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耶鲁大学曾对毕业生做过调研是真的吗
不是。
在美国流传着这样一个东西耶鲁毕业生回国做教育实验被质疑,还有一些数字什么的耶鲁毕业生回国做教育实验被质疑,但是奇怪的是同一个东西,有的人说是哈佛大学对1979年毕业生的调查,有的人说是耶鲁大学队1953年的毕业生的调查。这个假东西甚至影响了一些著名学者,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根据网上的材料提到了这个所谓的研究,但是后来在遭受批评后进行了认真调查,终于发现无论是哈佛还是耶鲁都不存在这样的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只是网上的一些无名氏自己造出来的,用哈佛和耶鲁的名字来唬人。我早就说过,关于哈佛的传说十有八九是假的。
[img]
2019-12-03
《湘雅话古今—湘雅与耶鲁传教士》
目录
前 言
一. 湘雅创始前的历史背景 3
1. 洋务运动与社会变化 3
2. 1900年前后的耶鲁大学 4
二. 湘雅名称的由来 6
1. 湘雅医院 6
2. 赋予使命的雅礼会 7
3. 雅礼会的性质 8
三. 现代湘雅的成就与发展 8
参考书目 11
前言
在局势动荡不安的清末民初,远隔重洋的耶鲁毕业生却选择来到多灾多难的中国。无论是明朝或晚清,传教士都在中西文化教育交流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晚清中国与列强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少数西方人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深重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情感;但许多的西方传教士以他们的奉献、舍己、专业精神而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效法的榜样,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赢得中国人的尊重与纪念。
回顾湘雅在湖南长沙创始、扎根,直至今天的辉煌的过程,湘雅医院高水平的医疗惠顾着湖南省甚至附近省市的病患者。中国人常常说“饮水思源”,在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湘雅”历史的今天,不正是常常应回忆纪念的吗?
一. 湘雅创始前的历史背景
1880年8月经历六百多年的建设,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完工。同时,西方的宣教也进入新的时代,宣教的热潮中,遥远的东方神秘古国—中国成为传教士们的目的地。晚清来到中国的洋人中,有商人、外交官,但能够深入到中国内地的却是传教士。
地处中国腹地的湖南省,此时经历了太平军入湘,湘军兴起并征战各地,剧烈的社会冲突也成为湖南社会变革的转折点。在时代动荡中湖南也涌现出一批经邦济世、放眼世界的有识之士,如左宗棠、魏源、曾国藩等。
1. 洋务运动与社会变化
1860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其中就有曾国藩与左宗棠,湖南人是出名的敢说敢干,同时也是很出色的军人,所以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曾国藩在清同治三年击败太平天国的军队就是靠的湘军。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不久,随着大量的伤员出现,西方的传教士们在辽阳地区成立了中国第一间红十字会。之后,山东、上海的传教士也先后成立红十字会。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改革与现代化继续向前,康有为与梁启超的“百日维新”推动从社会、文化到政治的变革。
自1871年开始,清政府就选派中国120名幼童远赴美国留学,起点乃是在香港的摩理臣山马礼逊学校毕业的容闳被送往美国学习,最终在耶鲁大学毕业。回国后的容闳积极地促成幼童赴美,容闳的教育理念:“中国成长中的一代应该享受我享受过的良好教育,通过西方教育,使中国得以复兴,文明强大起来”。此事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储备优秀人才,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就是当年派出留美幼童之一。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已经产生了深刻地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年时间里,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的资本家阶层已经出现,私人兴学之风已在中国渐渐成为共识。如上海,船贩出身的富商叶成忠也捐出私产二十五亩土地兴办澄衷学校。这也为雅礼会来湖南办学创造了环境条件。
2. 1900年前后的耶鲁大学
1900年中国民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运动中各国在中国所修建的教堂首当其冲地受到破坏及被放火焚烧,大量的传教士殉道。在殉道者中,其中就有耶鲁大学第一批前往中国的传教士贺瑞斯·皮特金(Horace T.Pitkin)。
美国经历内战后,西进运动突飞猛进地发展,1890年之后出现“消失的边疆”,这种群众性的西进运动激发了民众上升、扩张意识。同时,国内的物质需求旺盛,工业也在快速地发展。“消失的边疆”对美国民众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从此美国大陆的扩展空间是有限的,向海外发展的意向就显得更加的明显与迫切。
内战之后的美国联邦政府更加倾斜支持及赞助教育,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加需要教育的投资及长期的支持已经成为共识。一大批从德国、英国学成归国的美国人进入学院任职,也对教育进行改革,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及经验。与此同时,大量的私人捐赠款项进入耶鲁、哈弗、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高等学府。
耶鲁的前身是几位牧师在美国康涅狄格建立的培养神学生的教会学院,从1866年开始,耶鲁已经渐渐发展成为美国重要的高等学府。作为教会性质的学院,它一直保持早祷会,并一直持续到1926年。耶鲁大学成为如今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教会的小镇学院——地区性学院——美国重要大学——世界性著名大学。
1900年前后的耶鲁大学有着种类繁多的社团组织,它既有政治、经济的团体,也有音乐与戏剧的团体,当然少不了宗教团体。虽然耶鲁成立美术学院、谢菲尔德科学院、石砌的艺术博物馆,宗教气氛也渐渐淡薄。但各种宗教团体在校园内还是相当的活跃。耶鲁的基督教社团也成为美国最大的学生基督教社团。1886年至1919年,在美国的学生海外传教运动中,全美有8140名学生志愿者被差派到世界各地,其中有2524人是被派往中国。
庚子事变的发生造成中国传教环境的恶化,甚至有传出教堂“煮食婴儿”的传言,传教士也需面对更加残酷的环境。1900年7月,湖南的衡州(衡阳)因土地纠纷发生教案,多人殉道。特土良(Tertullianus)曾经说: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1900年的西方传教士被杀害更加激起耶鲁学子奔赴中国宣教的热潮。
二. 湘雅名称的由来
耶鲁大学是名扬世界的的美国著名大学,曾培养出的美国历届总统、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及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无计其数,但耶鲁大学与湖南的湘雅医院的关系,却是极少有人知晓的。其实“湘雅”这个名称与“耶鲁”息息相关。
关于湘雅是否属基督教会的医院,国内一直在争论并回避这样的问题,这不是正确地看待历史的态度。应该回归客观史实,也正确地评价湘雅与传教士关系的问题。
1. 湘雅医院
在中国流传着所说的“北协和,南湘雅”。“北协和”是指北京著名的协和医院。“南湘雅”就是指地处古城长沙的一所名气很大历史悠久的湘雅医院,隔着一条街道,对面就是合并校后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湖南,一个医学毕业生进入湘雅工作是全家人引以为傲的事情。湘雅虽然增加了附属医院,如长沙窑岭的湘雅附二医院,长沙河西的湘雅附三医院,但如今湘雅医院还是成为全国最繁忙的医院之一。
说道“湘雅”这个名称的由来,那就要说这个“雅”字,“雅”其实是指“雅礼”。没错,长沙城里至今仍有一所省重点中学“雅礼中学”,这“雅礼”其实是“耶鲁”的音译。除了“雅礼中学”、“湘雅医学院”,原来还有一所“雅礼大学”,这都是与耶鲁紧密相关的“雅礼会”在长沙所建立的教育机构。
2. 赋予使命的雅礼会
雅礼会是由“耶鲁中国传教团”(Yale Mission in China)而来。1900年春,几位1898年耶鲁毕业生,因着对海外的宣教热忱成立了“海外传教会”。发起人是沃伦·席比义(Warren Seabury) ,另外有毕业于医学院的爱德华·胡美(Edward Hume)、毕业于耶鲁神学院的威廉·黑尔牧师(Willian Hail)等耶鲁大学的热心人士。
耶鲁大学的第十三任校长哈德利热心参与“雅礼会”的筹备工作,并为雅礼会积极地筹款,第一笔款项于1902年2月筹得。雅礼会按照牛津在印度的的传教模式,也在宣教地区设立分会,并发展会员。雅礼会之所以选择内陆的湖南省,是因湖南省的宣教落后于中国其他地区几十年,湖南的排外情绪也比较严重,这更加激起传教士的热情。雅礼会来到湖南的初创时期就遭遇不幸,负责前站勘查的罗伦斯染上肺病回美后不久病逝,雅礼会另一成员席比义(Warren Seabury)在长沙湘江溺水身亡。
雅礼会来华的重要使命,就是建造一所高质量的医学院,他们为此有长达八年的论证。“如果我们不进行教育工作,按常规传教,就等于在黑暗中摸索前进”,这一观点渐渐成为雅礼会的共识。雅礼会由起初的办一所文理学院的构想,最终决定在长沙兴医办学,接着决定邀请正在印度行医的耶鲁医学院毕业生胡美来到湖南。1905年二十九岁的胡美接受雅礼会的差派,带着太太孩子来到湖南长沙。胡美的一本自传,记叙了他们来湖南的一路行程及见闻。也记录了创办湖南省的第一家西医医院过程,胡美在长沙市区的西牌楼通过中间人买下前身是“中央旅馆”的房子,并挂上了黑底金字的“雅礼医院”的招牌,修缮翻新之后,早期的湘雅医院就这样开张了。
1910年,湘雅崛起的另一个关键人物颜福庆来到长沙。颜福庆的伯父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创办人,父亲是一位圣公会的牧师,他是耶鲁大学的优秀博士毕业生,雅礼会的成员。颜福庆的独特的背景也赢得湖南人的信任与支持,从此湘雅也走向高速发展时期。
3. 雅礼会的性质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关于雅礼会的性质,在许多文献中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雅礼会是否是教会组织,在中国引起很大的争论。甚至有人撰文说明湘雅医学院不是教会医院,但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位学者赵厚勰撰文说明雅礼会的性质,非常中肯地要求大家尊重史实,并认同早期湘雅的教会性质。在雅礼会初期,确实是带着传教使命来到湖南,1915年之后随着各社会力量的加入,教会性质渐渐褪色。1949年湘雅被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1953年湘雅医学院更名为湖南医学院,2000年复名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三. 现代湘雅的成就与发展
1. 湘雅的历史课
湘雅已经过了百年,湘雅医学院教授们都会与刚进校门大一新生一起回顾湘雅的百年发展历史,藉着院训诠释百年湘雅精神。让他们明白湘雅不但是医学的一面旗帜,也是学术的一座高峰,更是历史发展传奇的力量。湘雅的历史课也让毕业生们终身难忘,一直激励他们接续湘雅传统,服务人群。湘雅在2016年举行了盛大的110周年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组委会邀请了湘雅医院第一任院长胡美的后人David Freeman等。并举行“湘雅文化传承丛书”发布会。出版包括胡美及妻子洛塔、女儿夏洛特所写的书籍,以纪念百年湘雅之路。
2. 今天湘雅的发展
2010年湘雅医院的二十八万平米的新诊疗大楼投入使用,医院门诊与住院都搬离了湘雅红楼,门诊实现了电子化一卡通。湘雅新诊疗大楼也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医疗城。目前湘雅周边的城市基础建设在高速地发展,过去德雅路与湘雅医院虽然只有五百多米,但市民需要绕道远行才能到达湘雅医院,现在一条干净宽敞的双向六车道已经接通湘雅医院,湘雅医院附近的配套市政建设也大大地开始提升。
湖南省首家直升机接送病人也在湘雅医院开通,市区内18分钟,一年后可以一小时覆盖全湖南省服务。
湘雅医院建立一亿元的基金库,打造更多的科室“湘雅名医”。湘雅的重点科室神经外科,攻破高难度、高风险的颅内外科领域。早在三十年前,这个科室的医生就能做到颅底脑膜瘤显微手术,三十四例手术无一例死亡。目前此科室操作复杂的手术,医疗技术已经到达世界先进的水平。
当今的湘雅已经在现代医学领域走在了前列。拥有床位三千多张,五个国家重点学科,二十五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医院前茅,并通过帮扶对接,与地方医院合作,将湘雅的医疗技术覆盖到整个湖南省。近年来,湘雅医院新的医疗技术应用在临床,3D打印等高新科技广泛应用,微创内镜手术全面开展,疑难危重病例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医院的活体肝移植手术、颅底肿瘤手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先心病治疗等领域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今天的湘雅已经超出了当时耶鲁传教士的预期,并且还将保持世界先进医疗水平,并继续地发展。
后 记
在写这篇专文时也去过湘雅医院,看着门诊大厅川流不息的人群,这里面的大多数人是不知道湘雅的历史的,也不会想到这繁忙的医院与耶鲁传教士有什么联系。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在大楼中奔走的人们却很难被主敲开心门,医治了肉体却不能医治灵魂,社会福音的意义在哪?
今天的湘雅不再讨论基督,但基督无疑默默发挥着他的功用,帮助我们更明白神。唯愿这样的历史经验转变成我们对信仰的忠贞、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教会行为的反思。反思教会,必要学习历史,为避免今日教会的歧路。学习历史从而认识基督是宝贵的途径,而思想历史发展的轨迹的意义亦是此途径中的一段。
从现代历史的角度看,湘雅早已不被视为教会医院,也难逃人们对过去历史的遗忘。而道成肉身的基督终是以人身向世人显现,基督的追随者出于情感而以信心与行为表达对基督的爱,这也是耶鲁学子给我们的榜样。
参考书目
一、蒋梦麟《激荡的中国—北大校长眼中的近代史》。北京:九州邮电出版社,2015。
二、赵厚勰《雅礼与中国雅礼会——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研究1906—1951》。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三、钱钢《大清留美幼童记》。香港:中华书局2009增订初版 2010再版。
四、陈恭禄《中国近代史下》。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
五、周雁《耶鲁大学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六、丁韪良《花甲记忆: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七、钱益民,颜志渊《颜福庆传》。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八、胡美《道一风同 一位美国医生在华三十年》。北京:中华书局,2011。
九、刘义章博士《基督教与中国现代化》2017年。
耶鲁毕业生回国做教育实验被质疑,他回来的初衷是什么?
这位耶鲁毕业生从国外回来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国内,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以及能力帮助到自己的国家,毕竟一个国家培养一名优秀的人才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
其实优秀的留学生在毕业之后回到自己的国家,这种行为是值得很多人去钦佩的,因为他们是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国家去做贡献,在国外的话他们这么优秀,肯定是能够找到一个薪资很不错的公司,但是在回国之后可能薪资待遇并不会比国外高,甚至是会遭到质疑。但是他们也是顶着这些压力回到国内的,他们希望能够将自己,从其他国家或者是在学校当中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帮助到自己的国家发展,带动当地的经济。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做法是有意义的,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将回馈祖国。
这位耶鲁毕业的学生回国做教育实验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重的他,是想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祖国当中,而且他们的想法可能会和现在国内的教育形式或者是教育观念有所不一样,但你是希望能够在教育这一块做得更好,毕竟教育在一个国家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教育这一块能够走上一条更合适的道路,其实对国家来讲也是很重要的。而这些质疑他回国的行为以及他的做法的人我觉得是有所偏见的,他们不能真正的去了解这些海归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觉得从国外学成回归的人才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的,他们可是放弃了国外高薪的工作机会回到自己的国家,希望能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国家,这样的人是很优秀的,他们身上是满满的爱国情怀的。
耶鲁毕业生回国做教育实验被质疑,被质疑的原因都有哪些?
根据题主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考入耶鲁大学,这个贫穷家庭出身的亚裔青年并没能融入其中,他觉得自己在那些精英出身的孩子中格格不入。他想到中国,这个遥远模糊的故乡大概会接纳他。那时的中国是一片待发掘的广阔天地。他怀揣雄心,想着要 “改变这个世界”。事业从外媒驻华记者开始。显然,这个骄傲的年轻人低估了事情的难度,他总是不断地和周围的人起冲突。“编辑让我写艾滋病(在中国)多么严重,我觉得当时结核病比较严重,但美国不关注。(这样选择)是违反职业道德 !” 他接受不了,和编辑吵架,然后一走了之。几乎没在一个地方待超过半年,短则一个月。
当时耶鲁大学在中国录取了两个学生。秦就是其中之一。他没有被眼前的荣耀和名望所迷惑,也没有被国外的奖励所驱使。他出身卑微,深知中国农民在土地上挖掘的艰难。毕业后,他毅然回国,在许多贫困乡村当村官,脱下西装革履,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乡村创造热血。在我看来,他的行为与坚决回国的钱学森、邓稼先无异。他们都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力量。但是,不同的时间和领域并不代表不同的价值。他们都发自内心地热爱这片土地,愿意用自己所学为农民做出微薄的贡献。对他们来说,农民伯伯真诚的笑脸,还不如醉醺醺的车水马龙。
如果是有权有势的成功人士回乡捐钱捐物,可能是有钱的闲人衣锦还乡,成名悟道后追求德行也不足为奇。可贵的是,他们只是两手空空的年轻人。他们没钱也没权。除了自己的技术,他们只有一颗真诚的心,这的确比前者更珍贵。农民的土地情结与逃离思维。为什么两个尖子生被埋没在地,还被一些人嘲讽?这是关于农民土地依恋情结与逃避的矛盾思想。无论舆论把农民捧得多高,农民依然是底层的职业。毕竟收入决定很多事情。真正的农民深深体会到农活的劳累和靠天吃饭的不稳定。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秦玥飞作文为什么做好事总被质疑
例文一:质疑其实急不得耶鲁大学毕业生秦玥飞选择到山村当村务助理,本意是凭借一己之力为社会发展出力。这本是一种有责任感的表现,却被人质疑是为名利而做戏,还被冠上了“官二代”、“富二代”的名号,这样的现象着实令人唏嘘。还有一个相似的事例,佛山小女孩悦悦遭汽车反复横压,最后救人的那个老婆婆,因领取了二万五千元奖金之后,被人直指“炒作”“博出名”。其实这种质疑并非出于偶然,鲁迅曾指出中国民族早就否认了“真善美”,往往从诛心的角度去衡量一个人——居心叵测,别有用心,不可告人的目的。再看如今社会,一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似乎已经根深蒂固,当了解到“好人好事”,第一反应不是敬佩、赞同,而是挖空心思去想别人做好事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也确实验证了鲁迅的话。这随处可见的质疑声令人却步,使为社会出力变成一件极需勇气的事,使人们心中原本的善被越埋越深,这样下去,大众可能就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甚至是最基本的公德心和人性。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大家这过分敏感的质疑也不是空穴来风。“富二代”炫富洒金、李某某案件、李启刚事件等让部分人人渐渐产生了“仇官、仇富、仇星”的心态,对炒作也充满敌意。确实,质疑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一个正义的角色,它使得“表哥”“郭美美”等得到舆论的谴责。但事实上,如果只是因为某部分的恶劣而否定整个社会就有些过分决断了。在这个社会上其实还是有“富二代”会去地震灾区发放物资,致力于慈善事业,也有的“官二代”低调生活,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为社会发展出力,而很多留学生在学成归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用自己的能力实现了自身价值,而他们需要的是肯定而不是质疑和忽视。毫无疑问,对于社会上那些充满负能量的事情,我们要坚定的抵制它,打压它,不能让它有继续发展之势。但质疑其实急不得,我们不该对整个社会失去信心,正能量还很多,好人好事还很多,有责任心、努力的人还很多,对他们多一些信任,在发出质疑声之前看看他们的付出,看到他们可贵之处。还有就是,社会不是某部分人的,而属于我们每个普通人,除了理性的提出质疑,也许我们自己也应该再多一些行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把自己内心的善付诸实践,支持善,赞叹美,效法优。而当我们的责任心和善良受到质疑时,我们则应该有秦玥飞的态度,承认自己的不足,坚持自己的真诚,做好自己的本分(总分70分)。这才真正能为了社会和谐和民族崛起做出贡献。例文二:别让他人乱了自己的步伐秦玥飞——耶鲁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却做了村主任助理?!面对人们的质疑,他从容应对,冷静剖析自己的选择,难能可贵。工薪家庭出身的秦玥飞,被人质疑动机是为权为名,甚至被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着实可笑!类似的还有讽刺“北大才子卖猪肉”的现象,或许这其中是一种就业的尊卑观念在作祟,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或许更多的人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证明,证明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样,“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佩服他”。(这句话让人有点不理解)方舟子曾质疑过韩寒:“没有上过大学,但你的书里却有那么多大学生活,肯定是找人代写的。”韩寒回应:“吴承恩去西天取过经?”这则对话令人捧腹的同时,也表明了一个事实:有人就有质疑。这世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说一句话,总有人听着;做一件事,总有人看着。就像发了一条微博,你不能阻止别人进行评论,因为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你不能因为评价内容的好坏去删改自己的微博,这违背了你发微博的初衷。要知道你的路怎么走由你自己决定,别让他人乱了你的步伐。面对他人的质疑,我们可以像韩寒一样来一句潇洒的反驳,让他人哑口无言。但这不是长久之策,要让他人心服口服,更重要的是用事实说话。走自己的路,要懂得审视自身的价值,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明确前进的方向,抛开顾虑,轻装上阵,这是坚定自我步伐的必然要求。在学习过程中,面对五花八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我们总会犹豫不决,但其实适合自己的往往只有一种。别人会说你的方法不恰当,说你的资料不权威,那又怎样?只有你才了解你自己,知道什么最合适,所以你要相信自己的选择,要用成绩去证明自己是对的。切记不可盲目随大流,不可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最终变成一个看似完美、却让自己倍感陌生的人。但是,坚持自我并非那么简单。有时候,过分地坚持自我以至走上了歪门邪道就不可取了。当下有些年轻人完全不顾他人眼光,画着夸张的妆容,穿着奇异的服饰,甚至以自残为荣,他们骄傲地自诩为“非主流”,并对他人的劝告不屑一顾,依旧我行我素。在我看来,这种自我坚持是扭曲而变形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其实过于绝对,对于前进路上那些理性的评价和指导,我们应当听取,它们往往能让我们不偏离正轨,坚持正确的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别人看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正因为自己的坚持,那位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陈生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看了近100家连锁店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这就是让人心服口服的事实。总之,向前走,坚定地走,别让他人乱了自己的步伐!例文三: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破旧立新秦玥飞作为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却能放弃一些待遇优渥的职位诱惑,投身于基层的建设,并为当地的老百姓谋了不少福利,按照常理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大力表彰赞扬的事情,也是社会应该宣传提倡的。然而,却有不少人质疑着秦玥飞的动机。这无疑展现出国人并没有真正的“破旧立新”。秦玥飞的案例并不是个案。国家这么多年来都在提倡人才,“大学生村官”,“专业性人才”等等,不断促进着各式各样的具有专业学科知识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投身到基层或者适合自己的岗位中去发挥作用。可是,真正能够放弃优渥待遇,去到农村生根扎芽,和老百姓一起共进退的,实在是少之又少。现实社会是残酷的,物质生活又是人必不可少的,内心的崇高理想在这些现实性因素的作用下,变得渺远而不可及,继而窝藏于心中一隅。所以,也并不难怪人们质疑秦玥飞,因为在社会普遍都追求名与利的时候,突然闯出来这么个傻小子,揣着别人羡慕的文凭却做着并不算得上“体面”的工作,自然会引发争议。说到底,还是免不了世俗尘规的约束。虽然口头上喊着要“破旧立新”,“改革创新”,然而骨子里仍然奉行着社会里的老一套,难以割舍掉。就像是我们一边喊着要不拘一格地提拔有才华的人,打破固化的制度让真正的有才华的人能在最适合他们的位置上施展才干,然而当蒋方舟
耶鲁毕业生回国做教育实验被质疑,为什么会被质疑?
因为有人质疑耶鲁毕业生回国做教育实验被质疑他回国做教育实验是绕乱了教育公平耶鲁毕业生回国做教育实验被质疑,不过好在最后他的做法也被大家所理解了。相信很多人在生活当中应该都接触过精英教育,而提出精英教育的就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江学勤。江学勤从小在加拿大生活,但是却非常的贫困,长大之后他考入了耶鲁大学。在他32岁的时候,他回到了中国,在深圳一家公立中学就业。也正是在这个地方,他开始了他的精英教育。
很多人觉得江学勤的精英教育实在是太激进了,所以并不愿意支持他。而且那个时候大家早就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所以对于他所提出的精英教育,大家肯定都是秉持着一个质疑的态度的。因多人认为他这样的做法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也扰乱了国内的教育环境。我们国家一直都提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展开的公平的教育。但是江学勤所提出的精英教育,这也就证明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办法接受他所提出的教育方式的。
所以很多人也在质疑他是扰乱了国内的教育公平性,而且这样的教育实验也是不严谨的。不过现在来看蒋学勤的教育实验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他的精英教育也的确是让深圳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也让这些接受精英教育的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些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也可以选择在高考后继续在国内读大学,还是选择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
江学勤为他的教育实验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和资源,他请来了很多长青岛大学的毕业生们来学校里担任外教,也会把准备出国的学生和普通的学生分开进行训练。甚至给他们更加自由的学习时间,比方说可以让学生们体验创业的感受。认为高考制度太过死板,所以要鼓励这些孩子们出国接受更加广阔的教育。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