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刘开周(刘开周家)具体情况

刘开周(刘开周家)具体情况

小焦谈教育 2年前 (2023-01-18) 社会 86 views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为什么说刘开周有严谨的态度

二哥刘立周说:“我三弟最大的成功还是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把小事情做好,不厌其烦,别人不想做的事情,他都能坚持做完并且做得很好。”

刘开周有哪些崇高精神

1、自强不息,立志成才

2、勇挑重担,敢于担当

3、勇攀高峰,报效祖国

4、无私奉献,爱岗敬业

5、心怀感恩,反哺社会

刘开周先进事迹报告和详细介绍

刘开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黑石岭村人,1995年,19岁的刘开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沈阳工业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学位。“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

1、2010年7月12日,刘开周与另两名试航员一起驾驶“蛟龙”号,成功下潜到南中国海3757米,将特制的五星红旗插入海底,首次完成了坐底、布放“龙宫”标志物、测深、侧扫声呐微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内容。

2、2011年8月18日,刘开周和同伴再次驾驶潜水器“蛟龙”号,在历经48天的5000米级海上试验获得成功,从而使我国继美俄日法之后,成为全球第5个具备5000米级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

而在此次5000米级海试中,刘开周和搭档还开创了新的海底作业模式——首次用机械手在行进中从海底成功抓取回多金属结核。

3、2012年6月15日,刘开周与叶聪、杨波一起驾驶中国“蛟龙”号首次下潜,深度达6671米,打破了他们在2011年创造的下潜深度5188米的纪录。6月19日,“蛟龙”号二次下潜,深度达6965米。

6月22日,“蛟龙”号下潜至6963米,并在水下通过3个多小时的调试,复核了200多项性能和功能,验证了潜水器的定点作业能力。

6月24日,“蛟龙”号第4次下潜到7020米深的海底后,通过水声通话,对神九航天员发出了问候: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这次下潜,首次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人的名字,首次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6月27日,“蛟龙”号第5次下潜并刷新了3天前刚刚创造的 “中国深度”,达到了7062.68米,再次创造了海洋奇迹、中国奇迹、东方奇迹!

6月30日,“蛟龙”号第6次下潜,到达当天的最大深度7035米,并坐底。下午2时33分浮出水面,顺利完成7000米级海试的全部试验,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的重大突破。

4、2020年11月,获得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

“蛟龙”号试航员刘开周

中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于2002年底立项。刘开周2004年开始参与相关工作,那时他还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博士研究生。后来提前留所工作,8年的工作一直与“蛟龙”号息息相关。从最浅的50米海上试验开始,到1000米、3000米和5000米,刘开周下潜的深度不断增加。

潜海在刘开周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并非没有危险。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副所长梁波告诉记者,“说恐惧谈不上,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但说一点担心都没有,那不可能。虽然在舱内不存在失重、压强大等问题,但每次下潜长时间呆在狭窄空间内,周围一片漆黑,对人的心理素质是极大考验。万一出现漏水、缺氧,后果不堪设想。”

刘开周从来不和家里说下潜的过程和各种危险。从最开始到下潜1000米时,他没和家里说。到3000米时,媒体开始报道,妻子才知道,方觉后怕。而刘开周总是说,“我们的系统很安全。”

的确,刘开周和他的同事承担载人潜水器控制系统部分经过半物理仿真调试、水池调试、各种海试一直稳定运行。控制系统这个载人潜水器的“大脑”和“神经”非常健康,为载人潜水器各个阶段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刘开周、中新网-“蛟龙”号试航员刘开周:如有机会还去潜海

[img]

刘开周事迹作文500字

看着用吧

刘开周从小就与众不同,遇事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不仅常夹着书本到老师家中请教,有时提出的问题很深奥,连老师也一时答不上来——

6月30日,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日子!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3名潜航员的驾驶下,顺利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底,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6次试验,从而再次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中国人的名字!

人们在铭记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同时,也记住了3位潜航英雄的名字:叶聪、刘开周、杨波。最令山西人自豪的是,刘开周是从太行南巅泽州县黑石岭村走出去的。他不仅是黑石岭村的骄傲,也是山西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在庆祝英雄胜利返航的日子里,笔者专程赶往泽州县黑石岭村,采访刘开周的父母和亲朋,了解他不平凡的成长历程。

家庭窘困让他早早懂事

黑石岭,位于晋豫两省边界,原名密松林,意为沟深林密,松柏茂盛。后因两次大面积山体崩塌,松林枯死,露出黑石积岩,故更名为黑石岭。

1974年,刘开周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坳里。他的呱呱落地,并没有给家庭带来太多欣喜。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上面已有两个哥哥,用当时的农村话来讲,只不过又多了张吃饭的嘴。次年,四弟刘海周又降生了。一家6口,仅靠父亲刘二为和母亲翟富茧干农活儿来支撑,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家庭的窘困让刘家4个孩子比同龄人早早懂事。据小学教师郑祥重回忆,每次到刘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兄弟4个或趴在做饭的案板上、或趴在缝纫机上、或趴在床上忘我学习的场景,那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劲头至今仍令他赞叹不已。郑老师还说,刘开周从小就与众不同,遇事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不仅常夹着书本到老师家中请教,有时提出的问题很深奥,连老师也一时答不上来,只好查阅相关资料后为其解答。

提起刘开周,刘二为在自豪之余,更多的是对辛酸往事的回忆:“那时候,几个孩子一起上学花费很大,实在挪不开了,还向别人借过高利贷,前前后后累计借贷过8万多元。开周3岁时因为营养不良,身体瘦弱,还得了夜盲症,视力很差,后来又患过荨麻疹。但他是兄弟几个中最懂事、最让人省心的一个。尽管他从小吃尽了苦,却很坚强,不怕困难,从来不给家里找麻烦。”

采访中,我们无意中看到了1996年刘开周写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四弟刘海周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今年小哥要毕业,继而找工作。7月份你又要高考,考取后你上学的学费、我下学期的生活费、小哥分配的费用累加起来,又够父亲承受的,可能又得去借高利贷了。我们何时才能替父亲挑起一份重担呢?”字里行间,不仅流露出对父亲的浓浓关爱,更多的是勇于担当责任的祈望。

就是在这样的家境下,刘家4兄弟除长子刘小立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过早分担父母肩上的责任外,次子刘立周于1992年考入中国矿业大学,三子刘开周1995年考入沈阳工业大学,四子刘海周1996年考入南开大学。谈到此处,刘二为老人一再提起已故的老伴翟富茧,说孩子们能够成才,老伴立了大功劳。上世纪90年代初,煤炭运输业在当地风生水起,很多家庭都让孩子辍学跑运输,年收入上万元,他也曾因经济压力过大而动摇过,但老伴坚决不同意。而今,孩子们均已学有所成且成家立业,是他们的妈妈为孩子们的前途把了关。

刘二为说:“开周最近一次给我打电话是6月4日。他说,又要(随‘蛟龙’号)下海了,这次要下得更深,执行任务期间无法和外面联系,叫我和他的兄弟们不要担心。”自那时起,刘二为就日夜关注起“蛟龙”号的动态,食不甘味,夜不能寐。6月30日,“蛟龙”凯旋,儿子平安,老刘激动得泪水涟涟,还即兴赋诗一首:“喜报声声报家门,蛟龙海试七千深。光宗耀祖全家乐,举杯祝福少一人。”他告诉笔者,“少的这个人,就是老伴翟富茧,没有老伴当年的辛苦付出,就没有开周的今天!”

大学里每年都拿奖学金

1995年,19岁的刘开周考取了沈阳工业大学。当时,哥哥刘立周上大学,弟弟刘海周上高中,全家生活更加拮据。上了大学后,刘开周一方面刻苦努力,每年都拿到2000元奖学金;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当家教,以减轻家庭负担,几乎是靠自己的能力读完大学本科,后又攻读硕士、博士,直至成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这种自强不息的背后需要的是怎样的信仰和坚持,刘开周的父亲最清楚。刘二为给笔者拿出一个泛黄的笔记本,上面一笔笔记录着寄给孩子们的学杂费、生活费。他说,给开周寄钱的次数和数目是最少的。

笔者翻看着刘二为记载的一页页,突然看到这么一段话:“开周高中三年就 (考)上了沈 (阳)工(业)大(学),这个不太(善)言谈的孩子真让人琢磨不透,在高二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得了三等奖,真是个奇迹。孩子真没少用功。开周,你这个海燕在浩瀚的天空中飞到哪里才是(到)头?”

参加工作后,刘开周开始从事机器人半物理仿真技术、系统辨识、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从2002年参加工作至今,10年来,刘开周仅回过3次老家。刘二为掰着手指说:“孩子第一次回家是2004年,第二次是2009年,第三次是今年春节。他每次回家,最多呆10天。自古忠孝难两全,我理解三儿,只要能为国家做贡献,我就很高兴。”可以想象,刘开周对工作是何等的敬业和热爱。

在“蛟龙”号上,刘开周主要监测与控制“蛟龙”号的大脑。该系统主要包括潜水器信息感知、导航、控制、综合信息显示和控制数据后处理,这是非常关键的核心研究技术,刘开周在这一领域,不断攀登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骄人的“潜海之旅”

长期的专业训练,刘开周取得了优异成绩:2004年,他荣获中国科学院冠名奖——刘永龄优秀奖;2006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机械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07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0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首届“优秀青年学者”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知识创新工程 “技术创新奖”;2010年,荣获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透过历史的镜头,让我们见证刘开周的几次“潜海之旅”——

2010年7月12日,刘开周与另两名试航员一起驾驶“蛟龙”号,成功下潜到南中国海3757米,将特制的五星红旗插入海底,首次完成了坐底、布放“龙宫”标志物、测深、侧扫声呐微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内容。

2011年8月18日,刘开周和同伴再次驾驶潜水器“蛟龙”号,在历经48天的5000米级海上试验获得成功,从而使我国继美俄日法之后,成为全球第5个具备5000米级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而在此次5000米级海试中,刘开周和搭档还开创了新的海底作业模式——首次用机械手在行进中从海底成功抓取回多金属结核。

今年6月15日,刘开周与叶聪、杨波一起驾驶中国“蛟龙”号首次下潜,深度达6671米,打破了他们在去年创造的下潜深度5188米的纪录。

6月19日,“蛟龙”号二次下潜,深度达6965米。

6月22日,“蛟龙”号下潜至6963米,并在水下通过3个多小时的调试,复核了200多项性能和功能,验证了潜水器的定点作业能力。

6月24日,“蛟龙”号第4次下潜到7020米深的海底后,通过水声通话,对神九航天员发出了问候: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这次下潜,首次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人的名字,首次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6月27日,“蛟龙”号第5次下潜并刷新了3天前刚刚创造的 “中国深度”,达到了7062.68米,再次创造了海洋奇迹、中国奇迹、东方奇迹!

6月30日,“蛟龙”号第6次下潜,到达当天的最大深度7035米,并坐底。下午2时33分浮出水面,顺利完成7000米级海试的全部试验,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的重大突破

关于刘开周和刘开周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地址:http://go-okai.com/a/22560.html

最后编辑于:2023/01/18作者:小焦谈教育

小焦谈运动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