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1] )许攸简介,字孟德许攸简介,一名吉利许攸简介,小字阿瞒许攸简介,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许攸简介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2、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3、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4、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时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
5、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许褚未经曹操允许杀死许攸,曹操真的不想杀许攸吗?
许攸简介许攸简介:
许攸(许攸简介?-204年)许攸简介,字子远许攸简介,南阳(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人。原本是袁绍帐下的重要谋士,官渡之战时因为家人犯法而被逮捕,许攸在这个背景下投靠了曹操,
为曹操出谋划策,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从而导致了官渡之战袁绍的大败而归,从此一蹶不振。后续许攸追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手下许褚杀掉。
许攸简介我个人认为曹操对许攸还是有比较大的意见的,虽然官渡之战,曹操采用了许攸的计策,烧掉了袁绍的粮草,从而扭转了官渡之战的局势,使得曹操战胜了比自己兵马多几倍的袁绍。再加上和曹操是同窗好友,就显得自己非常的被看重。便四处炫耀甚至直呼曹操的小名。这样曹操手下的将士们肯定会想杀掉他。最终被许褚给干掉了。
其实曹操内心也是对许攸的行为非常不满的,主要还是碍于面子不方便自己动手,所以许褚的所作所为其实正和曹操的心意。最终曹操只是训斥了几句。而没有打算真正责备许褚。
总结:曹操惜才爱才,礼贤下士。听说许攸来了,跣足出迎,这令许攸很感动。总算遇到了明主,使得自己得以施展大才,并做出了一番事业。本该有着大好前途的许攸,此时却居功自傲、口无遮拦,这是人生大忌,也是人生走向败亡的前兆。
俗话说:“慎言以养其德,节食以养其体。”、“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许攸虽有大才,但却没有修炼好,处世慎言之道,以至祸从口出。即便许褚不杀他,早晚曹操也会除之而后快。从许攸悲剧的人生结局,无不告诉我们“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
许攸是怎样的人
许攸(?-204)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三国志》:“许攸贪财,绍不能足。” 孔融:许攸,智计之士也。 荀彧:许攸贪而不智
人物评价
《三国志》里面没有许攸的传,但关于许攸的记载则大致跟演义差不多。最早的记载是在《魏书◎武帝纪》里。《武帝纪》有好几处提到许攸,最初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接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这段记载说出了许攸是南阳人,而且很早的时候就有点气魄,敢于跟人同谋废立皇帝。在这个事件中,许攸想到了曹操,觉得有曹操参与胜算很大,但曹操没有参与,结果正如曹操预料的,这次废立失败了。 这次事件之后,许攸就一直沉寂,直到官渡之战爆发,作为袁绍的一个谋士开始登场。在官渡许攸有三次亮相。第一次是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的时候。这次亮相记载于裴松之注引前代史料中。注中说袁绍久攻官渡不下,许攸就向袁绍献计,从另外的道路到许都把天子接来。但袁绍没有听从许攸的建议,结果“许攸怒”。从这个记载看来,许攸不但有胆识,而且有头脑,计策也恰恰是曹操所害怕的,偏偏袁绍不听。结果许攸很生气。从第一次的记载可以看出,许攸跟曹操还是很有交情的,他没有在节骨眼上帮助他的老朋友,反而是献上这条毒计,的确对袁绍是很尽心的。这么好的计策袁绍居然不用,才让他很生气。如果他不是真心为袁绍好,他是不会生气的。这时候许攸还没有叛变的打算。 但到许攸在官渡第二次出场的时候,他就叛变了。袁绍不听他的计策固然有一些作用在内,但没有这件事,他的叛变还是会发生的。对于这个结局,曹操的谋士荀彧早就预料到了。荀彧的传里记载,孔融去见荀彧,说袁绍谋士猛将如云,要打败他很难。荀彧在提到许攸的时候说,许攸贪财,纵容家人犯法;而审配与逢纪都是刚直而无通变的无谋之人,一旦许攸的家人犯法,肯定会被抓起来,而家人被抓起来,许攸肯定要另做打算。事情正象荀彧预料的那样,《武帝纪》记载:“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攻击琼等。”许攸贪财,而且到了袁绍已经不能满足的地步,所以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并献上烧掉袁绍粮草的计策。其实这里的记载有点问题,许攸贪财,袁绍如果不能满足,他早就应该跑了,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官渡之战呢?而且先前许攸还献上那样的好计,显然不是一个想要离开的人所能做到的。导致许攸离开袁绍的原因恐怕还是演义中提到的有关许攸家人杀人的事情。这件事情同样在荀彧的传中提到了。“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可见触发许攸投降曹操的,既不是贪欲不能得到满足,也不是计策不能见用,而是家人被收押。那么,从表面上看起来,许攸仅就这次叛变来说,算不上一个问题青年了。其实不然。 许攸的家人为什么会被收押呢?到底是犯了什么法呢?既然荀彧作出了那样的判断,其中必然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因为许攸贪,所以他的家人才会犯法。尽管袁绍给了他很多好处,但他仍然以为袁绍给的好处是不够的。作为一个贪官来说,俸禄是不能养活他的,他必须要寻找另外的生财之道。而这样必然会触犯刚直的审配所制定的法度。出征之前,可能袁绍很看中许攸,一直庇护有加,许攸的家人才逃脱了惩罚。现在许攸跟随袁绍出征在外,审配和逢纪就不会再沉默了。许攸的家人一旦有新的过错,自然就会被收监。等到消息传到前方,就成了既成事实。袁绍在出征之前已经囚禁了田丰和沮授两个谋士,对许攸献的计策也是白眼相加,而既然田丰深知袁绍失败之后会迁怒于他,许攸那么聪明的人,自然也能想到。家已经没有了,再呆在袁绍身边,恐怕连命也会没了。 由此可见,许攸是一个很会为自己打算的贪官。但他也有道德底线,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走出有违道德的路的。早期他响应王芬,估计就有趁机捞一票的想法在内。投奔袁绍,也存在一种投机的思想。但他并没有在计策不见用的情况下离开袁绍。说明他虽然投机,还是讲究人情世故。直到呆不下去了,才最终反戈一击,给袁绍造成了致命打击。 演义说许攸因为查到曹操的信件才知道曹操没粮。但在《三国志》相关的注中,却没有提到许攸截获曹操信件的事情。许攸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判断得出结论的。同时鉴于前面许攸提到的计策,说明许攸的才能在三国众谋士中应该排在中上。 乌巢破后,淳于琼被曹操抓住,淳于琼说胜负因为天数,曹操决定不杀淳于琼。实际上这时候淳于琼已经在战斗中丢掉了鼻子,许攸这时候就对曹操说,“明旦见于镜,此益不忘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等明天他照镜子的时候,他就更加不会忘记今天晚上的耻辱了。曹操觉得许攸的话说的有道理,就把淳于琼杀了。 以上事实说明,许攸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而且他很能够权衡利弊,同时也有一定的道德底线。但许攸就是一个贪官。只要他做官就会贪。贪官在任何时代都是问题青年。但比起其他更有问题的三国青年来,许攸就只能指着李严的鼻子说,你还差点。
[img]
许攸简介 关于许攸简介
1、许攸,字子远,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2、文学形象: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许攸年轻时与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力主攻打曹操都城许昌。官渡之战之际,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报,建议曹操偷袭乌巢,结果大获全胜。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到达邺城,口出狂言,辱骂曹操,轻视曹军将士,被许褚一怒之下杀死,曹操见后深责许褚,下令厚葬许攸。
许攸明知曹操脾性,为何屡触逆鳞?
许攸原本是袁绍的谋士许攸简介,后来在官渡之战中背弃袁绍投靠了曹操,那么历史上许攸为何这么做呢?还有许攸最后协助曹操攻破了邺城,那么许攸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许攸是三国时期的曹操门下的一个谋士,谋士这个职位在当时做得好就像救世之神,做得不好就会弃之如草芥。历史上的许攸是个聪明人,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献计火烧乌巢就能看到许攸简介他的计谋高明。那么许攸最后为何还是被杀呢?
许攸的生平简介
许攸,字子远,是东汉末年袁绍帐下的谋士。许攸年轻时和袁绍、曹操都是好友,但是后来因谋废汉灵帝失败出逃成为袁绍的谋士,在官渡之战中,许攸曾建议袁绍先攻打疏于防守的曹操的许都,但是袁绍不从,同时许攸家人在邺城被捕,许攸愤而投向曹操。
许攸在公元184年谋废灵帝失败后逃亡,而袁绍在公元189年从董卓处出逃来到冀州,许攸知道后便投奔袁绍,成为袁绍的谋士,当时许攸劝袁绍与曹操联盟。公元199年。袁绍灭公孙瓒兼并幽州,准备攻打曹操的许都。次年,袁绍与曹操正式交战,许攸认为曹操兵少,肯定会集中兵力来对抗袁绍的大军,此时的许都防备很松,袁绍可以夜袭许都,攻陷后活捉曹操,但袁绍并不同意,后来许攸的家人在邺城犯法,审配将许攸简介他们逮捕,许攸更加愤怒,于是就投奔了曹操。
许攸为曹操献计急袭乌巢便可使袁绍自己败亡,结果曹操精兵假扮袁军,火烧乌巢,乌巢失守后,攻打曹营的张?等人投降曹操,袁绍仅带800骑兵逃回河北。两年后袁绍病逝,袁谭和袁尚兄弟为争位自相残杀,公元204年,曹操在许攸的协助下攻破邺城,许攸立下大功。
许攸是怎么死的
许攸最后被杀死并不在一朝一夕,而是从他到了曹操门下后一点一滴积累的。官渡之战,许攸献计给曹操,自诩有功经常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瞒,曹操表面嬉笑但是心里肯定不舒服。还有许攸帮助曹操平定冀州后更是拥兵自重,多次出言轻视曹操,真是因为这样的性格,许攸最后才被杀。
许攸多次轻慢曹操,许攸在攻下冀州的时候就和曹操说没有他许攸曹阿瞒许攸简介你怎么能拿下冀州呢?这样的话本来就使曹操的部下也对他心生不满,但是许攸还要挑衅许褚,往事重提说没有他许攸,你们这样的人怎么能随意进出东城门呢?结果许褚与许攸发生了口角,许褚这些人为了攻城冒着生命、留着鲜血,竟被许攸如此羞辱,愤而拔剑杀了许攸。
许攸被杀我们再看曹操的反应,只是深责许褚并没有人为许褚偿命,可见许褚杀许攸是得到曹操的默许的了。许攸其实是个聪明人,但他为什么屡次触犯曹操的禁忌呢?个人觉得许攸是曹操旧友他肯定知道曹操的脾气,但是他仗着自己友人身份和谋士身份是想证明自己对曹操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吗?历史上的许攸是在令人费解。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