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美拟在日部署中导(美在日本部署中导)详情

美拟在日部署中导(美在日本部署中导)详情

娱乐资本论 2年前 (2023-01-30) 知识 92 views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中导条约》主要内容

《中导条约》全称为《 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美国与前苏联于1987年12月8日签署,是冷战这一特定 历史 条件下的产物,它是80年代美苏缓和时期签订的重要军备控制协定。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中导条约》主要内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中导条约》主要内容

1987年12月8日,美、苏签署了《美苏关于销毁欧洲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 条约共17条。双方就销除有关导弹的范围、方法和时间,对消除导弹的各阶段要求,对销除有关导弹的核查与监督,条约的 法律 效力及修改等作了规定。这是一个永久性条约。它自双方交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条约所遵循的目标是加强战略平衡,各条款阐明的 措施 将有助于减少发生战争的危险性和加强 国际 和平与安全。条约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在条约生效18个月内全部销毁中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条约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再生产和试验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 条约规定,缔约每一方都拥有就地核查的权利,在条约生效后13年期间内均可进行核查。条约生效后头3年期间每年进行20次核查,其后5年期间每年进行15次核查,在最后5年期间每年进行10次核查。根据条约,美苏双方将销毁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导弹,其中美国的859枚,苏联为1752枚。该条约是战后美苏裁军谈判历史上达成的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的条约。

《中导条约》时代背景

历史上这一条约起源于80年代初美国在北约一些欧洲成员国境内部署“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射程达1800公里)和携带核战斗部的陆基巡航导弹(射程达2500公里)。美国采取这一步骤的理由是苏联从1970年代末开始部署РСД-10(西方称为CC-20)中程弹道导弹。

苏联导弹打不到美国(除了能从楚克奇和堪察加打到阿拉斯加)。而美国的中程导弹可以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潘兴-2”导弹以最大射程可打到莫斯科州,而陆基巡航导弹几乎能打到乌拉尔。

鉴于这种地缘战略不对称的形势,莫斯科对用条约禁止这种导弹极为感 兴趣 。而华盛顿则相反,根本不想签订这种条约,但受到来自美国社会和害怕欧洲大陆核对抗加剧的北约盟国的强大压力。

根据一切迹象判断,苏军将领向苏共领导人过度渲染美国导弹飞抵时间之短(据称只有6-7分钟),因此苏联领导人没有可能定下还击的决心或者躲到地下指挥所中 逃生 。因此,莫斯科坚持不是限制数量,而是销毁美国全部中程导弹。因此在坚决抵制之后,苏联不得不就销毁苏联所有同级别武器达成协议。

而这种武器相当多。因此根据条约苏联要销毁的武器是美国的两倍(二者分别是1836枚和859枚),这一算术结果至今令军内外许多专家气愤。但从战略角度看,即使苏联销毁数量是美国的十倍,对前者也是有利的:要知道,这意味着对它来说,战略核威胁的一个组成部分消失了。而对美国本土来说,该条约没有减少任何威胁。

经过断断续续五年的艰苦谈判,苏美双方最终达成了无限期有效的关于在全球范围内全面销毁苏联和美国中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中导条约。

《中导条约》具体过程

1986年美苏首脑在冰岛雷克雅未克会晤,双方在中程导弹问题上有所松动。1987年2月28日,戈尔巴乔夫建议把中导问题分离出来,完全消除美苏在欧洲的中程导弹并就此单独达成协议。这就是著名的“欧洲零点方案”。4月间戈氏又提出消除苏联在欧洲的全部短程导弹。7月25日,戈氏接受美国的完全消除全球中导和短导的“全球双零点方案”。1987年12月8日,苏美正式签署了完全消除中短程导弹的条约,简称《中导条约》。

1987年9月18日,美苏发表联合 公报 ,宣布就缔结一项中导条约达成了“原则性”协议,并宣布两国领导人将在定于今年晚些时候举行的首脑会晤期间正式签署这项条约。12月8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美国白宫正式签署了《彻底销毁两国中程核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这个条约规定,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美苏双方将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射程为500至10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和射程为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这包括已经部署和虽已生产但尚未部署的导弹。是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但条约规定要销毁的核弹头的数目只占两国拥有的核弹头总数的3~4%。

这就是说,苏联将销毁部署在欧洲和亚洲的441枚SS-20导弹和112枚SS-4导弹,以及130枚部署在东欧的SS-12和SS-23导弹;美国将销毁部署在西欧的332枚潘兴-Ⅱ导弹和战斧式陆基巡航导弹,并将停止部署计划中的另外240枚巡航导弹。这将是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第一个真正削减核武器、而不是为各自继续增加这类武器规定一个限额的协议。

《中导条约》的内容

中导条约是1987年美、苏两国首脑签订的《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的简称。

1、条约内容美拟在日部署中导

1987年12月8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条约禁止双方试验、生产和部署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包括搭载常规与核子弹头的导弹、导弹的陆基发射器,双方至今销毁2692枚导弹。 但对海基和空射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并没有做出限制。

2、各项条款美拟在日部署中导

该条约共17条,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在条约生效18个月内全部销毁中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

条约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再生产和试验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还规定为监督条约的遵守,缔约每一方都拥有就地核查的权利,在条约生效后13年期间内均可进行核查。

条约生效后头 3年期间每年进行20次核查,其后5年期间每年进行15次核查,在最后5年期间每年进行10次核查。根据条约,美苏双方将销毁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导弹,其中美国为 859枚,苏联为1752枚。

扩展资料:

1、条约评价:

该条约是战后美、苏裁军谈判历史上达成的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它是美、苏在内政和外交上各有所需和相互妥协的产物。条约的签订对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具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条约所规定销毁的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数量,只占它们拥有的全部核武器实力的3~4%,并未触其根本,亦不能动摇两国的核霸权和核垄断的地位。

只有美、苏实行全面和大辐度的裁军,才能使世界和平与安全得到切实的保证。

2、退出条约:

2018年10月20日,美方指责俄方4年来多次违反条约规定,以此为由拟退出《中程导弹条约》。

2019年2月2日起,美方暂停履行《中导条约》相关义务,正式启动为期180天的退约进程。 2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以回应美国相同的举措。

2019年2月7日,针对俄美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一事,俄罗斯外交部7日表示,俄方不会卷入军备竞赛,尽管美方似乎希望如此。

2019年2月13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布鲁塞尔宣布,他将在15日开幕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期间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中导条约》事宜举行会谈。

3、中国态度:

中新社慕尼黑2月16日电 (记者 彭大伟)当地时间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出席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主旨演讲后,就美俄相继宣布退出和中止执行《中导条约》有关问题回答现场提问。

杨洁篪强调,中国坚定主张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中导条约》,造成严重后果,国际社会广泛关切。中方希望美俄能够回到《中导条约》。我们反对《中导条约》多边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导条约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杨洁篪:希望美俄双方能够回到《中导条约》

[img]

俄罗斯对日本欲部署美国反导系统"宙斯盾"有何反应?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28日说,日本决定从美国引进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令人担忧,将给俄日关系、尤其是缔结和平条约的谈判带来消极影响。

俄罗斯还指责美国向日出售反导系统违反《苏美两国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

扎哈罗娃说:“这些反导系统配备通用的导弹发射装置,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导弹。这意味着美方再次违反《中导条约》,而日本在这件事上成了帮凶。”

《中导条约》由美国与苏联在1987年12月8日签署,规定双方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承诺继续履行这一条约。

扎哈罗娃说,日本部署陆基“宙斯盾”非常遗憾、令人担忧,这一做法将导致俄日关系紧张。“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与确保地区和平稳定的努力背道而驰,在两国之间制造不信任……会给俄日双边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包括两国为缔结和平条约开展的谈判。”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约翰尼·迈克尔28日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回应说,美方向日出售陆基“宙斯盾”严格遵守《中导条约》。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9日援引美国国务院一名发言人的话报道:“面对不断增长的安全挑战,第三方无法阻止我们采取适当防御手段。”

日本安倍晋三政府19日通过内阁决议,正式决定从美国引进两套陆基“宙斯盾”系统,计划2023年前后投入使用。日本军事评论家前田哲男说,安倍政府所谓反导防御可能被用作提升日本攻击力的借口。部署陆基“宙斯盾”将开启日本新一轮军备扩张,对地区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中导条约签署的背景是什么?

解除“达摩克利斯刽”的威胁

——美国和前苏联签署《中导条约》1987年12月8日—10日美拟在日部署中导,美国总统里根和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会晤,就签署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导弹条约进行磋商,最后达成协议,签署美拟在日部署中导了中导条约。事后里根不无得意地说,这是一个“历史性条约”,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戈尔巴乔夫则说,这是走向未来的“伟大的一步”,他同时也认为,“1987年12月8日成为核威胁不断增长和人类生活摆脱军事化的分水岭”,但现在“就戴很多桂冠为时尚早”。苏美两国首脑挥动小小的笔头,宣判了2000多枚核弹的命运,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两国削减的核弹还只不过是“整个冰山上的一角”,悬在世界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的威胁并没有真正消除。

自从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以来,整个世界便日益笼罩在核大战的阴影之中。然而,就世界两个最大的核武库美国和前苏联来说,几十年激烈的核军备竞赛耗费了大量国力。昔日用以威慑对方的庞大的核武器储备,已成为这两个超级大国身上越背越重的包袱。而世界越来越高涨的反核军备竞赛,要求核裁军的和平运动,也成了其顺水推舟,以放下包袱的一个绝妙支点。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与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自莫斯科会晤以来,双方就此问题的谈判断断续续、时起时伏,总是只开花不结果。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在外交上,特别是在美苏关系上,发动了强大的和平攻势。同年10月戈尔巴乔夫在访问法国期间提出了关于美苏战略武器谈判的新建议,11月里根则提出反对建议。接着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举行了引人注目的会晤。

1985年11月19日—20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会晤,这是美苏关系紧张对峙6年之后两国首脑的第一次会晤,也是战后两国首脑的第八次会晤。

这次会晤的突出特点是笼罩着十分神秘的气氛,令人难以捉摸。19日上午10时,两人在美国代表团总部所在地莱蒙湖畔一所19世纪古老别墅——水中花宫台阶前会面,按原计划,每天都以里根同戈尔巴乔夫私下会晤15分钟为开场,然后举行双边正式会谈。可是,当他俩走出密室进入大厅时,已是11时零4分了。两人的首次会晤谈了1小时又4分钟。

19日下午,双方在地区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上仍然尖锐对立。沉默一阵后,里根站起来说美拟在日部署中导:“何必这么僵着,出去走走,呼吸点新鲜空气好吗?”戈尔巴乔夫说:“好主意,新鲜空气能产生新鲜主意。噢,外面冷,您得穿大衣。”两人边走边谈了5分钟。以后记者笔下的“湖边漫步”便渊源于此。

1985年的欧洲冬天突然早临,零下十几度的寒潮冻得迎接美苏首脑的瑞士仪仗队员在雪地中打哆嗦。戈尔巴乔夫也不停地用手巾抹擦鼻涕。于是里根又陪同戈尔巴乔夫进入湖边小舍,守着熊熊火炉,继续交谈。是为“炉边对话”。

这是不是里根、戈尔巴乔夫,特别是演员出身的里根有意为记者们制造出的浪漫话题、新闻花絮呢?

起草小组经过连续30多个小时的艰苦工作,到21日清晨4时30分才最后写成联合声明。21日上午,在国际会议中心,里根将戈尔巴乔夫拉到贵宾休息室,他发挥了昔日演员的才能,导演了两人一起“向全世界亮相”的场面。10时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近5000名记者前一起露面。10时21分会晤正式结束。

对大批记者来说,这是一次很艰难的采访。19日美苏代表团发言人在国际新闻中心宣布:首脑会议期间实行新闻封锁。美国代表团发言人斯皮克斯话音刚落,就被记者们团团围住,几次想突出重围,都未成功。他说:“先生们,美拟在日部署中导我饿,还没有吃饭呢!美拟在日部署中导你们问我,我也不知道,我又没有参加会谈。想说的不知道,知道的不能说。怎么样,吃饭吧!”看来里根随员们的演员功夫也并不比里根逊色。如此吊胃口,使记者们叫苦连天,却痴心不改,坚持守候,可是,直到21日上午10时之前,他们一直无法得到双方会谈的实质内容。

首脑会晤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联合声明上,双方表示愿意加快军备控制谈判,各自砍掉战略核武器50%。但是,联合声明承认:“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还存在严重分歧”。例如,前苏联强烈要求美国放弃其“星球大战”计划,而里根“仍然一如既往地认为,这个研究计划……是必要的”。美联社评论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的“炉边对话”和“湖边散步”气氛好像十分“亲切”,但对于世人最为关注的如何限制军备竞赛的问题并没有达成具体协议。

熊熊炉火难消积雪坚冰。但是,以这次会晤为标志,美苏之间前几年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状况有了改善。联合声明公布后,里根便立即对记者发表讲话,一副潇洒轻松的模样:“我日内瓦之行是为了寻求美苏关系的新起点而来,这一目的已经达到。”戈尔巴乔夫也不愿掉镜头,亦很愉快地讲:这次会晤讨论了“前苏联和美国人民关心的所有问题”,是“一次负责的讨论。”

1986年9月30日,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又相约出新,同时宣布,两国首脑定于10月11~12日举行“临时性会晤”,地点是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在美苏首脑会谈之前,先举行一次“临时性会晤”,这在两国首脑会谈史上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但会晤没有取得成果。好在冰岛会晤失败后,两国首脑仍不气馁,继续着各方面的努力,以试探和寻找双方的共同点,终于迎来了1987年12月8—10日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的华盛顿会晤。这次会晤签署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中导协议。

这次会晤之前,双方其实已拟好了中导协议草案。可是,华盛顿方面对此次会晤及中导协议大为不满的人也不少。因此,里根为了消除障碍,首先在会晤即将举行的4天前接受四家电视台记者的联合采访时说了一句颇有份量的话:“这些人在思想深处接受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里根这句话大大激怒了保守派,他们公开指责里根背弃了原则,为前苏联的宣传工具所利用。不过,里根敢于“口不择言”,是因为他深深了解最近频繁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和党内赞成中导条约和改善美苏关系的人占绝大多数。

首脑会晤前夕,代表各种派别和主张的游行示威陆续不断。12月5日中午,来自全国各地的和平组织的成员约3000人冒着寒风,在白宫对面的拉斐特公园集合,然后手拉手组成一条“人桥”,从白宫一直延伸到四个街区以外的前苏联驻美使馆。在“人桥”的两端,各有一批儿童把鲜花送到白宫和前苏联使馆。一名小女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她希望“消灭了小导弹后,再消灭大导弹”。儿童们在前苏联使馆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可是到白宫传递和平信息的10名儿童却吃了闭门羹。白宫人员因事先没有准备而措手不及,白宫发言人对此表示遗憾。舆论界认为,前苏联先得了一分。不过,在里根的宣传战中,前苏联人的“抢镜头”只是小菜一碟罢了。里根要上演的,乃是一次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大制作”哩!

美国方面从12月4日开始发放采访首脑会谈的特别记者证,当天全国新闻大楼6层过道里挤满了从世界各地赶来报道首脑会议的6000多名记者。为报导这次会谈,美国四大电视系统更是不惜工本,投入大量人力,仅美国广播公司就投入910人。

美苏双方在两国首脑会晤以前作了大量的争取舆论的工作。11月30日—12月5日,美国大小政府官员共向记者“吹风”11次,美国新闻界向每个采访首脑会晤的本国和外国记者发了它编写的一本厚厚的“背景材料”。前苏联先遣队中有20名负责情况介绍的官员、160名专家。他们到达华盛顿后,在麦迪逊饭店一住下,便在新闻俱乐部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为了确保美苏首脑会议顺利进行,美国国务院、特工部、华盛顿警察局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几周之内召开了50次会议,特工部许多工作人员日夜工作,加班加点。他们出动直升飞机巡视戈尔巴乔夫的汽车通行的道路,对前苏联官员下榻的华盛顿15街和M街路口的麦迪逊饭店里里外外也都进行了检查。对于将放置在华盛顿纪念碑上的摄影机也要让经过特训的警犬嗅审。

美国方面如此大动干戈,大事铺张,除了确实具有安全因素的考虑外,也含有烘托气氛的意味。

8日下午2点02分(美国东部时间),在军乐队演奏《向元首致敬》的乐曲声中,美苏两国首脑并肩步入白宫大厅。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发表简短讲话后,一同坐在中导条约的签字桌旁,在厚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一共签了16处。这是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第一次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

根据中导条约规定,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1991年之前),美苏双方将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共2611枚,其中美国859枚,前苏联1752枚。根据联合国的材料,美苏目前核武库中存有大约5万枚核弹头,其爆炸总威力约为130亿吨。根据中导条约规定美苏双方将要销毁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数量在双方核武库中仅占4%左右。

中导条约所遵循的目标是加强战略平衡,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将有助于减少发生战争的危险性与加强国际和平。

条约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后都不再拥有中程导弹、发射装置及有关辅助设施,在条约生效18个月后都不再拥有中短程导弹、发射装置及有关辅助设施,条约生效后都不再生产任何中程和中短程导弹以及有关这种导弹的发射装置。

事后,里根以自豪的口吻宣布他和戈尔巴乔夫“做出了永垂史册的事情”,戈尔巴乔夫说他和里根“栽下了能长成和平大树的幼苗”。

美拟在日部署中导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美在日本部署中导、美拟在日部署中导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地址:http://go-okai.com/a/26723.html

最后编辑于:2023/01/30作者:娱乐资本论

娱乐资本论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