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表示中国的身后是160多个国家,共同站在公平正义,反映出啥问题?
外交部表示中国新加坡总理会见佩洛西的身后是160多个国家新加坡总理会见佩洛西,大家共同站在公平正义的角度上新加坡总理会见佩洛西,这反映出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大势所趋。面对台湾的问题其实大家都知道美国在这件事情中是始作俑者新加坡总理会见佩洛西,世界人民对于这件事情都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大众的眼睛永远都是雪亮的。新加坡总理会见佩洛西他们都知道这次是佩洛西的过错,所以并不会去指责中国,相反大家都明白,中国在这件事情上是正当的防卫。
此次的佩洛西窜台行为是美国的一种挑衅,而且最初也是美国所造成的违背承诺行为,美国率先打破了原则才引得中方进行正当的防卫。新加坡的总理还曾当面劝解过佩洛西,并且希望佩洛西能够做好稳定中美关系的行为,而并非是恶意的来到中国进行挑衅。马西亚的学者也曾给佩洛西写过信,佩洛希能够将时间放在解决问题之上,而不要去做一些故意惹怒他人的行为。
对于众人的提醒佩罗西并没有听,而是坚决的来到了台湾,从而引发了此次的争议。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美国人的一意孤行所酿成的后果,而且这也是对整个国际和平的一种挑战。台湾的问题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中国的内政,所以美国人根本就没必要在这件事情上指手画脚,更没必要在一片和平时期突然来引发这种动荡。
国际上的人也都明白此次佩洛西的到来意味着什么,所以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国家进行表态,他们共同谴责了佩洛西的挑衅行为。而且所有人都明白中国此次的选择就是在维护正常的合法权益,这次他们选择了支持中国也能就此打击一下美国的嚣张气焰。所以支持中国是一种得道多助的选择,众多国家在这件事情中还是比较明事理的。
佩洛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此次亚洲行的目的是什么?
个人简介
佩洛西出生在一个政治世家,她的父亲和哥哥都从事的是政治方面的工作,作为家里唯一的一个女儿,她自小就是接触有关政治的活动,这位她以后从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她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议长,也是60多年来因本党东山再起再度夺回议长宝座的人,还是美国现代史上首次在新国会开始时政府关门的人。她的政治生涯是从1987年的时候得到转折的,那年她成功当选为国会众议员,之后一路攀升,先后担任了众议院民主党领袖、众议院议长等多重职务,时至今日她已经成为了仅次于副总统彭斯的第二继承人。
态度强硬
由佩洛西近几年的行事风格可以看出,她在面对特朗普政府时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多次在公开场合吐槽过他,如因不同意特朗普修建隔离墙而给他起外号,使特朗普恼羞成怒,发飙开骂,最终导致美国政府关门22天,打破关门时间最长的记录。但是,佩洛西丝毫不为所动。 她在美国政治体系中的话语权是非常高的,不仅拥有一众支持者,还多次和特朗普扳手腕,间接的导致美国政治体系出现了严重分裂的情况。
亚洲之行
根据媒体的报道来看,佩洛西在八月一日的时候已经正式开启了她的亚洲之行,首先到达的是新加坡,与新加坡总统哈莉玛和总理李显龙以及多位新加坡内阁部长进行了会面,之后她还将到达马来西亚和日本。据悉,她此次亚洲之行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印太地区”的安保、经济合作、气候危机等议题, 同时还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会谈来促进彼此间的关系,推进彼此之间的价值观和共同利益。
佩洛西将于8月1日至2日访问新加坡,此次访问具有哪些意义?
这一次访问目的很有可能是为了促进新加坡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彰显美国的实力。
[img]
李显龙再访美待遇如何?
当地时间10月23日上午(北京时间23日晚间),正在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将会前往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后两人将与多名内阁部长及白宫官员共进工作午餐。
这是时隔一年零两个月之后,李显龙再次踏足美国。去年8月,在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李显龙成为30多年来首位到访美国的新加坡总理。
彼时,奥巴马曾为李显龙的到访在白宫为其摆下国宴,美媒当时称这是“城市国家”新加坡取得的“外交成就”。虽然李显龙的再次访美被安排下榻布莱尔宫(Blair House)被视为体现了美方的重视,但根据目前透露的信息,特朗普并没有再为李显龙安排下国宴的招待。而一年多来,特朗普奉行的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也让一些东盟国家对美国产生了焦虑感。因此,李显龙此次访美也被认为是新加坡向美国寻求“坚定承诺”的一个机会。
而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对澎湃新闻表示,随着新加坡的角色对美国而言相比以前有所下降,想说服美国保持奥巴马政府时期对东南亚的关注力度“比较困难”。
据新加坡报道,李显龙21日抵达美国之后,下榻白宫附近的美国国宾馆布莱尔宫(Blair House)。
布莱尔宫是美国政府拥有的物产之一,供总统和副总统使用,此前曾招待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俄罗斯总统普京、日本明仁天皇、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等要员。李显龙是特朗普入主白宫后首位下榻布莱尔宫的东盟国家元首,美国对新加坡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不过,李显龙并非首位访美的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在他之前,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以及泰国总理巴育已于9月中旬和10月初先后访问美国。
对此,李显龙21日在社交媒体平台脸书上贴文表示,此次是他第三次下榻布莱尔宫,并对此感到荣幸。
除了到访白宫与特朗普会面的行程之外,美国方面还协调和安排了一众高官与李显龙会面。
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21日的文告称,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科恩将与李显龙单独进行会面。此外,主要国会领袖,包括众议院议长保罗·瑞安、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佩洛西、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科克、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凯恩以及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资深成员、民主党人本·卡尔丁也将与李显龙会面。
对此,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对澎湃新闻表示,这是一个高规格的接待,东南亚国家领导人访美,将与这么多个部门的高官会面并不多见。
“李显龙与特朗普会面,可能不一定能够实现他的愿望。但是可以通过国会、民主党等施加新加坡的影响。”许利平进一步分析道,“应该说,李显龙此次访美,是经过精心筹划的。这种高规格接待,不只是特朗普政府的安排,也反映出一些美国的传统利益集团,希望推动美新关系的发展、希望美国能够加强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这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20日报道,动身前往美国前夕,李显龙接受美国财经媒体CNBC采访时表示,新美两国享有非常牢固的双边关系——在全球和区域的战略性课题上,两国的看法是一致的;在经济、贸易与投资、防务与安全方面,两国多年来也有深入的合作。李显龙还说,“我希望能够推进我们与美国以及特朗普政府之间的关系”。
新加坡媒体称,特朗普是会见李显龙的第三位美国总统,也是第二位共和党籍总统。此前,李显龙曾与民主党籍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籍总统小布什会面。
根据公布的行程,李显龙还将在华盛顿经济俱乐部(Economic Club of Washington D.C.)发表演讲,并出席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举行的对话会。
此外,李显龙曾透露,希望在访美期间见证新加坡航空公司与美国波音公司签署客机购买协议。
李显龙此次访美不久后,特朗普将于11月初首次出访亚洲五国,除中日韩三国以外,还包括越南和菲律宾这两个东盟国家,并计划与越菲两国领导人会面。特朗普还将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东盟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而2018年,新加坡也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
“密切关注李总理访美的不只是新加坡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研究员Daniel Chua Wei Boon20日在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网站发表的评论文章里指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总统关于‘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言论,或许已经让东南亚国家的领导人有理由担忧,一个孤立主义的美国外交政策正处于黎明之中。”
Daniel Chua Wei Boon还表示,尽管如此,除了在上台第一周宣布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协议以外,特朗普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暗示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实行的“重返亚洲”战略会出现逆转。
“1967年,美国身陷越战泥潭,英国宣布计划从东南亚撤军,新加坡也才刚刚独立。(当时)正值冷战的高峰时期。”Daniel Chua Wei Boon认为,那个时候,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在与美国领导人会面时,就本地区事务提供了直率而毫无掩饰的看法。50年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此时访美,不仅在于推进新美关系,也是一个机会,为“美国对本地区的坚定承诺”提供一个有逻辑和必要的声音。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亚洲事务资深顾问葛来仪(Bonnie Glaser)日前在接受新加坡访问时则表示,对于美国的焦虑感在本地区内部不断增加,此次访美将令李显龙有机会就如何增强对本地区的信心以及密切美国与东南亚和东盟的联系提供建议。
此外,李显龙此次访美的时机也颇为巧妙。50年前,李显龙的父亲、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曾于1967年10月期间访美。10月早些时候,白宫发布的文告称,新加坡“是美国超过50年来在亚洲最紧密的伙伴之一”。
许利平表示,对于美国而言,新加坡的角色相比以前可能有所下降,而原因则是多方面的。特朗普政府调整外交政策,提倡美国优先,没有像奥巴马政府时期那样在政治、安全等方面大肆扩展,某种程度上而言,有战略收缩的意味。在这样一个大背景和大方向之下,李显龙访美,想说服美国重视东南亚、保持奥巴马政府时期对东南亚的关注力度,是比较困难的。
但许利平也指出,在合作机制层面,美国和东盟之间有10+1美国东盟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一系列机制,来确保美国和东盟的合作在一定的轨道上。目前,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也将前往菲律宾参加东盟防长会议。下个月,特朗普将访问越南和菲律宾。这些安排,都是机制化的活动。但即便有这些机制,在东南亚事务上美国到底能投入多少,现在还不得而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