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镇兴隆南衔
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驻扎西山地下指挥所的是第38集团军北空地空6师第16团。 北京军区驻军一览(北京地区) 西山指挥所 空军司令部(海淀羊坊店) 海军司令部(海淀万寿路) 第二炮兵司令部(海淀清河) 武警部队司令部(海淀厂洼西街) 北京军区司令部(石景山) 北京军区...
豫西南深山里的“秘洞”,豪华的地下迷宫,竟然是林彪的指挥所
都说:人生是一次旅行。
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在乎的是看风景的心情。
我在心里也珍藏着一个风景,那是我和妈妈一起看的沿途的风景,以及我们一起看风景的美好心情。
这个风景很奇特、很神秘,且很有来历。
即便是景区的名字,也带着那么一丝神秘,它就是“秘洞”,然而,本地人却不这么叫它,都称它为——“林彪指挥所”。
景区位于河南省鲁山县西南的一处山坳里,山高木深,隐蔽性好,从外面看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一座树木繁茂的大山而已。
它的前身是一处军用指挥所,分地下建筑和地上建筑两部分,由指挥洞、作战洞、通讯洞三部分组成。它于1968年开工建设,到1971竣工,30多年来,这处军用设施一直处于保密阶段。直到2002年,部队才将它转交地方政府管理,后作为景区对外开放。目前是我国3A级景区。
到“秘洞”景区游览,已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是“五一”假期晴朗的一天,老公开车,我和妈妈坐在后排看窗外的风景,但见一路上山峦叠翠,景色优美。山上开着一簇簇红红的杜鹃花,悦人眼目;还有飞流而下的瀑布,虽然不在丰水季,水流有些细小,但是也为我们带来了惊喜。
担心妈妈坐车时间长了腿麻,我们在一座电站前停了车,电站的大门右侧有一处水泥平台,很干净,我和妈妈在这里活动活动身体。
妈妈还拿杯子请门卫师傅帮忙接了热水,我去旁边工厂洗了一些草莓。我们一边看周围的风景,一边补充些水果和点心,很是惬意。
眼前阳光明媚,草木青翠,而我身边的妈妈更可爱,她的笑脸像一朵花儿一样美丽,我感觉幸福极了,真想让这样的时光永远停留。
休息之后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秘洞”景区,也就是“林彪指挥所”。
景区的大门很不起眼,平时不开,只留旁边一个小门进出。如果你不知道这里有个景区的话,常常会忽略它。然而一旦进入景区,顿时感觉到——穿越了,穿越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
这里群山环抱,高林密布,环境清幽,仿佛一处世外桃源。
让人眼睛一亮的还有,景区工作人员都穿着那个年代的绿军装,军帽上佩戴着红五星。墙上到处可见大大的革命语录,很有代入感。妈妈看着这曾经熟悉的场面很兴奋,大概是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那个让她难忘的火热年代。
妈妈一路走着,一路念着墙上的标语,回忆着往昔的岁月。
我们边走边看,不知不觉来到一排房子跟前,这里有餐厅、展览室、商店等,一看时间,到吃午饭的时候,我们决定在这里吃了饭再去参观。餐厅里人很多,穿着绿色军装的服务员忙来忙去,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座位坐下。因为五一假期的缘故,点的菜需要等好久才能端上来。
吃过饭我们沿着景区标示进入“秘洞”,沿一座旋转的铁制楼梯向上攀登。妈妈已经是70多岁年纪的人,还兴致勃勃地上了一层又一层,我劝她休息一会儿再上,妈妈声音洪亮地说:“没事,腿上有劲!”
就这样,我们大概上了有七、八层楼那样的高度,终于进入到指挥所的参观区域。
这是一栋建在山洞里的楼房,墙壁很厚,进出的拱形大门是铁皮包着的石头门,厚度也有30多公分,每面重达5吨。出入口各设置有三层防化门,据说门一关,毒气也进不来。
整栋楼坚如磐石,能抗八级地震,防弹又防核辐射。指挥洞又叫“空军指挥中心”,长度300米,高6米,宽5米,可以通行 汽车 。洞内有几十个房间,配套有采暖、除湿、滤毒、消杀等设施,是设置齐全的军事指挥场所,在此可以遥控指挥,统领全局,“决胜于千里之外”。
每个房间门口都写着工作职能,有1号首长室、会议室、技术情报室、机要室等,但是房间里都空空如也。
作战洞的外观也很低调,洞内的高度和宽度比指挥洞要矮小一些,然而内部的职能部门很多,分列在洞内主路的两旁。这里除了主洞之外,还有侧洞,纵横交错。现在侧洞已经封起来了,不然,还真像进入了迷宫一般,走不出来呢。
看了这么多,我怕妈妈累着,要搀扶她行走,可她说不用。看她那兴奋劲儿,这儿看看、那儿望望,精神劲头足的好似变成了年轻人一样。
我们参观完“秘洞”,来到前面的小河边坐下休息。我的目光看向妈妈,她的脸红扑扑的,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特别好看。
小河边的竹林茂密青翠,一阵风儿吹过,送来缕缕清凉。坐在妈妈身旁,一种心安愉悦的感觉从心底升起,“多么美好的时光啊!”我感叹道。
回程的路上,我和妈妈依然聊着关于“秘洞”的话题。妈妈交待我说:“下次,我们带你舅舅一起来看看。”我说好的。
看着妈妈开心的样子,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这次“秘洞”之行留给我的美好感受,让我永远都不能忘记。
后来,回故乡走郑尧高速,每次到鲁山边界的时候,我都一直往车窗外看,寻找那个“秘洞”的位置以及在半路停歇的变电站,生怕错过看那珍贵的一眼。
每当我看到它们,哪怕是远远地看一眼,都会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哪曾想,一个陌生的“秘洞”和变电站,竟然因为那次邂逅,永远地印记在了我的记忆里。
这就是我珍藏的 旅游 景点,我把它分享出来,朋友们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旅游 攻略:
景区地址:河南省鲁山县四棵树乡岱坪村。
门票:每人60元,70岁以上免门票。
交通:自驾可导航过去,另外有鲁山沿线公交可到达。
[img]
中国西山战区所在地在什么地方
不是西山 西部战区西山地下指挥所:由原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合并而成(剔除云、贵两省)西山地下指挥所,司令部驻兰州。领导和指挥四川、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重庆西山地下指挥所的所属武装力量。
中国近一百年核武器史
中国核武器发展概况 1
1964年10月16日1500时,中国首枚原子弹以塔爆方式试爆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核国家
。这次核试耗资2亿美圆,动员超过18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核试的效应物有飞机、战车、
自走炮、榴炮、无线电台、舰桥、地雷、工事、动物、医药、食品、燃油、海水等8类共2
1项,置于距离爆炸中心200至300公尺范围内。测试仪器有1000多台,95%以上为国产,在
自动控制系统指挥下,于十多秒内自行启动,97%的测试仪器记录准确,实验的综合成功率
达90%以上。
试爆后取自远区的冲击波气压上升值,换算出来只有千吨当量,离设计值太远,顿时令众
人惊的目瞪口呆。当采用不受气象条件影响的正压作用读出比较准确的当量数值时,参与
人员才如释重负。试爆一小时后,签下遗书的空军飞行员以IL-12携带取样器飞入放射性尘
屑中……一个月后,仔细计算后获得准确的当量值是22000吨TNT,但美国取样分析的结果
至今仍错误的维持是19000吨TNT。
由于没有经验,工程人员最初认为原子弹头以能装上飞弹,因此这次核试为首次地下核试
(?),用于测量飞弹弹头的威力和性能。后来为研制经飞行考验的核弹头,改为首次“
两弹结合”,也就是原子弹和弹道导弹的热实验。1966年10月27日0909时,载着核弹头的
东风2甲飞弹在靶心附近569公尺上空核爆成功,取得弹头定型的完整数据,但后来的各型
核弹设计定型都没有再采用两弹结合的方式。
美国首次两弹结合实验成功是在1958年8月,苏联直到1962年才完成这一实验程序。中国的
成功令美、苏惊讶,但两国都认为中国要将原爆技术用于弹道飞弹在70年代以前是不可能
的。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就指出:“5年内中国不会拥有运载核武器的工具。因
为美国从第一枚原子弹爆炸到发射载有核弹的飞弹用了12年的时间,苏联也差不多,所以
中国至少要用10年。”
由此可见,60年代的中国核弹头弹道飞弹发展是全球最快速的,即使美苏两国拥有先进的
侦察技术,结果仍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也许正是速度太快,苏联曾试图在中国的核武器
形成战斗力之前以外科手术空袭迅速剔除。然而文革的来临,使中国的核弹头飞弹和航天
工业等尖端技术发展大受影响。1976年9月26日,沈阳军区一个陆军步兵师约3000多人,首
次进行核爆条件下的战术训练,核爆后90分钟“对敌发动攻击”,这也是中国初期的战术
核武器实验之一。中共先前已进行多次战术核武器的实验,全部都在70年代中期?始,当
量介于1000吨至10000吨之间。
中国首次核试验最初是按实战要求设计的,1960年初设计有3种气动模型,但考虑到用空投
方式会增加测试和瞄准的困难,遂改为“塔爆”方式进行。1966年空投实验后,中共即拥
有实用的核弹。为模拟弹上震动环境,中国在1965至966年曾先后以时速40公里运载核弹头
做数百公里的长途运输实验、爆轰实验、燃烧模拟实验和坠地碰撞模拟实验,证明核弹头
是安全可靠的。
中国的氢弹研究时间只比原子弹晚一点,原计划在1967年底至1968年上半年进行试爆。19
60年底,官方指示进行氢弹的物理实验,针对可行性结构进行探索性研究。1965年9月至1
966年4月,顺利完成了爆轰、次临界、环境条件等实验后,于1966年5月9日成功进行了加
强型原子弹的空爆实验,为氢弹的理论研究提供实测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1965年夏,
核武器研究所得知法国准备在1068年进行首次热核装置爆炸实验,中国决定抢在法国之前
试爆。
核研所人员决心一步就制成飞弹弹头,这种以100万吨TNT当量为标准设计的氢弹被命名为
“1100工程”。根据原子弹引爆氢弹理论的方案推断,1967年底至1968年上半年有可能制
成体积小、重量轻、聚变比高的百万吨级氢弹,经过百多次的爆轰模拟实验,解决了原子
弹点燃氢弹的最大瓶颈。
1966年12月28日1200时,首次在核试验场进行了塔爆的原理性实验,共动用了1014具仪器
记录数据,测得12.2万吨TNT当量。因为这次减当量实验中氘化锂-6含量较少,并受到场地
方面的限制,以至热核反应不充分,但基本上该次实验算是成功。1967年6月17日0802时,
由强5甲装载首枚氢弹,在距靶心315公尺、高度2660公尺初成功引爆,完成装上飞弹前的
论证,当量达到330万吨TNT。由于台湾高空侦察机的努力,使美国在事后公?宣称“一切
早已在意料和掌握中”、“早在3年前就知道中国会有这一装置(氢弹)”,但私下却对中
共“土法炼钢”有次成绩大为吃惊,可见如果没有台湾的黑猫中队,美国人的震惊会达到
何种程度。
从原子弹试爆到氢弹试爆,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英国接近5年,法国是8年多,但是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并且赶在法国之前成功试爆。不过自1969年10月林彪等人插手后,大批科研人员受到批斗,使得氢弹只能长期使用于轰炸机上,直到1972年才装上飞弹真正达到实用化。自1967?月26日东风3飞弹从甘肃发射成功之后,因为文革的延误,直到1971年5月才装备二炮部队,而且只装备原子弹头。 ,到1972年东风3才有制式的百万吨级氢弹弹头,并于1975年8月4日完成定型。以中国在60年代高速发展飞弹核武器来说,这个过程算是异常缓慢的,如果与东风2相比就更明显了。
氢弹的武器化,是按照边实验、边定型、定型合格后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来进行。从1972到1986年,先后为东风3、东风4、东风5、21巨浪1战略弹道飞弹生产出热核弹头?氢弹头的标准化和系列化量产,是战略飞弹得以解决整体通过定型的重要关键环节,这样东风4和东风5才分别于1983年6月25日、1986年12月26日通过设计定型。
中国核武器发展概况 2
中子弹
根据小型、机动、突防、安全、可靠的核武器发展方向,核武器研究设计院在70年代展?
核弹头小型化、分导式多弹头、战术核弹和中子弹的?发。因此,美国中情局和联调局情
报官员指1987年来中国来访学者从加州利弗莫尔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立研究所非法获取的
中子弹资料,是中国制成中子弹的最重要技术来源,可能是缺乏实据的政治指控。
事实上,国防科工委和工机部曾指示核研院(代号9院)与西北核试验基地(罗布泊)互相
配合,于1982至1988年在战术核弹的基础进行一连串1000吨左右当量的核试验,验证设计
原理和突破技术瓶颈,并于1988年9月29日上午成功在中央分区核试验场(罗布泊其中一个
地区)进行首度中子弹试爆。
中国在70年代后期?始进行中子弹的预研工作,经过大约10年的发展,使中国成为继美、
法、俄后第四个拥有中子弹的国家。从此,也把中国的核武技术从第二代升级到第三代的
水平,因此拥有最先进的小当量、低污染战术核武器,不至于要轻易动用容易引发全面核
大战的战略核武器,其好处自不待言。
其它第三代核武器
中国在原子弹尚未进行实验时就展?氢弹的预研工作,在氢弹未全部装上弹道飞弹、战术
原子弹尚未结束定型实验时,就展?中子弹的预研工作。而中国在第一枚中子弹尚未实验
前,也同时对其它第三代核武器?展了预研。
目前中国对第三代核武的进展仍视为机密,但是专家普遍认为,它们是以不同释放能量并
具有特定功能的核武器,所以中子弹即为其一。这一代核武器在爆炸时突出某种杀伤破坏
效应,同时削弱其它效应,即以限制核弹的杀伤破坏力来达到特殊的战略战术要求。正如
中子弹在50年代至60年代已在美国和苏联?始研究类似,第三代核武器有电磁脉冲弹、冲
击波弹、X射线激光武器、等离子体武器、中子弹等几种,美俄两国都进行过相关实验。
根据测量数据,100万吨的氢弹在100公里高空爆炸,电磁脉冲可以覆盖1200平方公里?在
400公里高空则为2200平方公里。在美国上空4000公里连续引爆三枚千万吨级氢弹,则整个
北美的电力和电子网络将完全破坏。但研制高效的电磁脉冲弹的关键在于“如何产生更多
电磁脉冲并引向敌方,同时又不祸及自己”。外电曾报道,海湾战争?打前美国某将领曾
要求在巴格达上空引爆一枚核弹,以破坏伊军的C3I系统,但为布什总统拒绝。这是否显示
美国以秘密制成电磁脉冲弹?目前仍未知晓。中国媒体曾暗示,中国的常规电磁脉冲弹头
已在90年代中期服役,相信会用于M9、M11飞弹,其用途与战斧巡航导弹在海湾使用的弹头
相同。随着中国传统脉冲弹头的服役,作用相同的核弹可能已经停止发展。
冲击波弹的全名是“弱辐射强冲击波或弱剩余辐射弹”,其实也就是小型氢弹,作用原理
与中子弹相反,爆炸时增强冲击波并减少核辐射,适合攻击工事或做钻地核弹摧毁地下设
施。美苏在50年代利用核爆炸进行资源勘探、?挖运河时,作用与此类似。一枚5000吨的
冲击波弹爆炸威力强大,若要抵抗其轰击加固费用将超过建筑成本的50%。美国曾在内华达
州用钻地冲击波弹对一座10余公尺钢筋混凝土加固的地下指挥所进行实验。该弹前端是铀
钨合金穿甲弹头,中间是冲击波弹,尾部是喷气加速弹,被这种三合一核弹命中的指挥所
瞬间被炸的荡然无存,只剩大弹坑了。中国对冲击波弹的作用原理非常清楚,研究也极深
入,从公?的物理学刊物上也可知悉这一点。以此观之。中国就算未造出这种核弹,应已
具备门槛技术。
X射线激光武器是核爆衍生的,为一种瞬间向不同空间同时发射数十条X射线的大破坏性定
向能武器,可在太空摧毁来袭的战略核导弹,是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重要一环。其难处在
于:同时瞄准和跟踪多目标,激光棒(固体激光武器)被核爆产生的X射线汽化前,必须发
射出激光束,这需要全新的特殊材料。1980年,美国能源部利弗莫尔核武器研究所率先在
内华达州进行这种低当量的核装置实验,脉宽达毫微秒级,功率300兆兆瓦。1985年12月2
8日,代号“金石”的同类地下核试验在相同地点进行,爆炸深度550公尺,当量2至15万吨
TNT,连续的试验基本上证实了其可行性。以中国的战略需要、战术水平、核武器发展时间
、技术水平、理论基础等来综合分析,这方面的进度应该只达到理论研究阶段,公?资料
的深度和数量与其它第三代核武器比差距很大,相信美俄一样停止了这方面的研究。
等离子体武器的情况可能更原始。核爆炸形成的火球,内部物质的中子被电离,这些中子
、剥离了电子的离子流和电子组成等离子体,犹如恒星一样在几秒内火球急剧膨胀,温度
急降以至熄灭。由于火球向四周膨胀,能量损失很快,如一个100万吨当量的核弹在大气层
爆炸,火球半径可达1000公尺,但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把等离子体的火球沿着特定方向发
射,就能摧毁远距离的目标,十分适用于外太空作战。其难题除了把核弹能量化为等离子
体外,更难的是如何以特定方向射向目标,因此这是最难、最没有把握制成的核武器。目
前俄罗斯在这方面的进展较大,未闻中国以?始实质性的研究工作?但以中共在21世纪的
太空发展进度而言,不能排除将来会加强发展等离子体武器
第四代核武器
更先进而且干净的第四代核武器有:聚变弹、反物质弹、粒子束武器、金属氢武器、核位
素武器(?)等。它们介于传统武器与核武器之间的灰色地带?第三代核武器受全面禁止
核试验条约的制约,但第四代核武器以聚变原理为主,可加以限制的只有技术水平的高低
。与第三代核武器近似,这些干净核武器的预研早已在进行中,国际上目前以美、俄、法
三国的水准最高。
核同位素是指质量、数量和原子序数相同、在可测量时间内有不同能量和放射性的两个或
以上的核元素,它产生的能量比高能炸药强100倍,目前各国正研究它的性质和释放能量的
方法。通过重离子碰撞或惯性约束聚变中爆炸产生的中子脉冲进行核合成可以得到这些元
素,它可被用做传统武器,又能作为干净型氢弹的引爆器。
金属氢是指氢气在一定压力下可转化为固态晶体,在室温下无须密封也能保持很长时间。
金属氢的威力是TNT的25至35倍,是目前威力最强的化学炸物,已被列为美国国家科学计划
的重要研究项目。上述两种核武器,目前并未闻中国?始研究,但因为中国已经签署禁止
核试验条约,要深入研究只是时间问题。
粒子束武器,是定向能武器的一种,其优点是:速度快,能量密度集中,能快速射击不同
方向的目标,贯穿力强,不受气候影响,无放射性污染。缺点是受地球磁场的影响较大,
可分为大气层内使用、射程较近的带电粒子束武器和太空使用、不带电的中性粒子束武器
,其射程可达几千公里。
中国的粒子束武器研究伴随着核物理学理论的进步而产生,已知在在70年代?始进行。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核物理学频频取得进展,进度大幅加快?观察近年来中国的民、军用
高能物理学的学术文章,反映出其进展的长足进步。与美、俄比较,因为?发的时间和投
资皆有差距,所以落后是必然的?但因为基础理论和研究基础相当扎实,推测其粒子束武
器的进度可以列入国际前五名之内。
反物质武器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正物质与其相对应的反物质互相作用,迅速释放巨大的能量
,只要几微克的反物质就可以产生极强的X或γ射线激光。它是目前核武器中最强、最重要
的一种。美国费米国立加速器研究所,法国和瑞士合建的欧洲研究中心,俄罗斯高能物理
研究所都在做此研究。中国的反物质研究所始于80年代初,由世界着名的核物理学家、反
物质发现者(?)赵中尧担任技术顾问,因此西方称他为“中国反物质武器之父”。关于
这方面的公?资料几近于无,其高度保密性正反映了其极端重要性,只能通过正负电子对
撞机的零碎进展作为这种武器进展的参考。
聚变弹是与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通过核裂变作用相对应的一种武器,其作用方式也正
好相反,生成物是十分干净的。各核国家都在对此做深入研究。聚变反应是核物理学几十
年来的难题,其历史并不比裂变反应短多少。要观察聚变弹的进展必须注意在可控核聚变
方面的研究,因为这是一种军、民两用科技,而且代表着一国高能物理学的最高水准?历
来各国在聚变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若取得较大突破必然会公?炫耀,相对于上面各种核
技术是透明度最高者,公?资料最多。如果某国在可控核聚变取得全面突破,几乎意味着
能率先造出聚变弹。中共在聚变技术的进度有机会角逐全球第三位,聚变弹方面亦然。
因为第四代核武没有污染,可做传统武器之用,只有拥有氢弹和先进核物理学家的国家才
有能力发展第四代核武。第四代核武是对核武管制的挑战?它巧妙的绕?全面禁试条约的
限制,而且除非连基础核科学也一并禁止,否则第四代核武必将问世。特别是核紧试条约
使第三代核武器的发展受到限制,第四代核武器成为核大国的唯一选择。
核试验
中国在签署核条约前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按照中共“一次实验,多方收效”的原则,基
本达到了他国数百次核试验的的成果。其中大气层核试有23次,共十多万人参加了效应试
验。
地下核试分为平洞和竖井两种,中国原定于1960年5月9日首次进行平洞试验,但为了更快
取得实用飞弹弹头,并集中力量研制氢弹,这次试验改为测量弹头威力和性能的大气层试
验,直到1969年9月23日0015时才首次进行平洞核试验。1978年12月17日的第二次平洞核试
验取得大量重要数据,对后来的地下核试验贡献良多。1976年10月17日的第三次平洞核试
首度在花岗岩内进行。1984年12月19日的第五次平洞核试是中子弹的首次原理实验。这颗
验证弹圆满成功并为全面突破中子弹技术瓶颈和首次中子弹核试验打下了基础,并在时程
上反驳了美国对中国窃取中子弹机密的指控。
中国在1967年4月选定罗布泊西北的辛格耳为竖井核试验场,这种方式是地下核试验的主要
类型。1975年4月钻成深300公尺,直径2.5公尺的第一口花岗岩竖井,但直到1978年10月1
4日0900时才首次竖井核试验成功。1980年10月16日的大气层核试验后,后来的中国核试全
面转入地下?包括中子弹和近年的核试,也都采用竖井方式。在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对
科学规律认识不充分,中国有3次核试全部或局部失败,但比例并不高。
从1964年11月2日起,外国?始记录罗布泊地震数据,从全球标准化地震研究网和地震联合
研究机构等地震记录,可获得特定的波形,有部分地震站定期向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和
美国国际地震中心报告。90年代中期,美国利用电脑程序一天三次自动访问国家地震信息
中心的数据库,监控中国的核试验情况。西方自1972年10月3日?始利用商业卫星侦察罗布
泊核试验场,采用多光谱扫描、反射束光导摄像管、地形测绘仪、高分辨率照相机、红外
侦察仪器、航天飞机的合成孔径雷达等,宇航员也进行人工摄影。
罗布泊在北部以西约2300公里,曾选择甘肃敦煌以西,新疆罗布泊以北4个地点,中俄两国
专家都认为敦煌以西160公里的地区最好。核试验场分3个区。马兰科学城位于试验场西北
,在两条干线公路交汇点附近是主要指挥所和技术人员居住区。马兰西北几十公里有一个
保密研究所,即核试验中心,三面环山,有一条对外公路。核试验在试验场东南方距马兰
不远的沙漠中进行。中央分区在马兰分区和东南分区之间,是地下核试验场,但早年也进
行过几次低当量地面核试验。中央分区又分为3个地下核试验区?南部试验区在大山中?1
969年9月22日和1975年10月27日的头2次地下核试验就在此进行。这两次核试验检验了地下
核爆炸的封闭技术。这两次试验后,平洞核试验转移到西部试验区,这个试验区的核试验
都是低当量的,在试验的同时也检验了地震武器的试验数据和核试场的安全性、合理性。
中子弹的原理性试验和首次试爆都是在此进行的。东部试验区是西山之间的一块低斜坡地
,进行深竖井地下核试验。近年的核试验有很多在此进行,包括东风41的弹头试验
核武战力
中国的核武发展除了提升国际地位和核反击能力之外,也带动了经济建设所需的大批新型
原材料、仪器和大中型民用工业设备的进步,使大量新的生产部门和新兴科学得以建立和
发展。中国的第一、第二代核弹进度极快,理论和技术水平也很高,其首枚原子弹就比广
岛型先进,经三次核试验后原子弹就装上了飞弹,再经过三次核试验又制成了飞弹的氢弹
弹头,这些都是核武器史上的最佳记录。
对中国核弹数字的推测可谓人言人殊。西方权威的詹氏集团认为目前的总数是1000枚左右
,与真实数字的2500枚以上差距悬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西方从50年代至今一直没有
正视中国的高科技能力,在有许多数据选择时通常会主观的采取最差的。西方专家至今仍
坚持中国只有数百枚核弹,事实可能有很大的误判,中国的核弹与俄罗斯近20000枚、美国
15000枚相比固然很少,但却超过英、法总和的2000枚,居全球第三位,总当量介于5亿至
10亿吨TNT,也是世界第三位。从核试次数与核武持有规模比例而言,效益可能是全球最高
的。
中国目前装备的核弹有十多种,东风2/2甲的核弹头、初期空投原子弹和少数核地雷已经退
役/战略核武器方面中国早着先鞭,分为飞弹核弹头和航空核炸弹,后者随着中国空军战略
突破能力不佳和战略飞弹的进步日渐淘汰,21世纪初会完全汰除。2010年前新装备的核弹
头有东风31(巨浪2)和东风41战略飞弹的分导式多弹头,超音速隐身战略巡弋飞弹的弹头
,当量为30至50万吨TNT,性能与美军现役核弹头相当。
战术核武器除了飞弹弹头和核航弹外,在70年代装备了核地雷,80年代初又装备了核深水
炸弹、反舰飞弹核弹头,但数量少同时已届淘汰。生命力较强的有152、155毫米核炮弹,
分别在80年代和90年代服役,M族飞弹核弹头也是同期列装,这种武器亦陆续配备中子弹头
。冷战结束后,东风3/3甲大部分换装常规弹头,以适应局部战争所需。随着东风21、21甲
、M-9 II飞弹大量服役,东风3系列到2005年将功成身退,库存的配套核弹头同时销毁。未
来得以保留的将只有核炮弹和战术飞弹核弹头,当量大都在1万吨TNT以下。
现役战略导弹的主力为飞弹弹头,航空核炸弹已经逐年递减以至汰除。这些第一代单一核
弹头分为20万吨至30万吨当量、40万吨至50万吨当量两大类。随着老旧核弹退役和国际形
式的缓和,中国的核弹头发展方针将彻底转为以质代量,将维持相当数量或是数量略减但
是威力大增,战略与战术并重。自90年代的地下核试验以能看出其发展趋势,即朝向系列
化、通用化、可调当量、小型以至微型化发展。
由于中国在可见的未来仍坚持有限核报复的战略,即不首先对任何国家或地区动用核武器
,但保留最低限度的核反击核安和国策,因此仍会把对方大城市等软目标列为重点打击对
象。但会因应战略核武器的精选,选择性的挑选一批重点加固的军事目标作为打击对象,
这是21世纪初中国核战略与以往的不同之处,也可以见到中国对其核武器的信心
;ID=67866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粟裕承担了什么角色?
粟裕虽然没有直接指挥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每天都到西山附近的中央军委地下总指挥中心,关注着前线战局的瞬息万变,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在拟订和审批作战方案期间,他也全程参与了。
西山解放区在哪
西山指挥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厢红旗董四墓村西南的金山上,金山又名大昭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山指挥所"即总参作战部驻地,附近有军科院、国防大学、三部大院、明景陵、娘娘庙。总参作战部属于24小时值班的部门,指挥所深处于上百米的地下,通过电梯进出,可以抵御核打击,是类似于五角大楼的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在战时可以起到"国家战争指挥中心"的作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