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李明远辞职(李明 中远)的简单介绍

李明远辞职(李明 中远)的简单介绍

上好学招生网 2年前 (2023-01-28) 财经 73 views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2018-12-07阿里亿元反腐大案,揭开中国互联网公司内部腐败真相

阿里亿元反腐大案,揭开中国互联网公司内部腐败真相

方略书院 2018-12-07 10:28

阿里亿元反腐大案,揭开中国互联网公司内部腐败真相

阿里巴巴的杨伟东,倒了!

说到杨伟东很多人可能还不是太熟悉,但提到优酷大家肯定都知道。

杨伟东正是优酷总裁、阿里音乐CEO(其中,优酷是阿里文化娱乐产业布局的重要棋子)。

其实,就在出事前4天,11月29日,杨伟东还出席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做了题为“新时代 新责任”的演讲。

4天后,他却已在“配合警方调查”,据说涉案金额可能过亿元。

一切如常,迅疾拿下。颇有几分公共领域反腐的味道。

互联网公司一直给人一种现代、高效形象。

但, 互联网公司的内部腐败,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

1. 互联网公司内部的累累蛀虫

就在今年5月,互联网圈子流传一个消息:阿里启动史上最大反腐稽查,余杭派出所都快不够用了。

这个消息肯定包含夸张、不准确的成分。

但却表明一个事实: 互联网公司不是一方净土。 甚至可以说,内部腐败触目惊心。

某职场软件流传的消息

差不多在阿里巴巴法办杨伟东的同时,美团点评也发布生态反腐处罚公告,内部员工、生态合作伙伴人员、共犯社会人员等 89人受到刑事查处,马云说一部手机就可以在家创业,很多人一两个月就收入六位数以上,一年多实现有钱 有闲 有梦想的朋友+壹叁陆玖柒零零玖贰叁肆, 其中外卖渠道高级总监因触犯公司高压线被解除劳动合同。

稍作回顾,就能发现,这些年来,互联网公司发生过不少内部腐败大案、要案。

百度,29岁即成为最年轻的副总裁,在内部有“太子”之称的李明远,在2016年11月,被“引咎辞职”。根据百度职业道德委员会的通报,原因之一是在工作中“有私下巨额经济往来”。

腾讯,曾担任腾讯网络媒体拓展部和在线视频部总监的岳雨,犯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数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九年。

去年5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近年互联网公司涉腐反腐案件榜单》,则让我们大致看到互联网公司的腐败面貌。

据统计从2010年到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行业共发生反腐事件共29起,其中京东8起,阿里巴巴、百度各6起,腾讯3起,易果生鲜、去哪儿网、乐视、合一集团、360集团各1起。

当然,这只是先前暴露出来的,还有大量没有统计进去的。

比如,今年8月京东发布的一份反腐败公告,3名员工因接受贿赂,1名员工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商品,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另有16人被辞退。

2. 巨头重拳出击

实际上, 互联网公司内部腐败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悠久,更普遍。

早在2009年有媒体曝光,京东商城采销员工接受厂商贿赂,私自抬高进货价谋利。

2012年7月,百度公布3名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提供有偿删帖服务,被刑拘。

“淘宝小二”曾长期传出存在受贿,甚至索贿的行为。在2012年“双十一”,受贿的价码分会场15—30万一个坑位,主会场100—200万不等。

这些腐败行为,侵蚀着公司利益,也极大损害公司声誉,所以, 互联网巨头们一向各出狠招,不遗余力进行打击。

其中,有名的莫过于刘强东。

据说,刘强东第一次创业,开了家面馆,给员工开了高工资,但是,员工勾结套走了面馆的所有钱。

这次创业刘强东不仅没赚到一分钱,还欠了20万的债。

所以,他对腐败恨之入骨,在京东发誓:如果 公司怀疑你贪了10万块钱,就算花1000万调查取证,也要把你给查出来。

京东推出的反腐表情包

阿里巴巴在2009年成立廉政合规部,2012年设立首席风险官。而廉政合规部的负责人是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的是蒋芳。

而首任首席风险官邵晓锋,刑警出身,获得过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立过一等功,2001年震惊全国的杭州富阳6·20血案就是他破的。

百度也成立“职业道德委员会”,核心成员是企业内审、检察官、警察等职业的专业人士,可以直接向最高管理层汇报工作。

去年,腾讯、百度、京东、美团、沃尔玛中国等14家企业成立了“阳光诚信联盟”。在这些企业发生过腐败事件的员工,都会被列入黑名单,联合拒绝录用。

“阳光诚信联盟”成员现在已经达到203家

3. 斩草未除根

尽管有重拳打击,但时至今日互联网公司内部腐败却并未绝迹,甚至有人 前腐后继。

这次杨伟东,倒下来。

但据爆料,有互联网从业者正在用更“高明”的手段来非法获取“酬劳”,比如要求行贿者用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支付赃款,以免被抓住把柄。

而且,如果说百度、京东、腾讯、阿里这样员工几万,甚至一二十万的大公司,内部难免发生腐败。

现在, 腐败也出现在创业型互联网公司里。

在ofo小黄车成立仅仅3年后,就出现员工爆料,有区域经理每月通过虚报修车数量套取公司资金,数额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

这些年,最强劲的风口始终在互联网领域。

一个本科毕业生在这行年薪二十万起步,稀松平常。工作三五年后,很多人都能拿到大几十万的薪水。

像文中提到的部分高管年薪动辄几百万,还有不菲的股权。

相比其他行业, 更加“多金”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还会发生腐败?

一些原因很容易想到,比如,初创型企业,有共享单车企业在资本的推动下,3年里进入多个国家地区,超过150个城市,投放了600多万辆单车。其中,涉及到大量采购、运营业务,急剧扩张,内部管理出现漏洞也就不奇怪。

我们还能想到,对于大公司因为员工多达几万,甚至十几、几十万人,难免有员工出于私利进行贪腐。

去年12月,华为消费者BG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滕鸿飞因涉嫌腐败被带走调查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阿克顿勋爵那句话: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包括互联网企业,只要它拥有某种稀缺资源(比如广告位、订单),相对于希望获得这种资源的人而言,分配这些资源的员工就拥有了“权力”。

即便职位上的人不腐败,但只要资源足够稀缺,获益足够的大,就会有人去围猎他。

况且, 人还有逐利的天性。

根治这些腐败,健全企业内部治理,不遗余力地进行打击,当然很重要。

但是,在披露的很多大案里,出现了类似下面的话:

这在现阶段也许不可或缺。

但却有几分不寒而栗、意味深长。

真的必须用力地生活吗?

不知是经济下行的原因,还是我本身遇到了瓶颈,感觉生活有点不愠不火。

不愠不火这个词,既有褒义的适中、得当,也有贬义的未有起色。它听上去,还是有那么一些的中性的,可对于大多数渴望刺激、新奇的年轻人来说,日子过得不愠不火则是一场灾难。

因为大多数人包括我都认为,如果年轻的时候过得太平淡,那么他就少了很多这个精力旺盛年纪应该有的经历,比如谈恋爱,冒险,打几份工什么的。在他们眼里, 生活得用力,得尽兴 ,若不这么做,人生就会在自己人生最后做“结算”的时候,结余被显示成负数,标注为损失。所谓在最好的年纪最好的事,但如果没做成,仿佛等待你的就是悔恨和失落。

我想我自己以前也是持这种态度的,或许更甚。

我曾一度认为年轻人应该像运动员一样锻炼、控制身体,像科学家一样计划工作,像画家一样去热爱生活,像企业家一样去为社会贡献。

我甚至为此设计了一个好像很有道理的公式:

很多人和我一样对这样的理论坚信不疑,做起了虔诚的努力派。他们朝九晚五地,没有业余生活地在努力工作,到了夜晚和难得的周末时,他们也无一不在物尽其用地学习、提高和充电着,如果你偷偷看看他们的朋友圈,你能够马上找回当初在学校里被碾压的紧迫感,他们都在学你还敢不学?

也有的人呢,选择的是自由派,要么在放肆地狂欢,要么就是背着背包潇洒地旅行着,他们不会work hard但一定 play hard。

人们虽然选择不同,但是你能够感觉到他们对自己生活所用的力道大多相似,与其不愠不火,他们更愿意大力尝试。

人生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所谓“尽欢”或许也能够有多种诠释的方式,可以玩的high,也可以忙到爆,不要浪费时光总归是对的。

但,当整个社会仿佛都在充斥着这样一种用力,尽情的生活方式时,最近过得不愠不火的我,想起那些为生活用的力,我突然又总觉得不太对劲。

一来,我觉得似乎你太过用力,好像生活也并没有保证过要给你应有的精彩。比如当我特别积极地在公司挣表现的时候,领导同事无一不是先以白眼回应,然后过来拍拍我的肩,并没有什么正面表达;又或是当我特别疯狂地跑完10公里步之后累的气喘吁吁,但体重其实还是毫无改变,因为没有坚持,爆发力能让我走出家门,却不能改变我的习惯。

我发现用力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却无法改变很多实质的问题,它不会让我真正地从焦虑、从不安进入到平静和满意。这让我怀疑起用力生活的意义,于此同时,我也慢慢发觉身边那些在疯狂地用力,在尽情地体验生活的人,有着足够令人怀疑的证据。

我感觉他们不是在珍惜时光,不是在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用力。

更多的时候,他们的用力只让我觉得是他们对落后,对浪费生命的一种恐慌情绪。

我的朋友小C,是一名公司的市场经理。平日里看到她的时候,大多是她的背影,她随时出入在各种展会、各种行业聚会上,因为她的工作就是尽可能认识全世界的人,交换名片,用信息交换获得生意机会。

而当我偶尔想翻看她的朋友圈,想找一找她有没有比较个人、比较休闲的形象时,却仍然看得到那满屏幕的行业会议,干货分享:

除了分享干货、表达见解之外,她唯一显得“休闲”的内容就是健身了。每天汗流浃背,不仅有举重还有长跑拉伸各种项目,要是长得糙一点,全然一个女汉子。打开微信跑步,你也能够轻易看到她正排名前列,朋友圈照片也要么是身材健硕的模特,或者就是健康的食品,她仿佛随时都在用实际行动提醒着你,她很勤奋而你很懒惰。

可我的感受是,她的用力似乎没什么效果。因为我每次看到她都是特别忙碌,急急忙忙的样子,而她的工作难度在我看来,并不应该让她显得这么忙碌,当我听到她的工资水平就跟应届生一般的时候,我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唯一的解释,就是她或许结交了很多厉害的人,而为了弥补心理上和这些人的智识差距,她只能通过平时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来塑造一个更优秀的形象,也提醒自己不要松懈。

这种“装作”很用力的行为,却发生在几乎每个人身上。

无论是一日三餐吃鸡胸肉、花菜来健身的少男少女,还是日复一日地刷文、刷标题党的各种我,亦或是随时演讲、沙龙、发文章的各类企业家。他们在连续不断地用各自惊人的耐力、智力、表达能力告诉世界,自己在努力。

但这是不是都代表着他们会得到应得的,这是不是都代表着用力生活就会有一个确定的相应结果呢?我觉得这很难说。

前几天,百度的前副总裁李明远因为涉及某交易案而引咎辞职,我看了看他的履历,和大多数人一样感到非常的震惊和可惜。

俞军曾这样评价李明远:他是个做什么都能成功的人。李明远以实习生入职百度,在三十岁做到百度副总裁,李明远的百度升职记曾经是被互联网人津津乐道的职场励志故事,这其中有着无数教科书般的奋斗案例值得年轻一辈咀嚼和学习,这或许也算做一种“用力”了吧。

可这样一个我认为放在任何电影里,都想是主角的人,却会因为自己的“用力”而失去属于自己角色,失去机会。

当然,我擅自将李明远的过错和用力过度,想法过多联系在一起,是有些欠妥的。但这并非不可作为“用力过度产生副作用”的一个例子。试想他为何在自己蒸蒸日上的时候不能稍微稳健一些,更多注意自己与身边人、资源的关系再从长计议?

当然,人在集体、在一个高位的时候,自己的角色很难自己决定,身不由己。但之所以“不由己”,或许正因为刚加入游戏的时候,被别人抓住了自己“太过用力”的把柄也说不定。

我不知道人们“用力”的原因,也不清楚“用力”最终能否给我们带来期望生活的概率高低。

但我总是觉得,人们是因为没有方法,是因为“迷茫”,才会选择“用力”这一种办法。

人们发自内心地相信更多的付出一定会有更多回报,只是这个逻辑在一开始是被我们用来激励自己面对未知生活时用的,它描绘了一种可能性,为让我们相信用力一点能够带给自己更多的确定性。

当我们用力太多,当我们过于相信“努力就有回报”这个逻辑,过于相信生活会因为你井井有条,就准时准点地给你发放奖励,可能会令我们步入一种困境。

很多事情都是循序渐进,不是一蹴而就的。用力可以令我们爆发出力量,但也需要一个冷静的、合理的安排,我们才能够真正接近想去的地方。

用力本身没错,但是事事都用力只会让你一点点失掉那股作为一个有趣的人的“软魅力”,你的爱人、家人、朋友、并不需要你用一种坚硬、坚毅的姿态跟他们相处沟通,世界、生活也是。

总之,物极必反。凡事讲究分寸度量。

国外企业创新成功案例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国外企业创新成功案例,一起来看一下吧。

IT畅销书《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提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基因决定论”,即当一家大公司想要转型占领新的领域,做出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败得很惨。

中国移动宣布将成立新媒体集团,并将在2015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10月15日晚,联想集团宣布将成立一家全新的子公司,完全基于互联网平台打造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模式的智能终端和服务业务。该公司将于2015年4月1日正式开始运营,届时将拥有独立的公司名称及全新的子品牌...

在大变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移动、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公司也加速了自己创新的脚步。在大公司做创新的时候,人们往往充满期待,同时也会存有一丝质疑,一个大公司在做创新的时候要牵扯到太多的事情,他们做的创新真的能够成功吗?

前Google资深工程师,IT畅销书《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提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基因决定论”,即由于公司基因的影响,当一家大公司想要转型占领新的领域,做出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败得很惨。

例如:摩托罗拉、诺基亚、英特尔、微软,尽管在所在的行业占据了无可争议的垄断地位,但是当时代发生变化,行业发生转型以后,都不同程度的衰落了,大公司体制内创新的窘境已经成为常态。

杰克韦尔奇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经说过:“管理一条产值为5万美元的新生产线的第一年,要比管理一个销售额为5亿美元的企业的第20年更为困难”。

所以一般大公司体制内立项的新项目失败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在互联网行业,往往大公司做创新产品做不过创业公司,大公司里面做失败的产品可以说是“累累白骨”:

百度“有啊”

百度一直在思考如何承载未售卖的商业流量。从百度身边、百度有啊到爱乐活,还有百度地图,百度一直在O2O领域探索,不过成绩并不尽如人意。

2010年底,本地生活服务产品百度身边公测,百度有啊发布生活频道,试水本地生活服务。2011年3月,有啊商城关闭,正式转型生活服务平台。不过,百度有啊生活发展未达外界预期。为了拥有更多自主权,2011年底,有啊从百度分拆,之后更名为爱乐活。但爱乐活并不算成功。O2O已逐渐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优势在线下端,互联网端已经不占优势,因为用户要随时随地享受服务...以下是百度“有啊”失败的原因:

2007年10月,百度成立电子商务事业部,高调宣布进军电子商务。选取C2C为突破口,希望打造一个“中文互联网领域最具规模的网上个人交易平台”,百度当时认为,基于搜索引擎的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自己最具优势将成为这一领域的王者。

2008年10月,承载无数期待的百度有啊正式上线,并放言“三年内打败淘宝。”但是2011年3月底,百度发布公告称有啊将于一个月后关闭,有啊的商城业务将有计划地转移给乐酷天、耀点100等合作伙伴。随后2011年底,百度电商事业部被拆分为独立公司。2012年,“有啊”被包装成“爱乐活”重新上线,但被定位为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平台。自爱乐活推出以后,业务就在不断的调整,很多业内人士也是表示看不懂。2011年3月31日,百度旗下电子商务网站“有啊”发布公告称,一个月后有啊购物平台的商品、店铺、交易相关功能将关闭,商城业务转移给乐酷天、耀点100等合作伙伴。

“有啊”没啦...

原因:生不逢时

有啊正式上线是在2008年。赶上了正是网络购物发展最快的3年,可以这么说,有啊出生在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拐点上。为何好机遇却没有好结果呢?以下几点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1、战略失误

有啊上线后,目标定位为做淘宝第二,这个定位让有啊采取了跟随战略。不同于传统行业,甚至是传统的互联网领域,电子商务各细分领域的带头大哥往往占绝对优势,如淘宝、京东。用户已经对其形成了依赖和习惯。后来挑战者如果没有颠覆性的差异化创新,很难打破既有的市场格局。

2、流量优势不再

电子商务是一个极度需要用户粘性的市场。在百度将流量导入有啊这个平台时,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买家和卖家的注册、认证,申请百付宝等支付工具,这是一个衰减的过程。每经过一个环节,流量就衰减掉一部分。所以每个环节都是风险。最后能沉淀下来成为核心指标的,已经所剩无多,流量优势越变越小。

3、缺乏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简单地拼流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百度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2010年上半年启动的新电子商务战略中,定位重回搜索优势,推出多种广告形式,全面满足电子商务客户的搜索投放,推出并逐步开放基于'框计算'的商品搜索。

4、多元化资源布局失调

多元化业务的成功,关键看两点:你是否立足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百度的电子商务如果想要做成功,关键在于找到真正的懂电子商务的管理者。去年辞职的有啊创始人李明远,由于在社区领域业绩卓著,曾经深得李彦宏赞赏;但他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经验一片空白,即便在执行层面做得很优秀,仍然难逃失败的命运。

在资源的多元化配置层面,百度有自己的一套模式,通常成立新的事业部,母公司会派出一个得力干将做总经理。与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公司的管理团队由 CEO、CTO和 市场总监三类骨干组成相比,百度事业部总经理常常肩挑三职,面对的挑战非常大。百度很重视有啊,但是百度的资源分配遵循721原则,即,核心的搜索业务能分得70%的资源,搜索相关的业务分得20%的资源,创新业务是10%。无论有啊属于搜索相关还是创新业务,二者旗下均有多个项目,有啊能够得到的资金与管理支持只能是其中几分之一或者十几分之一。

另外,母公司运营层面的人才,也尚未与旗下事业部形成共享机制,也就是说,事业部的管理人才并非是整个百度的一流人才。在这样的架构和资源模式下,想要干好很不容易。

智能FUN电商

在“帝企鹅”智能FUN庞大的互联网版图中,仍有几块领域未能站到前排,电商就是其中之一。“挟流量以令诸侯”,这是智能FUN过往不二的制胜法门,新进的大多数领域,智能FUN总能凭借流量优势和用户基数,迅速圈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并改写竞争格局,割据一方甚至独占鳌头。但在电商领域,流量不再是尚方宝剑,具有普适效应的后发优势突然间失效了。电商,于智能FUN而言,更像是一门不同以往的新生意。其内部一度将智能FUN电商未来的发展比喻为爬珠穆朗玛峰,艰险不言而喻。跌跌撞撞近10年后,智能FUN电商似乎终于理清发展思路、各种内外部资源、统合战线,并试图通过“微信+移动电商”的路径实现逆袭。暂不论成败。目前,不容回避的是,智能FUN电商早年已经落下太多“功课”...

原因1:流量枷锁

智能FUNCEO马化腾曾坦言,“(电商)走了很多弯路”。解释智能FUN的电商业务,本身就是一件麻烦事。即使经过整合后,它旗下的电商网站也还有3个。底层有C2C形态的拍拍网,类似淘宝;B2C自营平台的易迅网,类似京东;以及B2C开放平台的QQ网购,类似天猫。此外,还有智能FUN在电商领域投资的珂兰钻石网、高朋网、B2C网上鞋城好乐买、母婴类社区网站、团购网站F团等。

智能FUN将流量导入拍拍后,当时也能获得高销量,但顾客买完便宜的促销产品后就离开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流量是智能FUN系最重要的一项“撒手锏”,对于后进领域,其往往在模仿、改进的节奏中,凭借用户和流量抢夺对手的市场。智能FUN的成功可以概括为“QQ+”模式,即以QQ为核心,以免费社交功能,将用户“捆绑”到智能FUN这艘大船上,然后在船上搭载销售游戏、视频、搜索、阅读等各种项目。在电商领域,智能FUN也依然试图复制这一模式,但遗憾的是,流量优势失效了。

百度有啊可以说是前车之鉴。尽管百度曾经导入巨大流量、扶植电商业务“百度有啊”,但最终还是败北。有啊创始人李明远曾总结说:“电商背后,其实更多的是供应链、是商品、是物流、是仓储、是品牌建设。电子商务比拼的是商品及商业服务,而不根本取决于购物网站的细节设计、网站感受。”

“流量确实可以带来点击率,达到聚集人气的目的,但未必能够做成生意;即使做成生意,也未必能够留住客源。”IBM资深战略分析师王祺认为,某种程度而言,流量可能是智能FUN发展电商的一道枷锁。智能FUN习惯以流量推送促销信息,造成销量与促销活动相关度太高,但顾客留存率相对低。

“偶然机会看到诱人价格,从而购买商品,这种需求只是偶发性的,并不能长久。”王祺进一步分析称,“QQ+”的模式,本质上是以社交关系为基础,对于纯互联网性质的产品,因其“轻”、“快”圈层固定等特点,社交关系的传播更具优势。但是,电商则需要把社交关系转化为商业关系,涉及供应链、仓储、物流等诸多环节,这些远非流量能够解决。

此外,流量之于B端生态圈的塑造,智能FUN电商也走了弯路。智能FUN电商CEO吴宵光曾坦言,过去,智能FUN只是将流量拉到电商平台,这是一个计划经济的运作方式,“如果运用真正市场经济的方式,将智能FUN的内部流量进行市场化,让商家自己花钱买流量,更珍惜流量。同时,智能FUN电商还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商家更多非付费的流量,形成有机增长。”吴宵光说。

“如果只是用低价甚至免费流量的方式吸引商家,肯定是简单粗暴的。”前述业内人士坦言,商家更希望将客户固化到搜索里,而不是将流量固化促销上,更需要一个越来越繁荣的平台,在上面持久地做生意。

原因2:供应链之殇

流量枷锁或许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凸现,但供应链问题却是智能FUN电商缺失的最重要功课。

在电商发展之初,业内曾有过争论,有部分观点认为,电子商务公司还是“轻公司”,不用像百货公司、家电连锁那样“圈”供应商,更不用自建物流、仓储等。

智能FUN电商走的道路,与李明远的描述正好相反。据一位智能FUN电商的前产品经理透露,智能FUN电商的产品经理、工程师更执着于测试网购流程、响应速度等,希望能够减少步骤提升体验,却忽略了需要更强大技术支持的供应链、物流等业务体系。

另一个原因,在于智能FUN更喜欢内部孵化。一位智能FUN集团高管向记者表示,此前,智能FUN的主流业务几乎都是内部孵化,如研发、推广、支付等都是自己完成。最初的电商发展也是这个思路,但却失效了。

“阿里系电商本来是做2B的阿里巴巴业务起家,在处理B端关系、建设平台生态圈比较得心应手;京东商城相当于是传统零售出身,与供应商的关系一直很密切。”一位熟悉智能FUN电商的'投资人士向记者分析称,电商的链条其实比一般互联网产品更长,智能FUN看似强项的线上优势,在涵盖客户感知、物流、仓储等环节的供应链中,有些微不足道了。

凡事有因必有果。智能FUN电商早年错失的供应链关系,更为直接地反应在品类扩张上。全品类带来的不仅是留存率,更为重要的是攸关生存。国外的典型案例是亚马逊与新蛋之战,凭借规模化优势,尽管3C家电只占其不到三分之一的规模,亚马逊还是轻易压制了3C垂直网站新蛋网,而品类扩张也给其积累了较大的现金流。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截至2013年上半年络购物市场上,天猫占50.4%;京东紧随其后名列第二,占20.7%,苏宁易购为5.7%,智能FUN电商仅占5.4%。

原因3:时间窗口

“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我们回过来看,你可以从一个强势的类目切入,但是它不能成为你的全部。”智能FUN副总裁、易迅网CEO卜广齐说道,平台必须要有很强的承载能力,如果我们把这种特点定位到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以后,未来的空间更大。但问题在于,互联网竞争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用户惯性,即对于相同特性的产品,人们并不习惯随意更换已经习惯使用的产品。扩充品类的智能FUN电商,更像是在与时间赛跑,将用户固化到智能FUN电商的搜索里,而非在其他网站购买其他品类的商品时被转化了。毕竟,留住用户比抢回用户更加容易。

随着微信的崛起,似乎为智能FUN电商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有一次,微信“教父”张小龙问卜广齐,是不是能够“干掉(淘宝)购物车”。于是在去年“双11”当天,易迅网联合微信上线微信卖场。显然,在IM领域,微信已经遥遥领先,把对手甩出好几条街;而智能FUN电商在体量上还远配不上微信。依据之一就是,尽管微信卖场自去年“双11”上线后,日均1万单左右,但商品客单价大都在200多元的区间。“百年老店常见,但鲜少看到百年的互联网产品。”一位阿里高管曾表示,用户购买习惯的培养与迁移都不容易,而且阿里也在积极布局移动电商,力推手机淘宝、微淘、淘点点、来往等产品。

与阿里系电商的竞争,智能FUN电商的高管一向不愿多谈,但曾私下表示:“悬殊太大,现在没想过。”但是,智能FUN电商一直将京东视为对手,不惜砸入大量资金、流量,力挺易迅对抗京东,甚至杀入京东的大本营北京市场。

中国移动的飞信

最近,中国移动的动作备受瞩目。 除了4G外,中移动今年还在快马加鞭的转型,试图通过成立独立公司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疯长,新媒体公司、互联网公司也就孕育而生。目前,新媒体公司的筹备工作运转正常。按照计划,中移动将成立新媒体集团公司及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5个子公司,公司未来名称为 “咪咕文化科技集团公司”,计划10月底完成工商登记,并将三年投入104亿打造新媒体巨无霸 ,力争2015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细数中移动这些年的创新:正式引入支持中国移动3G、4G网络的iPhone 5S和iPhone 5C;发布首款自主品牌4G手机 ;和智能FUN合作,利用微信推流量红包等,不难看出巨头在尝试更多的创新...当然,中移动在创新的道路上,也有过很多失败案例,飞信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5月中移动建立飞信;2007年6月5日起全面开通;2008年第一个版本的飞信上线;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飞信用户已达1.84亿,比2008年同期增长64.9%,但用户活跃度仅29%,智能FUNQQ则保持了平均40%的用户活跃度。2010年年底,中国移动飞信活跃用户数已达到1.83亿,国内即时通讯市场份额紧随智能FUNQQ,排名第二。2011年6月26日中国移动将飞信的运营权转交给广东移动的南方基地,运营权变更,飞信业务彻底被中移动放弃。

飞信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就三点:

一、qq的“神”一样的存在

飞信没对智能FUN造成多大的影响,大部分网友都还是主要使用智能FUNQQ,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1、其软件外观、图标显得呆板,没智能FUNQQ软件设计的那么流畅、舒适、形象、逼真。要想软件外观就相当于一个广告的版面设计,没有好的软件外观、图标,用户用起来不舒适,本是用该软件娱乐,但对这那呆板的飞信版面就已反胃,还有心情在使用你的飞信吗?

2、飞信表情不够形象生动。表情体积过大,与窗口比例严重不协调。

3、飞信消息窗口消息与消息之间的间隔比例不协调,这也都给用户个不舒适的感觉,使得飞信的吸引力大大折扣。上面的三点归根到底就是飞信的外观设计不够,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移动的设计本就是呆板的,或者说呆板就是移动的专利,要想在外观上赶上智能FUN移动还应多向智能FUN学习,甚至应有所创新,甚至超越。

二、超级痛点

那就是:飞信不应附属于手机号,不应随手机号变动而变动,而应是让用户拥有固定的飞信号不变,用户可随意对飞信号实现于不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用户不在线时消息以短信方式发到用户手机。这就使得用户不再因改变号码飞信号也随之改变。

三、运营管理太烂

2007年飞信业务开始纳入各省移动公司每年的KPI考核指标,成为各省移动公司的任务,都在推飞信,飞信一下超过当时的很多IM应用用户数猛增。不过当时就有人说:对飞信的运营采取了外包的策略,加大了飞信运营管理的难度,对飞信软件后续的开发完善埋下了隐患。

1.飞信自推出就将联通、电信用户排除在外。本来与手机号绑定是飞信的优势,但中国移动却把它变成了劣势。三个运营商在飞信上的互通,其中关键的问题是短信回飞信要收费,而三个运营商互通之间的收费问题也是其中的难点。各个行业其实很难找到像中国三家运营商这样貌合神离的状态,实在是浪费了太多资金,扼杀了太多精力,也增加了太多内耗。

2.过于单一的应用,没有延伸。飞信起步之后,版本更新太慢,而且没有好的衍生产品。模仿QQ的一些包装又没有做好。3.变态的KPI推广,谁能忍受。4.手机客户端各种不方便,广告和推广不给力,缺乏真正的营销,定位模糊,外形死板,不会造势……

关于飞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说法,管理层根本就不想推广飞信,不想侵犯自己的短信收入。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诺基亚

2013年9月3日上午,微软和诺基亚正式联合宣布,微软以71.7亿美元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并获得相关的专利授权。这意味着,诺基亚失去了其昔日最为耀眼的明珠,只剩下了地图和网络通信两块非核心业务。在经历了近5年来以安卓和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反复冲击之后,曾经的手机业老大诺基亚终于为这段无望的挣扎画下休止符。面对2000年3030亿欧元市值的诺基亚市值跌至71.7亿美元的出售价,总有一些好奇心和责任让人回顾诺基亚手机由盛转衰的历程。总结诺基亚“越成功越失败”的种种,或许对其他公司具有一些参考价值。以下是诺基亚失败的几大教训:

1、行动迟缓,错失智能机时机

没有公司能成常胜将军。模拟机转2G手机,诺基亚把摩托罗拉超越。3G智能机时代的来临,诺基亚应该有可能被超越的警醒。但是它没有。诺基亚坐拥全球手机老大的位置,俯视众手机厂商。2007年iPhone来了,诺基亚嘲讽,乔布斯先得把品牌知名度转化为市场份额。紧接着Android手机来了,三星、HTC都因Android起来了,触摸屏时代来了,诺基亚依然固守Symbian,固守手机物理按键。如此一来,诺基亚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4成以上,降到2011的25%,随后被三星超越。

2、老大心态作祟,不肯与操作系统新秀结盟

时至今日,诺基亚归于Windows Phone 平台已是板上钉钉之事,此前,一直有声音对于诺基亚做Android手机心存幻想,在诺基亚份额出现下滑,诺基亚只要做Android,凭借其出色的硬件能力,总能扳回一城。但是他没有。诺基亚选择操作系统的理由是看重是否能成为其领导者,这与自己的老大心态一脉相承。在诺基亚看来,选择Android系统,做的最好,也只是谷歌最大的代工厂商,为谷歌打工。而选择微软,则可以建设另一个手机系统生态圈。但是,从2011年-2013年,Windows Phone生态迟迟落后于其他系统,诺基亚落得独木难支的境地。

3、战略摇摆不定,不断从零开始折腾

在被众智能手机厂商争相分食市场份额之时,诺基亚本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寻找一个方向坚定的走下去。但是它没有。Symbian已经不适应智能手机时代的发展,除了苹果,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转向Android平台。诺基亚选择了和英特尔合作从零开始做Meego,随后放弃。以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在基于Meego的N9发布不到一周内,艾洛普明确回应,尽管N9取得了巨大反响,但诺基亚仍要放弃MeeGo,并把重点完全放在Windows Phone的开发上。2011年初,诺基亚结盟微软,全面转向Windows Phone平台,几乎又是从零开始。再好的底子也经不起折腾。

4、固守传统思维,封闭策略导致移动互联战略失败

2007年,诺基亚率先在全球推出移动互联网Ovi store,这比苹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随后谷歌推出Google Play,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的成功证明,不要试图产业链通吃,而是要开放合作。但是它没有。与苹果、谷歌努力打造的开放平台相反,诺基亚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以互联网为目标的垂直整合。为推出基于位置的服务,诺基亚不惜花巨资收购导航软件企业、地图企业甚至相关的运营网站,但这种整条产业链通吃的模式似乎并未增强诺基亚在互联网世界的竞争力。在砸了150亿美元的巨资后,诺基亚Ovi战略归于失败。

5、总是低估市场,巨资研发转化不成生产力

早在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甚至是现在当红的3D技术。翻开诺基亚的财报,2010年诺基亚的研发费用,估计就花到58亿欧元,是苹果的4倍以上。诺基亚拥有最庞大的研发资源,本该转化为战场上的武器。但是它没有。他们总说,这市场太小,没人要买,这花太多成本。直到iPhone推出一年后,诺基亚才推出第一款触控技术的手机。 但这时候诺基亚掌握触控技术已经好几年了。

6、用人不力,美系人士掌管欧系风格公司本身是冒险

诺基亚是芬兰公司,2010年9月,美国职业经理人史蒂芬·艾洛普接掌诺基亚,成为第一位非芬兰裔的“掌门人”,这本身是一个华丽的冒险。在他上任后,诺基亚公司市值从2010年的300亿欧元跌至今年春天的100亿欧元。自2011年2月份诺基亚宣布与微软合作以来,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50%。诺基亚现任CEO史蒂芬·艾洛普来自微软,在上任后,不断地使出亲微软的策略,战略的反复,对其卧底的怀疑,诺基亚内部对艾洛普有很多不信任感。甚至有股东发动B计划,要求董事会驱逐艾洛普。

如今,在诺基亚和微软的交易结束后,艾洛普又将回归微软,直接向鲍尔默汇报。人人感慨诺基亚的命运,唯独艾洛普的笑颜依旧。

诺基亚社交入口Facebook Home

社交巨头Facebook多年以来一直试图把更多的内容深度整合到Android智能手机中,因此在2013年四4月份隆重发布了Facebook Home。发布不久之后,Facebook Home就显现出了颓势,早期用户数远不及预想中的多。“这不是一款正确时间出现的正确产品,”Gartner分析师布莱恩·布劳(Brian Blau)表示,“Facebook一直认为他们可以扭转局面,但是他们没有条件做到。”自从上线后Facebook Home的下载量一直处于下滑状态中。它只在19个国家的应用下载量排行榜中能够进入前500位,而在大部分国家,它在下载量排行榜上只能排在300多位到400位左右。2014年9月15日Facebook解散了Facebook Home工程师团队。此举意味着Facebook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梦想被终结。以下是其失败原因:

1.看重增加用户数

从发布目的来看,Facebook推出Facebook Home意在增加使用Facebook的用户数,但最终的结果是之前Facebook的用户只是从形式上切换到了Facebook的另外一种应用,只是名称的不同而已,从增加使用自身应用用户的角度,Facebook Home完全是画蛇添足。

2.功能设计不合理,触碰用户底线

但当用户使用Facebook Home后,上述这些理所当然会出现的信息通通消失了。Facebook Home显然有入侵用户智能手机首页的嫌疑。就在Facebook Home发布后,知名科技博客Mashable相关调查显示,在Facebook Home是否是Facebook主页入侵的选择中,77%的投票用户选择了“是”,其中又有84%的投票用户很在意这种“入侵”,可见Facebook Home给用户有强买强卖的感觉。而这是用户最为反感的。

3.与合作伙伴的自身利益冲突

从合作伙伴的角度,初期Facebook Home只有HTC一家手机厂商予以支持,但随后HTC First随后很快就在市场中退出了。多家主流手机厂商不愿意同Facebook合作,原因在于考虑开发自家的主题应用。

能臣向海龙再出发

8月13日,国美宣布成立国美线上平台公司,并任命向海龙为线上平台公司CEO的消息在网上迅速引起热议——狱中度过12年的商业教父黄光裕和百度“供”了14年的“财神爷”向海龙竟然联手了!

从百度闪电离职一年多的向海龙再度回归大众视线。

能臣

在百度14年,向海龙一路青云直上,从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做到了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手握百度最为核心的搜索业务。

这一切,归功于他强悍的销售能力。

2000年,向海龙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创办了企浪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他大三起就开始创业,是同学中第一个能花一万块买“大哥大”的人。

在企浪成立一年后,百度迎来了堪称其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李彦宏毅然决定将重心从企业搜索转向个人搜索,并推出了“竞价排名”。

“竞价排名”曾遭到过众多高管反对,但最终在李彦宏摔手机表态不做就“把公司关闭了拉倒”的暴怒之下,实行了。

这也促成了向海龙与百度的机缘。

在向海龙手中,企浪成为了百度竞价排名上海地区总代理,后来又发展成为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网络营销机构和百度渠道体系中最有实力的代理商。

2005年,当时还领衔BAT的百度不愿意每年出大笔的代理费用,派当时的COO朱洪波出马,成功游说向海龙带着企浪加入百度门下,担任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本来就是“地头蛇”,现在有了百度的加持,向海龙和他的团队更是干得顺风顺水。 依靠不怕摊子小、不怕品牌low,只要有利润就敢上的精神,向海龙逐步打通了对中小企业的广告直销模式。 上海分公司连续三年保持200%以上的高速成长。

2006年,上海分公司获得“百度最佳团队”称号,业绩吊打当时由美国回来的MBA带领的北京分公司。于是,2007年1月,向海龙开始兼任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向海龙在营销和营销管理方面的确有一套。接手北京分公司后,雷厉风行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北京分公司的营销架构等进行了优化。

从百度发布的季报看,2005年4季度到2008年2季度—— 向海龙加入百度后的三年内,与百度合作的企业数和百度的营销收入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营销收入,几乎保持了100%以上的同比增速。

向海龙用3年时间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并收服了一大批销售人员的忠心,建立了他在百度扎根的基础。

2006年4月,搜索引擎老大Google进入中国,百度与Google能刚正面,直至2010年Google退出,在此期间百度还实现了净利润的快速增长,销售团队提供的利润支持起到很大作用。

2009年,一手打造了百度贴吧的百度原产品副总裁俞军离职。媒体普遍认为,在此之后,百度的产品基因渐弱,向海龙负责的销售团队愈发强势,但也确实给百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2011年,百度以460亿美元超越腾讯,站上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当时市值的最高峰。

相比其他百度高管的精英人设,销售出身的向海龙是“最接地气”的,行事“精明、利落、干练”,风格强势生猛。

他会在凌晨询问下属信息,会在群里@所有人交叉验证,会直接打断汇报发出质疑,会用《动物世界》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敲打下属“不能犯一次错误”。

纵使有互联网正值起飞阶段的红利和百度的品牌效应,向海龙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他带领百度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商业变现——搜索业务为百度贡献了超七成营收。 在他离职的同一天,百度发布了2019年Q1财报,虽然创造了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但账面上还躺着1578亿元的现金和短期金融资产。

百度多位人士都向媒体认可了向海龙的能力:“百度能有辉煌,海龙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功劳。”“掉队多年的百度全靠向海龙超强的变现能力支撑,否则早就在BAT中除名了。”

权臣

人们常误以为曾经的“太子”李明远是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实际上,向海龙不到30岁就晋升为销售副总裁和Estaff(百度最高决策组织)成员,比李明远还早。

向海龙还是百度在位时间最长、实权最大的副总裁。位列“宰相”,熬过数任高管来来去去,被戏称 “流水的高管,铁打的海龙” ,地位都一直稳如磐石。

2006-2010年,百度有两个团队贡献最大:一个是向海龙率领的销售团队,另一个是“凤巢系统”上线促成者、百度元老王湛的商业运营团队。一个是“野路子”营销,一个是技术流,加上王湛力推的凤巢系统动了向海龙起家的竞价排名的奶酪,双方有所磕碰在所难免。

李彦宏可能感觉到两位大将的势力越来越大,试图采用军队的高层轮换制度,防止二人培养亲信。王湛接手了包括直销分公司、渠道部、大客户销售等在内的百度销售体系,向海龙则被派去管商业运营。

只不过Robin忽略了一点,销售团队是向海龙一手培养出的嫡系部队。

外人无法得知百度内部发生了什么,但2013年百度进行架构调整,组建“前向收费业务群组”(CBG),成立“搜索业务群组”(SSG),分别由百度副总裁王湛和副总裁向海龙负责。看起来似乎两人仍平起平坐,其实地位已分高下。

搜索是百度最核心的业务,SSG掌控了百度绝大部分营收,是“超级部门”。而CBG包括 游戏 、电子商务、音乐、数字阅读等业务,是百度从向企业收费转为向个人收费的“探路人”。

明眼人都知道,CBG可以叫“发展新方向”,也可以叫“非核心部门”。幸运的探路人探到宝藏,不幸的则可能死在未知的途中。很不幸,王湛是后者。2016年4月,百度内部邮件通告王湛因存在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损失百度利益而被辞退。

2016年4月是什么时候?是血友病吧事件、魏则西事件发酵到顶点的时候。此时王湛已被调离核心业务部门三年之久,这三年都是向海龙掌权,但出局的却是王湛这个元老。

2016年离开的还有李明远。他曾被李彦宏委以重任,整个公司的资源都向他倾斜,参与过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重要经典项目。但李明远手中被寄予厚望的轻应用和直达号都没砸出声响,百度却从BAT老大转变为掉队者。

2015年12月,百度进行架构调整,李明远不再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工作。2016年4月,百度又密集的进行了一次架构调整。这次,李明远的移动服务事业群组归到了向海龙手中,李明远变为向海龙下属。半年后,百度内部信声称,李明远被人举报存在违规行为而“引咎辞职”。

元老和太子都没能动摇过向海龙的地位,其他人就更不可能了。有高管抱怨道:“SSG的事,我们都是被告知的。”

向海龙没少当着李彦宏的面和其他高管发生矛盾。他在绩效考核会议上和曾经接管凤巢系统的王劲吵架,直接质问原集团CFO李昕晢“搜索公司到底是保利润还是利润率?”,甚至在财务预算会上跟李彦宏说:“我们的数据也没有定,今天就跟您讲讲我们这些计算的逻辑吧”,让老板自己填数字。

但向海龙并不是一个脾气火爆没有分寸的人。相反,很多百度人对他的印象是“隐忍、知进退”。

据《晚点LatePost》报道,向海龙开会很少直接坐到李彦宏或马东敏身边,会与二人保持相对安全的距离。在李彦宏主导决策或亲自过问时,向海龙则会退居一侧,“他们两个永远都是你进我退的关系”。

面对“权势滔天”的向海龙,李彦宏最接近能“压制”他的一次,就是请陆奇空降总裁兼COO。先后于IBM、雅虎、微软任职,出任微软四大业务负责人之一,陆奇的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毋庸置疑。

陆奇在任期间,为百度确认了Feed流和AI两条主航道,并且喊出了“All in AI”这句至今为止百度还在喊的口号。不管百度做没做到,市场先给出极高的预期,百度市值一度站上990亿美元新高。

2018年7月,陆奇以“不能兼顾工作和家庭”为由,辞去百度总裁和COO的职位。最有希望带领百度寻找搜索之外盈利增长点的人走了,带着百度的高市值走了,留下向海龙依然稳坐SSG头把交椅。

陆奇离开后,百度不少人猜测向海龙会登上总裁或COO的更高位。但向海龙却肯定地表示, 他不想当百度的二号人物。

在百度,向海龙作为搜索公司总裁,尽管决策相对独立,但他从来没有掌握过人事和财务大权。

或许,久在权力中心的他已经感知到了危险。

2019年一季度,百度自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70多个亿,向海龙直管的搜索服务与交易服务营收同比增长仅为8%,净利润同比下滑90%。

财报发布会后,百度员工收到内部信,称向海龙辞去百度高级副总裁和SSG总裁职务。李彦宏还在信中说,“作为领军人物,说‘我们尽力了’没有用,要确保在必须赢的战场上取得胜利。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要倾尽全力,确保每一件事情执行到位”,疑似指责向海龙的工作失利。

2019年5月17日,“动不了的海龙”还是离开了。那一夜,百度市值蒸发89亿美元,市值跌破500亿美元,至今仍未涨回。那一夜,被媒体称为“百度最难捱的一夜”。

新臣

对于离开百度,向海龙本人坚称:“我不是被百度开除的,离开是为了专心做投资。关键人物的离职,他们都说被开除,简直无稽之谈,笑死人了。”

向海龙确实是去做投资了。

2020年1月深响年度机遇峰会上,向海龙做了以“To B创投的坑与路”的主题演讲。演讲中称,他从2014年还在百度任职时就对这个赛道做了非常多的研究,不只是2B,还有B2B2C、S2B2B2C等升级模式。

“2017年,我已经在考虑我的未来,考虑未来应该怎么去思考,怎么去布局,想到40岁是不是要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在思考做To B行业赛道的投资以及一些布局。”

向海龙目前已经投了20多家创业公司,包括众盟、火花思维、牛牛帮等项目。他创立的龙众新宜基金已完成首期2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募资,将专注于2B方向天使阶段投资。

虽然自称“离开是为了做投资”,但据腾讯《一线》报道,2019年5月,向海龙从百度辞职后开始担任国美顾问,迄今已有一年。

有人怀疑,向海龙是否有资格出任国美线上平台一把手。

毕竟,向海龙当年被诟病最严重的的一点就是“跟不上时代了”,只关心搜索广告变现而不懂移动业务,从而没能带领百度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不过,把这个责任完全归咎于他,也是不公平的。

而黄光裕作为商业教父,狱中带领国美苦撑12年,自然不会因为急着发展电商而随便抓人用。 向海龙从销售能力、人脉关系、公司管理等方面,都能为现在的国美提供他的价值。

国美现在进军电商已经晚了10年,最好的切入点就是与现有的电商平台开展合作。

黄光裕狱中12年,阻碍了他与新生代企业家建立联系,也因此亟需一个一直活跃在商界的人帮他搭桥引线。单凭向海龙在百度14年积累的各种人脉关系,就足以帮助国美实现其目标。据传国美与拼多多的“双黄连”背后,向海龙是重要推手。

与其认为向海龙的加入是为了建设平台,不如说黄光裕看中了向的营销能力,想让他把国美这个品牌重新营销出去。向海龙在商业变现上至今没有让人失望过。

而且,向海龙对线上平台的搭建也并非一知半解。负责百度SSG团队6年,即使向海龙是零基础,现在对在线平台的搭建和运营管理也该有了不俗的经验。在百度最后三年,他还接手过移动服务事业群组,对于移动互联网服务方面多少有些了解。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具体的技术可以由技术人员负责,而要找一个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就很难了。正式加入国美前向海龙已经做了1年顾问,相信在低调的1年里,双方相互都有了考量。

相比百度的搜索竞价业务,国美产品不存在价值导向的束缚,只纯粹地构建商务体系,或许更适合向海龙大展拳脚。

两个都具有传奇色彩的人联手,产生的化学反应非常值得期待。且看向海龙在国美会带来怎样的表演,是否会以令世人惊讶的成就,书写另一段传奇。

[img]

那些“最年轻的副总裁”怎么了?

“最年轻的副总裁”今天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好词。

许朝军25岁当上了人人网的副总裁,李一男27岁时成为华为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当年29岁的李明远是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如今这三人一个在监狱,一个刚出来,一个差点进去。

无论是故作聪明,还是百密一疏,天之骄子跌落云端,泯若众人,总归是令人唏嘘。

这些“最年轻的副总裁”有什么共性,他们中年为何多坎坷?

被德扑扑倒的人

说到德扑,很多名流都是它的拥趸。李开复曾在知乎上传授过德扑的经验技巧,指导玩家运用统计学知识赢牌。据说饿了么CEO张旭豪也喜欢用打德州扑克来面试候选人;被传的更广的则是汪峰和章子怡靠着德州扑克结缘的故事。

今年4月,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发的德州扑克AI程序“冷扑大师”受李开复邀请,去了海南,迎战“中国龙之队”的6位德扑高手,其中一位就是人人网前负责人,社交App啪啪的创始人许朝军。

正如李开复预言,龙之队在AI面前毫无胜算。赛后接受采访时,许朝军说:人工智能将会更好地帮助人类选手训练、提高技术。

三个月后,许朝军再度登上媒体头条,原因竟是涉嫌通过德州扑克聚众赌博,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

7月29日,被剃了光头的许朝军上了CCTV,他在镜头面前交代了自己的违法案情:承认“指点”赌博,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

据报道,许朝军出事不是因为打德扑,而是组织别人打德扑,他从中抽水赚钱,无意间碰到了红线。

许朝军一出事,媒体便把他和不久前哽咽敲钟的王小川做对比。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许朝军的寝室就在王小川隔壁。

1999年,刚从斯坦福回来的陈一舟去清华招人,他要找计算机系最牛的三个人,找来找去,选中了周枫、王小川和许朝军。

正在做ChinaRen的陈一舟请来了三人做兼职,据说一个月兼职的工资就有8000块。那是18年前,8000块的工资成就了王小川和许朝军天天吃小炒的日子,也给清华计算机系老师留下了一个痛苦的夏天——有了这三个人做榜样,全班至少一半的人都逃课去做兼职。

2000年,张朝阳的搜狐动用了它在纳斯达克上市的400万股票,以当时近3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hinaRen,周枫、王小川和许朝军三人也就都去了搜狐。但到了2002年,周枫决定回到清华继续读了硕士,此后又去美国读硕博士,从搜狐出走,后来被丁磊招去做了有道。

2005年,许朝军离开搜狐去了校内网,也就是后来的人人网。25岁当上副总裁,算下来他比27岁上任搜狐副总裁的王小川要风光一点。尽管后来的分手并不愉快,“前人人网负责人”的标签还是烙在了他身上,曾带来无限荣光。差不多同样的时候,在千橡打工的王兴,受Twitter启发创业做了饭否。

和陈一舟分道扬镳之后,许朝军在盛大待了一年。期间,许朝军认识了当时还叫“青年创业教父”的李开复,再难知道两人究竟聊了什么,但一顿烤鸭促使许朝军离开熟悉的PC互联网,转战移动社交平台,推出第一个项目点点网,并拿到了李开复百万美元的投资。

2011年2月15日,许朝军在微博上写道:“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必然。但是自己要开始惊险一跳!”

期间,许朝军还转发过李开复评价德州扑克的微博,人们说德州扑克就是“牌桌上的高尔夫”,如果想打入PE/VC圈,就不能对它一无所知。后来点点网成立3个月便拿到联创策源、红杉和创新工场1000万美元的A轮投资,在这些人脉和口碑背后,不知有多少德扑的功劳。

熟识许朝军的人评价他很用功、也很努力,但总是少些运气。

之后的几年里,许朝军不断的调整方向,五年五个产品,但没有一个能火起来,“前人人网负责人”的title一年比一年显得尴尬。相比之下,饭否被关闭,王兴赶上了千团大战,终成美团霸业。

如今,德扑几乎已经成了创投圈的生活标配,“前人人网负责人”许朝军也摇身一变成为北京国际扑克学校创始人兼校长许朝军。坊间盛传,他有丰富的德扑实战经验和理论体系,圈内称“京城名鲨”。

许朝军所组织的德扑,下注额在200、400或800元,他每局抽成5%。警方说,许朝军开设赌局已有半个月时间,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也有人说金额远不止这些。

有人总结许朝军的职业履历时认为,他从搜狐开始到人人网再到盛大,看起来好像很光鲜,但是之后他创业的时候,几乎每一个前东家都在走下坡路,他这个人的性格里又有点自卑,抱不住BAT的大腿,也没用好雷军等湖北老乡和清华校友的资源,一路全凭单打独斗,创业失败是注定的。最后只能去开个德扑培训学校,跌入了人生低谷。

几年间的种种原委,也许只能等某一天许朝军自己讲出来。但他又是出了名的惜墨如金,知乎上最后一条答案停留在对啪啪网的介绍。就像跳舞一样,看似顺风顺水,倘若一个舞步错了,接下来的趔趄也就不可避免。

历史哪怕稍作点修改,站在张朝阳和马化腾中间的,说不定也会另有其人。

李一男:被任正非关在玻璃房里的接班人

许朝军被关进去的时候,李一男差不多快要出来了。

12月2日,李一男的代理律师、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的陈美竹接到电话,那头的李一男告诉他,自己出狱了。

从2015年6月3日被刑拘至今年12月2日出狱,李一男足足在监狱待了两年六个月。这次牢狱之灾,是源于2014年李一男使用妹夫和母亲的证券账户于内幕信息敏感期买入华中数控股票。最终,他因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750万元。根据检方指控,通过股票交易,李一男总共获利439万余元,其妹获利236余万元。

和王小川一样,李一男27岁就当上了副总裁,而且是华为的副总裁。据说李一男进入华为的第二天,就当上了工程师;半个月后,他成了主任工程师;两年后,他是华为的总工程师;四年后,他变成了华为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

2000年,许朝军还在和王小川做兼职的时候,李一男响应当时华为内部支持员工外出创业的号召,从华为出走。视其为接班人的任正非召集华为所有高管,在深圳五洲宾馆搞了一场出征仪式,当时横幅上写着,“预祝李一男副总裁北上创业成功”。

之后的三年,被媒体称作“三年十个亿”——2003年,李一男创办的港湾网络销售规模已经突破了10亿元。当年年底,港湾收购华为光传输元老黄耀旭创办的钧天,而这比交易让任正非开始警觉。华为的前员工回忆起来,说任正非在EMT(经营管理团队)会议上惊叹:乖乖,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还胜利会师了!

为抑制港湾网络的发展,任正非甚至专门成立了“打港办”,从知识产权保护等角度压制港湾网络。在资本市场的折戟最终压垮了李一男,他选择与任正非言和——2006年,华为正式收购港湾,李一男也回到了华为,担任首席电信科学家、副总裁、华为终端公司副总裁等职务。

还是华为,还是副总裁,但李一男已经不再是接班人。传言说任正非给李一男安排了一个玻璃办公室,没有窗帘,员工经过时免不了要议论一番。当时曾有过一篇名为《囚徒李一男》的文章,描述他在华为的困境,谁曾想一语成谶。

在这样的环境下挣扎了两年,李一男出走华为。这一走,便是他频繁跳槽的开始。离开华为后,李一男的第一站是加入百度任职CTO,他被李彦宏称为“全世界能担百度CTO大任的三人之一”。

但两年后,李一男就离开百度,转身加入中国移动,担任12580的CEO一职。短暂停留后,李一男又辞去职务,进入创投圈,以合伙人身份加盟了金沙江创投。

到了2015年6月1日,北京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的大罐里,小牛电动的发布会,李一男又站台上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他还说了一句,“我的人生起起伏伏,如同过山车一样”。

两天后,李一男因涉嫌内幕交易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有人说,李一男最辉煌的故事发生在10年前其职业生涯的早期,他诠释了现代版“出道即巅峰”的伤仲永的故事。但是,除了被视为技术天才,李一男并没有证明其技术以外的能力,频繁的跳槽和锋芒毕露的性格给人留下“浮躁”的印象。

一个技术天才却因内幕交易获利几百万而锒铛入狱着实令人唏嘘,不知经历了两年六个月铁窗生涯的李一男如何总结自己的人生,以及他的下一步又会走向哪里?

李明远:“皇上”保不住的“太子”

李一男离开百度的时候,百度正值多事之秋:大举投入的外卖和和糯米团购在日后成为了商业失败的典型案例,负面新闻也让它一度称为众矢之的,内部的种种问题同样接踵而至。

去年11月4日,百度的一封内部邮件公告令外界错愕,这封邮件称“百度副总裁李明远因在收购和管理业务中有私下经济往来,违反公司内部规定,已经引咎辞职。”

公告和之后充满克制的声明不难看出李彦宏的惋惜——在这封邮件中,没有使用任何贪污或受贿等字眼,“老百度人”、“重大贡献”也是多次被提及的词汇。作为又一个“最年轻的副总裁”,李明远曾被众人认为是李彦宏最有可能的接班人。

“宫斗剧中,太子犯了错,皇上即使想保也不得不顾虑众大臣的看法以表公正。此事中,太子被人抓住了把柄,百度游戏一直是腐败重灾区,不得已只有这个结局。好在保住了太子活路,没有移交司法,已经是 Robin (李彦宏)尽了最大的力。总之,Robin 的日子不好过。”东窗事发时,有百度员工这样现身说法。

百度贴吧的掌舵人俞军是李明远的伯乐。在百度实习期间,李明远参与设计了百度贴吧的产品架构,凭借贴近搜索的新模式与超女等娱乐事件的运营,贴吧的流量从占百度的1%,半年内飙升到11%,成全球最热门的中文网上社区之一。

2007年,缺少电商基因的百度开始大刀阔斧进军电商市场,百度为此设立了其史上第一个独立事业部——电子商务事业部,当时掌管百度有啊和百付宝等业务的李明远担任该事业部的总经理,那年他刚满24岁。不过两年后,淘宝屏蔽了百度搜索引擎爬虫的抓取,百度的电商业务瞬间开始溃退。2010年3月,李明远因“个人原因”辞职。

2011年11月,在UC干了一年多的李明远重回百度。这一次,李彦宏给予了他高度的信任。到了2014年,李明远正式加入E-Staff,进入百度最高决策层,负责LBS和移动事业部。从那时开始,人们便用“太子”称呼他,其风头之劲,不输于当年的李一男。

百度收购91无线的交易悄然埋下了李明远黯然离场的导火索。2013 年 7 月,百度宣布以总价19 亿美元收购了 91 无线,这就是百度移动应用和游戏业务的前身。这笔收购中,91 无线的市盈率高达 700 倍,在当时创下了中国科技公司并购的纪录。随着 91 团队并入百度,百度也因此在福州成立研发中心。

2014 年,百度在福州软件园为 91 无线团队租赁了新的办公楼,可容纳包括运营、游戏、移动分发、桌面产品、阅读产品和技术支持中心等部门在内的 91 无线总员工一千余人,租期为两年。

一些员工回忆,2014 年、2015 年的时候,百度总部给予了福州研发中心感情和金钱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原因则是福州业务归属李明远管辖。由此可见,无论内部、外部,李明远这个“太子”的形象都深入人心,他一度被视为李彦宏的接班人,他管辖的远在福州的研发中心也能跟着有肉吃。

“李明远买 91 (无线)的时候拿了很多钱,大家都知道,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爆出来。”91无线失宠的时候,有前员工站出来这样说。

也有人说,百度游戏传闻出售时,李明远已经在交接工作了,只是没想到被牵扯出当年的旧账。还有媒体整理的一份名单显示,李明远参股了不少公司,并且担任多家公司的董事长、监事、执行董事等职务,但未向百度方面报备。再加上同一时间百度贴吧“魏则西事件”、“血友吧事件”的延续,让李明远成为被百度废弃的棋子。

今年四月底举办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李明远再度现身。比起回忆在百度经历的种种不愉快,他更愿意谈谈离开百度之后的几个月。说起李彦宏时,李明远用的词是“亦师亦父”。

李明远想要刻意保持低调,但媒体还是挖出了今年1月他悄悄赴任广州实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裁的消息,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张量则是富力地产联席董事长兼总裁张力之子,比李明远大两岁,行事同样低调。

据说张量对李明远十分信任,他曾说,如果李明远真犯了罪,百度为什么不送他进监狱?

不过李明远的地产总裁之路走的似乎并不顺利,毕竟,地产对他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今年11月,李明远又作为一家IP孵化运营机构——猫片的执行董事公开亮相,但他说的,又是与地产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东西。

在猫片的新闻通稿里,李明远被介绍为“以实习生身份加入百度,30岁进入百度最高决策层”,之后的事情,则只字未提。

从高处跌落后,李明远似乎在重复李一男的职业轨迹——频繁跳槽,祝愿他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容易迷失自己。

关于李明远辞职和李明 中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地址:http://go-okai.com/a/25876.html

最后编辑于:2023/01/28作者:上好学招生网

连子不是链子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