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领导开座谈会说什么
要比一般人谈得深入一些,如果在讨论会上能做到集中一点,层层展开论述,会给人以思维严谨,条理清晰之感。构思一下,例文如下:
各位领导和同事,大家好!
十八大结束后调整省部级官员,这是常规举措。十六大、十七大结束后也曾有相同安排。但十八大结束后的人事调整,规模更大,比如,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吉林省委书记儒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君五位省区“一把手”走马上任。
此,十八大后已有10个省份调整了党委一把手,包括四川、陕西、吉林、浙江、福建、广东、内蒙古七省区,以及上海、天津、重庆三个直辖市。
此轮人事调整,履新的14名省部级以上官员,更凸显出高层领导干部的选任方向:“年轻话、高学历话,仕途履历丰富,每个人都身经多个重要岗位”。
我认为这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具体实践和落实。
作为我们基层组织部门,干部管理规范话就是要结合相关政策和实际,研究制定和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标准,打造规范管理的平台,实现干部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并能够较好发挥相应作用。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发挥“四个作用”。
一是指挥棒作用。对干部管理工作的方向、目标、环节、程序和注意事项等,用规范化的静态书面形式,指挥干部工作中的动态实际。
二是推进器作用。为干部管理相关部门和工作者提供科学、明晰的指南,用规范化的干部管理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三是融合剂作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运行环境、顺畅的工作秩序,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有效提升各部门之间的配合默契度。
四是标识牌作用。规范的干部管理体系,是干部管理规律认知的总结、是干部工作经验的汇集,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干部管理水平、管理状态的体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干部管理部门和干部管理这的工作层次。
总之,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目的是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念、方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干部工作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创建出的干部管理体系,是推动实现科学管理、科学用人目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有效手段。
谢谢!
扩展资料:
领导开座谈会发言稿内容:
一、一定要以市委领导同志的关怀为强大动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一要加强
修养,练好内功。一个人的差别主要是素质的差异。一个人的成长也取决于素质。因为,素
质决定水平,素质决定能力,决定想事的角度、谋事的高度和干事的力度。
所以,大家一定
要加强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办公室工作能干、会写、善讲是素质,不能做到兼备,也要具备其一。文秘人员的本
事就是要会写,后勤服务人员就是要会办事。这就是基本功。
二、要满怀激情,干好本行。每一位副秘书长、副主任,都联系了某一方面的工作,都直
接或间接在为市委领导同志服务。大家要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尤其是要干好本职工
作。
要关心大局、顾全大局、服从大局,既要在大局下定位,在大局下行动,又要满怀激
情、扎实干好本职工作;讲落实,首先我们要落实;讲服务,首先我们要搞好服务;讲质量,首
先我们要高标准、高质量。
三要弘扬正气,做好表率。市委是全市的首脑机关
[img]
12省调整政府怎么领导分工?
北京3月1日电 (唐嘉艺)2月,天津、辽宁、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海南、广西、云南、宁夏等12省区市政府发布最新领导分工,各地新就任的省级政府副职分工确定。
地市方面,各地党政主要领导调整在2月迎来一波高潮,32地市迎来新任党政“一把手”(见下表)。其中,浙江省调整最为密集,11个地市中8地党政“一把手”发生变动,新任的“一把手”均为浙江省本地干部。
表:2月地市新任“一把手”一览
2月履新的地市党政主要领导中,海南海口市市长丁晖、三亚市市长阿东,浙江衢州市代市长汤飞帆、舟山市代市长何中伟、台州市代市长张晓强等5人均为“70后”干部。
2月,4名副省级领导因严重违纪被处理: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杰辉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辽宁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刘强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山东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季缃绮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君因严重违纪受到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处分。
详细任免如下:
山西:
山西晋中市市长王成任晋中市委书记
孙大军任山西省长治市委书记 原书记已任省政协副主席
关建勋任山西阳泉市委书记 原书记已任副省长
赵建平任山西晋中市代市长
辽宁:
付忠伟任辽宁盘锦市委书记 原书记已任省政协副主席
裴伟东任辽宁阜新市委书记 原书记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辽宁省政府原副省长刘强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吉林:
王庭凯任吉林省吉林市委书记 张焕秋不再担任书记职务
黑龙江:
宋宏伟任黑龙江双鸭山市委书记 卸任市长职务
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杨廷双任七台河市委书记
江苏:
汪泉任江苏省常州市委书记 曾任无锡市市长
项雪龙任江苏连云港市委书记 方伟提名市长候选人
黄钦任江苏无锡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方伟任江苏省连云港市副市长、代市长
王昊任江苏省宿迁市代市长 张轩任副市长
浙江:
马晓晖任浙江湖州市委书记 原书记已任副省长
张兵任浙江丽水市委书记 曾任台州市市长
马卫光任浙江绍兴市委书记 盛阅春任绍兴市代市长
徐文光任浙江衢州市委书记 汤飞帆任衢州市代市长
浙江省水利厅党组书记陈龙任金华市委书记
姚高员任浙江温州市代理市长 张耕辞去市长职务
张晓强任浙江台州市代市长 原市长已任丽水市委书记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何中伟任舟山市代市长
河南:
王战营任河南省郑州市副市长、代理市长
武国定卸任河南许昌市委书记 何雄卸任濮阳市委书记
湖南:
郑建新任湖南衡阳市委书记 原书记已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湖南省岳阳市市长刘和生任岳阳市委书记
胡忠雄任湖南省长沙市副市长、代市长
邓群策任湖南省衡阳市副市长、代理市长
李爱武任湖南省岳阳市代市长
广西:
广西钦州市市长黄海昆任玉林市委书记
广西北海市市长李延强任防城港市委书记
全桂寿任广西梧州市委书记 提名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候选人
蔡锦军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市长
海南:
张军任海南三沙市委书记
丁晖任海南省海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海南三沙市市长阿东任三亚市代市长
甘肃:
甘肃省纪委副书记王建太任金昌市委书记
省委书记什么时候换届
一般情况下省委书记和省长有任期的,五年一届。
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由同级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委员、候补委员组成,每届任期5年。党的地方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简称常委会)由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简称全会)选举产生。
其中,包括两名省党政领导“一把手”、12名省委专职副书记、9名省纪委书记。省级党委常委职务变更,范围之广、人数之多、调整之集中,显示中央正为省级党委换届和一年后的中共十九大,做好人员调整铺垫及组织准备。
扩展资料:
省委书记换届介绍如下:
新疆、安徽等省区陆续召开新一届党代会,并选举产生新的党委班子。与此同时,更多的省份也开始进入到党委常委的密集调整期,为即将举行的省级党委换届做准备。
由党的地方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常委会其他委员组成。上述条例还规定,省级党委常委名额为11至13人,个别地方需要适当增减的,由党中央决定或者省级党委根据中央精神审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31位省委书记亮相人民日报两会特刊 “硬话”一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省委书记
2013年国务院改变了什么??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中央编办负责人近日就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回答了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机构经过六轮改革,形成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架构和职能体系,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作出了“五位一体”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职能越位、缺位问题依然突出,对微观经济事务干预过多过细,一些该管的又没有管住管好;职责交叉、权责脱节、争权诿责现象依然较多,行政效能不够高;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一些领域机构重叠、人浮于事问题依然存在;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抑制了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的积极性、创造力,增加了生产经营活动非经济成本,同时也容易产生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损害党群关系,损害政府威信。必须站在全局高度,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机制建设,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
问:能否介绍一下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形成过程?
答: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中央对此高度重视。此前,有关部门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进行了大量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成立文件起草组,负责起草改革方案。
方案形成过程中,文件起草组就机构改革问题听取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以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就国务院部门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搞好服务问题,召开4个座谈会,听取了20个省级政府或其部门负责同志、10个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部分国有和民营企业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还书面征求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46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初稿形成后,向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其他领导同志作了汇报沟通,听取意见;就职能转变问题,书面征求了88个部门近百位负责同志的意见;就方案有关内容征求了15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地方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同时,通过网络、报刊等渠道,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意见建议千余条。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反复比较论证,形成了改革方案草案。
改革方案草案经国务院党组会议审议后,先后提请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这个方案。二中全会在审议过程中,对方案具体内容的修改、方案的组织实施和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共提出了百余条意见建议。经逐条梳理分析有关方案的具体意见,又对方案作了修改完善。2月28日,中央专门召开党外民主人士协商会,就改革方案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可以说,这个方案是在中央领导下,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结果,凝聚了各方面智慧。
问:新形势下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遵循哪些原则?
答: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坚持精简统一效能,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坚持创新制度机制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能力;坚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确保政府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坚持从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相适应。
问: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总体上把握了哪几点?
答: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五年来行政体制改革的经验,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局中通盘研究、统筹谋划。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是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体制机制上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是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调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重在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事后监管,努力做到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该管的切实管住管好。这是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
三是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注重改革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抓住重点问题,既巩固以往改革成果,又着力破解重大难题。对条件成熟、形成共识的就先推进,对条件尚不成熟、还需要研究探索的,在进一步创造条件、累积共识后,适时加以推进。
问: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总的考虑是什么?
答:国务院机构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止步不前,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稳中求进。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前各种有利条件,对一些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事关社会体制机制建设,而且有广泛共识、条件比较成熟的,坚定地推进改革。像铁路政企分开、调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等方面,就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维护社会稳定任务依然繁重的实际情况,保持国务院机构的总体相对稳定。对有些长期存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职能调整解决,或适时通过必要的机构调整解决。
问: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举足轻重。上一轮改革组建交通运输部,在加快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同时保留铁道部,强调要继续推进改革。近些年,铁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政企不分、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畅等。社会各界对铁路改革呼声很高,有关方对铁路改革已研究酝酿多年,铁路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这次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这项改革主要有三点考虑:
一是通过改革,有利于形成政府依法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社会广泛参与的铁路发展新格局。中国铁路总公司成为市场主体,可以落实经营自主权,促进企业内部改革,提高发展内生动力,增强铁路发展后劲,推动铁路建设和运营健康可持续发展。改革后,中国铁路总公司继续保留全路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继续承担相关专运、特运任务,不改变现行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机制,不改变现有铁路生产运营体系,这有利于保持和发挥中国铁路的优势。
二是通过改革,明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国家铁路局的安全监管责任,有利于厘清企业和政府角色,有利于从体制上保障铁路运营秩序和安全。
三是通过改革,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由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可以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有机衔接,优化布局结构,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交通格局。
考虑到铁路仍处于建设发展重要时期,同时承担很多公益性任务,改革后,国家将继续支持铁路建设发展,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价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公益性线路和运输补贴机制。同时,继续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服务。
问: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哪些考虑?
答:从体制机制上加强社会建设,是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消除制约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管理体制改革,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计划生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但目前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问题日益突出。计生部门从中央直至乡镇的服务体系,开展生殖健康、母婴保健等医疗服务,与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内容相同。同时,在新的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需要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
为更好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这次改革,将卫生部的职责、人口计生委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时,将人口计生委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发展改革委。
改革后,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继续实施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需要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合理设置相关机构,充实工作力量,确保这项工作得到加强。地方各级政府需要继续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
问:这次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有哪些考虑?
答:食品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目前实行分段监管体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生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流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消费。实践证明,监管部门越多,监管边界模糊地带就越多,既存在重复监管,又存在监管盲点,难以做到无缝衔接,监管责任难以落实。多个部门监管,监管资源分散,每个部门力量都显薄弱,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整体执法效能不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更高要求,药品监督管理能力也需要加强。因此,需要下决心改革现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将食品安全办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这样改革,执法模式由多头变为集中,强化和落实了监管责任,有利于实现全程无缝监管,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整体效能。
改革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建立让生产经营者真正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有效机制。需要充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形成队伍集中、装备集中,广覆盖、专业化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水平。
问: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哪些考虑?
答:近些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以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多种媒体综合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统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资源,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繁荣发展,这次改革,将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这样调整,有利于减少职责交叉,提高管理效率,落实管理责任;有利于统筹推动报刊、出版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有利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做大做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整合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问:在完善海洋管理体制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长期以来,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分散。国家海洋局的中国海监、公安部的边防海警、农业部的中国渔政、海关总署的海上缉私警察等执法队伍各自职能单一,执法过程中遇到非职责范围内的违法行为无权处理,影响执法效果。每支队伍都自建专用码头、舰船、通讯和保障系统,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而且几支队伍重复发证、重复检查,成本高、效率低,增加了企业和群众负担。海上执法力量分散问题是多年来一直想解决而没解决的老问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根据海洋事业发展需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这次改革将现国家海洋局及相关部门的海上执法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并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这样有利于统筹配置和运用行政资源,提高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同时,海洋问题综合性强,涉及经济、科技、资源、环境等方方面面,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这次改革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就是基于这个考虑。
问:在完善能源管理体制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从体制上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行业发展意义重大。上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能源行业管理,设立了国家能源委员会,同时组建发展改革委管理的国家能源局,将能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实际效果良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力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管独立于能源局之外,造成电监会与能源局在电力改革、投资准入、项目审批和价格等诸多方面职责交叉,不利于整个能源统筹谋划和推动电力行业发展。这次改革将现国家能源局、电监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统筹推进能源发展和改革,强化能源监督管理,促进能源行业健康发展。
能源问题事关长远和宏观,加强能源管理离不开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投资政策、价格杠杆等宏观政策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这次改革,在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的同时,明确该局继续由发展改革委管理。发展改革委主要是抓宏观,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能源规划的协调衔接,能源局主要是发挥在能源发展、改革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问:这次改革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有哪些考虑?职能转变的重点是什么?
答: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体系不断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体系转变的过程,也是不断厘清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权界的过程。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政府权界仍不够清楚,还是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承担了“无限责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经济社会事务中扮演不同角色,发挥不同作用,承担不同责任。一个社会要良好运转,这四者必须严守分际,各负其责。
职能是机构设立的依据,机构是职能的载体。如果职能不转变,单纯地对机构分分合合,效果是有限的。这次改革突出强调职能转变,抓到了要害。这些职能转变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按照这一总方向,这次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推进职能转移,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二是推进职能下放,着力解决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问题,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三是推进职能整合,着力解决职责交叉、推诿扯皮问题,提高行政效能。四是推进职能加强,着力解决国务院部门抓大事管宏观不够问题,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机制。通过推动职能转变,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问: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个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应交给市场,上项目、做投资应更多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目前,市场准入和就业门槛较高,企业和个人办事难、成本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为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充分激发企业和个人创业积极性,这次改革提出:一是减少投资项目审批,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二是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三是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一律予以取消;按规定需要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国务院部门依法制定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四是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五是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对按照现行规定需要前置许可的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商事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对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同时,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
活力和秩序历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向市场、企业和个人放权的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的监督管理。行政审批是一种事前监管手段,意味着政府责任前移,其效果如何取决于审批后对当事人及其活动的监管力度,监管不到位,再多审批也难以维护好秩序。实践表明,一打审批抵不上一项实实在在的监管。对政府来说,加强事后监管远比审批的要求高、责任大。减少行政审批后,政府应把更多精力转移到事后监管上来,及时发现、有效制止、有力惩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对投资活动,应加强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发挥法律法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作用,避免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
问:在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让人民群众依法通过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既培育发展不足,又规范管理不够。主要是,成立社会组织的门槛过高,社会组织未经登记开展活动较为普遍,一些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明显,现行管理制度不适应社会组织规范发展需要。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这次提出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一是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引入竞争机制,探索一业多会,以改变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化倾向,增强其自主性和活力。
二是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这些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成立政治法律类、宗教类等社会组织以及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代表机构,在申请登记前,仍需要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三是坚持一手抓积极引导发展、一手抓严格依法管理,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动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改革后,民政部门需要依法加强登记审查,并对社会组织是否依照章程等开展活动进行监管,其他部门如公安、税收、金融等部门,需要依照各专项法律法规对社会组织相关活动进行监管,形成对社会组织人员、活动、资金等的完整监管链条,提高监管效能。对社会组织从事违法活动的,严格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在推进向地方放权、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责划分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但也存在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问题,既管不了管不好,又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主动开展工作。为更好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这次改革提出:
一是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对已列入国家有关规划需要审批的项目,除特定情况和需要总量控制的外,在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原则减少审批后,一律由地方政府审批;对国家扶持地方的一些项目,国务院部门只确定投资方向、原则和标准,具体由地方政府安排。
二是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凡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或由地方实施更方便有效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一律下放地方。
三是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大幅度减少、合并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将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为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
改革后,地方政府需要增强大局意识,更好地肩负起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的责任。国务院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避免发生“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问题。
问:在进一步理顺国务院部门职责关系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目前国务院部门职责分工不尽合理,存在不少职责交叉、资源分散问题,有的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和政府权威。为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国务院不同部门相同或相似的职责,这次改革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整合重点:
一是按照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将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的职责,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分别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
二是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解决这些机构过于分散、活力不强的问题。
三是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管理的资源。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逐步纳入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
对其他职责交叉、分散问题,也要求按照上述原则整合解决。
问:在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十分繁重,需要国务院各部门把更多精力集中到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事项上来,谋大局,抓大事。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这次改革提出:
一是强化发展规划制订、经济发展趋势研判、制度机制设计、全局性事项统筹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等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宏观调控措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维护法制统一、政令畅通。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维护全国市场的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
二是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三是国务院各部门必须加强自身改革,大力推进本系统改革。对已明确的改革职责必须坚决履行,对已确定的改革任务必须坚决完成,对已出台的改革措施必须坚决落实。
问:改革方案把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主要有哪些举措?
答:基础性制度是政府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牵一发而动全身。基础性制度完善了,会推动全社会的良性发展。基础性制度缺乏或不健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改革效果,甚至会导致市场失序、社会失范、治理失效。
还有更多
县级一把手到区里任一把手,是提拔重用吗?
题主说的县与区肯定是指同一个地级市的范畴,需要区别分析。
我们国家规定,地级市才有资格设区,县级市是不可以设区的。而地级市的区与市所辖的县是平级单位,一把手都是正处级。
但是区与县还是有区别的。县域比较大,经济具有独立性,区的定位是城市的功能型政区。县委书记主政一方,人口众多,地域面积也较大,拥有广泛而集中的权力,影响力比较大,而区委书记受区域及功能限制,权力相对单一。
比如我们国家的省委书记与国家的各部委的部长(少数直辖市除外),虽然也是平级的,但省委书记是地方大员,统辖区内,各级政府机构齐备,俨然一个“独立王国”。而部委的部长们代表国家行使职能权力,在工作与业务上有管理与指导权。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国家领导人都有地方历练经历,这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很多时候部委的部长想要仕途再进一步,一般都要到地方任职,经过地方锻炼后方有全面的理国治政经验。
县级一把手调任区一把手属于平级调动,不能算重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干部交流的需要。组织部门考察和培养干部就需要让其多岗位历练,从而具有全面的领导能力。但这里也有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些重要的县(或县级市)的一把手是参加市委常委的,或由市级的人大、政协副主席、市委的副书记、市政府的副市长兼任的,这样的话,这个县的一把手就是副厅级,比正处级的区一把手要高一级。很多时候,区一把手调任县一把手反而是重用,道理如我上面所述。
以我们滁州市为例,有四县、两市(县级市)和两个区。原则上他们的一把手都是平级的,但有特殊情况。早些年,天长市的一把手一直是参加滁州市委常委的,所以它的级别就是副厅级。这几年我们定远县的一把手(书记)是滁州人大副主任兼任的,所以他也是副厅级,这就比其它几个县市区的一把手高了一级。
所以,地级市的县一把手调任区一把手不能算重用,相反,区一把手如果调任县一把才是重用。
2015年,我还当领导的时候,我们县长调到市里某个区任书记。当时很多人都发短信祝贺他,我也发短信祝贺他。因为平时他和我关系比较好,所以我们之间有时也是不拘小节,无事不谈。
他回复我短信:“祝贺个屁啊!我这是降级使用。”
我急忙打电话给他,问什么回事。
他说:“你不知道,县和区虽然同属县级,但是完全不一样!”
我问他怎么不一样?
他说:“在一个县里,能动用的经费比区里多得多了!”
他说,在市所在区,土地不由你管,市政建设项目由市里的住建部门管,很多项目建设不由你管!调到区里,又任了书记,貌似权力大了,其实权力削减了好多!
我说,你调市里了(市里所在地),这不就越来越近权力的中心了吗?
他说:“这里就在市领导眼皮底下,市里任何一个部门的领导权力都比你大!什么事都干预你。在县里,那是山高皇帝远,我就是土皇帝!”
他举例说:“想撤换一个教育局局长,市教育局就在这里,由他们决定!几所重点中学,也都由市里管,连校长任命都不由区里!无形中,我的权力比县里减少了大半!”
我安慰他说:“无事一身轻,你正好利用权力少事少的机会,多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他说:“是啊!唯一的好处,就是近领导,有上升的机会。”
果然,他在市区里一年多时间,就调到市委办公厅任秘书长去了,副厅级。后来又直接调到外市,任组织部长去了。
县级一把手调区里任一把手:
唯一的好处就是: 在市领导眼皮底下,容易提拔。
虽然都是正处,但是权力不一样,不是提拔重用,权力也少了很多,但是由于近权力中心,提拔的机会多,仅此而已。
县级一把手到区里任一把手,是提拔重用吗?如果属于一般的省辖市,其实在县里任职和到市属区任职,这不是属于提拔使用,但有的地方属于同级重用,但直辖市的县级一把手到区里任一把手,就属于提拔重用。
其实对于领导干部的同级重用或是提拔重用,这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比如行政副职调整为党内副职,这就是属于同级重用,副县长调整为县委常委,虽然都是副县级,但也是属于同级重用。在同一个省辖市的范围内,市辖区和市管县,其实这也是有区别的,市属区,是属于一个市行政区划范围,但是市下属的县,很多是代管性质的,但从行政级别来说,都是属于县处级,不管是到区里任职还是到县里任职,一把手的行政级别都是正县处级,但由于市辖区的工作条件,经济发展条件都要优于在县里工作,而且有的区政府所在地,属于市委所在地,具有为市级机关服务的功能,其地位比县里更重要,所以对于县级一把手选派到这样的区里担任一把手,也有同级重用的意图。
但在四大直辖市,在县级任一把手和到区里任一把手,就属于提拔重用了。比如重庆市所属的区,单位级别属于正厅级,县是属于副厅级,也就是行政级别上县要比区在行政级别上低半格。如果从重庆的县委书记调任区委书记,就属于从副厅级干部提报到了正厅级干部,就要按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履行干部提拔使用的程序,即动议、民主推荐、考察、公示,决定、任职等程序。但在省辖市的县里一把手调整到区里任一把手,由于是属于同级调动,不需要走干部提拔使用的程序,只需要按照干部调动的程序就可以。
综上所述,对于省辖市所属的县里的一把手调整到区里任一把手,属于同级调动,有的属于同级重用,但不属于提拔使用;如果属于直辖市的县级一把手调动的区里任一把手,由于区的行政级别比县里的行政级别高半格,不属于一般平级调动,而是属于提拔重用,需要按照干部提拔使用的程序办理。
不考虑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普通地级市下属的县区都是正处级单位,一把手即县区委书记为正处级领导干部。从县委书记调任城区书记,相当于从一个正处岗位调到另外一个正处岗位,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规定,这种调整属于平级交流使用,提拔肯定算不上。至于是不是重用,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评判的核心要素主要看城区在当地的分量:
1、如果是经济水平比较高、体量比较大或者是国家级、省级高新产业重地,以及市级行政中心所在的城区,区委书记按惯例都是高配副厅级领导,或者由市委常委或副市长兼任,即便不高配或兼任,下一步按照当地干部使用不成为的规定,干上几年都会提拔副厅的,从县委书记调任这样的城区当区委书记,在组织上可以被视为重用。很多有潜力的县委书记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级别问题的。
2、如果是经济水平、体量一般的城区,而所在的县却是大县,那么从这种县的县委书记调任区委书记,虽然级别一样,但岗位分量轻了,不但不是重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视为是“贬谪”。毕竟城区在人财物的管辖权上不像县那么独立,很多地方都要受到市里的钳制,或多或少削弱了区委书记的权力。说得更直白点,如果县委书记算一方诸侯,那么城区书记只能算半个诸侯,更遑论经济水平、影响力一般的城区。为什么很多城区书记想到县里当书记,原因与此不无关系。
3、如果是普通县调整到普通城区,不管从哪个方面理解只能算是平调。后期是否有空间,取决于个人的年龄、能力和背景等,不能严格意义区分是不是重用。
宰相起于州郡。县区委书记作为过去的“七品芝麻官”、“县太爷”,在基层政权组织稳定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权力承上启下,既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又与上层紧密相连,影响力、重要性在体制内是不可小觑的一个层级。能够当上县区委书记,已经相当OK了,还挑什么县或区?
看体量。有些区一把手兼市常委
具体要看什么县和什么区。一般来说县的重要性远大于区,县的独立性更强工作更全面。没有级别差的话,这估计是从个一般县到好区,不然基本不会这样调,不是提拔也不是重用。
以普通地级市为例,县委书记和区委书记都是正处级,但县委书记调任区委书记,明是平调,实是暗降。
首先县里财政归省里直管,经济方面更加宽裕,其次县里山高皇帝远,一把手是土皇帝,区里归市直管,厅级领导一大堆,哪个都比你级别高。再次用人提拔方面,科级股级自己说了算,市里不行。
有些人说区里可以更多的亲近领导,其实未必,近水楼台,不一定就能先得月。
综上所述,县一把手调到区里当一把手,很多领导心里憋屈着呢,千万不要祝贺高升,马屁拍在马腿上
同一地级市内,县一把手到区里任一把手一般属于平级调动,轮岗锻炼。同时也要根据县区经济体量大小来衡量。
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淄博市下辖五区三县。经济体量大小依次为张店区、临淄区、桓台县、周村区、淄川区、博山区、高青县、沂源县。这些县区之间一把手的交流虽说是平级调动,但若是由经济体量小的县区到经济体量大的县区,是隐形重用,暗示上级党委对你前期工作的充分肯定。
这属正处级干部正常的交流,没办法具体分哪是仲,哪是伯?一般情况下县委书记任期五年,如果没有提拔的话,之后得调到别的县或地市级辖下的区进行任职交流。县与区是平级的,如区的经济体量比较大,又是在地市级行政中心内,经常可以向地、市委领导汇报工作,应该是重用,亦或得到提拔的机会大一些,进入四套班子副职(副厅级)更顺利,否则就是平调。
不属于提拔,但可以理解为是重用。
因为至少从级别上来说,县级一把手和区一把手应该是平级,都是正处级,除非有些重要的区,区一把手可能会由市级副职领导兼任。
所以提拔一说并不准确。那么为何大概率属于重用呢?
因为相对区来说,县属于“天高皇帝远”的类型,很多事情市领导未必知晓,也不会经常了解,所以看起来独立性很强,但是体制内待过的人都清楚,你离领导越远,被关注和被提拔的可能性也就越小,除非你能过做出让上上下下都刮目相看的业绩。
而在这一点上,区一级领导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在领导眼皮子底下干活,工作压力会更大,但是近距离接触市一级领导多了,走动多了,工作成绩被领导看在眼里,如果还能让领导记在心里,那么今后跻身市领导行列,可能性就会更大。
所以综合来看的话, 县一把手调整到区里面当一把手,不属于提拔,但应该是重用?
七省区一把手调整有哪些看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七省区“一把手”调整,都有哪些看点?、七省区一把手调整有哪些看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