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连遭打击,是全球金融走向动荡的信号
(视觉中国/图)
当风暴潮来临时,没有一块礁石是安稳的。
4月21日,《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被迫出售许多头寸前,瑞士信贷与爆仓的对冲基金Archegos相关的投资敞口超过200亿美元。200亿美元当然不是小数目,但是问题可能更严重——瑞信到底在这次爆仓事件中承受了多大的损失,还是个谜,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损失的数字正在上升。
罩在瑞信上空的“乌云”——对冲基金Archegos爆仓事件发生在近一个月前。
3月26日,人类金融史诞生了一个新的纪录——对冲基金Archegos掌门比尔·黄(Bill Hwang)领衔主演了一场“人类史上最大单日亏损”,亏损金额达到了150亿美元。虽然这一事件的戏剧性很强,但是区区150亿美元Archegos自由资金的人间蒸发还不至于引发市场的普遍忧虑。问题是,比尔·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高杠杆操作把身后的金融大佬拉下了水,其中损失最惨重的就是瑞信。
Archegos并非常规对冲基金,而是一家仅面向自有资本形式存在的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因为不需要向外部投资者推销自己的基金,Archegos没义务披露任何信息,比尔·黄的策略和业绩一直对外保密。
但是,比尔·黄不向外部投资者推销自家基金,并不妨碍他的“外部合作”。与比尔·黄合作的各大投行不断给予比尔·黄所需的杠杆,这意味着他每投入一美元,就会有几倍资金买入其看好的股票。然而,由于Archegos没有披露信息的义务。理论上讲,比尔·黄的“合作伙伴”们并不清楚其他成员的存在,也就不存在统一策略的可能。
这就形成了“背对背”的抱团现象,以Archegos为中心的多家机构集体买入某些股票,导致这些股票的价格迅速上涨,盈利远超普通对冲基金。但是,在出货阶段,彼此信息隔离的抱团成员无法协调策略,很容易变成“大型踩踏现场”。这一场景与2021年年初中国A股市场的公募基金“抱团股”暴跌类似,区别在于A股公募基金抱团是“面对面”的公开操作。
无论背对背还是面对面,都要面临“抱团散伙”时的踩踏风险。抱团散伙发生踩踏时,谁跑得快谁就是赢家,这一次瑞信显然是跑得太慢了。
爆仓发生后,彭博和英国《金融时报》等金融媒体报道,Archegos重仓的股票遭遇“神秘抛售”,总金额达到190亿美元,导致相关股票市值蒸发330亿美元。不过,很快“神秘抛售”就不神秘了。抛售的主力不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就是Archegos的主力“团友”、华尔街大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仅高盛一家,就卖了105亿美元,成了砸在Archegos天灵盖上的大半块“砖头”。而大摩的出手也不含糊,前后一共卖出了80亿美元Archegos重仓股。从此,高盛、大摩“背信弃义”、“老实人”瑞信、野村巨亏的梗传遍了金融江湖。当时的消息是,野村巨亏20亿美元,瑞信更惨,亏了47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Archegos重仓股里中概股占了大半江山,腾讯音乐、爱奇艺、唯品会、跟谁学、百度都在其中。这些中概股的暴跌直接引发了事件。而瑞信和中国金融业的渊源深厚,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瑞信就和中国银行展开了深度合作。近年来瑞信更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大展身手,很多中国 科技 企业的融资业务都得到了瑞信的加持,创造了很多成功案例。但是,也曾踩了瑞幸咖啡的坑。这次因中概股暴跌引发的Archegos爆仓事件中,瑞信成了最大受害者,可谓成也中概股、败也中概股,令人感慨。
更糟糕的是祸不单行,距离Archegos爆仓事件不到一个月的3月初,瑞信已经遭受了一次重创。英国金融公司格林希尔破产,与之有着密切业务关系的瑞信因此损失了至少40亿美元。也就是说,瑞信在2021年3月至少损失了近90亿美元,可谓惨痛。
其实,瑞信的经营压力早已不是秘密,2020年下半年就传出了瑞信与其长期竞争对手、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UBS)合并的消息。这一“巨头合体”的背景是抱团取暖——瑞士央行在2020年6月中旬发布的年度金融稳定报告中曾表示,受疫情影响,瑞银与瑞信都将面临信贷质量恶化。不知道瑞信遭遇“黑色三月”后,对这次“合体”会产生何种影响。
总而言之,瑞信的一连串经历可以视为全球金融体系走向动荡的标志。全球产业格局、经济版图、贸易体系正在经历一次巨变,“ 游戏 规则”的改写势不可挡。尤其是美国为首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在疫情之下大规模经济刺激直接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变数,连百年老店、金字招牌的瑞信都显得力不从心、反应迟钝,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全球金融风暴会不会爆发”已经不是今天应该讨论的问题,讨论这场风暴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爆发更合时宜。
瑞信或许不至于成为下一个雷曼兄弟公司,但是下一个雷曼兄弟公司总是会出现的。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江东瑜
瑞信集团董事长
瑞信集团董事长是雷安泽。
财报季开跑,其中10月27日即将发布的瑞信财报尤其引人注目。在披露业绩的同时,瑞信还将宣布一项重大重组计划。瑞信董事长雷安泽(Axel Lehmann)在经历巨额亏损后,承诺进行改革。
9月末,澳洲广播公司记者关于一家大型投资银行濒临破产的报道引发关注,多方信源指向欧洲知名投行瑞信。瑞信方面对第一财经表示,对此事件不予置评。由于季报即将发布,目前机构正在静默期。9月瑞信股价出现暴跌,9月累计跌幅超20%,而该公司5年期信贷违约掉期利差(CDS)则持续飙升。
瑞信加速自救
据悉,瑞信首席执行官Ulrich Korner此前告诉员工,该行正处于关键时刻,10月27日将披露战略改革计划的最新信息。一个月以来,瑞信也动作不断。美东时间10月25日,外媒援引知情者消息称,作为目前最大一笔资产处置交易,瑞信接近完成出售总部设在纽约的证券化产品部门。
该业务有两批竞购者,一批是包括“债王”格罗斯创立的基金公司PIMCO和私募股权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在内的财团,另一批是由投资机构Centerbridge Partners和寿险及再保险公司Martello Re Ltd.联手。
各界目前尚不清楚竞购成功的一方会收购所有证券化资产业务,还是只会收购多数股份。但无论怎样,这都是瑞信自救的重要进展。证券化产品业务部门一直都是瑞信的“现金牛”,出售后能给瑞信提供更多现金收益,并释放保证金等监管要求缴纳的资本。
[img]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