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 中国火箭爆炸(中国火箭爆炸牺牲名单)

中国火箭爆炸(中国火箭爆炸牺牲名单)

解构师Deconst... 2年前 (2022-12-22) 企业 157 views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中国火箭发射有过失败吗?

中国火箭发射发射失败过几次,不过没你说的那么夸张

以下是几次失败的记录:

1996.02.15长三乙火箭(CZ-3B)首发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号,火箭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约22秒,火箭头部着地,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全部损失,星体和箭体基本没有大的残骸。死亡6人,伤57人,爆炸地点距发射架1200米,毁伤民房80余间,故障原因后查明为惯性基准大回路里的一个电子元件失效,造成惯性基准无输出,以后长三乙四射四成;

1992年3月22日,长二捆(CZ-2E)发射澳大利亚澳普图斯B1卫星,点火后,紧急关机,卫星无恙,因未能构成一次发射,根据国际惯例,故未计算在长征火箭发射记录内,故障原因为一助推器的一个焊点有多余铝屑物,造成助推器点火后即关机,火箭主计算机测得推力不够,实施了紧急关机

[img]

中国的航天发射曾经出现过大的事故吗

发生过。最严重的一次是1996年的!

996年2月15日在西昌用长征-3B大推力火箭发射国际708通信卫星,火箭点火升空22秒后发射爆炸,造成6人死亡,50多人受伤,这是中国航天史上最大的挫折,也是世界第五大航天事故。

事故发生后,中国航天商业发射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一些商业发射被取消。之后的整整10年,中国都没有进行国际商业发射,近年来,由于中国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和嫦娥一号计划,中国航天的国际商业发射开始复苏,2006年长征-3B火箭成功发射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这颗卫星是由中国制造的(以前发射的商业卫星都是外国制造的),是中国首次整星出口。也是中国1996年以来的首次国际商业发射。2008年10月30日,长征3B火箭再次把一颗中国制造整星出口的委内瑞拉通信卫星成功送上太空。

中国火箭发射失败记录:

1. 1973年9月18日,酒泉,风暴一号发射长空一号 失败

2. 1974年7月14日,酒泉,风暴一号发射长空一号失败

3. 1974年11月5日,酒泉,长征二号发射返回式卫星失败

4. 1976年11月10日,酒泉,风暴一号发射长空一号失败

5. 1979年7月27日,酒泉,风暴一号发射实践二号(一箭三星)

6. 1984年1月29日,西昌,长征三号发射东方红二号通信试验卫星失败

7 1991年12月28日,西昌,长征三号发射东方红二甲失败

8. 1992年12月21日,西昌,长征 2E发射澳星失败

9. 1995年1月25日,西昌,长征2E发射Apstar-2 失败

10. 1996年2月15日,西昌,长征3B发射Intelsat-708 失败

11. 1996年8月18日,西昌,长征 3发射中星七号失败

长征三号乙火箭坠毁事故”到底造成多少死伤

原文在这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于网络上谣传“1996年长三乙火箭首飞失败造成500人死亡”的声明

原标题:中国航天科技澄清“长三乙火箭事故”:造成6人死亡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张素)承担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8日发表声明称,1996年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住院,而非有网友所说的“至少造成500人死亡”。

声明称,1996年2月15日凌晨3时01分,中国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国际708通信卫星,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约22秒后,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塔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住院。

声明写道,《人民日报》、《中国航天报》等媒体均及时跟进,对事故调查情况进行了报道。随这份声明一并发布的报纸影印图证实,“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事故原因查明,火箭控制系统惯性基准发生变化是这次发射失败的原因,针对故障的改进措施已在实施中”。

“这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发射前肯定充满信心。”时任长三乙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的龙乐豪院士在受访时回忆说,发生事故后他几乎“一夜白头”,研制团队想的是“赶快查明原因”,并最终发现了制造工艺质量的缺陷。

这份声明也称,经历了此次发射失利后,广大航天人汲取教训,严慎细实、严抓质量,中国航天科研生产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迄今为止,长征三号乙火箭后续发射任务全部取得成功。龙乐豪说,该型火箭已成为近十年来在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的主推火箭。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功发射了86箭138星,发射成功率达97.7%,居世界首位。其中2015年共发射19箭45星,成功率100%。

相关补充:媒体当年跟进报道“1996年长三乙火箭首飞失败”

《人民日报》在1996年2月16日、3月3日、9月12日发文,多次就此事调查进展进行报道,对伤亡人数、环境影响、事故原因进行了详细说明。

《人民日报》1996年2月16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失利我有关方面正组织调查》报道截图

“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今天(2月15日)凌晨3时0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国际708通信卫星时失利。这是该火箭首次发射。有关方面对这次事故正在组织调查。”

——摘自《人民日报》1996年2月16日4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失利我有关方面正组织调查》

《人民日报》1996年3月3日《航天界人士就长三乙火箭发射失败答记者问故障部位确定调查仍在继续》报道截图

“本次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住院。在受伤的57人中,目前已有49人治愈出院,各项善后工作业已结束。”

——摘自《人民日报》1996年3月3日4版《航天界人士就长三乙火箭发射失败答记者问故障部位确定调查仍在继续》

《人民日报》1996年9月12日《长征三号乙火箭事故原因查明》报道截图

“经过大量的分析、验证,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今年(1996年)2月15日首次飞行失败的原因已经查明,火箭控制系统惯性基准发生变化是这次发射失败的原因。”

——摘自《人民日报》1996年9月12日4版《长征三号乙火箭事故原因查明》

《中国航天报》在当时紧急跟进,陆续发出相关报道。

中国火箭发射失误为什么

技术越尖端,风险就越大,这是科技界的常识。汇聚无数尖端技术的航天业,更是暗藏凶险,仅仅一粒浮尘就可能导致元件失灵并酿成大祸。看惯了“发射成功”新闻的广大网民,近日得到一条“中国航天火箭发射出现异常”的消息,不禁错愕疑惑,忧心忡忡。链科技小编今天为大家理理头绪。

第一类是正常风险,如同所有其他工程项目所可能遇到的风险一样,例如:(1)制造、运输及仓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损毁;(2)因运载工具及卫星所造成的第三者责任;(3)各种收益损失及利润损失。

第二类是异常风险,即与卫星及其运载工具有关的特殊风险。这一类风险往往引发巨灾损失。

消息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官方网站:6月19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星9A 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发射过程中,火箭三级出现异常,卫星未能送入预定轨道。卫星系统工作状况正常,技术人员正采取措施,进行后续操作。

有必要列举历史上部分重大航天事故,让我们增加一下思想的重度。

(1)1960年10月24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火箭发射爆炸事故造成地面100多人丧生。

(2)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返回舱压力阀被震开,致使3名宇航员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丧生。

(3)1980年3月18日,苏联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火箭发射爆炸,地面50多名技术人员丧生。

(4)1986年1月28日,美国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为右侧固态火箭推进器的一个O形环失效,燃料外泄爆炸,7名航天员遇难。

(5)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因被燃料箱外脱落的泡沫碎块击中,返回地面途中解体,7名宇航员遇难。

列举一下中国航天部分异常案例。

(1)1992年3月22日,中国用“长征2号E”火箭发射澳星,由于拧动点火控制器时,从螺钉旋下金属屑,造成短路,发动机熄火,发射没有成功。

(2)1995年1月26日,中国“长征2号E”发射亚太2号卫星,由于美方没有告之卫星的谐振频率,而凑巧卫星谐振频率与火箭整流罩谐振频率相同,由于高空切变风的影响,引起共振,造成星箭爆炸。

(3)1996年2月15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国际通信708卫星,飞行22秒后,坠地爆炸,星箭俱毁。

这就是险象环生的航天发射!在得知中星9A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之后,网友们议论纷纷,有的表现出担心,有的表现出大度。链科技小编认为,这两种态度都有可取之处,“担心”意味着我们还需严谨,“大度”意味着卸下包袱,继续前行。科技探索,一波三折,危机四伏,防不胜防。一丝铁屑、一根发丝、一粒灰尘、一块泡沫,它就是一次次事故背后的真正“内幕”。愿我们的思维成熟起来,科学对待每一次失利吧。

我们曾经有过的失败,它们是深刻的教训。

1.1974年11月5日长征二号在酒泉发射中心进行了第一次发射返回式卫星一号。由于火箭上控制系统中的一根导线暗伤断裂,导致姿态失去控制,飞行试验失败。

2.1984年1月29日长征三号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一颗试验卫星时取得部分成功,然而对于航天发射这种不能丝毫马虎的事情来说也就意味着失败!

3.1991年12月28日 长征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时失败.

4.1992年12月21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E进行发射澳普图斯B2卫星,当火箭起飞后约48秒澳普图斯B2卫星爆炸。

5.1995年01月26日长征二号捆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亚太二号通信卫星时失败。

6.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由于一个电子元器件的失效,使得惯性基准倾斜,火箭按错误的姿态信号进行姿态矫正,导致火箭在飞行22秒以后,触地爆炸,星箭俱毁,发射失败,造成了中国航天史上一次重大事故。

7.1996年8月18日,“长征三号”火箭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未能将“中星七号”送入预定轨道。

但是,在中国航天火箭发射的历史上,还有11次风暴一号火箭的发射却鲜为人知,未被记录到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中。那11次发射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期间进行的,火箭都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

1972年8月10日,风暴一号火箭进行了首次发射,并获得了基本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设计方案的基本正确,各系统工作协调,为正式发射卫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当时处在"文革"中,左的一套十分流行,好大喜功。只管工程快马加鞭求进度,而不求在技术上吃透,在质量上严格把关。这就导致了科学试验不尊重客观规律,不切实际,必定要遇到挫折。期间,1973年9月和1974年7月进行过两次飞行试验,均未成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质量控制不严,特别是对进行充分的地面试验不够重视,出了故障找客观原因和外部原因多,听不得不同意见。技术吃不透,原因找不准,故障不能准确定位,采取的措施针对性不强。所以在1975年连续两次成功后,又产生了骄傲和轻敌情绪,导致1976年、1978年又有新的故障发生,造成了飞行试验的失败,其中的教训非常深刻。

1979年7月28日清晨,风暴一号火箭托举着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3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起飞。火箭一级、二级主机工作正常,但在滑行段飞行中游动发动机推力下降,直至起飞后297秒自行关机。火箭终因飞行姿态失稳在空中自毁。直到1981年9月20日5时28分,火箭点火起飞,经过7分20秒,3颗卫星按照设定的程序逐一与火箭分离,进入各自预定的轨道。一箭三星发射终于获得了成功。在风暴一号的11次发射中,共成功了7次,失败了4次。

开拓者一号运载火箭同样经历过两次失败:

2002年9月15日,开拓者一号升空不久就掉下来。

2003年9月16日,开拓者一号没有把卫星送入轨道。

最近的一次:2006年10月29日发射的首颗直播卫星“鑫诺2号”失效,卫星无法为地面提供通信广播传输服务。故障原因是卫星上的太阳帆板和通信天线未能展开,但是卫星还能收到地面的指令。这颗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制造,经历了十年研制周期,成本据估算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卫星,被修复的机会渺茫,将可能坠入大气层烧毁。

看到这么多令国人心痛的发射失败记录,我想航天人更能感到刻骨铭心的疼痛。航天人要加油,希望你们严谨刻苦工作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使中国真正跨入航天强国行列。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国航天,任重而道远!

1996年2月15日,中国火箭发射失败的全过程

1996年2月15日中国火箭爆炸,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下称“长三乙”)点火起飞后约两秒中国火箭爆炸,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并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飞行约22秒,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并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长三乙首次发射国际通信卫星,长三乙是当时中国航天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捆绑了4个助推器。“中国火箭爆炸我是长三乙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我们的胆子也够大了,首飞就承担发射一颗国际卫星,全世界公开广播,这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

但是,“火箭起飞22秒,就像运动员跳高,跨过一个横杆不往上飞就斜掉下去了。”

那段时光是龙乐豪刻骨铭心的疼,也让这位总设计师“一夜白头”。中国火箭爆炸他说,“那时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痛苦。说实话,我没想到失败得这么惨。”

因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国际惯例是允许失败的,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失败原因调查清楚。“改进措施是不是有效中国火箭爆炸?你说了不算,要找第三方来评定。我们当时请了美、德、法、英的5个专家来,我跟他们报告了3天,他们非常认可。当时我从事火箭研究30多年了,从经验来看,火箭的总体设计方案没有问题”。

14年后,龙乐豪谈起这次失败时说,“我没有灰心,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失败,重要的是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改进研制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今后的失败或避免失败。”

后来,故障原因查明为一个电子元件失效。面对舆论的压力,龙乐豪带领团队不断推理,反复试验,全面审查了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再次认定正确无疑,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设计、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研制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复查,完成了12类、122项试验,提出44项、256条改进措施,从而确保了后续飞行试验皆获成功。

中国航天有没有出过事故

中国航天出过事故。事故如下:

1、1991年底,发射通讯卫星,因氢氧发动机二次点火失败,卫星没有进入预定轨道。

2、1992年3月,第一颗澳星发射时火箭紧急停车。

3、1992年底,第二颗澳星升空不久卫星发身爆炸,火箭将爆炸残留物送入轨道。

4、1994年东方红系列大型通讯卫星未进入预定轨道。

5、1995年初长征火箭发射外星爆炸。

6、1995年1月26日,携带着通信卫星的一枚中国长征二号E火箭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后发生爆炸。

7、1996年8月18日,又一枚“长征三号”火箭发射。火箭起飞后没有多久便出了故障,没有飞到预定轨道的火箭把数以亿计的卫星扔在了半道,变成了一个新的太空垃圾。

1996年是个多事之秋,但是自那以后经过改进长征系列火箭可靠性大大增强,到2019年为止还未再出过事 。

扩展资料:

中国载人航天的意义:

1、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它也影响这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从而可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

2、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3、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日渐重要。而载人航天技术显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

4、载人航天事业的充分发展将标志着人类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以往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镜头,将一步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事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航天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地址:http://go-okai.com/a/12807.html

最后编辑于:2022/12/22作者:解构师Deconst...

解构师Deconst...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