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周文臃的诗句有哪些?
广州起义周文雍所作的诗有《绝笔诗》。
《绝笔诗》 年代广州起义领导者周文庸诗句:近代 作者广州起义领导者周文庸诗句:周文雍
头可断广州起义领导者周文庸诗句,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译文:头可以被斩断,身体四肢可以被折断。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头颅为共产党而掉,英雄好汉的身躯为群众而车裂。
《绝笔诗》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周文雍所作的一首诗。1928年春,周文雍和假称夫妻关系一起坚持地下工作的陈铁军同志同时被捕,被捕后周文雍在监狱墙壁上写下广州起义领导者周文庸诗句了该诗,并为革命事业献出广州起义领导者周文庸诗句了宝贵的生命。
《绝笔诗》的创作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华大地,党被迫由公开转入秘密斗争。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的决定。担任广州市委工委书记的周文雍遵照党的指示,开始在广州建立工人秘密武装。
1927年10月,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和广州起义政纲起草委员会委员,在省委书记张太雷直接领导下,参加起义政治纲领和口号的起草,同时担任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当武装起义迫在眉睫的紧急关头,陈铁军受党的派遣,装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参与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震撼中外的广州武装起义爆发了。广州起义给背叛革命的国民党新军阀以沉重打击,在激烈的战火中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周文雍被选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兼教育部部长。
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广州起义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各派反革命力量的联合进攻下,最终遭到失败。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与十多倍于自己的敌人短兵相接,顽强拼搏,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府,不怕牺牲,奋勇死战,直到弹尽援绝,最后杀出一条血路,突围撤离广州。
1928年春,他和假称夫妻关系一起坚持地下工作的陈铁军同志同时被捕。被捕后周文雍在监狱墙壁上写下了一首不朽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1928年2月6日,周文雍与在革命斗争中建立爱情的陈铁军一起,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举行了悲壮的婚礼,从容就义。
以下是革命先驱者在狱中写的诗词请问哪一句是广州起义领导人周文?
【单选题】以下是革命先驱者在狱中写下的诗句广州起义领导者周文庸诗句,请问哪一句是广州起义领导人周文雍所做?
A.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B.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C.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答案广州起义领导者周文庸诗句:A
关于石崇的诗句
1.石崇写过什么诗
石崇(246—300),西晋文学家,字季伦,小名齐奴。
渤海南皮(今属河北)人。石苞幼子,生于青州。
少时敏慧,勇而有谋。年二十余,为武修令,有能名,入为散骑郎,迁城阳太守,因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
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元康初,石崇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
在荆州劫掠客商,遂致巨富,生活奢豪。后拜为太仆,出为征虏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
官至卫尉卿。崇谄事贵戚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又与贵戚王恺、羊之徒以奢靡相尚。
及贾谧免官,崇亦罢职。时赵王伦专权,崇有歌妓绿珠,美而艳,善吹笛。
孙秀使人求之,不与。秀乃劝伦矫诏杀崇,绿珠亦跳楼而死。
石崇今存诗 8首。其中乐府诗对王昭君远嫁匈奴深表同情。
诗中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了王昭君"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的痛苦遭遇及对故土的眷念之情,比较感人。在咏叹王昭君事迹的诗作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大雅吟 楚妃叹 王昭君辞 思归引 思归叹 答曹嘉诗 赠枣腆诗 答枣腆诗 赠欧阳建诗 石崇的《思归引序》及《金谷诗序》,都是描写他寄情声色、遨游山水的闲情逸趣之作,文笔自然流畅,情调飘逸,是抒情意味比较浓的散文。 《隋书·经籍志》载有"晋卫尉卿《石崇集》 6卷",今不存。
其诗文收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大雅吟 堂堂太祖。
渊弘其量。仁格宇宙。
义风遐畅。启土万里。
志在翼亮。三分有二。
周文是尚。于穆武王。
奕世载聪。钦明冲默。
文思允恭。武则不猛。
化则时雍。庭有仪凤。
郊有游龙。启路千里。
万国率从。荡清吴会。
六合乃同。百姓仰德。
良史书功。超越三代。
唐虞比踪。 楚妃叹 荡荡大楚。
跨土万里。北据方城。
南接交趾。西抚巴汉。
东被海涘。五侯九伯。
是疆是理。矫矫庄王。
渊渟岳峙。冕旒垂精。
充纩塞耳。韬光戢曜。
潜默恭己。内委樊姬。
外任孙子。猗猗樊姬。
体道履信。既绌虞丘。
九女是进。杜绝邪佞。
广启令胤。割欢抑宠。
居之不吝。不吝实难。
可谓知几。化自近始。
着于闺闱。光佐霸业。
迈德扬威。羣后列辟。
式瞻洪规。譬彼江海。
百川咸归。万邦作歌。
身没名飞。 王昭君辞 我本汉家子。
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
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
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
泣泪沾朱缨。行行日已远。
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
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
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
对之惭且惊。杀身良未易。
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
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
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
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
今为粪土英。朝华不足欢。
甘为秋草幷。传语后世人。
远嫁难为情。 思归引 小序 余少有大志。
夸迈流俗。弱冠登朝。
历位二十五。年五十以事去官。
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
遂肥遁于河阳别业。其制宅也。
却阻长堤。前临清渠。
柏木几于万株。江水周于舍下。
有观阁池沼。多养鱼鸟。
家素习技。颇有秦赵之声。
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入则有琴书之娱。
又好服食咽气。志在不朽。
傲然有凌云之操。歘复见牵羁。
婆娑于九列。困于人间烦黩。
常思归而永叹。寻览乐篇有思归引。
傥古人之心有同于今。故制此曲。
此曲有弦无歌。今为作歌辞以述余怀。
恨时无知音者。令造新声而播于丝竹也。
思归引。归河阳。
假余翼鸿鹤高飞翔。经芒阜。
济河梁。望我旧馆心悦康。
清渠激。鱼彷徨。
雁惊溯波羣相将。终日周览乐无方。
登云阁。列姬姜。
拊丝竹。叩宫商。
宴华池。酌玉觞。
思归叹 登城隅兮临长江。极望无涯兮思填胸。
鱼瀺灂兮鸟缤翻。泽雉游凫兮戏中园。
秋风厉兮鸿雁征。蟋蟀嘈嘈兮晨夜鸣。
落叶飘兮枯枝竦。百草零落兮覆畦垄。
时光逝兮年易尽。感彼岁暮兮怅自愍。
廓羁旅兮滞野都。愿御北风兮忽归徂。
惟金石兮幽且清。林郁茂兮芳卉盈。
玄泉流兮萦丘阜。阁馆萧寥兮荫丛柳。
吹长笛兮弹五弦。高歌凌云兮乐余年。
舒篇卷兮与圣谈。释冕投绂兮希聃。
超逍遥兮绝尘埃。福亦不至兮祸不来。
答曹嘉诗 昔常接羽仪。俱游青云中。
敦道训胄子。儒化涣以融。
同声无异响。故使恩爱隆。
岂惟敦初好。欵分在令终。
孔不陋九夷。老氏适西戎。
逍遥沧海隅。可以保王躬。
世事非所务。周公不足梦。
玄寂令神王。是以守至冲。
赠枣腆诗 久官无成绩。栖迟于徐方。
寂寂守空城。悠悠思故乡。
恂恂二三贤。身远屈龙光。
携手沂泗间。遂登舞雩堂。
文藻譬春华。谈话犹兰芳。
消忧以觞醴。娱耳以名娼。
博弈逞妙思。弓矢威边疆。
答枣腆诗 言念将别。睹物伤情。
赠尔话言。要在遗名。
惟此遗名。可以全生。
赠欧阳建诗 文藻譬春华。飘飖若鸿飞。
2.石崇写过什么诗
石崇(246—300),西晋文学家,字季伦,小名齐奴。
渤海南皮(今属河北)人。石苞幼子,生于青州。
少时敏慧,勇而有谋。年二十余,为武修令,有能名,入为散骑郎,迁城阳太守,因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
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元康初,石崇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
在荆州劫掠客商,遂致巨富,生活奢豪。后拜为太仆,出为征虏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
官至卫尉卿。崇谄事贵戚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又与贵戚王恺、羊之徒以奢靡相尚。
及贾谧免官,崇亦罢职。时赵王伦专权,崇有歌妓绿珠,美而艳,善吹笛。
孙秀使人求之,不与。秀乃劝伦矫诏杀崇,绿珠亦跳楼而死。
石崇今存诗 8首。其中乐府诗对王昭君远嫁匈奴深表同情。
诗中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了王昭君"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的痛苦遭遇及对故土的眷念之情,比较感人。在咏叹王昭君事迹的诗作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大雅吟 楚妃叹 王昭君辞 思归引 思归叹 答曹嘉诗 赠枣腆诗 答枣腆诗 赠欧阳建诗 石崇的《思归引序》及《金谷诗序》,都是描写他寄情声色、遨游山水的闲情逸趣之作,文笔自然流畅,情调飘逸,是抒情意味比较浓的散文。 《隋书·经籍志》载有"晋卫尉卿《石崇集》 6卷",今不存。
其诗文收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大雅吟 堂堂太祖。
渊弘其量。仁格宇宙。
义风遐畅。启土万里。
志在翼亮。三分有二。
周文是尚。于穆武王。
奕世载聪。钦明冲默。
文思允恭。武则不猛。
化则时雍。庭有仪凤。
郊有游龙。启路千里。
万国率从。荡清吴会。
六合乃同。百姓仰德。
良史书功。超越三代。
唐虞比踪。 楚妃叹 荡荡大楚。
跨土万里。北据方城。
南接交趾。西抚巴汉。
东被海涘。五侯九伯。
是疆是理。矫矫庄王。
渊渟岳峙。冕旒垂精。
充纩塞耳。韬光戢曜。
潜默恭己。内委樊姬。
外任孙子。猗猗樊姬。
体道履信。既绌虞丘。
九女是进。杜绝邪佞。
广启令胤。割欢抑宠。
居之不吝。不吝实难。
可谓知几。化自近始。
着于闺闱。光佐霸业。
迈德扬威。羣后列辟。
式瞻洪规。譬彼江海。
百川咸归。万邦作歌。
身没名飞。 王昭君辞 我本汉家子。
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
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
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
泣泪沾朱缨。行行日已远。
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
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
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
对之惭且惊。杀身良未易。
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
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
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
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
今为粪土英。朝华不足欢。
甘为秋草幷。传语后世人。
远嫁难为情。 思归引 小序 余少有大志。
夸迈流俗。弱冠登朝。
历位二十五。年五十以事去官。
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
遂肥遁于河阳别业。其制宅也。
却阻长堤。前临清渠。
柏木几于万株。江水周于舍下。
有观阁池沼。多养鱼鸟。
家素习技。颇有秦赵之声。
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入则有琴书之娱。
又好服食咽气。志在不朽。
傲然有凌云之操。歘复见牵羁。
婆娑于九列。困于人间烦黩。
常思归而永叹。寻览乐篇有思归引。
傥古人之心有同于今。故制此曲。
此曲有弦无歌。今为作歌辞以述余怀。
恨时无知音者。令造新声而播于丝竹也。
思归引。归河阳。
假余翼鸿鹤高飞翔。经芒阜。
济河梁。望我旧馆心悦康。
清渠激。鱼彷徨。
雁惊溯波羣相将。终日周览乐无方。
登云阁。列姬姜。
拊丝竹。叩宫商。
宴华池。酌玉觞。
思归叹 登城隅兮临长江。极望无涯兮思填胸。
鱼瀺灂兮鸟缤翻。泽雉游凫兮戏中园。
秋风厉兮鸿雁征。蟋蟀嘈嘈兮晨夜鸣。
落叶飘兮枯枝竦。百草零落兮覆畦垄。
时光逝兮年易尽。感彼岁暮兮怅自愍。
廓羁旅兮滞野都。愿御北风兮忽归徂。
惟金石兮幽且清。林郁茂兮芳卉盈。
玄泉流兮萦丘阜。阁馆萧寥兮荫丛柳。
吹长笛兮弹五弦。高歌凌云兮乐余年。
舒篇卷兮与圣谈。释冕投绂兮希聃。
超逍遥兮绝尘埃。福亦不至兮祸不来。
答曹嘉诗 昔常接羽仪。俱游青云中。
敦道训胄子。儒化涣以融。
同声无异响。故使恩爱隆。
岂惟敦初好。欵分在令终。
孔不陋九夷。老氏适西戎。
逍遥沧海隅。可以保王躬。
世事非所务。周公不足梦。
玄寂令神王。是以守至冲。
赠枣腆诗 久官无成绩。栖迟于徐方。
寂寂守空城。悠悠思故乡。
恂恂二三贤。身远屈龙光。
携手沂泗间。遂登舞雩堂。
文藻譬春华。谈话犹兰芳。
消忧以觞醴。娱耳以名娼。
博弈逞妙思。弓矢威边疆。
答枣腆诗 言念将别。睹物伤情。
赠尔话言。要在遗名。
惟此遗名。可以全生。
赠欧阳建诗 文藻譬春华。飘飖若鸿飞。
3.红粉骷髅何足争
女儿帜·西晋篇·碎珠
记得一句现在非常流行的话:为了爱情,就算你毁我容也是值得的。当然,没有人把这句话当真,因这句话本就是被当作笑话传播的。每当我独自一人冒酸气时我都要问自己:这世上到底有没有所谓的爱情,如果有,为什么我看不到?今天,我要说一个女人的真实故事。
绿珠不是绿色的珠子,而是一个女人。她本是歌女,博白人,巨富石崇用三斛最名贵的珍珠把她买下后她便成了石崇的爱妾。什么女子最善相人?是风尘女子,因她们阅人无数。什么女子最不善相人?亦是风尘女子,因她们大都被自己相中的人抛弃。不过绿珠不同,石崇待她很好,她生活得很幸福。然而在世人看来,正是这眼前的幸福带来了日后更大的不幸。其实我倒觉得她是幸福的,一直到死她都幸福。
童话故事的结尾常常有这么一句:从此,她和王子快乐地生活着。不过我说的这个故事不是童话,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真实的故事中,快乐地生活总是很短暂。赵王风闻绿珠美貌,向石崇讨要。石崇不给:五百侍女,随君取之,独绿珠不可。赵王恼羞成怒,发兵讨之。就在兵临楼下之时,绿珠举身坠楼而死。石崇被伏后,只求一死。老实说,故事讲到这里我原本是有几分诧异的。绿珠一风尘女子,本应无情才对,石崇只不过是有钱,而赵王权势炙人,她没理由以死相抗呀。而石崇本为绿珠美貌倾倒,现绿珠已死,他更没理由不求生,独求死呀。我所能想到的惟一理由是:他们彼此爱上对方了。虽不知道这个理由站不站得住脚,不过我只能如此,方解得开心中疑惑。我承认我现在不是很理智。
后世有人很理智地写了首诗评论此事,诗评曰:
红粉骷髅何足争,石崇当日太怜卿。若将掌上明珠赠,安得楼头好梦惊。七尺竟同珊瑚碎,一身浑似落花轻。当年歌舞人何在,金谷园空夜月明。
4.求一些背后有故事的古诗词 比如杜牧的《金谷园》有石崇和绿珠的故事
《雁秋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年轻的诗人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这首著名的《摸鱼儿· 雁丘词》。[3]
5.求描写晋朝美女绿珠的诗句
繁华事散遂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以前看到这首诗,就想知道“坠楼人”的故事,后来高中,有篇课文下面的注释,《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名绿珠,美而艳,善吹笛。
孙秀使人求之,为石崇所拒。孙秀矫诏收崇。
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
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石崇是晋朝的散骑常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富翁。
他做过最有名的事是和皇帝的舅父王恺斗富,用蜡烛当柴火烧,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豪奢一时。钱都是他以前当荆州刺史时搜刮的,外国的使节和商人到了荆州,他还让部下敲诈,公开的杀人劫财。
在自家的宴席上,还杀美人来让客人喝酒,很是凶残。一句话,他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对一个歌妓却如此情深。“仁君”刘备就说过“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在那个时代,兄弟都随时可能被出卖,何况一个歌妓呢? 绿珠姓梁,自然是一大美女了,能歌善舞会诗,以唱“懊恼曲”跳“昭君舞”为最出色。
她在最后也不象一般的女子,弃石崇而去,投入孙秀的怀里,而是选择以身殉情。从楼上轻轻飞下,翩若惊鸿,最后一次的舞姿了,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一次看到花神的故事,八月的桂花之神是绿珠,人们对绿珠的一种怀念,那个散落如桂花的女子。 “问人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石崇和绿珠之间也就是那个时代的爱情吧。他们死在一起了。
不过石崇也不是个脑满肠肥的家伙,也是个文学家,第一个写王昭君的诗是他写的,以第一人称写的《王昭君辞》.。
6.有关石崇资料
石崇是怎么富起来的?
■思晨
石崇作为古代富豪知名度颇高,人们常爱说他和皇亲贵戚斗富及绿珠为之坠楼的故事,导致后人对石崇之富印象特深而石崇是怎么富起来的人们仿佛不很在意。
石崇的父亲石苞,在晋武帝时曾官至大司马,后曾一度遭受排挤,最终死于泰始八年。不太能看出石苞有多富,只知道他生有六个儿子,而石崇是其最小的一个。
石苞临死前将自己的财物分给诸子,可恰恰不给这最小的儿子石崇,石崇的母亲对此提出异议。石苞说:此儿虽小,后自能得。此话颇有点奇怪,就算石崇从小极敏惠,勇而有谋,按常理去想,也应该分得父亲的一份财物。但这奇怪之举却告诉后人石崇的财富不是从他先人那儿继承来的。
石崇后官至城阳太守,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但这不能保证使他富起来,而且能富到压倒贵戚王恺的地步。因为在伐吴过程中得以封侯者为数不少,王浚是伐吴第一功臣,所以刘禹锡写有“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诗句。王浚这人年轻时就好奢侈因伐吴之功被封为襄阳县侯时其子同时也被封侯赐绢万匹钱三十万。但王浚也只是自己玉食锦服奢侈自逸以这样的家私还没表现出和人斗富的举动。
石崇和王恺斗富发生在晋武帝时,在此过程中武帝常助王恺,最有名的是石崇以铁如意击碎武帝赐给王恺的珊瑚树,搞得王恺怅然若失。石崇的财富何以能富敌天子?他到底是怎么富起来的?
武帝死后,昏庸的惠帝继位。石崇出京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加鹰扬将军。史书中记下了这样一笔:“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短短一语,总算使后人明白石崇是怎么富起来的了。刺史是一州的最高长官,商人路过荆州石崇对他们实施了明火执杖式的抢劫这种勾当绝对是亦官亦盗,至此才可明白他是如何白手起家而成为巨富的。他后来能建有金谷园就比较好理解了有在荆州的抢劫垫底,足以财产丰积,室宇宏丽。而此前是怎样富起来的则仍然是个谜。但人们有理由作这样的猜测,他在任城阳太守或伐吴过程中一定是做了亦官亦盗的勾当,否则无法和贵戚们斗富。
石崇最后死于“八王之乱”中的权力斗争,绿珠只是送他“上路”的导火线。他那巨大的来路不明的财富足以在乱世中成为被掠夺的对象。既然他在荆州能打劫别人,当别人有了条件时何以就不能打劫他?可怜他死到临头还抱有幻想,认为自己最多被流放到交州或广州。等到押赴刑场时才明白过来,感叹说:“这帮奴辈是贪图我的家财啊”。押送者说:“知道是财富害了你,为何不早把财富散了?”石崇无言以对。这样的对话表明这场权力斗争带有明显的“仇富”心态。但不能因此说中国人从来就有“仇富”传统,因为石崇在历史上远非第一个富豪,知名的中国最早的富豪首推范蠡,次为子贡,他们生前死后都没有发生“仇富”事件。虽然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多有杀富济贫之事,但这是和达官贵人富可敌国而百姓总是贫困潦倒联在一起的。石崇这样致富必然要引来“仇富”心态。
一个社会总是均贫富必是死水一潭,一个社会有太多谜一样富起来的人则会处在火山口上。
今天的富人,也许多数是勤劳致富,但也不能排除有石崇那样的致富者,至少那种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家私的贪官就可视为今天的石崇。就是那种年薪数百万而定员工年薪一两万的高管、那种一不小心就赚了大钱的垄断企业也难免劫财之嫌,只是二者劫财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在以富为荣的今天,特别是贫富差距见大的时候想想石崇是怎样富起来的及靠此方式富起来后的结果,绝不是件没意义的事。
7.关于“潘安”的诗句有哪些
1、小校潘安白发生
唐白居易 《不准拟二首》
2、已过潘安三十年
唐白居易 《凉风叹》
3、恐是潘安县
唐杜甫 《花底》
4、潘安秋兴动
唐李端 《同苗员外宿荐福寺僧舍》
5、闻说潘安方寓直
唐李端 《山中寄苗员外》
6、美貌说潘安
宋葛长庚 《促拍满路花》
7、鬓云似潘安
宋刘克庄 《水调歌头·落日几呼渡》
8、潘安寄新咏
唐元稹 《城外回,谢子蒙见谕》
9、潘安过今夕
唐元稹 《赋得九月尽》
10、曾不问潘安
唐李商隐 《拟沈下贤》
11、潘安惆怅满头霜
唐沈彬 《秋日》
12、搔首忆潘安
唐齐己 《溪斋二首》
13、子羽潘安
元丘处机 《金莲出玉花 自述》
14、潘安容貌心蒙庄
宋陈藻 《吾乡有李明府其伯子襟怀夐然世表甘早知敬慕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又名潘安仁,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中国历史有名的美男子之一,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郑州中牟县大潘庄。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杨骏被诛,被除名。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孙秀当政,遂夷三族。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试图远离政治纷纭,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亲近自然,渴望自由,向往隐逸,享受闲居之乐的高雅情怀。
8.请问有关 石崇 的典故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
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
在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
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
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石崇
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原来石崇当过几年荆州刺史,在这
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
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榨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这样,他就掠夺
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
石崇到了洛阳,一听说王恺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洗锅子用
饴(音yí)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这件事一传开,人家都说石崇家比王
恺家阔气。
王恺为了炫耀自己富,又在他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谁要
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四十里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饰,把洛阳城轰动了。
石崇成心压倒王恺。他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
更豪华。
王恺又输了一着。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觉得这样
的比赛挺有趣,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
一番。
有了皇帝帮忙,王恺比阔气的劲头更大了。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吃饭。
宴席上,王恺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
大家当然都想看一看。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那株珊瑚有两尺高,长得枝条
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
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如意(一种器物),顺手抓起,朝着大
珊瑚树正中,轻轻一砸。“克朗”
一声,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
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
这是干什么!”
石崇嬉皮笑脸地说:“您用不到生气,我还您就是了。”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连
声说:“好,好,你还我来。”
石崇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
不一会,一群随从回来,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
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株株条干挺秀,光彩夺目。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
了。
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认输。
这场比阔气的闹剧就这样结束了。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阳出了名。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
上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他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
比奢侈,不但不被责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怎么了得。
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理睬。他跟石崇、王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侈。
西晋王朝一开始就这样腐败,这就注定要发生大乱了。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未的各大报刊都发表了什么言论?
十九日汉口俄租界中先发见炸弹忽然爆烈,即查有革党起事谋画,此信即传至武昌,严行搜捕,连拿三十余人,半系兵士,且将中三人正法,因激成大变,不可制止。正在轰闹之时,忽报有人以炸弹三枚抛掷督署,各衙及电局同时起火,闻武昌城外营房亦皆被焚。(同上)
(图)《民立报》,对促成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根据武汉地区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联合大会的决定,起义原定 10月 6日(中秋节)举行,由于湖广总督瑞澄已有戒备,起义总指挥部决定改期于 10月 11日(八月二十日)起事。但 10月 9日(八月十八日)中午,共进会负责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 14号机关装配炸弹,不慎爆炸,多人牵连被捕。 10月 10日(八月十九日)晨,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三人被害。当晚,工程第八营响起了第一枪,起义全面爆发。 10月 11日(八月二十日),起义军攻占督署,瑞澄逃往楚豫兵舰,第八镇统制张彪逃往汉口,《民立报》的上述报道虽然简略,但除少数情节有误外,大体正确。
10月 13日,于右任以骚心为笔名撰写了《长江上游之血水》的短论。文云:
秋风起兮马肥,兵刃接兮血飞。蜀鹃啼血兮鬼哭神愁,黄鹤楼头兮忽竖革命旗。噫!长江上下游,七、八月间真多事哉!吾其歌乎?吾其哭乎!
又云:
呜呼!蜀江潮接汉江潮,波浪弥天矣!吾昨日登吴淞江口,而俯视长江,滚滚者皆血水也。此三日间天地为之变色矣!噫!
革命党者,万恶 *** 下之产儿,故有倒行逆施之 *** ,欲求天下不乱而不得。何也?制造革命党也。
天乎!天乎!谁为祸首,使天下糜烂至此, *** 尚不自罪!
武昌起义使于右任喜悦万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也仿佛可以看到他那颗怦然跳动的心。但是,上海当时还处在清 *** 的统治之下,因此,于右任的这篇文章又有写得含蓄的一面。它主要指责清 *** ,而没有直接表示支持革命。
(图)宋教仁,《民立报》主创主笔,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14日,《民立报》刊出署名渔父(宋教仁)的社论《交战时之中立论》,欢呼“外国竟承认革命军为交战团体矣,竟为革命军守中立矣”,同时,刊出黎元洪小照,支持革命的态度更趋明朗化。不仅如此,它还在专电栏刊出伦敦、东京两地“关于中国变乱的要电”。《泰晤士报》称:“中国全国人民皆深藏反对不良政治之志,此次流血,实于中国救亡之前途大有裨益。”东京各报称:“此次湖北革命军举事之得机,进行敏捷,并称其严行军律,不扰害外人生命财产,保护人民治安,深合文明举动,其程度实在土尔其、墨西哥之上。”在“中国变乱”的标题下,借外报之口宣传武昌起义的正义爱国性质和“文明”程度之高,具见编者的匠心与苦心。
《时报》
1904年 6月 12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为狄葆贤,该报最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资助,但言论并不尽为康、梁所满意。从主要方面看,它是江浙立宪派的喉舌。武昌起义,对于该报说来,颇有事出意料之感。因为 10月 11日,它还发表文章,批评清 *** 湖北当局“疑心生鬼,庸人自扰”,但是起义竟然发生了。 10月 12日,该报发表了一组“专电”其主要者为:
◆湖北革命党联合第八镇新军,昨晚(十九夜)起事,向督署围攻,抛掷炸弹,全署被毁。瑞督保卫队保护出城,不致遇难,现移驻楚豫兵轮(二十日午刻汉口专电)
◆先是革党在武汉密谋举事,数月前勾通军队,输运军械,种种布置,本定于四月间与广州同时响应,嗣因广州失败,鄂防严密,故暂静状。此次川乱,鄂军纷调入川,省城空虚,故乘机起事。初定十五日,继又改期十八,拟围攻督署,旋为英、法、德领事侦悉,密向瑞督告变,十八日下午遂下令闭城搜拿,先在小朝街拿获三十余人,内有女党二名,并搜出炸弹多枚,讯明首要三人,先行正法。次日仍闭城查搜,革党见谋已泄,故即于是日下午起事。(二十日戍刻汉口专电)
(图)康有为曾经是《时报》的资助人之一
《时报》是大报馆,它在汉口有记者,所以能从 10月11日午刻至戍刻不断发电。它所发的消息,也大体正确。
当日,该报发表了署名“冷”的时评——《意料之外》,文云:
德法不交战而意土交战,出人意料之外;湘粤不抗路而四川抗路,出人意料之外;成都不失守而武昌失守,尤出人意料之外;广州不失守而武昌失守,更出人意料之外。呜呼,自今以往,出人意料之事,岂第止此哉!然而 *** 则犹梦梦!
冷,即《时报》主笔陈冷血。他的这篇时评写出了武昌起义给予人们的巨大震动,作者并预言,“出人意料之事”将不断发生,表现了一个报人的特殊敏感。次日,作者再次发表题为《黄兴与荫昌》的时评,文云:
武昌失守,汉阳又危,革命军既有兵队,又有军械,与 *** 俨然有对峙之势矣,而 *** 亦以对峙相待,命陆军大臣统近畿军队乘车而下,相见于江汉之间。是役也,南北战欤?人民与 *** 战欤?革命与专制战欤?其胜其败,势将大异。
本文以提问的形式指出了战争的性质,并且预言它的胜败将深刻地影响中国大局。
作为江浙立宪派的喉舌,《时报》不赞成武昌起义。 10月 13日,它曾发表社论,要求清 *** 惩办主张铁路国有的盛宣怀等人以挽 *** 心,消弭革命。但是,江浙立宪派在四次国会 *** 运动均遭镇压,特别是清 *** 组成皇族内阁之后,又有同情革命的一面,因此该报 10月 14日起特辟专栏,报道武昌和各地起义情况,透露了这个政治派别向革命转化的趋势。
《申报》
(图)《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之一,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1872年创刊于上海,最初创办人为外商, 1906年归席子佩所有,它的政治态度较保守。 10月 12日,该报在专电栏以《武昌失守》为题发表了一组电讯,其主要者为:
◆鄂垣节前即传革党起事,初定 16日,因严防未得逞,旋改 18日,又为密探侦悉,捕获革党 20余人,起出炸药数十箱。党人知事败, 19日即约同新军仓猝起事,城中兵单遂失守。
◆鄂省城内新军全行叛变,前日调防督署之马步工兵各一队,于轰攻督署时倒戈而起,与署内防兵力战,旋将防兵击逃,署亦焚毁。
◆革党轰攻各署,传系黄兴为首,各党人均猛勇力前,虽死弗却。
《申报》所发消息,虽然是客观报道,但“未得逞”“全行叛变”等字样仍然表达了该报的立场。值得指出的是,该报有闻必发,并不纯以编者喜恶决定去取。有些消息,如“各党人均猛勇力前,虽死弗却”,倒正确地反映了革命党人的英勇无畏精神。
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粤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因纪昨日本埠纷扰情形于此,愿当道者速有以敉平之也。
(图)《申报》曾约请鲁迅、矛盾等名家撰稿
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武昌之革命已成为一发难收之势,此其事为革命党举事以来最为成功之事。
本文不称“叛变”,而称“革命”,显示了作者对革命党人有一定的理解和同情。自 1895年广州之役以来,革命党的多次军事行动都失败了,武昌起义一开始就气势不凡,因此,作者誉为“革命党举事以来最为成功之事”。文章接着分析四川和广东、湖南等地的情况,认为必将联袂而起。文章说:“满地乱机,如散炸药,今复动以武昌之变,安有不受燃而火发者!”这一估计,迅速为历史的发展所证明。
13日,《申报》在专电栏内刊载了革命党人一通告示的“大旨”,文称:
凡有藏匿官员或伤害外人,或欺侮商民,或阻碍商务,或屠杀人民,或焚击汉口外国义勇军者,均须枭首;凡有接济革党粮食、军火,或保护汉口外国租界及外国教堂,或以敌人行动报告革党者,均有酬赏。下署黄帝 4609年 8月某日。
《大公报》
(图)《大公报》,创刊至今已有过百年历史,民国时期,是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总体上对 *** 持支持态度
1902年 6月 17日创刊于天津。创办人为满族人英敛之。该报主张爱国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反对革命共和。 10月 13日,该报在“要闻”栏内,以《武昌革党起事之警电》为题,发表了瑞澄致内阁、军谘部、陆军部请代奏的电报,在“谕旨”栏内发表了摄政王代拟的“上谕”,指责瑞澄“毫无防范,预为布置,竟至祸机猝发,省城失陷”,命其“戴罪图功”。同日发表署名无妄的《闻评》说:
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乱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其今日之谓欤!
《大公报》的政治态度也较保守,因此,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一概被其视为“乱”,但它指出当时中国的形势:“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这和《申报》的估计如出一辙,说明有识者已经普遍感到了一场风暴的来临。 14日,该报以《武昌乱事近闻一束》为题刊发了一组消息,其较重要者有:
◆兹闻当工程营兵变时,张彪督队开枪,其将士竟无应者。
◆又闻汉口昨日又有警报到京,略谓汉阳兵队又与匪党联合,铁工各厂已被占据,该匪党竟敢照会驻汉各领事并张贴告示,谓不害商民,不扰外人,违令者斩。
◆又闻此次谋乱之鄂军,实系步队二标、炮队一标、工队一队,共有六千人。现马队、辎重队恐难免怂恿通气。叛军占据省垣后,兵械、仓栈、工厂,均在握中,叛军炮队,炮数略有一百余尊,其中内一营系山炮,故枪械子弹极为丰富。
◆又闻革命领袖即籍隶湖南之黄兴。黄兴者,革命中最激烈之人物,粤滇举事皆其主谋。本年攻击粤督衙署,败后逃至新嘉坡,募捐军饷,再到上海,来往沪汉之间专务鼓励同志、党员。
(图)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在上述各项消息中,除一处称“革党”外,其他均移“革匪”“匪党”,可见该报的政治立场,亦可见北方高压的严重。值得指出的是该报将黄兴视为武昌起义的领导者,除了因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声名显赫外,也和武昌文学社、共进会的负责人长期埋头苦干不为人知有关。
武昌起义后,清 *** 迅速决定命正在永平秋操的第四镇统制王遇甲率二、四两镇新军各一部星夜赴援,命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指挥各军扑灭起义,又命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开赴武汉江面配合。《大公报》不赞成清 *** 的这些“以杀 *** ”的做法,于同日发表文章,要求清 *** “幡然悔悟,实力改革,与国民相见以诚”,认为这样才可以“夺去革命之标帜,而弥天大祸可或挽回”。
当日《大公报》有《京师 *** 之所闻》一文,可见清 *** 张皇失措的状况。文称:
日昨 *** 以武昌失守,革党势甚汹涌,京师不得不先事预防,业经拟定数则:(一)责成民政、邮传两部对于京汉、京奉等火车,须严行取缔侦查。(二)责成邮部对于外省到京电报信件如稍可疑即予扣留。(三)责成民部通饬各区警兵一律荷枪守望,遇有形迹可疑之人须严加盘问。(四)责成学部严密调查此次游学生以及各省到京复试学生身家履历,试毕即行出京,各回本籍。(五)责成军谘府、陆军部对于驻扎近畿陆军严防暴动。以上各条办法,当即分饬遵办。
《盛京时报》
(图)《盛京时报》收罗泛博,对当时我国内政、外交、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风情等,特别是对当时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均有详略不等的报道
1906年 10月 18日创刊于奉天(今沈阳)。创办人为日本人中岛真雄。 10月 14日,该报在“中外要电”栏内刊出了有关消息。
一为《武昌叛乱志详》,文称:
据汉口来电, 19日傍晚,革命党约 300人潜伏武昌,突袭督署,并随处纵火,督署及藩司署均被烬。瑞莘帅及岑西林均逃汉口,或谓瑞莘帅避难军舰。湖北新军勾通革党,经瑞督调遣,抗不应命。军营秩序坏乱,统制张彪闻为部下兵弁之所枪毙。
一为《武昌叛乱续报》,发表消息 13则,均为自上海,兹录其数则:
◆湖北新军之叛乱者计炮队二营、步队一营及工程、辎重等队,尚有官军仍
留武昌者,现已一并加入革命军矣。
◆督署已被焚去,藩司亦被捣毁,所有库藏尽为匪党劫夺,现省城全为革军之所占据。
◆革命军先锋计 5000人,现向汉阳猛攻。占据汉阳铁工厂,而汉阳遂失守。
该报当日中外要电中还有一条《孙文在沪消息》,文云:“传闻革命领袖孙文潜在上海,现拟在某处相机起事(上海)。”消息虽不准确,但却说明了孙中山的影响。
(图)孙中山,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 *** 的缔造者
除报道有关消息外,该报第一版以显著位置发表了题为《论武昌失守事》的论说。论文首先说明武昌失守,并非“兵变”,而是革命党“混迹于各军队中,因而乘机以起事”;接着说明,革党的势力有增无减,失败一次,增加一次,绝不可能一扑即灭。
论文的主旨在督促清 *** 真正实行立宪,它说:
革命之势方弥满若是,求所以消弭之者,盖惟促 *** 之进行,须不复蒙饰假面具以欺惑人民,则亦其要事也。若事事求胜乎吾民,一切措施,又率反吾民之所欲,则人民倾向于革命之意思多,少数之效忠尽顺,又复何能为狂澜之挽也乎?
该文要求清 *** “不复蒙饰假面具以欺惑人民”,可见清 *** 的所谓“预备立宪”云云,早已信用扫地,没有什么人当真了!
《正宗爱国报》
1906年 11月 16日创刊于北京。创办人为丁国珍。该报以尊君、尊孔、尚实、提倡公益、劝学、劝工为宗旨,“净用白话”。由于处在清王朝的辇毂之地,因而对武昌起义的报道极其谨慎。10月 12日,它在“电奏”栏内刊登了瑞澄 10月 10日致内阁、军谘府、陆军部的电报,在“宫门抄”“电旨”栏内刊登了 10月 11日的“上谕”。除此之外,别无反应。 10月 13日,它在《国事要闻》栏内刊发了题为《武昌失守之警闻》的报道,文云:
◆本报昨天所登湖广总督电奏,闻系 19日午前所发,枢府察阅来电,有“弭患于初萌,定乱于俄顷”等语,深为庆幸。故 20日上谕,慰勉甚厚。不料是日忽得武昌失守消息,谓 19日下午,武昌突有大帮匪徒,扑攻省城各署,所有驻省工程营,辎重队等新军,率皆叛附匪党。总督瑞澄,经警队保护出署,当晚即乘兵船,逃往汉口。
◆又一消息。昨日上午,枢府接到鄂督自汉口来电,系 19日晚发,报告此事情形甚详,末言身在疆吏,不敢以一死塞责,不得已暂驻汉口,拟收集散军,力图恢复。惟现仅警队百余名可资心腹,此外新军,不敢谓人人通匪,亦不敢谓人人可用,迄速调派北洋劲旅数营来汉,藉供调遣等语。
(图)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
上述报道,基本上根据清 *** 方面的官方文件,但是“大帮匪徒”“率皆叛附匪党”云云,却相当真实地反映出革命党人的巨大声势,瑞澄所称“仅警队百余名可资心腹”等语更突出地反映了这位总督的狼狈处境。
同日,该报还在《本京要闻》栏内以《警厅注重治安》为题报道云:
内外厅丞因武昌革党暴动,京城地区亟应先事预防,以保治安,日昨特颁紧急训令,通饬各警区一律遵守,志其大略于下:(一)各区巡警一律带枪守望,应用枪子,有无缺少,随时禀请颁给。(二)各区添设马巡,严密梭缉。(三)各区界内王大臣府等添设守卫。(四)各府等出入随从,均须悬挂腰牌,巡警得以随时稽查。(五)添派马巡,应给薪水一律加倍。
此项报道亦可见当日清 *** 张皇失措的情形。
在此之后,该报关于武昌起义的报道突然中断,其原因在于清 *** 下令“暂缓登载”。
10月 15日该报刊登“示谕”云:
外城巡警总厅本月 22日奉民政部扎开,准陆军部咨开,闻查鄂省近有匪徒滋事,意图倡乱,现已派兵剿办,京师五方杂处,诚恐无知愚民散布谣言,希冀煽惑,应即严加防范,以镇人心,相应咨行查照,预为防范,为希传知在京各报馆,关于此次鄂省匪徒倡乱情事,暂缓登载等因到部,扎饬遵照,仰即遵照,暂缓登载可也。切切此谕。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清 *** 的“上谕”“电奏”等官方文件已经首先泄露了秘密。当时,邮电、新闻等行业又已经初具规模,巡警总厅的老爷们以为一纸“示谕”就可以遮住天下人的耳目,真是愚蠢得可以。革命的雷霆之声岂是捂得住的呢?
陈胜吴广起义是如何开始又如何失败的
陈胜、吴广是中国著名的农民义军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是爆发于秦末(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历史背景
在秦朝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非常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
爆发导火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发淮河流域的900名贫苦农民去防守渔阳。
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被指定为屯长。当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的时候,连绵的阴雨把他们阻隔在这里,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按照秦法规定,误了期限就要全部被处死。
押送他们的两个军尉非常凶暴,陈胜和吴广就借机把军尉杀掉,接着对大家说:各位遇到大雨,都已误期,误期要被处斩。即使不杀我们,而戍守边疆死的也有十之六七。何况壮士不死则已,既然要死,就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他们的话激励了戍卒的斗志。大家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起义经过
为了扩大影响,他们夜晚在驻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wàng”的呼声,被民间传为神话。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大泽乡、攻下蕲县,很快攻占了五六个县城。起义军所到之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为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陈胜的部下吕臣等人坚持斗争,这支起义军后来与项羽、刘邦等人领导的起义军会合,继续同秦军战斗。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灭亡了。
失败的总结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有一批被征发到渔阳屯戍的闾左九百多人,行至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戍所。按照秦律,失期当斩,所以人人惶恐。戍卒中有两名屯长,一是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一是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们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计策,策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兵反秦。
起义军迅速攻下了好几个县城,由于不断有百姓参加,部队发展得很快,当攻占陈县(今河南睢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骑兵千余,战车六七百辆,陈胜就自立为王,国号张楚(意为张大楚国),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向西进攻荥阳(今属河南省),命武臣、张耳、陈余等北伐赵地,邓宗南征九江郡(治所寿春,即今寿县),周市夺取魏地。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旧楚国境内,百姓和旧贵族也纷纷起兵反秦。
吴广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向击秦。当周文进抵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离首都咸阳仅百余里),秦二世才慌忙令少府章邯将修筑秦始皇坟墓的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义军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又孤军深入,接连受挫,周文自杀。
随着反秦战争的发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陈胜变得骄傲,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再听从他的节制。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假藉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章邯既在荥阳获胜,乘胜猛扑陈县,陈胜接战不利,突围逃至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为叛徒庄贾杀害。此后陈胜的部将吕臣率领的苍头军虽两度收复陈县,处死庄贾,但张楚政权已不复存在。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因此而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小农思想,软弱性
[img]
广州起义领导者周文庸诗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广州起义领导者周文庸的诗句、广州起义领导者周文庸诗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