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三稳政策?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政策真正的目的其实在于保证房地产业的平稳运行,防止房价出现较大幅度的暴涨、暴跌,从而达到让经济更加平稳地运行的目标。
就目前而言,房地产业仍旧担任着我国“支柱产业“的重任,2019年总体的经济形势并不容乐观,GDP的增长,经济发展的稳定仍旧离不开房地产的”助力“。
(1)稳地价
有了面粉才能制作面包。而地块对于地产企业而言就是下锅做面包的面粉。
只有稳定了地价,才能从源头控制开发商的拿地、建造成本,从而将房价限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区间。要是地价大幅下挫,将对于周边楼盘形成较大的挤压,甚至会引发周边居民的恐慌气氛,所以稳住地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房价调控的第一步。
(2)稳房价
现如今的房价就像影视明星一样难以从大家的话题中脱离。随着房价的不断高涨,房子已然成为了大多数家庭和个人搁在心里的巨大包袱。
而稳住房价,阻止房价的暴涨暴跌,能够保证社会运行更加平稳,不至于让经济发展遭遇“L型”的危机。
虽然现在的房价已经非常高昂,脱离了大部分居民的购买力水平;
虽然沉重的房价已经剥夺了太多年轻人的梦想;
虽然寸土寸金的房子已经把企业、居民、政府、经济走势都已经“捆绑”。。。
但是不得不承认,房地产业一旦遭遇和日本一样的危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可能没有办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最终会演变为一场社会的悲剧。
稳房价,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于稳定社会发展的秩序。
(3)稳预期
让大家对于地产业的发展仍旧保持积极的预期。
正如专家所言“房地产业是我国最大的实体经济”一样理直气壮地发展地产业。。。
预期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当我们大众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缺乏信心之时,我们就会节衣缩食、缩减开支。同样当我们对于地产业产生悲观“预期”之时,我们购置房产的热情就会大幅度降低。一旦房子卖不掉,身处“空中楼阁”的房价就无法继续保持,那么势必房价会迎来大幅度的下挫。
虽然包括我在内,很多居民都乐意看到房价的下跌,但是对于如此众多依赖于房地产为生的行业企业又该如何过活?如此庞大的从业人员就业问题又该如何去解决?
房地产业是个充满矛盾的行业。究其本源还是在于当初立之为经济支柱的决定有点过于偏激。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尴尬处境都是从前遗留的“弊病”。
谈及房地产,总会感到隐隐的悲伤,20年来我国发展最为蓬勃兴旺的行业就是房地产业,甚至一度被大家冠以“永远不会下跌”的头衔。殊不知,地产的繁荣是以提升我们居民的生活成本和压力为代价换来的!
楼市“三稳”基本实现,2021调控之“弦”需时刻绷紧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回顾过去一年,楼市从“冰冻”状态较快恢复,成为稳投资重要支撑。下半年以来,大部分区域出现了成交同比上涨。各地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调控因城施策、更加灵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基本实现。同时,市场地域分化明显,热点城市投机投资需求回潮。展望2021年,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各地需严密监测楼市资金流向,保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疫情后恢复较快成稳投资重要支撑
“回稳”是2020年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面对疫情冲击,房地产市场从“冰冻”状态快速恢复,销售和投资走出“谷底”,走出深“V”型走势。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均在下半年恢复正增长。
楼市成交较快恢复。2020年1月下旬至2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楼市进入“冷冻”状态。大多数开发商暂停销售活动,二手房中介也停止营业。2020年前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9.9%,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5.9%。受疫情影响,武汉、石家庄和太原等12个二线城市无成交,35个三线城市中也有超过1/3的城市无成交,全国大多数城市的房产成交量跌至冰点。
2020年3月份以来,随着各地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新房售楼处、中介门店恢复开放,楼市呈现回暖态势。“疫情后长三角市场率先恢复,珠三角后期发力,市场规模持续保持增长。”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10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同期持平,住宅销售面积增长0.8%,年内首次增速回正。11月份,商品房及住宅销售面积增幅持续扩大。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0834万平方米,同比增速为1.3%;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9%。
“房地产是在各领域恢复较快的行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说,住宅需求具有延展性,且住房消费能力取决于居民的长期收入,疫情期间未被满足的需求将在之后释放,因此总的来看,疫情对房地产市场成交影响不大。
房价环比涨幅收窄。从房价变化来看,2020年4月份起,随着楼市回暖,房价整体涨幅开始扩大,这种情况持续至7月份。8月份以来,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的涨幅持续收窄或持平。记者对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一二三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分别从8月份的0.6%、0.6%、1%下降到11月份的0.3%、0.1%、0.2%;二手住宅价格涨幅从8月份的1.0%、0.4%、0.6%下降到0.5%、0.2%、0.2%。
房价涨幅波动区间也在收窄:2020年前11个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波动区间在-1%到2.0%之间,2019年同期为-1%到2.8%,2018年同期为-1.1%到6.2%。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认为,上半年,各地调控政策以稳定宽松为主,地方政府积极推地、缓解企业购地资金压力、放宽预售条件、简化审批程序等,供给端政策空间较大。同时,较为宽松的房贷政策对购房者形成利好,前期积压的住房需求持续释放,因而一度出现涨幅扩大的趋势。2020年7月以来,深圳、杭州、宁波、东莞等热点城市相继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如深圳将落户购房年限延长到3年,并提高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加大征收交易税费等。
“收紧调控政策的城市,共同点是市场热度高、房价明显上涨,出现了炒作氛围。”招商证券认为,纵观全年,多地政府出台房地产支持政策以对冲疫情带来的风险,体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双边区间管理。这再次向市场发出信号:“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大框架不会变。
此外,房地产仍是稳投资的重要支撑。2020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9492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1-10月提高0.5个百分点,已保持连续六个月同比为正的态势。
从三大领域投资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基础设施投资的1.0%和制造业投资的-3.5%。“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呈现稳中向上的良好势头,但还未达到2019年10%左右的增速水平,在经济逐步复苏下,房企投资增速仍有上升的空间,仍是2020年经济稳增长的主引擎。”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小嫱说。
因城施策更加灵活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2020年,各地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放松,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变,银保监会、央行、住建部等部委多次召开会议强调保持楼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7月以来,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同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制度,下半年房地产金融监管整体呈现逐渐收紧态势。
同时,在“房住不炒”指导下,地方政府因城施策更加灵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基本实现。2020年下半年以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摇号抢房等现象有所减少,房企盲目举债扩张有所缓解。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等业界人士认为,房价暴涨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未来房子是保值品,但不是回报高的投资品”。
但影响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因素并未完全消失。一是房价上涨压力仍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全国土地均价为6746元/平方米,同比涨幅达到22.5%。前11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5.2%,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增长16.1%。“一降一升”,传导出未来房价可能承受上涨压力。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城镇化背景下,房价上涨的内在动力仍然存在,而房屋投资属性还难言完全解除,因此今年房价仍有上涨压力。
二是部分城市房地产资产泡沫风险隐现。近来,深圳等城市由于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楼市出现“打新热”,引发各界对楼市泡沫加剧的担忧。同时,各路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的冲动仍然强烈,部分区域“经营贷”有卷土重来迹象,或扰乱住房和金融市场。有购房者反映,近几个月收到多家银行发来的可办理房产抵押贷信息,年化利息3.75%,远低于房贷利率。“如果买房的话,肯定不会用自己的钱,现在‘经营贷’利率这么低。”一名企业负责人说。
三是难改土地财政路径依赖。地方发展依赖房地产的情况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改变,不排除有些地方政府依旧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通过推高地价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中信证券研究部分析指出,2020年前三季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9360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年土地出让金的增速可能高于前三季度增长。“通过总结各地政府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我们发现即使在疫情影响没有充分显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需要更多的土地出让金。”
2021调控之“弦”需时刻绷紧
2020年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稳定,但市场不乏“暗流”,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仍需合力夯实。
热点城市调控不可放松。在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背景下,人口及土地等关键要素资源将加速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聚集。值得关注的是,重点城市商品住宅市场规模已基本恢复,部分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出现过快上涨苗头,尤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量价上行特征最为突出。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2020年1-11月,长三角、珠三角新建住宅价格累计涨幅较去年同期均明显扩大,其中长三角累计涨幅为近四年同期最高水平。在土地市场上,2020年一线城市推地量及优质地块推出量增加,带动了楼板价结构性上涨。
丁祖昱表示,从土拍市场来看,城市分化也非常明显。土地成交金额前30位的城市,占全部城市土地总成交额的“半壁江山”,成交面积占比29%。“2020年是近五年来全国土地出让分化最严重的一年,开发商把50%的钱投到了30个城市中。”
此外,还要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发表文章指出,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丁祖昱认为,2020年8月出台的房地产“三道红线”融资新规,让房企资金压力骤升。“房地产依赖金融,但是‘三道红线’政策出现之后,房企的融资流、现金流可能变负,这对所有地产公司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因此一部分企业出现了债券违约、信用违约等现象。2021年房企最难和最大的挑战,是在资金上的挑战。”
不少业界专家建议,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房地产金融监管,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蓝绿双城董事长曹舟南认为,坚决贯彻“三道红线”等措施,有利于保持全国房地产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实现“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措施。
(文章选自澎湃新闻网)
地方两会释放2019楼市信号 “三稳”成政策关键方向
告别房地产调控政策频繁出台的2018年,房地产市场从此前的高温状态逐渐退烧。2019年1月以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明朗,其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是大部分省份明确提及的政策关键方向,“一城一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成为2019年房地产的关键词。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调控将以地方主导,住建部的约谈、预警将继续影响地方房地产调控,2018年的多轮多城房地产巡查在2019年将常态化。
多地强调“三稳” 突出“一城一策”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2018年底召开的全国住建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强市场监测和评价考核,切实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继续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强房地产市场供需双向调节,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强化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确保市场稳定。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乱象专项行动。
延续这一工作要求,近期多地“两会”上明确提及“三稳”,并强调“一城一策”。如福建提出,夯实城市主体责任,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福州、厦门编制“一城一策”实施方案,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河南强调2019年将继续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城市主体责任,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实行“一城一策”。杭州、宁波、成都、长沙等地也明确将开展房地产市场调控“一城一策”试点。
上海将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不放松,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价保持总体稳定。深圳强调,以更多经济手段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住房制度改革配套政策落地,并推进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试点。
陕西提出,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控房地产领风险。四川省提出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指出,2019年各地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应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科学分析、比较评价,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施,防止投资投机“卷土重来”。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未来调控将以地方主导,住建部的约谈、预警将继续影响地方房地产调控,2018年的多轮多城房地产巡查在2019年将常态化
宽松与收紧并存 或迎政策微调期
对于今年地方“两会”有关房地产市场的新特点,张大伟分析认为,“三稳”成为2019年地方“两会”最为关键的政策方向,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2018年下半年来房地产政策的主基调,在今年地方“两会”中被大部分省份明确提及。“整体看,2019年稳定房地产发展将成为政策趋势,对调控不利的城市将继续问责。稳定其实是双向调节,大涨和暴跌都不是稳定。”
另一方面,张大伟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表示,由地方主导调控,在房地产市场平稳甚至下行的趋势下,过去过于严格的调控政策出现改变或成为趋势,政策将出现宽松与收紧并存的情况。
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地确实已陆续出现政策微调,有松有紧。去年四季度菏泽、珠海、广州等城市对楼市相关政策微调,近期青岛高新区宣布暂停执行摇号售房规则,杭州贷款政策多次微调,一些银行规定,在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的情况下,可延长老年人购房的贷款年限。
而海口、汕头、长沙则出现收紧信号,海口暂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出售商品住宅;汕头和长沙收紧了公积金提取范围及额度等。
张大伟预计,2019年全国可能出现一轮30城以上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微调潮,将标志本轮楼市调控全面见底。“特别是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除了信贷政策,最近其他政策都有可能调整,部分城市银行也可能变相地调整执行中的信贷政策。“
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大 坚持租购并举
在十九大提出“租购并举”以来,租赁住房一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热词”,今年各地“两会”进一步强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租购并举。
北京提出,2019年将出台进一步规范管理住房租赁市场政策措施,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稳定;多渠道建设筹集租赁住房5万套(间)、政策性产权住房6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15万户。广州明确,2019年要扩大户籍家庭住房保障覆盖面,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3.2万套。上海提出,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房8万套。深圳提出加大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筹集力度,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8万套、供应3.4万套。
福建、江苏、天津、南京等多个省市也提出,2019年将增加长期租赁住房供应,坚持租购并举,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易居企业集团首席执行官丁祖昱认为,重视保障、鼓励租赁是近年来构建“租购并举”住房格局中的重要一环,今年多地将进一步补齐保障和租赁的短板。针对目前房屋租赁市场诸多不规范现象,多地加强制度建设、金融支持,有利于实现租售“两条腿”走路。
[img]
三个稳楼市大招连发专家解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三个稳楼市大招连发专家解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