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的风险 机遇与挑战并存
互联网消费金融也属于金融的一种,那么它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是什么呢?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在互联网金融普及千家万户的时代,我们又该怎么规避自身的不良记录呢?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是金融必然存在风险。
一是市场风险。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门槛较低。市场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市场混乱的现象,各类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定价不等、操作不规范、产品创新失败等屡见不鲜,长此以往会加剧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波动,降低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公信力,市场发展陷入低迷。
二是技术风险。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业务接收、信用调查、贷后控制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互联网平台,信用过程中大量地使用网络手段和网络信息,因此,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互联网技术风险。这些技术风险涉及到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安全体系、大数据分析体系、客户资源库建设体系等多个互联网构建元素以及技术难题。
三是信用风险。互联网消费金融所提供的消费信贷往往是非抵押、非担保的信用类贷款,利用互联网手段审核的时间较短,不能充分考察客户的信用记录,且难以做到全部项目的贷后追踪。
四是监管风险。由于互联网天然的虚拟隐蔽性和扩散性,其风险传播也极为迅速,政策监管开始进入了限制管理期。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属于新型金融形态,对于该类金融行为的监管还属于摸索阶段,还未形成成熟合理的监管方式,难以避免政策的反复和波动。
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以下征信风险:
征信查询授权环节易被忽视。调查显示,50%的消费者并不知道在申请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时已经授权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查询、上报个人信用信息。征信查询授权环节易被忽视的主要原因是授权条款一般被穿插在交易协议或合同中,没有单独签署授权书的步骤,并且缺少引起信息主体注意的提示。调查发现未仔细阅读授权查询个人征信的相关条款的消费者占43.51%,没注意到相关条款的占12.98%。上述情况极易导致消费者产生个人征信异议。
过多征信记录将影响银行对个人的授信。调查显示,18.60%的消费者同时使用着3个以上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然而,据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通过银行端口查询的客户信用报告记录并不十分具体,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与常规的小额贷款公司借贷业务不易分辨。而部分银行表示,随着不良率的上升,对有多笔记录的客户信贷投放更为审慎。
互联网消费金融逾期风险较高。调查数据显示,有过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逾期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占29.77%,其中经常发生逾期的占6.11%。72.5%的消费者因为“忘记还款”导致逾期,“没钱还”导致逾期的占20%。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逾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消费主体对消费金融产品逾期后果认识不足,缺乏对个人信用的敬畏心理;其次是部分消费主体过度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不断使用“无抵押”“手续便捷”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消费金融产品的过度使用与低水平收入之间的不平衡,增加了逾期产生的可能性。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平台?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等优点。
主要由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业务组成,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
当然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其最大的缺点在于它有很大的风险。
互联网消费金融有哪几种模式
互联网消费金融有3种模式,分别是电商互联网消费金融、信贷互联网消费金融、P2P互联网消费金融;电商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为客户提供商品的分期服务,而且同时提供理财的功能,比如蚂蚁金服的微贷和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
信贷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通过手机APP进行实现,用户通过下载手机app,然后进行实名注册,平台进行评估后会决定是否借钱给用户。通常得到现金会用于日常生活消费,但是资金的具体用途难以掌控。
P2P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通过P2P借贷平台实现,通常借款人在平台上发起借款申请,平台审核通过后可以募集资金。不过后期借款人需要按照约定的时间向投资人进行还款付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有较大的风险。
用户不论通过什么模式进行消费,在使用后都必须按时还款,不能出现逾期还款的情况,毕竟在逾期还款后会产生罚息,时间越长产生的罚息越多。而且在逾期还款后平台会进行催收,这时会影响个人正常生活。
版本信息:以支付宝10.2.60版本、京东10.5.4版本、苹果13(IOS15.4.1系统)、华为mate40(HarmonyOS2系统)为例。
[img]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