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寺庙
天宁寺(北京市西城区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护城河西岸北滨河路西侧的天宁寺前街上。寺中有北京最高的密檐式砖塔,为辽代时所建。
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当时叫“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到唐代该寺名叫“天王寺”,天王寺在明初,明成祖下旨重修该寺,天王寺在明正统年间又重修时改名“天宁寺”。明正德、嘉靖年间和清乾隆年间都曾重修。
乘车线路:乘坐9路(或 54, 47, 662, 661), 在天宁寺桥西站下车
北京万寿寺
北京万寿寺是一处清幽、肃穆的皇家庙宇,历经明清几代皇朝的大规模兴建,最终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于一体的皇家佛教胜地,曾是清代皇家祝寿庆典的重要场所。1985年,北京艺术博物馆建立于此,正式对外开放。万寿寺位于京城西直门西北七华里处的苏州街南、紫竹桥北,即明清时的长河广源闸西侧。历经万历、康熙、乾隆、光绪历朝的数次大规模翻建,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建筑格局,有“京西小故宫”之誉。
乘车线路:乘坐74、300内、300外、300快内、300快外、323、323快、362快、482、534、658、699、944、944支、967、968、968快、特5、特8内、特8外、特8主路内、特8主路外、特8快内、特8快外、运通103、运通108、运通201万寿寺下车
大觉寺(北京西山大觉寺)
大觉寺又称西山大觉寺,大觉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
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大觉寺八绝: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
乘车线路:乘坐74、300内、300外、300快内、300快外、323、323快、362快、482、534、658、699、944、944支、967、968、968快、特5、特8内、特8外、特8主路内、特8主路外、特8快内、特8快外、运通103、运通108、运通201万寿寺下车
十方普觉寺
同义词 卧佛寺(北京西山卧佛寺)一般指十方普觉寺
十方普觉寺,位于北京市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2001年6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乘车线路:乘地铁1号线到苹果园站下车可换乘318路,乘地铁2号线到西直门站出D出口可换乘634路。 乘331、634、696、运通112路北京植物园站或卧佛寺站下车即到,乘360、318、714、698路植物园站下车北行200米即到。
灵光寺(北京市石景山区灵光寺)
灵光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东部西山八大处,是一座1200多年历史的佛家古刹。 灵光寺是八大处的第二处寺院,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6至779年),初名龙泉寺,辽代曾扩建,金代改叫觉山寺,明代成化十五年重修后,才改称为灵光寺,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公交:乘坐347路、389路、489路、598路、972路、958路八大处公园站即到。
地铁:八角游乐园至苹果园站之间均可换乘公交车抵达公园。玉泉路换乘389路,八角游乐园换乘598路、598区间,古城站换乘958路,苹果园站换乘972路均可抵达公园
妙应寺(北京妙应寺)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建于元朝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经过两年七个月的修缮,白塔寺2015年12月6日重新开放。
乘车线路:乘823、695、604、42路在白塔寺站下车。
广化寺(北京市西城区广化寺)
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北京著名的大型佛教寺院,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广化寺坐落在什刹海后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庆龄故居。全寺占地面积20余亩,拥有殿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
乘车线路:公交60/82/5路鼓楼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广济寺(北京市西城区广济寺)
广济寺位于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占地2.3公顷。始建于宋朝末年,名西刘村寺。明天顺初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下诏命名“弘慈广济寺”。1931年寺院失火焚毁,1935年重建。
建筑保持明代格局,分三路,寺内珍藏许多珍贵文物,如明代三世佛及十八罗汉造像,康熙时建的汉白玉戒台,乾隆年间的青铜宝鼎等。
乘车线路:乘地铁4号线西四站下车(A口出)即可到达。 或乘22路公交车,西四路口北下车,即可到达。
通教寺
通教寺位于北京市东直门内针线胡同的尼僧寺庙,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它最早为明代一太监创建,清代明改建为尼寺,更名为“通教禅林”。1942年,开慧胜雨对该寺进行了扩建。将山门改为坐西朝东,又迁移寺庙周围的居民,庙区扩大到4亩多地,还将庙更名为“通教寺”。
乘车线路:地铁东直门站下车,或413、815路公交车
[img]
北京6大寺庙踏青礼佛好去处
北京6大寺庙踏青礼佛好去处
清明节是纪念故人的日子,同时也适合拜佛祈福祭奠等活动。北京清明节拜佛好去处有哪些?清明节去走走,祈福纳祥,是出游的最佳选择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北京6大寺庙踏青礼佛好去处,供参考。
1、潭柘寺
俗语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建于1700多年前的潭柘寺据说是北京最早的寺庙,而且是皇家敕建御用的寺庙,号称“皇家第一寺”。
潭柘寺位于京西门头沟,距京城50公里。四月上中旬,山区公路两侧山花烂漫、群芳竞艳,又赶上天公作美,春风拂面,前来赏花的人们络绎不绝,及至寺内,已有摩肩接踵之势。
祈福:
1、因为烧香灵验而备受皇家恩宠。康熙至光绪200多年间的皇帝,都曾来寺中敬香礼佛,官宦大员们也将潭柘寺作为进香的首选之地,以保官运亨通。
2、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又被回龙、虎踞、捧日、紫翠等九座山峰环护,为风水宝地。
3、每逢春节前后,来这里烧香拜佛的人就会挤满潭柘寺。
祈福指南:
1、木雕漆金的弥勒坐像。位于第一重殿天王殿内,可求工作顺利升迁。
2、“佛头”与“汉白玉观世音坐像”。佛头为元朝早期的石刻,与观世音坐像都位于寺内西观音洞。每日这里香客不断,朝拜可求健康与官运。
3、佛祖释迦牟尼。位于大雄宝殿,宝殿上方有乾隆手书的额匾“福海珠轮”四个大字。
4、拜“石鱼”求平安。位于龙王殿前。据说石鱼是龙宫一宝,鱼身上划分出13个部位代表元朝全国13个地区,哪个地方干旱,用木鱼敲击鱼身相应部位,便可求雨。
2、卧佛寺
又叫“十方普觉寺”。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由于寺内有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铜像、卧佛寺由此而得名。卧佛身长5.2米,用铜25000公斤、铸佛用工7000人。铜佛作睡卧式,头西面南侧身躺在一座榻上,左手平放在腿上,右手弯曲托首头部。
据说这是释迦牟尼的纪念像。旁边站着12尊小佛像,是他的12个弟子。他们的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像。殿的正面墙上挂一块“得大自在”的横匾,意思是得到人生真义也就得到最大自由。此外寺内还种有几株婆罗树,每逢春末夏初之际,白花盛开,花朵如同无数座洁白的小玉塔倒悬枝叶之间,别有情致。
祈福:
1、“卧佛”与“offer”发音相近,因此去卧佛寺烧香请愿在申请出国留学和大学毕业找工作的人中已经流传了很多年。
2、“卧佛寺”与“office”的发音相近,很多为求事业的人来此烧香拜佛。
3、卧佛寺与“留学”的渊源很早就有。去西方取经的玄奘法师算是古代最有名的“留学生”了,而卧佛寺的.前身“兜率寺”就是玄奘归国后大兴庙宇时所建。
祈福指南:
铜卧佛。建于元朝的此尊卧佛位于卧佛殿,相传是释迦牟尼在印度涅槃时的姿势。可为儿孙求得学业事业。
3、红螺寺
位于京郊明珠怀柔县境内,为历代佛教圣地,也是京华气功的发源地。红螺寺始建于东晋,为十方常住寺,是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千年以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历届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因有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当地人称之为“红螺寺”。红螺寺历届主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佛法超风。寺内环境幽雅,古木参天,经年常青,其中紫藤寄松、御竹林、雌雄银杏号称三绝景。
祈福:
1、“男雍和,女红螺”,女子祈福可以选择这儿。另外,红螺寺也是求子灵庙。
2、红螺寺是中国北方佛教的发祥地,千年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寺院内历届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觉禅师,元代有云山禅师,清代际醒祖师住持红螺寺,创建红螺净土道场。净土宗的最后两代祖师均与红螺寺有缘,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
祈福指南:
1、红螺寺尾寺是观音寺,分前后两座,前一座是送子观音庙,可在此求佛降子。
2、红螺寺的文殊菩萨,可求学业。
4、云居寺
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的白带山下,它的石经山藏经洞及唐、辽塔群构成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一大特色,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是我国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九个藏经洞珍藏着浩瀚的石经、纸经、木板经,号称三绝。
云居寺是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它特有的幽静环境、奇特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
祈福:
1、云居寺第六层殿大悲殿,供的是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而观音像左右,是许许多多童子,他们是香客许下求子之愿,愿望实现后还回去的假娃娃。因为娃娃太多,殿外还设置了专门的“娃娃库房”。“童子伴观音”也成了云居寺独特的一道景观。
2、农历四月初八是浴佛节,云居寺的浴佛法会古来有之,值得称奇的是每逢浴佛节,云居寺都会下雨,从未间断。更离奇的是,有时周边晴好,只有云居寺有雨。
5、戒台寺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辽代高僧法均在此建戒坛,四方僧众多来受戒,故又名戒坛寺,寺内因拥有全国最大的佛寺戒坛而久负盛名。寺内的戒坛,其规模是在辽咸雍年间形成的,人们称其为“天下第一坛”,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虽历尽沧桑,仍保存完好。
戒台寺尤以松树出名,“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活动松、自在松、九龙松、抱塔松和卧龙松,合称戒台五松。每当微风徐来,松涛阵阵,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涛”景观。
祈福: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戒台寺成为多达千人的避难所,很多人都相信,戒台寺的佛爷灵验,可保佑他们躲过劫难。
6、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原为清第三代皇帝雍正即位前府邸。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为行宫,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改为藏传佛教寺院。
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喇嘛庙,享誉世界,这里每天香火极其旺盛,走在院外都可以闻到院中飘出的一阵阵香火味道。走进雍和宫,可以看到这里游人如织,其中大部分是外国游客,各个殿堂香烟缭绕,人们虔诚地顶礼膜拜。微风吹得殿堂四角悬挂的铃铛叮当作响,更给这座庄严雄伟的院落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
北京的寺院都有哪些?位居何处?
1、广济寺 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
又称“弘慈广济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於此。1983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后海广化寺 北京市西城区後海鸦儿胡同
广化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後海鸦儿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石方丛林,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後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厌龄敌居。全寺占地面积二十余亩,13858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整座寺庙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3、宣武法源寺 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4、东城雍和宫 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 雍和宫位於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创建於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5、宝珠峰潭柘寺 详细地址: 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
潭柘寺位於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因山有龙潭和柘树,又名“潭柘山”,因而寺随山名称为“漳柘寺”。潭柘寺地理环璋极好,寺後九峰环抱,寺前山峰好象一座巨大屏风。传说此地原名“青龙潭”,唐代法师法藏来此开山布道,青龙惧而远遁,潭因而化为平地。
6、门头沟戒台寺 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
戒台寺又名“万寿禅寺”,位於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去潭柘寺8公里,距城区35公里。因为寺内一座全国驰名大戒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所以一般人均称此寺为“戒台寺”或“戒坛寺”。
7、怀柔红螺寺 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
红螺寺位於北京市怀柔县城北部的红螺山,距县城约10公里。该寺初建於冬晋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改名“护国资福寺”。因该寺所在山下有一“珍珠泉”,相传泉水深处有两颗色彩殷红的大螺蛳,每到夕阳西下螺蛳便吐出红色光焰,故山得名“红螺山",寺俗称“红嫘寺”。
8、阜成门妙应寺 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路北
妙应寺位於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寺内有一座高大、雄伟的藏式喇嘛塔,因塔身通体皆白,所以人们都习惯地称它为“白塔”,而将搭下的寺庙称为“妙应寺”或“白塔寺”。
9、翠微山法海寺 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
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物、禽兽、神怪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画面。所绘帝王气宇轩昂,神态威严。妇女则仪容丰满、美丽、温柔。至於天王、金刚和力士,不仅绘出了勇猛威武的神态,而且还充分表现了皈依释迦如来佛的无限诚心。壁画的人物服饰和装束华丽多彩,千姿百态:妇女梳各种样式发髻,戴各式首师、璎珞、钏镯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样冠帻、衣衫和盔甲,衣服上绘团凤、龟背、团鹤、宝相花、菊花和凤戏牡丹等图案;童子则梳发辫,活泼天真。通过画工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从生理特徵上,使人们易於分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从服式、发式和行动举止及构图关系上,又可鲜明淮确地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画工们非凡的艺术才能。
10、石经山云居寺 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
开山琬公塔与碑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山峦起伏的一块小盆地里,距北京约75公里,背后以朱山为依托,对面以石经山为屏障,坐落在逐鹿山中。云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经而闻名于世,是京郊具有金石、书法、美术、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义的古迹,在北京以至全国诸多古寺名刹和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1992年该寺被评为“北京十大人文旅游累点”之一。房山县西北部山岳地带,自隋唐以来就是佛教胜地,如上方山兜率寺、六聘山天关寺、云蒙山龙泉寺以及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很多佛教遗迹文物,而石径山云居寺则是其中最有名的,向有“北京敦煌”之誉。
11、东城智化寺 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
智化寺位於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明初司礼监太监王振於正统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後赐名“报恩智化寺”。“土木之变”王振诛族。英宗复辟後,於天顺元年(1457年)在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天顺六年颁赐藏经一部、经橱两座,供藏於如来殿。万历和清康熙年间曾重修。乾隆亡七(1742年),御史沈廷芳奏请毁王振塑像。该寺主要建筑自山门内依次为钟鼓楼、智化门、智化殿及东西配殿(大智殿、藏殿)、如来殿、大悲堂等。寺内主要建筑物的屋瓦用黑色琉漓脊兽铺砌,虽经历代多次修葺,梁架、斗拱、彩画等仍保持明代早期特徵。经橱、佛像及转轮藏上的雕刻,道劲古朴,艺术高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旸台山大觉寺 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
大觉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区西郊阳台山麓。辽咸雍四年(1068年)建,距今己近千年,初名“清水院”。金时为西山八大院之一,称为“灵泉寺”,明宣德三年(l428年)重修,改今名。寺坐西朝东,依山势层叠而上,颇为壮观。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殿、无量寿佛殿、龙王堂等建筑,寺宇最高处藏经楼院内有玲珑舍利塔一座。布局谨严,深幽而宽阔。寺内泉水自石缝汨汨而下,汇成碧潭,又经石槽顺山势缓缓回流,使全寺呈现一派生机。蜿蜓走起伏的山峦,恰似一头卧狮。莲花、善照二个配寺耸立在东西两个圆形山包上,当地人曾用“狮子滚绣球,一佛二菩萨”来形容该寺院的位置和地形之奇巧。辽代所立燕京天王寺沙门志廷撰《旸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碑,记述了该寺的历史沿革。
13、颐和园法幢 北京西郊
颐和园位於北京西郊,距城12公里。它是中国现存古代最大的一座园林。园内除有亭、台、楼、阁、宫殿、水榭、游廊、长堤、石桥、石舫等一百多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以及展出的无数艺术珍品外,还有许多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寺宇、佛塔、雕像、经藏、法器等建筑文物。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面积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历史要回到八百多年前金朝第一个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他把都城迁到燕京後,在这儿设立“金山行宫”。金山就是现在的万寿山。后来金章宗完颜璟又把玉泉山泉水引到金山底下,并命名河为“金水河”,湖为“金湖”。元朝时金山改名“瓮山”。
14、寿安山卧佛寺 北京市海淀区西山馀脉聚宝山南麓
卧佛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区西山馀脉聚宝山(又名寿安山)南麓,背倚山岩,前面是开阔的田野,离城约20公里。
15、香山碧云寺 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规模。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因寺院依山势逐渐高起,为不使总体布局景露无遗,故而采用迥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每进院落各具特色,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整个寺院,由山门至寺後石塔,高度相差一百馀米。在中轴线上的前几重佛殿屋本为明代遗物,内有佛塑佛雕,其中立於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
16、虎头长安寺 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东部
长安寺是著名的“西山八大处”之一。西山八大处,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东部,这里山势蜿蜓,峰峦叠翠,四时景色绮丽迷人,是箸名风景区。有诗赞之曰:“翠微西接古神州,石磴云盘阁道幽。白*烟霞林谷迥,长风鹤颧海天浮。僧归黄叶峰前寺,水向青龙口中流。祗道长安天五尺,谁云此处减瀛州。”八大处所在地素有“三山”、“八刹”、“十二景”之说。“三山”指翠微、平坡、卢师;翠微山在西,卢师山在北,这两座山好像一座椅的靠背,东、北、西三面支脉环抱,苍劲耸翠,气势非凡。南面是一片平原,一望无际,四季风景又各有妙处。“八刹”是:长安寺(一处)、灵光寺(二处)、三山庵(三处)、大悲寺(四处)、龙泉庵(五处)、香界寺(六处)、宝珠洞(七处)、证果寺(八处);八大古刹缥缈於云端深处的翠微山和卢师山之间,八大处就是八座古刹的总称。“十二景”为:绝顶远眺、春山杏林、翠峰云断、卢师夕照、烟雨鹃声、五桥夜月、水谷流泉、虎峰叠翠、深秋红叶、高林晓*、雨後山洪、层峦睛雪。自1978年起,国家投资百万元,对各处进行了大规模修缮。1953年开始引种红叶树种,开辟北京第二红叶景区。到1984年已引种火炬树等六万馀株,长势旺盛。如今的八大处已大展新颜。
17、佛牙灵光寺 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东麓
灵光寺,位於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东麓,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於世,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由中国佛教协会派僧人管理。
18、翠微三山庵 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
三山庵位於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故名”三山庵”。三山庵在灵光寺以西数百步,初建於金天德三年(1151年),早年称“麻家庵”。清乾隆年间(1736-l795年)曾重加修葺。
19、 隐寂大悲寺 北京市西山馀脉平坡山半腰
大悲寺位於北京市西山馀脉平坡山半腰,三山庵西北一里的密林深处,从三山庵上去,山道两旁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寺宇朝南,入门翠竹满院(竹名“黄皮刚生”,为稀有品种。),拾级而上,中有香草和假山盆景,大殿匾额为“悲源海”。前殿丛生的翠竹,茎节匀称,枝叶秀丽。一般丛竹,每逢深秋,势必凋零。这里的丛竹,却独具特色,即便是雪絮冰封,依然青翠欲滴,为八大处稀有景致。寺就建在平坡山的半腰上。大悲寺旧名“隐寂寺”,始建于辽金时代(1033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原有两层大殿後增建了大悲阁,以供奉观世音菩萨。现在殿檐的北面,有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一块碑记,上刻建寺经过:“今隐寂寺者,在都城之西,其地直圆,通翠微之界,山势至此,冈陇盘回,风气郁积,有树木泉源之胜,四方云水缁流,多集其间,寺後有馀地,遂起为大悲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此庙,改为“大悲寺”。乾隆六十年(1795年)再度重修。
20、 螭汤龙泉庵 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大悲寺西北
龙泉庵又称“龙王堂”,位於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大悲寺西北,又名“龙泉寺”。始建於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在该寺地下发现一泓清泉。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
龙泉庵的建筑主要分两进,五个院落,有龙王堂、卧游阁、听泉小榭、妙香院和华祖院等。
21、平坡山香界寺 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
香界寺位於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是八大处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寺院,因这里山势平缓,又名“平坡寺”。该寺创建於唐乾元初年(758年),明洪熙元年(1425年)重建,改称“大圆通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再次重建,改称“圣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年)经重修改名为“香界寺”,意为“香林法界。”
22、翠微宝珠洞 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顶
从香界寺北旁门角北上,山路陡险,如弓背形,快到翠微山顶时,有一座牌坊,外额上书“欢喜地”,内额上题“坚固林”,有一巨大怪石壁立路旁,上刻御笔诗句。牌坊後面的高耸寺院,就是著名的宝珠洞,它位於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顶,是八大处中山势最高的一处,巍峨峻峭,苍莽雄浑。
23、卢师证果寺 北京西山馀脉卢师山
证果寺位於北京西山馀脉卢师山腰绿荫深处,与翠微、平坡二山的寺院遥相对应。证果寺始建於隋代仁寿年间,名“尸陀林",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唐天宝年间,因卢师又叫“感应禅师”,改称“感应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改名“大天源延圣寺”,明下统景泰年间又易名“清凉寺”和“镇海寺”,天顺年间改称今名。
24、东城柏林寺 北京雍和宫东侧
柏林寺始建於元至正七年,明正德十二年、清康熙五十一年、乾隆二十二年分别重建。它位於雍和宫东侧约150米(戏楼胡同一号,旧柏林寺四号),1984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闻原寺前柏树成林,竟达1o里之遥。“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传说人所共知,但“先有柏林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就鲜为人知,仅这一点就可知其历史地位。它是市内建寺年代较早,规模大、建筑格局严谨,气势宏伟,保存完整的寺院之一。原寺内共有五进院落,殿内供奉的佛象均为木雕,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大雄宝殿内曾悬挂康熙书写的《万古柏林》的匾额,寺中并有供僧人们修持的禅堂。1949年後政府多次进行修缮,基本保持原貌。目前为文化部所属单位占用,中国佛协会考虑到该寺在佛教中的地位,提出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的要求,现仍在交涉中。
25、安定门西黄寺 北京安定门外黄寺大街
西黄寺位於北京安定门外黄寺大街,距内城约三公里,与东黄寺并称“黄寺”或“双黄寺”。二者墙门相以,布置和构造略有不同,东黄寺又名“普净禅林”,建於清顺治八年(1651年),为活佛脑木汗所建。西黄寺均改黄琉璃瓦覆盖,红墙苍松,佛塔嵯峨,气势非凡。1983年,西黄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6、永乐大钟寺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北侧
大钟寺正名“觉生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北侧。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大钟寺原为清帝祈雨场所,1985年被辟为古钟博物馆,收集并陈列各类古钟数百口,成为钟的王国。其中既有原始社会的陶钟,也有民国的警钟,有高达两层楼的大钟,也有仅酒盅大小的微形钟,也有少数外国钟。最引人注目的是号称“世界钟王”的永乐大铜钟。据碑刻记载,清朝雍正皇帝於1733年下令修建这座寺院,雍正认为:“京城西直门外曾家庄有圆址爽垲,长林佳茂,此地右隔城市之嚣,左绕山川之胜,宜为寂静清修之地,用是肇建梵宇。”寺始建於雍正十一年正月,告成於十二年冬,赐名“觉生寺”。寺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菩萨殿、大钟楼。中轴线两侧各有配殿和跨院。该寺在北京寺庙中并不算是历史最悠久的寺院,然而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京师二百九十一座寺庙细数折》中,觉生寺却位列第三,原因之一,就是驰名中外的永乐大钟被安置於此寺,至今仍悬挂在该寺大钟楼内。觉生寺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大钟寺”。
27、 广安门天宁寺 北京市广安门外北面
天宁寺位於北京市广安门外北面,初建於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时(47l.476年),原名“光林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隋仁寿二年(602年),改名“弘业寺”,并建了石塔。唐代叫“天王寺”。以后历代都进行改建和修缮,寺庙名称也更换数次。由于元代数度毁於兵火,原寺院建筑几近无存。从明代王绂《游天宁寺》诗,可以看出元末明初时该寺院的荒凉景象。诗云:“古寺寻幽竟夕晖,败垣芳草路依微。鸟啼空院僧何在?树老闲庭鹤自寻。”隋、唐、金、辽、宋诸朝历改弘业寺、天王寺、大万安寺。元末寺毁於兵火,明重建寺院,宣德时改称“天宁寺”(1435年)。现存殿宇为清代重修。
28、八里庄慈寿寺塔 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慈寿寺
慈寿寺塔原名“永安万寿塔”,位於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慈寿寺内,仿天宁寺塔而建。寺为明神宗之母慈圣皇太后於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万历皇帝登基时年仅十岁,内外政事均由李太后执掌。李太后平生好佛,在她主政期间,命人在京城内外兴建修缮了许多佛寺,慈寿寺即为其中之一。基址原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太监谷大用墓地。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寺废,迄今已逾百年多,仅留孤塔矗立在寺院废址上。原塔建於明历四年(1576年),挺拔秀丽,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形,十三层,高五十多米,实心密檐式。基座砖砌,须弥座式,雕刻佛像、飞天、金刚力士、壹门、八宝、仰莲等装饰。尤其是上部,雕刻有全行乐器,极为罕见。塔身第一层高大,正面辟四个假门,其馀四面开四扇假窗。在门窗两旁都雕有佛像,南面门券上嵌石刻横额,“永安万寿塔”。塔身以上置密檐十三层,塔刹用仰莲座承以巨大宝珠。那些饰有花卉图案的精美砖刻生动细腻,此塔为明代密檐式塔代表作,今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塔旁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雕刻精美的线刻观音像和关帝像碑两通。慈寿寺旧址现已改建成公园,因慈寿寺塔在历史上曾名“玲珑塔”,故该园被命名为“玲珑公园”。
29、北海佛殿白塔 北京市西城区故宫西北
北海位於今*北京市西城区故宫西北,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代帝王的“宫苑”,是中国现存的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布置精美的古代帝王宫苑。北海面积68公顷,其中水面占一半以上。
30、西直门五塔寺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
五塔寺原名“真觉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创建於明代永乐年(1403-1424年),寺内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约建成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为“金刚宝座塔”。据史书记载,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刚宝座的规式。明成祖与他谈经论法十分投机,封他为大国师,授予金印,并赐地於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今高梁河)北岸,为之建寺,寺名“真觉”。後又根据这位高僧提供的规式建成了金刚宝座塔,并重修了寺院。建成後的五塔寺前临长河背倚西山,成为当时京城士人重阳登高、清明踏青的去处。
31、居庸关云台 北京昌平县
居庸关位於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五十馀公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两旁高山屹立,翠幛重叠,中有长达18.5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居庸关之名,跟“徙居庸徒”之意。传说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强徵来的民夫士卒徙居於此。三国诗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辽、金、元、明、清各代均称“居庸关”。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帝所书“居庸叠翠”石碑,原立於关城东南方,现在碑已不存,仅馀座基。
32、昌平银山塔林 北京市昌平县海子村西南、银山南麓古延寿寺遗址上
银山塔林位於北京市昌平县海子村西南、银山南麓古延寿寺遗址上。这里峰峦叠翠、松柏成荫,高高突起的银山主峰,由黑色花岗岩组成的山崖陡峭苍黑,山顶冬有冰雪层积,色白如银,人称“铁壁银山”。山上开阔地中,密檐式宝塔巍然屹立。淡黄色的石塔由台基、塔身、斗拱和塔刹构成,外表用各种石雕、石刻或琉璃剪边,脊兽装饰,华丽挺拔。人称“银山宝塔”。这里有金、元两代砖塔七座,是昌平八景之一。其中五座是金代(1115-1234年)墓塔,两座是元代(l271-1368年)墓塔,均为砖结构,密檐式。塔下有高大须弥座,须弥座和第一层塔身,均有精美雕饰,檐下有砖刻斗拱。第一层塔身以上均施迭涩,挑出短檐。塔的高度都在20-30米之间,*少林寺、灵岩寺塔林中的墓塔要高大得多,两座元代塔,也是砖结构,但体积较小。其中一座密檐式,檐下刻斗拱,塔的立面富有曲线美。另一座是密檐楼阁式和覆钵式相结合,很特殊。这一古塔林是今天研究当时佛教艺术和砖石建筑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房山万佛堂 北京市房山区磁家务凤凰岭下
万佛堂又称“万佛龙泉宝殿”,它位於北京市房山区磁家务凤凰岭下,初建於唐代,原名“龙泉寺”。万佛堂之下有著名的孔水洞,是发育在奥陶纪石灰岩地区的巨大溶洞,原名“水帘洞”,因唐宣宗年间有一位*丘号溪的老人在此创建万佛堂,遂改称“万佛堂孔水洞”。洞内有泉,水势汹涌。洞壁存有隋大叶十年 (614年)刻经和隋唐时代雕像,刻经大部溺於水中。唐万佛堂早已废圯,数处古建筑遗迹和几方明清石碑,零星散布在万佛堂孔水洞旁。现存万佛龙泉宝殿是明代重建无梁建筑,堂内三壁嵌满唐大历五年(770年)镌刻的“万佛法会图”汉白玉浮雕,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正中雕释迦佛坐像,两侧雕乘狮文殊菩萨像和乘象普贤菩萨橡。前後有天王、神人、侍者等。或双手合十,或献花奉宝,形态不一。其中西南壁伎乐天浮雕最为精美,天人持各种乐器作弹奏状,肌肉丰满,形态自如,是唐代雕刻艺术的杰作。孔水洞原有两扇巨大石门,早已不见,仅有宽尺许的石梁横卧在洞口,人们可以跨越石梁,紧贴洞壁,穿过溪流潺潺狭长券洞至“求帘洞”洞囗,券洞尽头石壁上有两尊石雕佛像,并有《莲花经.观世音普门二十四品》刻经,这些珍贵的隋唐石刻,至今清晰可辨。枯水季节,人们可徒步通过“水帘洞”进入第一大型洞厅,然后还须乘小舟才能饱觉“水底洞天”。洞中有三大洞厅,其中以第三大洞厅最为壮观,厅前一排石钟乳低俯水面,厅后遍布洁白晶莹的石花,厅南侧有一张嘴瞪目的“大鳄鱼”把守“九曲迷宫”入口,游人至此,莫不拍手叫奇。洞附近山丘上有辽代华塔、元代砖塔各一座,华塔上有“咸雍六年”、“寿昌七年”等题记,为研究中国华塔出现年代提供了实物资料。
北京的什么寺是北京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佛教
北京北京郊区最大的寺院是的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规模最大北京郊区最大的寺院是的佛教。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北京郊区最大的寺院是,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北京郊区最大的寺院是,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北京郊区最大的寺院是,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建筑布局: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
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