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风袭无安意

风袭无安意

自主招生学校 2年前 (2023-01-31) 知识 90 views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风开头的四字词

风风火火 形容急急忙忙风袭无安意,冒冒失失的样子。

风风雨雨 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风卷残云 大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

风起云涌 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风和日丽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风清月朗 风凉爽,月明亮。

风声鹤唳 唳风袭无安意: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风雪交加 风和雪同时袭来。

风雨交加 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风雨飘摇 飘摇:飘荡。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风雨同舟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风雨无阻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img]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风袭无安意,送来阵阵寒意风袭无安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风袭无安意,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出处】《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扩展资料

1、《夜书所见》创作背景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风袭无安意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2、《夜书所见》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3、作者介绍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宋诗人。祖籍建阳(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因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

叶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牵连,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成语风吹雨打的对对子

成语风吹雨打的意思是指比喻某种力量的打击或锻炼考验。你们知道风吹雨打的对对子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成语风吹雨打的对对子,供大家阅读!

成语风吹雨打的解释

[成语解释] 风雨侵袭。原指风雨对花木的摧残或建筑物侵蚀。比喻某种力量的打击或锻炼考验。

[成语出处] 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何忍醒时雨打稀。”唐·白居易《微之宅残牡丹》:“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

[正音] 吹;不能读作“cuī”。

[近义] 风吹浪打 千锤百炼

[反义] 风和日丽 风平浪静

[用法] 作宾语时常用在“经得起”、“经不起”、“管”、“不管”、“怕”、“不怕”之类词语后面。一般作宾语。

成语风吹雨打的对对子

        风吹雨打 众叛亲离

其他成语对对子

天长地久 海阔天空 年老体弱 精疲力竭 文从字顺 货真价实 目不暇接 力不从心

利令智昏 熟能生巧 老于世故 福至心灵 责无旁贷 死有余辜 目不见睫 指不胜屈

恍若隔世 素昧平生 随心所欲 如愿以偿 当机立断 信口开河 无以复加 不胜枚举

发家致富 养尊处优 离经叛道 超凡入圣 趋炎附势 枉法徇私 欲擒故纵 兼收并蓄

古往今来 上行下效 洪水猛兽 生龙活虎 百孔千疮 一鳞半爪 海誓山盟 危言耸听

窗明几净 灯红酒绿 大包大揽 不即不离 入情入理 不知不觉 公事公办 破罐破摔

工力悉敌 人赃俱获 行为不端 记忆犹新 精神焕发 萎靡不振 面目一新 形影不离

兄弟阋墙 生灵涂炭 春风得意 快马加鞭 虚怀若谷 铁面无私 飞蛾扑火 螳臂当车

惨不忍睹 苦不堪言 辞不达意 名不副实 兵不刃血 马不停蹄

成语风吹雨打的造句

1. 外边风吹雨打折磨着我,屋内和煦的阳光温暖着我,因为屋内有您,我爱您妈妈,永远永远!

2. 人总是禁不住岁月,禁不住风吹雨打,禁不住那一次又一次的检视与翻阅。望望身边的人,原本还是风华正茂,转眼就已间灰飞烟灭。想一想自己也将会活到那一天,不禁潸然泪下。

3. 在风雨中我们能够忍耐风吹雨打,坚持到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雨后晴空中迷人的彩虹;在跋涉的山路中我们用忍耐代替放弃,坚持后等待我们的将是那站在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之景。它能让我们会心一笑,它能让我们攀上智慧高峰。

4. 婚姻是一座建筑,以爱情为原料的婚姻是一幢漂亮的别墅;以金钱为原料的婚姻是一间用钞票砌成的纸房子,经不起风吹雨打。

5. 梅花,生长在悬崖的周边,而且它不惧严寒,不怕风吹雨打。

6. 外边风吹雨打折磨着我,屋内和煦的阳光温暖着我,因为屋内有您,我爱您妈妈,永远永远!春节到了,跟妈妈说声春节快乐!8B4禾苗祝福站。

7. 花儿艳丽却逃不过凋谢;枫叶火红却躲不掉飘零;人生灿烂却终究免不了风吹雨打。

8. 兄弟,风吹雨打不用怕,千锤百炼不用慌,刀山火海照样闯,吃点苦没啥大不了。苦尽甘来在等待,幸福的明天在召唤。

9. 爷爷经历了风吹雨打的年代,所以他非常珍惜今天的幸福。

10. 万里长城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打,外面沧海桑田,但长城和千前年还是一个样。

11. 风吹雨打: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12. 以爱情为原料的婚姻是一幢漂亮的别墅;以金钱为原料的婚姻是一间用钞票砌成的纸房子,经不起风吹雨打。

13. 万水千山走个遍,父亲是我坚强的靠山;风吹雨打尝苦甜,父亲的关怀最温暖;有父亲的鼓励,我的头顶永远是一片蓝天。祝父亲节快乐。

14. 任凭风吹雨打,也阻挡不了植物的顽强生长。

15. 任凭你风吹雨打,我也稳如泰山不动遥。

16. 历经了风吹雨打,只盼在这一条坎坷路上,能有一颗心相随;历经了百转千回,只盼在困难堤岸上,能与知己举杯,消除一切疲惫。友谊便是幸福的蓓蕾,早安!

17. 从家庭中的仰事俯畜到社会上的风吹雨打,已经过了许许多多的考验与锻炼。

18. 历经了风吹雨打,只盼在坎坷路上,能有一颗心相随;历经了百转千回,只盼在困难的堤岸上,能与知己举杯,消除一切疲惫。友谊就是幸福的蓓蕾,早安!

19. 可路明非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没有掌声没有哭声,也没有风吹雨打的歌声,在他的耳朵里整个世界一片寂静。在他的眼睛里只有那张支票的签名角落里用他熟悉的笔迹写着:上杉绘梨衣。

20. 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21. 那些年,无论是烈日骄阳还是风吹雨打,我们都义无反顾的奔向球场。

22. 任凭未来风吹雨打崎岖难行,也阻拦不了我前进的脚步。

23. 梧桐,让人们见证着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因为它从来不会在风吹雨打里倒下。每一个黄昏都孤独地矗立在落寞的地方,可是它仍然无怨无悔地守候着这不老的爱情。

24. 由于年深日久,风吹雨打,房屋的东墙已倒塌了。

25. 我想要一场注定没有未来的爱。我想要黑夜里的街道,任风吹雨打,没有人会奇怪我身在何处。

26. 任凭它风吹雨打,也不会动摇战士们战斗的意志。

27. 千山万水只等闲,风吹雨打家常饭,受苦受累不言弃,心中无怨亦无悔,镜头捕捉情与感,笔下记录是与非,借问世间谁英雄,众所周知是记者。节日快乐!

28. 此树已经在泰山栽种多年,即使经历了很多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

29.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有着坚定的信念,做事不会随便半途而废,普通的风吹雨打都会屹立不倒的。

古风帝妃对戏,我要帝妃对戏。

============帝妃戏============

人物风袭无安意:潋常在★槿涟辰 瑾轩帝☆安曦宸

时间风袭无安意:刚刚入夜

地点风袭无安意:乾清宫西殿

剧情:侍寝

【要求:不得抄袭,原创、字数至少三行以上、少P】

===================开始、消音==================

潋常在★槿涟辰(775275827) 10:49:22

-、{月上柳梢,人约黄昏}{倾城一笑,妆颜醉}

-、{轩窗开,夜色朦,最是红颜博一笑}{柳梢絮,韵冉情}

-、{宫门常闭,君王不早朝,只为红妆温其心}{颦眉望前,镜中人依旧}{细柳眉,绛红唇,瓷肤乌鬓髻}{浅一笑,轻抿唇}

-、|【一袭宝蓝色抹胸金丝宫装,外着淡蓝色纱衣,裙不沾地,莲花小步,高挽回心髻,斜插木质反拓簪,不施粉黛,靠与贵妃榻】

-、|娘娘,近日身子可好?

-、|【淡笑之】好些风袭无安意了。

-、|【语毕,咳嗽不断】【手一挥,示意苒琴将木窗关上】

-、|【坐于龙榻之上,周围的景致还不算熟悉,没想刚刚入宫不久皇上就宣侍寝了】

-、|【四周的宫娥站成两排】

-、|【整座乾清宫一下子静了下来,这里的后妃有哪个不都是在等待着君王的宠爱?】【然而风袭无安意我优先了】

瑾轩帝☆安曦宸(1030239050) 10:49:15

【外表看起来好象放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

【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被金冠高高挽起】

【剑眉下是一对细长的桃花眼,充满了多情,让人一不小心就会沦陷进去。高挺的鼻子,厚薄适中的红唇这时却漾着另人目眩的笑容。】

【颜面肃然,款款的走向西殿,嘴角不由笑了笑】

【门被太监推开,只身进去,从黄帘后看见一倾城女子娇嫩的坐在榻上。】

【咳嗽一声,掀开帘帐进去】

潋常在★槿涟辰(775275827) 10:57:18

-、|【欲起身环视,却撞上了一人,四眼相对】【原来是他,一双明眸中透着说不出的情愫,似是在倾诉世道的不公】【忙福身行礼】

-、|臣妾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有穿透力一般,却又不失娇嗔】

-、{小情堪得那日,仅是一里之隔。无法诉衷,心暗生愁绪,几杯下,颊微红}

-、{念君许久,终盼佳期至}

-、|【想不久前,在宫外与他相识,他明明说爱我的,可是现在为何。。。。拥三千佳丽还不足呢?】【私念间、两颊被泪水沾湿】

-、|【泪到唇、一点艳红,泪,微苦、但苦不得与他之间的相别】

瑾轩帝☆安曦宸(1030239050) 11:07:28

【抚摸着其白嫩的脸蛋,道。】:

-朕怎么会忘记你呢呢?朕可是想着汝,汝可有想着朕。

【迷恋的望着其,吻了一下其的前额,然,紧紧地搂着其。 】

【转身淡淡的对两旁的侍女道】:汝等殿外伺候!

【罢,随手轻扶其的青丝道】:伊人的柔情很是可人呢.

潋常在★槿涟辰(775275827) 11:49:38

潋常在★槿涟辰(775275827) 11:14:10

-、|【贪婪的感受其身体的温度,有多久没有重回了呢?几年了呢?】

-、{月下伊人醉,翘楚两弦音}{粉黛否,素颜否}

-、|【靠在他的怀中,不语】【眸眼流转间,饱含了无限的柔情】

潋常在★槿涟辰(775275827) 11:50:09

瑾轩帝☆安曦宸(1030239050) 11:19:04

【轻轻将其抱了起来,迷恋的望着其满颊害羞之色,朗朗一笑】

【吻了其白皙的脖颈,言】;汝....真的让朕很舒心

【飞快的转身,至御榻边,慢慢将其微挽的青丝尽散】

【紧紧的抱住其腰身,顿感香气弥漫,嘴角勾起坏笑】

【言】:汝可要为朕夸衣?潋常在★槿涟辰(775275827) 11:20:55

-、{柔情虽在,但婧姝却难怠}

-、|【见伊如此,也变得大胆起来】【解其腰带,宽其衣】

-、|【毕后,又停了动作,深深凝视其】瑾轩帝☆安曦宸(1030239050) 11:24:38

【将若璃纤细的腰抱起,放置在床榻上。】

【微烫的嘴唇缓缓地抚过其的眼、眉、鼻、唇。】

【尽情享受此时温存的静漾】

【素手伸入其肚兜内,抚摸着白嫩的身躯...】

【温柔的问】:汝为何颤抖?

潋常在★槿涟辰(775275827) 11:31:18

-、|【微微颤抖着,闻言,道】皇上,吾,吾怕。。。吾怕皇上不是臣妾一个人的。。

-、|【捻转反复,享这可能会残余的温和】

-、|【感受其抚摸。。心中不由害怕起来】【若他就此不再宠吾、爱吾,那吾该如何?】【续、又思:他是吾的丈夫呐,吾怎可这般不信任呢?】

-、{千言万语化作独有的温情,或许,真的此生无憾,亦或此生有悔。}

-、{几年前的藕断丝连,造就今日的佳期,春宵也许苦短}{今后会不会再有这样的时刻呢?我想他专宠,可是他有三千佳丽,又怎么会独宠平凡的我}

-、【颤微着吻上其唇,屋内暗香缭绕】

瑾轩帝☆安曦宸(1030239050) 11:35:50

【呼吸急促着,热烈的吻其肌肤】

【情欲不断翻腾,急速的抚摸着其盈盈玉腿】

【手上一使力,将其仅仅压在身下,恍惚说了句】:朕怎么会忘记呢.............

【随,帘帐落下。肆意颠鸾倒凤,享受着一屋春色】

潋常在★槿涟辰(775275827) 11:36:34

========================结束====================

给我几个关于风的诗歌的解释,点评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风袭无安意,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风袭无安意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平调三首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三首之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三首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人道精神铸诗篇

——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这时诗人已经五十岁。这首诗通过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以及屋漏雨湿苦况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宁愿自己受冻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道主义胸怀。

杜甫于“安史之乱”后,经过了一番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了国破民困之痛和饥寒交迫之苦。于乾元二年(759),他“一岁四行役”(《发同谷县》),到达了四川的成都。这年春天他从洛阳到华州,秋天自华州到秦州,冬初自秦州到同谷,年底由同谷入蜀。杜甫携家带眷,长途跋涉,一路之上见到的是饿殍遍地、白骨满野的惨象,听到的是征战不息、动乱不已的讯息,过的是“不爨井晨冻,无衣夜床寒”(《空囊》)的日子,有时甚至还要靠拾橡栗、挖野芋充饥。到了成都之后,得到友人严武等人的帮助,在西郊的浣花溪畔建立了新居,他自称为“浣花草堂”。杜甫对草堂很是满意,打算在此长住下去,“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为农》)。成都政局的暂时稳定,自己由飘泊流徒转为定居,使杜甫的心情逐渐愉快起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自然环境安静优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家庭生活怡然而乐;“童仆来城市,瓶中得酒还。” (《早起》)日子是多么优裕舒适。诗人在此安居了一年多时间,正当草堂经营得初具规模时,他避开了政治的暴雨,却碰上了自然的狂风——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风速很快,风势极猛,风力特大。“八月秋高风怒号”,首先点明八月这台风季节,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接着于“秋高”后缀以“风怒号”,写出了风云突变,狂风骤至。秋高气爽,万里无云,蓦地风吼如雷,震天撼地,从这天时变化之快上,可见风速之快,从“怒号”的声势上,足证风威之盛。接着诗人从四个侧面来具体表现风力之猛:卷起屋上“三重茅”草,可见千钧之力,茅飞渡江,可见送程之

远;高挂林梢,可见飞扬之高;下沉塘坳,可见旋动之势。因为址卷了“三重茅”,所以也才有到处飞洒的可能。从卷起茅草的“多”和茅草飘飞的“远”、 “高”、 “低”几方面把风写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状,如感其力。写风愈大,愈显得屋破之惨。

秋风破茅屋,是诗中叙写的主要事件,也是借以抒发感情的基础,因而从风写起,并紧扣住风与茅的关系行笔,因风大而茅飞,由茅飞见风势,这不仅一下子就点明了题意,而且为下文写与儿童争茅、屋破雨漏设置了条件。风本无形可睹,只有通过受风之物来表现。使风具体化,可以写树木折断,也可以写江河如沸,而诗人只收笔于茅上,笔墨集中,语言经济。风破茅屋,诗人眼看惨淡经营的茅屋毁于一旦,痛心疾首,他多么想收集残草,重新整修。可是一群邻村儿童却又乘风抢草——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依杖自叹息。

这一富有戏剧性的镜头,把诗人焦灼的心情写得形象逼真。南村群童看到遍地乱草,争着拾回去烧火,诗人大声制止也无效,他们身子一闪就躲进竹林中去了。我们看到年老体弱的诗人,在呼啸的狂风之中,一面抢着去抓那些稍迟即逝的茅草,一面呵斥行动敏捷的拾草小孩,草飞迅疾,他行动迟缓,风声尖厉,他声音嘶哑,更加显得诗人的心急如焚。

这一风中夺茅的插曲,作者意在表现爱茅如命的心情,而非诬蔑群童“为盗贼”的行为。虽然诗中用了“群童欺我”、“忍能对而为盗贼”等带有贬意的语句,可是其中的感情,全出于“惜茅”,而非源于“恨童”。大风把茅草吹得到处乱飞,诗人要想收集,犹如火后拾炭;何况风还在刮,草还在飞,他又能抓回多少呢。用矫健灵活的小孩子和他那衰老乏力的形象一对比,更加突显了诗人与茅屋的感情。这一节仍然是围绕着“茅”来写,是风破茅屋后情节的自然延伸,也为屋上无茅而漏雨作铺垫。诗人跌跌撞撞追不上茅草,唇焦口燥喊不住群童,只有归来倚杖自叹息,他一叹无情的天公毁了他的安身之所,二叹无知的群童不知他的苦衷,三叹无力衰翁难以重振家业。损船偏遇顶头风,破屋又遭连夜雨,诗人在叹息声中,又迎米了新的灾难——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风定雨至,屋漏难眠,屋破之后,穿风漏雨,一家人都难以入睡。“娇儿恶卧踏里裂”,“恶卧”是说小孩子不好好睡觉,不是一般的“睡态不好”。因为“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床上地下已是雨水漫流,秋风秋雨冷飕飕,加上“布衾多年冷似铁”,陈年败絮,又硬又冷,小孩子怎么经受得了,那里能酣然入梦。他们在那里乱踢乱蹬,陈旧不堪的被里子也给蹬裂开了。诗人自从社会动乱以来,国家安危常燃烧着他的心,民生疾苦常煎熬着他的胸,使得他经常失眠。如今身在屋内,抬头见天;躺在床上,身边有水,眼看小儿都难入睡,自己又怎能合眼。抚事感时,万念交集,自然通宵不眠了。

写屋破雨漏的苦况,诗人取娇儿“恶卧”这一典型细节很有代表性。无知小儿原是嗜睡的,他们固然不知忧国念民,即就是风破茅屋,他们也是不知生活的艰辛的。可是现在却不好好睡觉,由此更可想知大人一定在那里唉声叹气,想得很多,很远。漫漫长夜,诗人横思纵想,千感万虑,最后归结为一点——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颠,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玻受冻死亦足!

一家处于风袭雨凌之中,诗人不拘于一家的寒暖,不囿于一己的哀乐,而大声疾呼拯天下寒士于凄风苦雨之中,救广大贫儒于水深火热之间,这种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放射着人道主义的灿烂光华。如前所述,诗人久经丧乱而到成都,劫后余生,对安定的环境自然十分珍惜。诗人得以筑成草堂是不容易的,对可以安居的草堂感情是很深厚的。这次台风袭击,将茅屋前的楠树也绐拔了。“虎倒龙颠委榛棘”,“草堂白此无颜色”,(《楠树为风雨所拔叹》)他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是很痛惜的。诗人在这种境遇之下毁了安身之所,不陷在个人的悲苦穷愁之中,而是想到“天下寒士”有风雨不动的广厦千万间,胸怀是多么开阔,思想是多么高尚。

处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诗人,目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惨痛现实,身受兵荒马乱的荼毒,备尝辗转流徙的苦味,他忧国忧民,多么希望改变现状哟;“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洗兵马》),“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更横索钱”(《昼梦》),“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蚕谷行》)。他希望省刑罚、薄税敛,可是却找不到使得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真正好办法。杜甫找不到救治社会的药方,徒有改造社会的愿望。他这种“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舍己为人的思想很是难能可贵,对于封建士大夫来说,无疑是进步的,应该予以肯定;这种人道主义思想,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自屈原以来文人创作的优良传统。

这首诗由叙事和抒情两大部分组成。诗的主旨全在篇尾的一段抒情,激情奔放如山呼啸,思想闪光似霓红丽天,可是诗人却从叙事入手,因事入情,借事抒情,抒情如水到渠成,孕足而娩。

叙事时径情顺连,由叙事到抒情,则逆义反联。叙事按风来、屋破、雨至、屋漏的顺序,依下午、傍晚、入夜、夜深的次第来写,随着时间的推移,风与雨的变化,写足了茅屋为秋风所破的苦况,一苦风卷茅草,二苦群童抢草,三苦屋漏雨湿,四苦通宵难眠。在苦之难熬的基础上,展开了联想,想到天下寒士如何才不苦。由自己的受寒,想到天下寒士;由自家的屋破,想到风雨不动的广厦,由一家的愁苦想到天下寒士的欢颜。这样写,联系自然,对比强烈,写出了新意,拓开了境界,使人感到诗人身居破屋之内,辗转床褥之上,却心游四海,胸怀八荒。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畅情酣,充分发挥了歌行体自然流丽的长处,对于擅长排律的杜甫说来,自然属于难得的佳作。这是因为内容决定了形式,表现狂风乱雨、茅飞屋漏等,如果孜孜以求对仗工整,斤斤计较声律的细密,则将束缚感情的宣泄。且杜甫入蜀之后,诗风也有所变化,社会生活促使诗人的世界观、艺术观起了变化。明代胡震亨就指出“千载仅有杜诗,千载仅有杜公诗遘耳”,“论杜诗者论於杜世与身所遘,而知天所以佐成其诗者实巧” (《唐音癸签》)卷二十五)也就是说有如此生活才有如此之诗。这种明白如话的语言,如脱口而出,无丹铅之色,无扭捏之态,无矫饰之音,白描式的勾勒,形象逼真,动人心魄;加之语句参差错落,基本七言,间之以短的二言,长的九言、十一言,在慢声中有顿挫,有助于跌宕起伏的感情表达,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人道主义胸怀,一向为人所称道,因而此诗曾被誉为富于人民性的优秀篇章。而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却认为杜甫“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统治阶级的立场,而为地主阶级、统治阶级服务的”,谈不上有什么人民性。那么,究竟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人民性问题,现在谈谈我们的看法。

郭老认为衡量古代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主要就是看作者是否站到人民的立场和表现了人民的感情。杜甫的这首诗中“贫穷人的孩子被骂为‘盗贼’, 自己的孩子却是“娇儿”;“诗中所说的分明是‘寒士’,是在为没有功名的或者有功名而无富贵的读书人打算,怎么能够扩大为‘民’或‘人民’呢?”我们认为这种对诗的分析不切合实际,这种观点也难以成立。

先谈“他骂贫穷的孩子为‘盗贼’的问题。秋风破茅屋,把茅草吹得到处乱撒,一群邻村儿童乘风抢草,诗人写道“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这一段风中夺茅的描写,虽然用了“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其词面虽带有贬意的语言,可是其中的感情,全出于“惜茅”,而非源于“恨童”。是意在表现诗人爱茅如命的心情,而非诬蔑群童“为盗贼”的行为。诗人经过较长时间地集资,惨淡经营而成的草堂,一旦毁于台风之下是很痛心的。大风把茅屋上的草吹得到处乱飞,诗人想要收集,犹如火后拾炭;何况风还在刮,草还在飞,他又能抓回多少呢!用“公然抱茅入竹去”的那些矫健灵活的小孩子和他那“唇焦口燥呼不得”的衰老乏力的形象一对比,也就更加突显了诗人与茅屋的感情。因此诗人“归来倚杖自叹息”,就不纯然悲叹世风日下,风俗不淳,而是一叹无情的天公毁了他的安身之所,二叹无知的群童不明他的苦衷,三叹无力衰翁难以重振家业。诗的这部分描写,是风破茅屋后情节的自然延伸,也为屋上无茅而漏雨作铺垫,更为最后翻跌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愿望预设了对比条件。我们解诗时决不可浅看字面轻为诠释,刘勰讲:“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文心雕龙.知音》)“忍能对面为盗贼”,不可轻解为“好忍心呵,当我面就做强盗。” (郭老的译文) “忍能”是“竟能”的意思,“为盗贼”也只是“抢夺”之意。这和“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新安吏》),“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 (《陪章留后侍御(彝)宴南楼》)等诗中的“贼”、“寇盗”含意不能等同。至于说称自家的小孩子为“娇儿”,同样是为了显示屋破后的苦况。疼爱的孩子不愿意睡觉,是因了“布衾多年冷似铁”,陈年老絮,又硬又冷,加之“床头屋漏无干处”,雨湿后更难安睡,把被里子都蹬裂开来了。本是希望娇儿早早入睡,可是又无法安眠,这不更显得屋破雨漏的苦不堪言吗?因此,不要只从“盗贼”、 “娇儿”的字面上看,就判定诗的内在感情。当然诗人对于抢茅草的群童和自家的孩子,因关系有亲琉之别,具体情况又有利害得失,自然感情上也不是一视同仁的,更不会爱邻村群童胜过了自家子女。对于封建士大大来说,我们也不应作这种苛求。

再谈他所要“庇”的“寒士’’的问题。郭老因为先给杜甫定了地主阶级意识,因而也就认定寒士是“没有功名富贵的或者有功名而无富贵的读书人”。其实“寒士”也就是指贫穷的人。《南史·刘祥传》:“彦回曰,寒士不逊。祥曰:不能杀袁刘,安能免寒士。”这里的寒土,就是指贫微之人。再说,即使寒士是指未得功名富贵的读书人,又怎么不可以归为“民”和“人民”呢?封建社会中也决不只有农民才称之为人民的, “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这里有详细的解答

如果无法浏览内容,请多试几次。这里有详细的解答

如果无法浏览内容,请多试几次。这里有详细的解答

如果无法浏览内容,请多试几次。这里有详细的解答

如果无法浏览内容,请多试几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哪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韵义】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评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

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

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

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

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风袭无安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风袭无安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地址:http://go-okai.com/a/27276.html

最后编辑于:2023/01/31作者:自主招生学校

体育大生意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