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黑洞照片发布直播(黑洞照片公布)内容详情

黑洞照片发布直播(黑洞照片公布)内容详情

科技大学学士学位 2年前 (2023-01-08) 财经 88 views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今晚黑洞直播在哪看

新华网。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直播时间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点整。直播地点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极其强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故而,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第一张黑洞照片的公布,证实了黑洞辐射,霍金是否可以得诺贝尔奖?

第一张真实的黑洞照片已经公布出来黑洞照片发布直播,但这并不能证实黑洞辐射黑洞照片发布直播,与霍金的研究没有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爱因斯坦。而且霍金已经去世,无论以后如何证明霍金辐射的正确性,黑洞照片发布直播他也无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这个奖项只颁给还在世的人。

这张黑洞照片显示的是被光环结构包围的黑洞,由引力透镜效应引起,中间的阴影是黑洞。气体云在落入黑洞的过程中会经历强烈的摩擦,从而导致温度升高,并发出电磁辐射。通过分布全球的射电望远镜来接收这些电磁辐射,天文学家得以获得真实的黑洞照片。

而霍金辐射与这张照片没有任何关系。霍金根据量子力学提出,如果从真空涨落中出现的虚粒子对出现在黑洞的事件视界周围,那么,其中一个粒子会掉入黑洞中,而另一个粒子则会带走黑洞的一部分质量逃离到远方,这就是霍金辐射。

不过,霍金辐射极端微弱,目前人类的观测技术根本无法探测到。现如今,射电望远镜能够分辨出黑洞视界周围的景象已经极端困难,更不用说探测到霍金辐射。如果 科技 发展到霍金辐射也能够被探测到,那么,我们将会窥探到极其壮观的黑洞景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分辨率仍然很低的黑洞照片。

首张黑洞照片无法证实霍金的理论,但可以证实爱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天文学家早就从广义相对论中推导出黑洞的存在,但一直没有直接的观测证据来证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只有一些间接的证据可以表明宇宙中有黑洞,而这次终于有直接的证据了。理论观测到的黑洞参数与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完全一致,因此,广义相对论再一次被证明是正确的。

不过,爱因斯坦早已不在人世,他不可能再获得诺贝尔奖。但为了这张真实黑洞照片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望在未来获得诺贝尔奖,就像前几年的引力波(也是证明广义相对论)发现者那样。

先说结果霍金先生是不会获得诺贝尔奖的。

今晚的21:00被大家心心念念的首张黑洞照片准时出现在大屏幕上,此次的照片主角是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距离我们大约是5500万光年,质量是太阳的61亿倍。

这次黑洞照片是由全球六个地方八个亚毫米射电望远镜同时拍摄,这次的观测矩阵相当于一个地球直径大小口径的单一望远镜的效果,在2017年4月5日-14日10天内完成了对M87中心黑洞和银河系中心黑洞的拍摄。但是后期的数据处理花费掉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根据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在空间中会不断的瞬时产生一对正反粒子然后瞬时消失,这个过程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霍金设想如果在黑洞事件视界外产生一对粒子,其中一个被黑洞吸收另外一个逃离。

那么这种情况下看起来就像是黑洞在释放例子,而这个逃逸的粒子也携带者能量,因为要保证能量守恒,那么这逃逸的粒子能量只能算是黑洞辐射的能量。 这就是霍金辐射或者叫黑洞辐射。

结果很遗憾并没有,霍金辐射理论上来说是十分微弱的,尤其是当大质量黑洞吞噬天体时的喷流会完全掩盖霍金辐射,质疑这次拍摄的黑洞质量已经达到了太阳的几十亿倍。要想在这种超大质量黑洞身上观测到霍金辐射无异于痴人说梦。

图:刻在霍金墓碑上的霍金辐射

证实霍金辐射最理想的黑洞是一种假说中的原初黑洞,它们质量很小如果有霍金辐射会很明显,但是很可惜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观测到原初黑洞的存在。

如果诺奖可以追授已经过世的人,我想爱因斯坦再多拿几个诺奖也不为过,然而事实上爱因斯坦生前仅获得一个诺贝尔奖因为光电效应。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相对论却没有获奖。

图:诞生天才的年代,一张照片中有17位诺奖得主

霍金研究了一辈子的黑洞,却从来没有见过黑洞的真实模样,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而刚刚天文学家们历时两年的辛苦,终于得到了首张黑洞照片并公布了出来。按照科学家们的说法,这次黑洞照片的公布,再次确证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正确性。而于此同时,有关爱因斯坦和霍金,这两位和黑洞有关的人物也再次火了起来。

不过,这次黑洞照片并没有证明霍金辐射。霍金辐射指的是黑洞视界周围也会发射微弱的辐射,该理论认为黑洞视界周围会产生正反虚粒子对,黑洞由于引力作用,会吸收反粒子。这样,正粒子就会逃离黑洞,表现为黑洞发射了一个粒子。霍金辐射的强弱和黑洞大小有关,越小的黑洞,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所以微型黑洞会瞬间爆炸式辐射(黑洞蒸发)。而我们这次观测的黑洞,是M87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质量足以有太阳的61亿倍。所以,该黑洞的霍金辐射基本可以忽略。

另外,黑洞外围还有炽热的各种气体分子 以及黑洞吸积盘产生的大量高能射线。所以,即便有霍金辐射,也会被其覆盖,根本无法观测到。故而,霍金辐射还是没有被证明。不过,即便证明了,霍金也得不了诺贝尔奖,因为该奖不颁给去世的人。

诺贝尔奖是人类科学领域最著名的奖项,其科学类奖项获得者无一不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人物,然而诺贝尔奖从来不颁发给你逝世之人,因此霍金永远都无缘诺奖了。

霍金作为一名卓越的物理学家和科普作家,其身残志坚的经历让他成为了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为人熟知的物理学家,但霍金的学术成就却是比不上爱因斯坦的。关于黑洞蒸发理论的“霍金辐射”可能是霍金唯一一个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但霍金辐射还没有被证明,霍金本人就先走了。

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我们的宇宙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正反虚粒子的湮灭,而黑洞周围的虚粒子对会出现一个被吸入黑洞而另一个逃逸的现象,这种辐射就是“霍金辐射”。它打破了以往人们认为的黑洞不变论,从此人类知道了黑洞也会因为这种霍金辐射而慢慢蒸发,最终消散在宇宙中。

遗憾的是霍金辐射的强度非常非常微弱,本次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到的M87星系中心黑洞并没有显示出霍金辐射的迹象,周围那圈红光不过是黑洞的吸积盘。

如果诺贝尔奖可以追授给已故的物理学家,那么前些年的引力波和这次的黑洞照片加起来应该追授给爱因斯坦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史以来人类第一张黑洞实拍照片在今年4月10日公布,又一次有力证明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对霍金辐射却没有发现。即使发现了,已故霍金与诺贝尔奖也无缘的。

霍金辐射 是霍金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猜测到在黑洞视界外如果有虚粒子对,当一个被黑洞吸收时,另一个就会吸收到黑洞微弱能量辐射逃逸出去,外部观察者看似黑洞在向外释放出来的粒子。

但4月10日的黑洞照片只显示了一个甜甜圈样的红亮光圈,里面是团黑暗的阴影,这张划时代的照片大家可能都看过,从头至尾都没有霍金辐射的一丝踪迹。拍下第一张黑洞照片就已用了全球8个望远镜陈列组成的虚拟望远镜网络EHT用时10多年观测,加上200多名科学家共同奋斗才制成了这张壮观的略糊黑洞照片,已属不易, 要观测到并拍下微妙的霍金辐射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资料显示,诺尔奖在1931年和1961年曾颁发过去世的获得和平奖的人,在1974年以后,规定了不得为去世的人颁奖。候选人的名单还设定了50年的保密期,除非公布已获奖者名单。因此,即使发现了霍金辐射,去年就去世的霍金也无法获得诺贝尔奖了,何况霍金辐射还没有得到证实呢。

黑洞的这张照片虽然惊天地泣鬼神,那它有没有证明霍金辐射,从而让老爷子拿诺奖呢?先给结论吧,这张黑洞艳照,并没有证明黑洞辐射,当然霍老爷子更不可能获得诺奖啦。

黑洞辐射是霍金主要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其宇宙学研究早期的主要方向。但黑洞辐射主要集中在小质量黑洞上,就是宇宙大爆炸时,由于空间和时间不均匀挤压造成的“太初黑洞”。这是宇宙大爆炸不均匀膨胀的证明之一。这些黑洞,不是由自身的引力坍缩引起形成,而是外部压力造成。由于它本身质量小,由量子场正反粒子湮灭时的效应,会有α射线以及X射线在视界外延放出,所以它应该是灼热而耀眼的存在。与其他恒星坍缩时形成的黑洞是完全不同的。

巨型黑洞是恒星进化衰亡的产物。

这次拍摄的黑洞是位于人马座AM87的超巨型黑洞,质量和体积都是太阳的数百万倍黑洞照片发布直播!距离我们太阳系有5000万光年,由地球上虚拟的射电望远镜陈列,直径为地球直径一样大小的,拍摄两年制作而成。

太初黑洞存在的话,人类可以观测到它的极限应该是在太阳系的边缘,通过α射线等背景分析而成。这次发布照片的黑洞是人类用巨型射电阵列望远镜,对黑洞视界边缘的强烈吸积盘辐射现象的拍摄。如果是巨型黑洞,这种吸积盘的电磁波辐射将会完全遮盖掉霍金辐射,是不可能同时验证到霍金的理论的。

霍金并没有把这个理论坚持到2000年后,他已经就已经申明过放弃黑洞辐射理论。所以就算能证明太初黑洞存在,观测到现象,也与他无多大联系了。

综上所述,大家清楚了没有,霍金是不可能获得诺奖的啦。这个黑洞照片,其实与他关系真的不大。

我是猫先生,感谢阅读。

第一张黑洞照片的公布,证实了黑洞辐射,霍金是否可以得诺贝尔奖?

这次黑洞照片的公布再一次证明了爱因斯坦确实是个超级大神,但霍金是不是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霍金尽管是非常著名的研究黑洞的科学家,但他关于黑洞的“霍金辐射”理论并不能在这张“黑洞写真”的照片中体现黑洞照片发布直播

这张M87星系中央超大黑洞的发布图上的文字会告诉我们那些信息呢?

一、直播的投影的这台电脑是盗版的WINDOWS系统,目测是WIN10,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哈!

下面我们正式开始简单解读下上图中的含义!

二、观测特征与带自旋的黑洞产生的阴影一致

黑洞图片的下方(南)明亮、上方(北)暗淡的效果是黑洞自旋的多普勒效应所致,而且在南方位置,自旋的前进反向是朝着地球的,因此辐射波段被加速,波段蓝移,因此我们将看到更多的观测波段辐射,而在北方,自旋的前进方向是背离地球的,因此将有更多的波段进入红移,原本可观测的辐射波段将不可见,因此变得暗淡!

此与理论模型一致!

三、南北的不对称由黑洞的自旋决定,可以确定自旋方向!

根据不对称明亮与暗淡确定黑洞的自旋方向,分析后黑洞的自转方向是就像是一个轮子,但旋转方向是滚离地球!

四、喷流与视线夹角17度,黑洞的子喜欢方向远离地球,顺时针旋转.....

存在理论上的相对论喷流,这个喷流是黑洞的吸积盘表面的磁场沿着黑洞的自转轴方向扭曲并朝自转轴的两侧发射!而一般情况下两侧都会有,甚至长达数千光年!

五、M87星系中央的黑洞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

这个可以根据吸积盘的X射线波段能量来做个大致计算,不同质量的吸积盘大小以及物质跌落时发射的X射线能级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不是本文的关键!

上述这些理论,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发表的1916年前就已经完成了,要知道当年啥都么有,只有纸和笔管够!而他预言的引力弯曲光线则在1919年日食观测被证明,但后续关于引力波部分一直到将近100年的LIGO检测到引力波被证明!此次事件视界望远镜则证明了爱因斯坦的黑洞理论!夸张一点的说这100年来似乎全世界啥都没干,就忙着证明爱老头的广义相对论了(当然这是玩笑话)!

所以,将爱因斯坦成为超级大神各位应该没啥意见吧,哈哈!

接下来说说霍金的诺贝尔奖项,根据传统诺贝尔奖项不会颁给已经去世的科学家,即使他的成就再高!所以活得久非常关键哈,当然此次黑洞照片也没有证明黑洞的霍金辐射理论!其实跟霍大爷关系并不是特别大,只不过他科普做的非常到位,让很多朋友认为连黑洞都是霍金的了!

准确的说这个霍金辐射是很难被验证的,所以霍大爷的辐射理论未来被验证的机会极其渺茫的,也许未来技术进步了像爱因斯坦的黑洞理论被一一验证一样,但也许要比爱因斯坦的理论被验证要长得多!

没机会了,虽然黑洞的照片确实可以证明黑洞是存在的,但霍金既不是第一个提出黑洞概念的物理学家,也不是第一个计算出黑洞存在的物理学家,那么就算今天的照片可以证明黑洞是存在的,也和霍金没什么关系。

另外人类首次提出黑洞概念的时间,要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有两位科学家提出黑洞的概念,这两位科学家一个叫米歇尔,一个叫拉普拉斯。

它们认为当宇宙中的天体的质量大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它们的发出的光无法逃脱自身巨大的引力,所以这些天体人类根本看不见。

后来到了20世纪的时候,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发表之后,一个叫施瓦兹的德国科学家计算出了黑洞的存在。

他发现当一个天体的密度无限大的时候,就会在宇宙空间当中形成一个无底洞,这个无底洞就是所谓的黑洞,那么施瓦兹被公认为是第一个计算出黑洞的人,所以如果真的要颁发诺贝尔奖,也应该颁发给施瓦兹。

但诺贝尔奖不颁发给已经去世的人,所以不管是施瓦兹还是霍金,他们都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了,另外霍金的研究主要是黑洞蒸发,但要证明黑洞的蒸发,可比证明黑洞的存在要难多了。

一个黑洞如果慢慢蒸发干净,恐怕要数数亿年以上才能办到,但就算霍金的黑洞蒸发论是正确的,霍金仍然无法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他已经去世了……

在诺奖 历史 上只颁给过一个过世的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当时的诺奖委员会不知道这位科学家已经过世了。

诺奖其实有个原则,就是不颁给已经过世的科学家,因为这个奖原本的设定是用来激励的。结果随着科学研究的全面展开,现在很多获奖者都是在发表成果后几十年才拿到了奖,比如:和黑洞研究关系的钱德拉塞卡,他曾经教过李政道和杨振宁天体物理学的相关内容,他从发表到拿奖大概50年的时间。

而霍金的最大成就黑洞热力学和霍金辐射,其实仅仅凭借这张照片还是很难能够分析出什么来的,因为霍金辐射特别特别微弱,一个1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要蒸发10^66年才能完全蒸发掉,虽然黑洞大的,但这时间也足以说明这蒸发速度有多慢了,所以要观测这个,我们需要更牛的观测仪器才能够实现。

不过,我觉得霍金的成就其实已经很伟大了,有木有诺奖,他都是那么伟大。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诺贝尔奖一般都颁给哪些人以及黑洞辐射究竟是何物。

1、诺贝尔奖一般都颁给怎样的人

与其他类型的奖项的奖励标准一样,诺贝尔奖评定的第一标准也是各候选人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大小,即在物理、化学、医学或生理学、文学、和平等五个领域所获得的突出贡献。一般而言,每年约有1500名左右的科学家被提名。

根据诺贝尔基金 会规定,除了最终获奖的名单外,其余候选者的名单则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限,原则上50年内不得对外公布,并且自1974年起,诺奖原则上不授予已过世的人,也就是说候选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

然而,霍金教授2018年3约14日已驾鹤西去,永远归于宇宙星辰,因此他老人家已经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了。

2、黑洞辐射

相信很多人单就“辐射”一词并不陌生,太阳辐射、宇宙辐射、核辐射等相比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然而在辐射前面加了“黑洞”一词,许多人可能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简单的说黑洞辐射就是由黑洞散发出来的热辐射,它是由霍金教授根据量子效应理论推测出的,因此也称之为霍金辐射。尽管黑洞质量较大,引力也特别强,但黑洞的运动也同样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毕竟黑洞主要是由恒星演变而来,伴随着黑洞内、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变,黑洞蒸发也在不断的进行,最终黑洞质量被“蒸发”而消失,这也是宇宙运动分与合、合与分的基本规律。

关于真真正正的黑洞照片,昨天也就是2019年4月10日21时许,中国科学院上海天台在上海天文大厦举行了来自事件视界望远镜的一项重大成果发布会上,通过直播镜头展示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真容”,并且通过计算得出了这个位于M87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M87星系黑洞有关体积和质量参数,分别是太阳的650万倍和65亿倍。

现在已知太阳的体积和质量分别为1.41155E+18立方千米和1.9891E+27吨,可求得M87黑洞的体积和质量分别为9.17507E+24立方千米和1.29292E+37吨,并且可以太阳体积和质量分别是地球的1299493.687倍和333461.8609倍,亦可计算出M87黑洞的体积和质量分别是地球的8.44671E+12倍和2.1675E+15倍,可想而知地球是有多么渺小啊。

前面我们讲到了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推导出来的一种质量超大的天体,由于其质量足够大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逃脱,因此正常的光学仪器无法完成观测,然而黑洞的质量越大其引力也越大,黑洞周围气体在黑洞引力作用下高速下沉所产生的高温而出现热辐射,因此就显得很“明亮”,这样就利于其他仪器观测并成像。

不过话说回来, 霍金教授已经是被称为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并且拥有众多名人头衔,受到世人的尊重,因此有没有诺奖已经不重要了 。

[img]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为什么“冲洗”时间长达两年?

北京时间4月10日晚上21点整,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将正式公开发布。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六地将同步直播全球新闻发布会,共同宣布人类天文史上首张与超大质量黑洞照片有关的重大成果。

据悉,“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成立于2017年,旨在通过联合全球多地的8组天文望远镜,构建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从而收集海量数据,并勾勒出黑洞的模样。EHT的“八个镜头”位于美国、墨西哥、智利、南极等地,而“冲洗”这张照片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它大概长这样

之所以一张照片需要花费两年的时间,是由于黑洞数据量太大,处理相对复杂,需要多个团队共同合作,相互独立确认结果的正确性,这是国际认证科学结果的惯例。

任何科学结果,最好都是通过多个不同小组独立处理,得到一样的结果,这样反复试验的结果才是可信的。

此次观测的超级黑洞项目,是由全球20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历时两年通过各地天文望远镜组成的望远镜网络,收集并整合了黑洞图像的数据。

中国科学团队包括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中科院高能所、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0余位科学家参与,并在观测、数据处理和理论分析等方面做出贡献。

据了解,黑洞是一种被极度压缩的宇宙天体,具有超强引力,即便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此次拍摄的照片提供了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也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再一次有力证实。

黑洞,这个宇宙中神秘的存在终于被人们看到了,这张照片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鼓励我们更努力地探索未知!

1968年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了“黑洞”的概念,而100多年前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就为黑洞做出了精确解,今天我们收获了第一张黑洞的照片,人类对黑洞和宇宙的认识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2017年4月全球8个射电望远镜阵列组成虚拟望远镜网络”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并拍下第一张黑洞照片之时,我们就曾写到:“人类第一次看到黑洞的视界面,无论我们最终得到的黑洞图像是什么样子——是像电影画面一般壮观恢弘,或者只有几个模糊的像素点——事件视界望远镜都意义非凡,这是我们在黑洞观测史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观测结果不仅仅是一张照片那么简单,它一方面呼应着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一方面也将帮助我们回答星系中的壮观喷流是如何产生并影响星系演化的。我们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真是好运气。”

两年之后,这张宝贵的照片为幸运的我们解答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地址:http://go-okai.com/a/18743.html

最后编辑于:2023/01/08作者:科技大学学士学位

爆更体坛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