年的养育经历与经验。
畅谈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爱对于孩子的重要。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美国)泰曼·约翰逊
众所周知,池莉是一位成功的作家,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连续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现居武汉。她的作品大部分体现了武汉的特色,她写的人物大部分也和武汉这座特大城市的性格有关,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社会反响强烈。
她的代表作《生活秀》中虚构的鸭脖,衍生出红遍全国的“武汉鸭脖”
就是这样一位名作家,也不能免俗,把自己的女儿夸成了一朵花儿,但她的女儿当之无愧呀,池莉的工作性质,使她早晚忙于写作,并未腾出过多的时间来看管女儿, 她只是在这朵小花初绽的时候,勤于浇水、除虫、补充营养,让这株植物从根上健康泼实,能够接受生活的洗礼,每每在人生的转角处体现自主的能量。
每个女孩或许都是花苞中的一个小精灵,来到人世,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爱和光都会冲击在母亲的心上。这种爱是伟大的,这种爱将化作光芒一路陪伴孩子直到独立成人。
一、本书的教育意义——独立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池莉教育的长处:
1. 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态,扩大孩子的认知和理解力,使他们对于人事有辨别黑白的能力。
2. 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在人生的大事上,给他们机会去选择,会能走得更稳,更好,家长适当放手,不要把自己的理解想强加于孩子身上,美其名日:我为你好。其实只是想自己不努力,让孩子代替自己努力而已。
3. 争取更好的资源。有人说池莉这本书过于抨击中国的教育,美化英国的教育,但好的资源和开阔眼界所需要的走位,的确是世界性的,这个并没有错,过分美化是她的眼界不够高,但为女儿骄傲可以理解。
4. 懂得放手,我觉得池莉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懂得放手,女儿决定学业的许多关键时刻,她是支持的,努力帮助正向的,这才会取得后来的成绩。
5. 不指手划脚。16岁的女儿自己一个人出国,这若是其他母亲可能会担心,甚至受不了而去陪读了,但池莉没有,她放开了手,女儿在国外表现得也十分出色,几次拿到课外活动的大奖,成绩也名列前茅,小小年纪在这样的环境中,离开妈妈,也懂得了为自己争光。
二、本书教育的重要性——爱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中国)舒天丹
看书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有些意气用事,去英国读书,去重点学校,这种事于我们老百姓大部分是无缘的,离我们有些遥远,于是我看到很多评论是负面的,带着浓浓酸味儿,其实我不否认,我也有。
但我反思之后想到的是,为什么?为什么她的女儿如此出色,从书中看得出,女儿完全没有靠妈妈的影响力一丝一毫,基本都是自己凭借能力得到的荣誉。
即便是我们的孩子不会出国,也应该学习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
毕竟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比那些要么早早轻生,要么未成年就犯罪,要么干脆在心底种一辈子恶的孩子要好得多。
最近的热播剧《隐性的角落》中有那么多黑暗的幕后,都是家长在教育中缺席所导致的。
这一点池莉做得还是很好的,孩子从小养狗,虽然全家反对,但她站在女儿这一边,后来女儿因为养狗,在英国与校长有了共同语言,也从爱护小动物中得到许多好处。
一个爱动物的孩子总会有好运气加持,她与校长的狗参与了一次演讲,获得了第一名,也获得了同学们的爱戴。
母亲无声的支持与爱,就是孩子最大的动力与勇气。
这本书以散文的形式跨越24年,写了一个母亲的骄傲,或许母亲看孩子的眼光总是带有滤镜的,有些夸张的描写会给读者来一些不适,还有对于国外教育的过度解读也会让人不满,但抛开这一切,想一想,我们给孩子带来了什么呢?
有爱吗?有赞扬吗?有欣赏吗?有保护吗?如果你能够换位思考一下,或许你会低头惭愧吧?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母爱大于山,感念池莉的母爱,希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她和她的女儿能够平安喜乐,如同她书中的结语:我深信我的孩子亦池,会比妈妈更早领略什么叫做生命享受,会更努力地去争取,会让咱们以及子孙后代,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健康快乐,福田无际。
如何智慧地爱孩子(其二)
(二)好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池莉是作家,身教重于言教,看到她成天埋头写作,潜移默化,女儿也学会了努力。
池莉有很多很好的教育见解。她的一些教育理念充满智慧。
“我得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生活,从游泳中学习游泳,让孩子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自然地获得这个阶段应该有的成长经历和经验,这就是教育。”
在女儿的学前教育阶段,池莉践行了三条习惯准则:
一、让孩子尽情地与她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
二、遵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她在最喜欢最开放的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
三、为孩子讲故事与阅读。
池莉一直坚持给孩子自由,甚至不顾家人的反对,让孩子养了条狗。
孩子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池莉的大力支持。在她的语言中,没有“你不行”、“你要听妈妈的话”,而是充分尊重、信任、鼓励和支持。
最让我感动的还有池莉的这句话:
“我给女儿生命,只是一种偶然。女儿不用感谢我,我倒是深深感谢她给了我另一种生活。”
我们传统教育里“养儿防老”,“付出需要回报”,“感恩教育”等这些观点都没有错,但是当一个母亲豁达地对孩子说,“我给了你生命,你不必感激妈妈。妈妈要谢谢你,你给了我不同的人生体验,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提升了我各方面的能力”。我想这样的亲子关系一定会更加和谐。
所以,池莉这样一个能力强、有教育智慧、会爱孩子、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开明妈妈,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各位家长,要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最应该做的是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去一味地要求孩子。
感谢池莉,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感谢池莉,我将重新调整前行的方向。
像她一样快乐、自由、智慧地去陪伴、教育孩子,让孩子 健康 、快乐地成长,对生活永远保持无限的热情和好奇,对人生有无尽的憧憬,对生命有无穷的敬畏,人格独立、坚韧而轻盈。这应该是我们最满意的结果。
池莉《立》:真正被尊重的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对中国当代文学稍有关注的人,都不会对池莉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作为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很多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还有很多被改编成影视剧,像《生活秀》《来来往往》等等,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事实上,池莉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作家,她更是一个成功的妈妈。
在池莉的精心呵护和养育下,她的女儿吕亦池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从来没有上过培优班的她,在激烈的小升初入学考试中脱颖而出,考上了武汉最好的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
初中阶段,仍然没有上过培优班的她,又在激烈的中考中过关斩将,考上了武汉外国语的高中部;
高一时,吕亦池没有通过中介,自己独立成功申请到英国重点中学——和谐中学去读书;
高中毕业时,她同时被英国的伦敦大学、华威大学、巴斯大学录取,而所有的面试,都是刚满18岁的她独自去面对的。
为什么池莉的女儿那么优秀呢?
读完池莉的《立》,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在我看来,池莉对女儿的养育,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尊重!
池莉是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的呢?
首先,她尊重孩子的性格弱点。
在池莉看来,小时候的亦池并没有表现的特别聪明或者特别有天赋,相反,她胆小、怯懦、隐忍,特别惧怕他人的强势和蛮横。
对此,池莉并没有恨铁不成钢地指责和埋怨,她选择了溺爱孩子,这种溺爱,并不是给钱,给零食之类的随意的滥爱,而是任何时候都选择维护孩子,信任孩子,尽可能为孩子营造更多的快乐轻松的气氛。
池莉在文中写到:“只要谁给我孩子脸色看,谁压抑她,我就要设法排除,哪怕得罪人或者威胁人,我都会做的。”池莉还说:“我必须溺爱我孩子虚弱的地方,我必须以溺爱增强我孩子的软肋。好让她逐渐适应这个专横跋扈的社会,适应竞争社会的弱肉强食的环境,也许她性格中有天生难以改变的部分,但我可以尝试促进她的心理素质更加强健和强大,慢慢变得不那么胆怯害怕和窝心难受,慢慢往人群当中去——不管他们怎么讽刺打击和掠夺你。往后,长大了,这世界给你找不愉快的人,还多着呢。”
在池莉的精心呵护和溺爱中,亦池的性格弱点,顺利朝着有利的方向变化和进步着,她不再害怕小朋友,甚至包括那些攻击性、有掠夺性的小朋友。
其次,尊重孩子的社会交往 。
亦池四五岁的时候,自作主张请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家里妈妈做的饭,虽然池莉写作很忙,虽然当时他们家地方不大,连碗筷和桌椅板凳都不够,但是,她答应了。
她和孩子一起商量菜谱,再一起到邻居家去借桌椅板凳和餐具,然后奔赴菜市场,大肆采买,之后清洗餐桌餐椅,对碗筷和厨具进行高温消毒。最后,终于成功举办了女儿人生中第一次宴请。
之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再到高中甚至是大学,亦池的同学不仅常来家里吃池莉做的饭,还会在家里睡觉、集体看世界杯,甚至是在家集体看恐怖片。
对于这一点,池莉的想法是这样的:
我必须溺爱我的孩子。我必须支持我孩子的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我孩子必须多多地交朋友,融入人群,了解人群,以尽量减少胆怯,直至消灭害怕。
这种尊重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自认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的池莉,养育出一个阳光开朗,人缘极佳的女儿,在人群中,女儿如鱼得水,获得了广泛的识人与阅世的机会。
再次,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亦池小时候,池莉就经常带着孩子在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在池莉看来,一个小孩子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情感是智慧种子发芽的沃土。
这种玩耍一直贯穿于亦池的童年。
上了小学以后,当身边的同学都忙于上各种文化和艺术培优课的时候,池莉有些动摇了,于是她问亦池:“你是否喜欢学习某些个人专长?你是否喜欢在放学以后去课外培优班继续学习?”
亦池的回答是:“不喜欢。我就喜欢玩。”
这回答坚定了池莉的信心,她坚决地捍卫亦池的快乐生活,让亦池度过了一段几乎是“疯狂玩耍”的小学生活。
当然,这并不代表池莉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无所作为,她坚持给亦池讲故事,亲自陪伴她,并且,在亦池主动提出学习钢琴以后,又为她联系钢琴老师,支持她学钢琴。
妈妈支持,孩子也争气,每一次从外面疯玩回家,休息完之后,亦池会主动上琴练习,这样一直坚持,后来考到了钢琴九级!
除了尊重孩子的性格弱点、人际交往以及爱玩的天性,池莉对孩子的尊重,还表现在支持孩子每一个重大的、看似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生选择。
小升初时,亦池决定报考武汉最好的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面对从来没有上过培优班、奥数班的女儿,想到竞争之激烈和录取难度之大,想到一旦失败会有失去就读其它学校的可能,池莉没有选择泼冷水,当拒绝和呵斥的话就要出口的时候,她收住了。
她说:“我无法拒绝我的孩子的良好愿望。看着亦池那稳笃笃不温不火的神态,我又觉得她非常有谱。……如果她宁愿冒险去追求自己最向往的目标,我这个做母亲的唯有全力支持她,千方百计帮助她在关键时刻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
于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母女俩开始为小升初全力奋战。
她一边帮孩子请数学老师补习数学,一夜夜送孩子去补习;
一边激励孩子:“人生就是会有许多的不得已。一个人在某些时刻,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体面,就必须战胜一些他们很厌恶的东西,比如眼下的数学。”当孩子偶尔没有信心的时候,她又宽慰孩子:“即使失败了,也是虽败犹荣!有个成语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万一落榜,说不定后面又别的福气来了呢。后面的你就不要多想了,后面由妈妈负责编电视连续剧吧,好歹妈妈是个作家。”
有这样睿智、温暖又强大的妈妈做坚强的后盾,孩子想不成功都难。
果不其然,亦池顺利通过了小升初的考试,考上了武汉最老牌的重点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
后来,亦池又一次顺利通过中考,考上了武汉外国语学校的高中部。
然而,读高一的时候,亦池又萌发了去国外读书的念头。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独自出国念书,而且还是自己独立申请,这想法简直是石破天惊!
池莉的心里有着种种的顾虑,她觉得,即便是孩子在国内的高考中不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但是以她的能力,也一样能给孩子谋划出一个精彩的未来,比如当童星,又或者是当作家,她都可以给女儿铺路。
然而,对于这些,女儿都没有兴趣,她坚持想出国上高中,然后考取世界顶尖的大学。
于是,池莉又一次选择了支持女儿的选择。
她说:“我就是不能够不听孩子的。我就是不愿意强令孩子。不愿意看她露出弱小动物的眼神。……我怎么可以拒绝孩子出国念书的要求呢?”她又一次鼓励孩子:“世界上的好东西就是属于全人类的,你自己去争取吧。”
于是,她又一次为女儿申请出国出谋划策,打听各种信息。
她们绕过了留学中介,选择了自己直接向学校递交申请,在和校长取得联系之后,亦池又顺利地通过了英国校方的招生考试。
然后,她居然真的就被英国一所重点中学:和谐中学录取了!
后续的事情不难想象,十六岁的亦池独自去英国读书,很好地适应了那里的学习和生活,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她成功收到了伦敦大学学院UCL、华威大学以及巴斯大学的入学通知。而她选择了自己最理想的伦敦大学学院UCL,这所学校是圣雄甘地的母校,它前后拥有18位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且,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曾在一线教学。对于一个想学习真正的知识和本领的人来说,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心理学家李雪在她的《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中写道:“请给孩子空间,让她自由感受、体验各种事物,别用我们狭隘的头脑来限制孩子无限的可能。如果把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都教给孩子,孩子如何比你更优秀?只要不是危险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孩子直接与事物建立联结,不被家长横插一刀,才会拥有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这段话, 本质上说的,就是一种尊重,当大人面对孩子的时候,收起自己的傲慢心,以谦虚的心态去面对孩子。
说到这一点,我是非常感激我的妈妈的。
在我上高二的时候,我那作为公务员的妈妈得到一个信息,就是高中生可以去报考当地的党校,一旦考上党校,之后毕业就可以稳妥妥地进入政府部门,当一名有编制的公务员。我妈妈当时来到学校找到住校的我,跟我说起这个事情,想让我去考党校。
然而,当时的我胸中有豪情万丈,哪里愿意去读一个大专院校,然后留在老家的小镇上去重复父母那一辈的生活呢?
我坚定地拒绝了妈妈,说:“妈妈,我还想再拼一把,我想考大学本科,我想去大城市工作!”
我妈妈听了我的话,没有苦口婆心地规劝我,她表示同意我的选择,又坐长途汽车回家了。
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我想来北京找一份解决北京户口并且有编制的工作,我妈妈也没有给我泼冷水,她立刻打电话联系北京的远房亲戚,为我联系到了来北京的住处。
假如当初我妈妈按照她自己对人生的意愿和想象,给我施加种种限制和阻拦,大概今天的我不会生活在北京的二环,在我自己最喜欢的环境里生活了。
而我的邻居小月,初中时本来学习非常好,中考时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父母却以自己年迈为由,让她读了农校的中专。在当时,读了中专基本上都能分配工作,她那做公务员的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她设计的人生线路是:读中专,毕业后回父母的工作单位继续当公务员,然后早早结婚生子,这样父母年老了也能放心。
之后,小月果真回到了父母的工作单位,果真做了公务员,果真很早就结了婚,但是在生完孩子后又很快离婚,然后又插足别人的婚姻,做了一名不能转正的小三。那种痛苦,不用近距离接触,也能感受出来。
然而事实上,小月上学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她的文章写的特别好,上中专时,还经常在我们当地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倘若上了大学,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她的今天,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种样子。
所以你看,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我们作为父母的,要尽量不让自己的局限去限制孩子的去追求那无限种可能。 为人父母,最好的态度,其实就是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池莉在《立》这本书所体现出来的:尊重!
[img]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