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n次方
《家,N次方》是由王迎执导,宋丹丹、朱雨辰、王子文、贺刚、白百何、高露、任重、赵宝刚主演的当代都市家庭亲情剧。
该剧讲述了已经分别离了两次婚的薛茂祥和文楠带着各自儿女“三婚”后的故事。该剧于2011年5月27日在江苏卫视首播。
剧情评价:
《家,N次方》这样一个组合式的剧名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讲的是一个由经历过几次婚姻的夫妻组成的家庭。
该剧由赵宝刚监制,胡非子担任编剧,是胡非子的独立编剧处女作。胡非子来自完整的家庭,但她身边的许多朋友、亲戚都经历过家庭重组。
因此,他们希望胡非子写一部拒绝苦情的剧,希望N次重组的家庭也可以有非常快乐和幸福的结局。同时,胡非子也希望借该剧传达一种面对家庭重组的积极态度。
楚牧和薛之荔的到最后能在一起吗?
最后他们没有在一起,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感情。薛之荔给楚牧留下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镖跟靶的每次分离,都是为了能够再一次回到靶心,所以…等待… ”。
最后一集他们“犯傻”时栗子姐说:“我只想记住你的笑容”。栗子姐和楚牧看电影的时候,栗子姐说“关于我们的记忆,我只想留到今天,明天不要送我”。
大结局剧情:
为了这个家薛之荔和楚牧决定还是暂时分手,薛之荔远去加拿大。薛之荔离开之前,楚牧陪着她穿情侣装,放风筝,看电影。
做一切情侣做的事情。都想给彼此留下最美好的印象。薛之荔不想看到分别的场景,让楚牧不要送机。楚牧看到薛之荔留给自己的一张纸条,让他等待。 一年后,小农场搞得红红火火的。楚牧和薛之荔还没有在一起。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感情。楚牧亲手为薛之荔种了两棵栗子树,他们吃着栗子等待可以在一起的那天。
扩展资料
两人分离的原因:
1、栗子跟赵雯的对话“因为我爱楚牧,所以我不得不走”。栗子姐的考虑很全面,他知道如果和楚牧继续在一起,必定会破坏掉好不容易组建的这个家庭,必定会伤害到楚牧。
2、楚牧在街上跟栗子表白,栗子的话“我知道你想说的,但是我是你姐,虽然我不愿意,但我就是你姐。不是任何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就可以自由相爱的”。栗子也喜欢楚牧,她也很矛盾,但要面对事实。
3、一年以后栗子在加拿大,右手中指带着戒指。
4、最后栗子旁边放着镖,只是说明栗子会回家,镖会回到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的N次方
[img]
家的N次方是根据什么作品拍的?????
本剧由因执导2007胡非子的《奋斗》以及姐妹篇2008年的《我的青春谁做主》等诸多耳熟能详的影视剧作品而不同凡响的著名导演赵宝刚监制。剧本由80后美女编剧胡非子创作。《家胡非子,n次方》是胡非子的独立编剧处女作胡非子,谈到剧本的形成过程,胡非子说,虽然自己来自完整的家庭,但身边许多朋 编剧胡非子
友、亲戚都经历过家庭重组。因此一直希望为他们写一部戏,拒绝苦情,因为N次重组的家庭也可以有非常快乐和幸福的结局。同时,她也希望借该剧传达一种面对家庭重组的积极态度。 胡非子在写成《家,N次方》后首先找到的是赵宝刚的学生王迎。当时王迎正和赵宝刚联合执导《婚姻保卫战》,看过剧本之后赵宝刚力挺王迎接拍,并帮王迎确定胡非子了该剧的基本风格,因此挂上了“艺术总监”的头衔,还出演了薛茂祥一角。胡非子说,赵宝刚认为这个剧的立意点特别好,“家”这个点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并且爱看的。再加上一个特殊的切入点,就包含了现代人都关心的东西。 家到底是什么?我们不需要答案,我们只是在认真的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我们每个人身后或许都有一个悲剧,我们以后的日子里也还会一次又一次的经历着各种磨难,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怒放着生命,阳光一样灿烂的活下去。我们都不完美,所以我们需要相扶相携,我们包容着彼此,宠溺着彼此,在困苦时撑起彼此的脊梁,借出自己的臂膀。我们就这样一路走来,我们也会一直这样一路走下去。 家庭的N次重组可以是一幕幕悲剧的开始,也可以是N次方快乐的起点。遥控器一直就在胡非子你手中,只是看你想摁下的是哪一个启动键……
胡非子全文有谁知道?
胡非子脩墨以教,有屈将子好勇,闻墨者非斗,带剑危冠往见胡非子,劫而问之曰:“将闻先生非斗,而将好勇,有说则可,无说则死[1]!”胡非子曰:“吾闻勇有五等乎[2]。负长剑,赴榛薄,析兕豹,搏熊罢,此猎徒之勇也。负长剑,赴深泉,斩蛟龙,搏鼋鼍,此渔人之勇也。登高陟危,鹄立四望,颜色不变,此陶缶之勇也。剽必刺,视必杀,此五刑之勇也。昔齐桓公以鲁为南境,鲁公忧之,三日不食。曹刿闻之,触齐军见桓公曰:‘臣闻君辱臣死,君退师则可,不退,则臣请击颈以血溅君矣!’[3],桓公惧,不知则措。管仲乃劝与之盟而退。夫曹刿匹夫徒步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也,唯无怒,一怒而劫万乘之师,存千乘之国,此君子之勇,勇之贵者也。[4]晏婴疋夫,一怒而沮崔子之乱,亦君子之勇也。五勇不同公子,将何处?”屈将悦,称善,乃解长剑,释危冠而请为弟子焉。[5]《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六下接为胡非子言五勇,屈将子悦服下约文言之,而此段唐代马总著的《意林》引无之。《御览》卷四百三十七引无首句,作“屈将子好勇,见胡非,刻而问曰:‘闻先生非斗,士而好勇’”下二句同,不及此引之详。此引非斗下无士字,据彼引补。而下无将字,依《绎史》所引补 《意林》无此七字 (《意林》作“曹沫请击颈以血溅桓公”,无闻之二十四字,《御览》引有之,而无请击颈三字,互参校补) 《太平御览》另节引此段,其连上引云“夫曹刿疋夫,一怒而却齐侯之师,此君子之勇”。《意林》引作“夫曹沫匹夫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一怒却万乘之师,千乘之国,此君子之勇也” 《太平御览》卷四百三十七;马总《意林》卷一引无晏婴以下;《文选.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李善注引“负长剑,赴榛薄,析兕豹,赴深渊,断蛟龙”五句
墨子的非攻思想
墨子曰:“凡入国胡非子,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鲁问)非攻,是墨学思想的核心。墨子非攻思想主要针对的是国家内外的相互亏害。这种相互亏害表现为: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兼爱)墨子认为,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亏害,其根本原因:皆起不相爱。(兼爱)
墨学将相互亏害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与国之间;二是君臣父子兄弟之间;三是天下的人与人之间。正是由于墨家看到这三个层面的相互亏害,导致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尚同)所以才提出非攻和兼爱的思想。非攻,即反对相互亏害。基于反对相互亏害的底线,墨子才提出兼爱的主张:兼以易别。什么是别?什么是兼呢?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恶人、贼人生。”分名乎天下,恶人而贼人者,兼与?别与?即必曰:“别也。”然即之交别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与?是故别非也。(兼爱)兼者,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乱小家,强不劫弱,众不暴寡,诈不谋愚,贵不傲贱;观其事,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无所不利,是谓天德。别者,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家则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观其事,上不利乎天,中不利乎鬼,下不利乎人,三不利无所利,是谓天贼。(天志)墨子说,我们尝试着论证一下,天下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亏害是如何产生的。究竟是因为彼此相爱相利而产生呢,还是因为相恶相贼而产生的呢?显然不是由相爱相利产生的,而是由相互亏害而产生的。既然如此,就用概念来定义一下产生相互亏害的原因,将其定义为“别”。既然“别”产生天下大害,那么就说明“别”是不合理的,就要反对。别,导致胡非子了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乱,强富贵智众等对弱贫贱愚寡的攻乱劫暴辱傲的亏害。这种相互亏害,不利天,不利鬼,不利人,是违背天道的最大的恶。所以别,指的是侵犯和坑害人。而兼指的是不侵犯不坑害人进而爱人利人。由此可见,攻即别。兼即非攻。所以,兼爱非攻实际上是一体两面。在这里,墨子用了分名的主张。分名,即对不同现象,事物的定名。这是墨家的名实思想。察名时之理,以实举名。(小取)实际上,墨学中的墨经部分,正是墨家的名实论,即论述概念和事物现象本质之间的关系。正是墨家的名实论,产生了后世的名家。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和邓析的刑名是不同的。邓析的刑名更倾向于当今的律师,和法家主张的法官,尉杂相近。实际上以惠施和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属于墨家一支,在晋朝鲁胜那里得到肯定: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别。(鲁胜墨辩注叙)惠施,公孙龙的坚白同异等等思想都是对墨家名实思想的传承。而惠施和公孙龙的泛爱天地一体和偃兵兼爱天下的政治主张都是对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传承。
恰如墨子当年止楚攻宋,止齐攻鲁,止鲁攻郑一样,惠施和公孙龙也坚定不移的践行着兼爱非攻的主张。赵惠王谓公孙龙曰:“寡人事偃兵十馀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今蔺、离石入秦,而王缟素布总;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总,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群臣左右皆为张子言,而以攻齐、荆为利,而莫为惠子言。王果听张子,而以惠子言为不可。攻齐、荆事已定,惠子入见。王言曰:“先生毋言矣。攻齐、荆之事果利矣,一国尽以为然。”惠子因说:“不可不察也。夫齐、荆之事也诚利,一国尽以为利,是何智者之众也?攻齐、荆之事诚不可利,一国尽以为利,何愚者之众也?凡谋者,疑也。疑也者,诚疑以为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今一国尽以为可,是王亡半也。劫主者,固亡其半者一也。”《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由此可见,惠施公孙龙属于墨家一支。马中锡有篇中山狼的故事,也从侧面说明,惠施主张的泛爱天地一体即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传承: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先生曰: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职也。在这里,捎带着指出墨离为三,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认为的墨家内部的分裂,而是墨家强调分工合作的结果。墨家认为,从事于义,就好像筑墙。能说书者说书,能谈辩者谈辩,能从事者从事。从事一派,即以参与城守的那一支墨者。谈辩一派,即辩者名实之论的墨者。说书一派即传播墨学思想的墨者。以城守为代表的有禽子孟胜等。以谈辩为代表的有谢子,惠施公孙龙等。以传播墨学著书的墨者,有胡非子缠子等。现存的墨子一书,实际上也体现了这三派的划分。军事部分,墨经部分,以及其他各说书篇。这个划分,打破了之前一些学者对墨学的结构划分,也更符合墨家特点,重视组织性与分工化。这样的划分,从墨子一书,可见端倪。二三子有复于子墨子学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公孟)墨子的学生,想要学习军事,但是墨子认为,应该量力而行。甚至,禽子在墨子身边学习了三年之后,才敢跨学科去学军事部分,而得到墨子的许可。
如前文所说,兼爱非攻一体两面。没有非攻的对亏害人的反对这一底线,就没有爱人利人的兼爱。抛开非攻的反对亏害人这一底线,兼爱就不是兼爱,而会变成借兼爱之名,行攻别之实。比如有句俗话教做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我们不禁要问,富就违背天道?贫就具有天然的正义性么?正所谓富而好礼,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墨家认为,人皆欲富贵。一家人,勤俭节约,积攒下家财,有什么不合理的呢?相反,墨家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人称为穷民伪民:昔也三代之穷民,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使身至有饥寒冻馁之忧,必不能曰我罢不肖,我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穷。虽昔也三代之伪民(非命)所以墨家并不认为,富就必然不正义,贫穷就必然具有天然的正义性。所以,那些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杀富济贫的人,不是骗子就是土匪。当然,为富不仁,以富辱贫则是墨家明确反对的。一个人就算不努力工作,而导致穷,也不是别人坑害他的理由。
在谈到墨学非攻的思想时,有观点认为,非攻仅仅是反对战争。更偏激的看法是,墨家非攻反对一切的战争。首先,说非攻是反对战争没有错。通过先秦记载,墨子曾三次阻止了战争。在春秋无义战,民不聊生的时代,这是非常伟大的创举。以至于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墨子被尊为无地之君,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顺说)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不侵)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有度)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韩非子说的墨为显学。即使孟子也不得不承认天下之学半归于墨。不仅墨子止战非攻,墨家的后世弟子也同样如此,比如惠施公孙龙。比如吕氏春秋中记载中墨者师:司马喜难墨者师於中山王前以非攻,曰:“先生之所术非攻夫?”墨者师曰:“然。”曰:“今王兴兵而攻燕,先生将非王乎?”墨者师对曰:“然则相国是攻之乎?”司马喜曰:“然。”墨者师曰:“今赵兴兵而攻中山,相国将是之乎?”司马喜无以应。(应言)由此不难看出,墨家弟子坚定不移的践行着非攻的思想。消弥战争于无形之中。这也符合上兵伐谋的战略。所以,墨子不但和儒家圣人孔子,曾子并称,也和孙子(膑)吴起并称。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战国策)孙膑吴起的军事才能与兵圣孙武伯仲之间,墨子的军事才能和孙吴并称,说明了墨子是文武兼备的。
墨子和墨家的后世弟子,的确都阻止了多次战争。但就此认为墨家非攻仅仅是反对战争,则显得狭隘了。犹如前文所述,攻即别,无论是攻还是别,其本质都是亏害人,是亏人而自利。攻,在墨学里,不能简单定义为战争,而是程度更为严重的亏害人。亏害人,分三个层次,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相亏害,国与国之间相亏害,天下的人与人之间相亏害。在这三个不同层次中,国与国之间的相攻,其程度最为恶劣。因为,国与国之间相攻,是大规模的有组织化的,无论是在杀人还是在资源的浪费上,都是其他两个层次所无法相对比的。民俗有言:扒瓜掠枣不算贼。然而在墨学看来,扒瓜掠枣就是亏害人,所以在非攻篇所列举的第一个例子即: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非攻)扒瓜掠枣,和战争侵略,只有程度不同,而性质相同。所以,墨学才用反对战争侵略的例子来说明不亏害的主张。这叫做举其所重,而明其所非。
那么,“攻”这一亏害人的程度有多严重呢?以兵圣孙武的观点来看: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作战篇)发动一场战争,仅仅用来维持一支部队的费用就需要日费千金。随着战争的开展,导致的是: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作战篇)不仅如此,物资的消耗使国家和百姓财竭贫困,所剩无几。更导致人的大量死亡: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谋攻篇)对于攻,所产生的灾难,兵圣孙武是明知的。孙武对攻所产生的灾害,仅仅是从维持战争的物资需要和战斗中的人员死亡来考量的。墨子则不然,不但考量了大量的物资——周生之本的消耗浪费和参加战争的人员死亡,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非攻)更考量了那些无辜的百姓,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饥寒冻馁疾病而转死沟壑中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不利于人也,天下之害厚矣。(非攻)劳动生产的停滞,无数百姓的死亡是战争的直接结果。只要翻开人类发展的历史,就会知道,战争,造成的是无数百姓的流离失所饥寒冻馁而死。战争,不但导致发动战争的国家的民众财竭死亡,更对被侵略的国家的百姓造成严重的伤害。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口,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非攻)所以墨子说,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两不利也。(公孟)战争,没有胜利者。战争的结果,导致的是大量资源的浪费,和无数人的死亡。究竟谁是胜利者?究竟谁得到了利益?
攻,是与以强执弱,以富侮贫,以贵敖贱,以诈欺愚,以众暴寡的执,侮,傲,欺,暴,是与攘,窃,偷,杀,夺本质相同,但程度不同的亏害人。只有了解到这一点,才不会把非攻,简单的理解成反对战争。如果一定要把非攻理解成反对战争的话,非攻,反对的是战争侵略,而不是反对一切战争。正是因为某些人将非攻简单的理解成反对战争,才有了后面一种偏激浅陋的看法,即认为非攻反对一切战争。果真如此么?实际上,这个问题,墨子当时就遭到了质疑:今逮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以攻伐之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非攻)有人为了搞战争侵略,粉饰其侵略的本质,来反对墨子的非攻之说,如果战争不义,没有利,那么当初汤武革命,为何都被认为合理呢?墨子说,你没搞清楚我的意思,你说的不是攻,而是诛。由此可见,墨子对战争的性质是以正义还是不正义来划分。对于发动战争搞侵略,墨子坚决反对,对于禁乱诛暴的战争,墨子则赞同。虽然墨子赞同禁乱诛暴的正义战争,但是,墨子反对那种借此名而发动战争。在墨学的典籍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鲁阳文君想要发动战争攻打郑国。墨子知道后去阻止他。鲁阳文君说,我是替天行道: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 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鲁问)墨子说,天诛三年已经够了,用不着你去诛伐郑国。你所谓的替天行道,不过是借口,别人家的父母教育自己不成器的孩子,你就想顺手给人家孩子一棒子,没这道理。借替天行道的名义,发动战争,或其他形式的亏害人,很容易迷惑和鼓动人心。所以墨家才会对此充满着警惕。如果说借替天行道的名义发动战争,还有一点名义上的合理性的话,更多的战争理由,则是赤裸裸的亏害人,试看这些理由:1,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故当攻战而不可为也。(非攻)战争侵略是扩大地盘,增加人口数量的方法,所以战争是必要的。墨子则对这种发动战争借口进行了批判:子墨子言曰:“虽四五国则得利焉,犹谓之非行道也。譬若医之药人之有病者然,今有医于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万人食此,若医四五人得利焉,犹谓之非行药也。(非攻)墨子说,能通过战争得到地盘和人口的毕竟是少数,这就好比医生用药给病人治病,得病的人多,医生的药只能治好四五个人,这药当然就不是好药了。战争,虽然使少数几个国家获得了利益,但是,更多的国家和人口则在战争中彻底的消失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战争侵略,不可不反对。2,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谁敢不宾服哉!(非攻)战争是威服天下的手段。墨子则批判说,历史上那些穷兵黩武,以战争手段威服别人的人,有哪个不是被迅速的消灭了?没有谁,能真正靠战争来威服别人,所以,对于战争,不可不反对。3,非以金玉、子女、壤地为不足也,我欲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诸侯也。(非攻)发动战争,不是以掠夺财产,人口和土地,而是想立“义”名,彰显“德”。这样的理由和替天行道,顺天之意为借口发动战争,如出一辙。所以墨子批判说,要想立义彰德,应该救助被侵犯的人,帮助别国建设,给予物质支援,这样的话,才能立义彰德。量我师举之费,以争诸侯之毙,则必可得而序利焉。(非攻)把维持战争所需要的大量资源,用到帮助别国上,足以立以彰德,名显天下。不仅如此,因为“宽以惠,缓易急”,必然可以“民必移”,民心所向,天下归一。所以,墨子非攻,既包括反对战争侵略,又包括认同诛暴的正义战争,同时又反对借正义之名发动战争。如果说这是将非攻简单理解成反对战争的话,那么,非攻就包含这三个方面。但是绝不止如此,非攻还有第四个方面,即自强不受欺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七患)墨子认为,兵者,国之爪也,是用来自保和征不义的,所以军事一定要安强常备。否则就会在被侵略的时候,无法应付。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足兵,足食。所以墨子对公良桓子说,卫国是小国,处于齐晋两个大国之间,就好像一个贫穷之家处于两个富裕之家之间一样,不要学他们搞排场享受,那样的话,很容易就败家了,你应该加强武备,要比搞排场享受更有用的多。至此,非攻如果仅仅以反对战争而言,就包含以上四个方面。
由于墨子墨家在反对战争侵略的方面,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后世以为墨门多勇士,死不旋踵。给人一种墨家弟子勇莽敢斗的印象。然而,这样一个勇,斗的形象并非墨家的本来面目。庄子说,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天下)刘子说,墨者不怒、非斗。(九流)在庄子眼中,墨家弟子是一群穿着简朴,饮食粗陋,但却温和谦恭的人。没有愤怒的情绪,不争勇好斗,反对人与人之间的私斗。墨道不怒,非斗是墨家修身的内在要求。没有这样的修身要求,墨家岂不是和争勇好斗的勇士侠客相同了?韩非子说,侠以武犯禁,司马迁说墨家对侠摒而不载,即墨家根本就不认同这些所谓的好勇好斗,违法乱禁的侠勇。对于墨家非斗的内外修身要求,曾有儒家质疑: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耕柱)子夏的弟子问墨子,君子有斗么?墨子说,君子无斗。子夏的弟子说,狗和猪都会相斗,士君子怎么会无斗呢?墨子说,悲哀啊,悲哀。嘴上说着汤文的大道,行动却和猪狗相比,真悲哀啊。正是因为墨家有着非情绪化的修身,所以才有无斗的主张。若皆仁人也,则无说而相与;仁人以其取舍、是非之理相告,无故从有故也,弗知从有知也,无辞必服,见善必迁,何故相斗?(非儒)仁人君子以理服人,学习别人的优点,哪里有什么争斗呢?所以墨子说,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修身)对于那些情绪化侮辱性的话,不必在意,不要说刻薄的语言,害人之心也不可有。要心存常爱,行动恭谨,语言温驯。不仅如此,还要必去六辟:“必去喜,去怒,去乐,去悲,去爱,去恶,而用仁义。(贵义)墨家这系统的修身之道,即庄子所说的墨道不怒非斗。
对于墨道的不怒非斗,在墨家的传承之中,一直为墨家弟子所遵行。墨子书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子墨子谓骆滑氂曰:“吾闻子好勇。”骆滑氂曰:“然。我闻其乡有勇士焉,吾必从而杀之。”子墨子曰:“天下莫不欲与其所好,度其所恶。今子闻其乡有勇士焉,必从而杀之,是非好勇也,是恶勇也。”(耕柱)墨子对骆滑氂说我听说你好勇斗?骆滑氂说,是这样。只要我听到哪有勇士,我必定去杀了他。墨子说,人都想和他所爱在一起,而疏远他所厌恶的,你好勇,不亲近勇者,反而杀了,这不是好勇,而是恶勇。墨家弟子胡非子面对屈将子的挑衅:胡非子修墨以教。有屈将子好勇,闻墨者非斗,带剑危冠,往见胡非子,劫而问之曰:“将闻先生非斗,而将好勇,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胡非子做出勇有五等的论述:猎徒之勇,渔人之勇,陶匠之勇,五刑之勇和君子之勇,来质问屈匠子。屈匠子无言而服,归为弟子。这个事迹记载于《太平预览》《意林》等,也充分说明墨家的无斗思想。根据这些记载,可知墨子墨家是非常反对个人暴力的。在《吕氏春秋》中记载着,墨家巨子的儿子,在秦国私斗杀人,秦王想通过免除巨子儿子的死罪,来达到收买墨家的目的,被巨子义正言辞的拒绝,最后巨子的儿子被依法处死。在此也可以看出,墨家反对私斗,对于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一百王之所同的律法的严格遵守。恰如有人指出:我们往往有个成见:儒家比较文弱而墨家比较刚健,其实恐未必然。孔门必修课中,尚有射御之类的军事技能,门下亦多有子路、冉求这样的猛士;而在墨家,此种技能却不是人人能学。后世通常把墨家与侠联系到一起,认为墨家即侠。但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儒墨对侠皆摒而不载,而韩非也说侠以武犯禁。但是墨家,是非攻非斗的,是讲法仪讲规矩的,而且墨者是严格遵守法则的。先秦记载中,没有墨者犯法的记载。相反,淮南子对墨家的评论是,上世之若客。而唯一记载墨家弟子犯法的吕览,犯法者也被依法处罚。所以,把墨家说成是违法犯禁的侠,不符合历史记载。更况且韩非子对侠有着明确的定义:人臣肆意陈欲曰“侠”。(八说)肆意妄为的官吏才是韩非子所说的侠,正因为官吏肆意妄为墨家才摒而不载。韩非子说,群侠以私剑养。说的是像孟尝君之类的官吏(侠)招养私剑之士。私剑之士即私斗逞勇的人,这是韩非子所反对的,无私剑之悍(五蠹)同时也是墨家反对的。所以墨和违法犯禁,行为不轨的所谓的侠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墨家对侠勇的摒弃态度,正是因为,墨家的无斗与侠的私斗截然相反的原因。
实际上,在先秦,乃至更长的历史之中,侠勇是贬义的,为人所唾弃。试举例如下:郭解“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史记)甯成抵罪得脱,乃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买陂田千馀顷,役使数千家,数年,产至千金,为任侠,其役民重於郡守。(史记)虞氏者,梁之富民也,家既充盛,钱金无量,财货无赀,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击博楼上,侠客相随而行,楼上博者大笑,鸢飞,适坠其腐鼠而中之,侠客曰:虞氏福乐之日久矣,常有轻易人之志,乃辱我以腐鼠,率徒属而灭其家。(列子)丞相公孙贺子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获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从狱中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巫祭祠,当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父子死狱中。(汉书)杨阿若少游侠,常以报仇解怨为事,故时人为之号曰: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魏志)从先秦两汉直至魏晋,侠的名声一直不佳。都是动不动就杀人坑害人的代名词,与被称赞为无地之君,诸侯不足与争士,天下男女皆愿归之,兼爱非攻非斗的墨子墨家没有丝毫关系。将私斗不轨的侠勇与无斗守法的墨家相联系最早的是谁?清儒陈澧《东塾读书记》:“墨子之学,以死为能事,战国侠烈之风,盖出于此。对于这样的以侠并墨,实在是对墨家的污蔑棒杀。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更是将墨与侠混为一谈,乃至合而为一。甚者鲁迅先生都认为,侠是墨之末流。
墨学的非攻无斗思想,固然是因为攻所造成的害乱。但是核心的依据是什么?墨子认为,天不欲人相恶相贼。(法仪)这是天之意,是天志,是不可动摇的天道天理。作为天始生人的天臣,人理当平等,谁也没有坑害他人的权力。我们讲天赋人权,就是讲人的与生俱来的权力,平等是与生俱来的权力,亏害人不是权力。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亏害他人。墨子虽然没有提出人权这个概念,但是却人权的本质进行了坚决的维护。在墨学里,尤其在非攻思想中,人权的本质——生命权和财产权,进行了严密的论证。财产权是人权中重要的部分,有学者认为,无产权不自由。产权与自由,是否有关,不得而知,但是产权不可侵犯则是人类几千年发展的基本常识。在非攻篇,墨子用了一系列的排比说明产权不可侵犯。从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到攘人犬豕鸡豚,到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来说明,产权明确“人之园圃”“栏厩”,别人家的房子菜园果园和马棚等等,不是他人可以随便进去的。别人的的财产,小到一颗桃子李子,大到牛马,不是别人可以侵犯的。对于侵犯他人财产的行为,人人都会反对,政府则会依法处罚。人人反对别人侵犯他人的财产,未必是因为有人侵犯了每个人的财产,而是因为个人财产不可侵犯是人的常识共识。政府对侵犯他人财产的人,进行处罚,也说明政府的目的是除害兴利,保护人权。一个不承认个人私有产权,不保护个人产权的政府,并不能称为政府。产权私有,确定的是产权边界。所谓产权明确,边界清晰,通俗点说就是,你家的是你家的,我家的是我家的。如果没有产权,满大街的房子,究竟属于谁?如果没有产权,随便进入,随便拿走任何财产,我们有什么理由反对?政府凭什么处罚呢?财产是周生之本,是维持和保障生命生活的必要条件。所以,明确的财产权力,不可侵犯产权,是墨家的基本主张。
财产权都不可侵犯,人的生命权就更不可侵犯。正所谓: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非攻)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贵义):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一人以利天下也。(大取)墨子认为,人身权(生命本身)有着绝对不可侵犯的权力。即使天下也比不过个人。靠侵犯个人权力达到存天下的目的,并不能利天下。因为所谓的天下,其构成的基本核心,就是每个个体。如果以天下为借口来侵犯个体,每个人都会人人自危。所以以侵犯个体达到存天下,无利于天下和个体。正是由于墨子对人权不可侵犯的坚定主张,才会在和以不拔一毛利天下的杨朱,默然有间。实际上,杨墨在此有着完全相同的主张。即,不亏害人,是坚决不能动摇的底线。所以,在利己和利他这样相反的主张下,杨墨各得半天下,而杨墨无非。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其实正是在围绕着上面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而发展的。承认人权,尊重人权,人类就走向文明,并且不断完善文明。不承认人权,不尊重人权,人类就走向野蛮和自残。正因为产权和生命权是人权,是不可侵犯的,所以墨家才有非攻非斗反对亏害人的主张。墨家的非攻主张是不可更易的社会底线。
《胡非子》中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的译文,急用啊
【胡非子】
弓矢相济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翻译:一个人说:“我的弓好,不需要用箭。”一个人说:“我的箭好,不需要用弓。”后羿(古代善射者)听了说:“没有弓怎么将箭发射出去?没有箭怎么射中目标?”让弓箭配合一起教他们射箭。
关于胡非子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