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菲克申请破产!导致其破产的原因是什么?
公司自身经营不善。
近年来广汽菲克合资公司解体,随着车市增速持续下滑、汽车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广汽菲克合资公司解体,国内乘用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发展越发受限。为了扭转颓势从而获得更多份额和市场空间,各大车企纷纷推出了多款新车型来巩固其市场地位与份额。
广汽集团在车市低迷时期,遭遇了什么广汽菲克合资公司解体?
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五条规定广汽菲克合资公司解体:企业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时,可以进行破产清算。其中旗下3家公司营业收入下降23.46%,净利润亏损3.79亿元。 这也是导致广汽菲克破产的原因之一。
导致广汽菲克出现巨额亏损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广汽菲克的经营状况不佳,营收和净利润都呈现大幅下滑,很难支撑起持续的资金投入。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其面临着经营危机,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汽车企业,在国内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广汽菲克自身的问题也很严重,首先是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车企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目前来看,国内大多数汽车品牌只能在小型车市场上生存,而小型车又主要针对三四线城市人群消费。因此销量不佳的广汽菲克已经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营。除此之外,广汽集团为了节约成本削减开支而选择减少人员投入。但如今来看这些举措对于广汽来说却显得不够合理且有效。所以广汽集团最终选择向法院申请破产。
汽车行业的颓势
在整个汽车行业面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以及疫情影响导致汽车市场环境低迷的情况下,对广汽集团来讲可谓是雪上加霜。而且由于旗下多家车企处于亏损状态,这也意味着后续这些车企也很难继续发展下去了。所以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企业更应该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不断创新产品来抢占市场份额。
曲终人散 广汽菲克退市已成定局 数十万车主权益谁来保障?
事不关己的痛苦,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外人看来,广汽菲克员工面临的失业,不过是职业路上一场普通的离散,但对于身在其中的人而言,这次离职意味着他们与广汽菲克的诀别,永难相见。
广汽菲克的“离散告白”
7月18日,当东北地区最大的 汽车 博览会,正在长春如火如荼的进行时。
来自南方广汽集团的一则官宣消息,给盛夏的车市降了降温,官宣消息称:鉴于与Stellantis集团携手成立的合资企业广汽菲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从今年2月份以来,一直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双方共同决定终止该合资公司,有关资产减值已在广汽集团去年年度财务报告中进行了确认。目前,相关程序正在协商过程中。
同天,广汽菲克的另合作方Stellantis集团,也在其官网上发布了正式公告,称之前宣布的Stellantis集团与广汽集团合资企业广汽菲克多数股份的计划缺乏进展,Stellantis集团将采用轻资产方式在中国发展Jeep品牌,并与广汽集团协商终止本地合资企业。此后,Stellantis集团将专注于在中国分销Jeep品牌的进口 汽车 。此外,Stellantis集团将继续加强Jeep品牌在中国的产品供应,增强进口 汽车 电气化阵容。
双方在官宣消息中,表达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终止本地合资企业这件事,在各自的消息中都得到了实锤,也就意味着广汽菲克解散已成定局,Jeep品牌的本地化产品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目前,广汽菲克旗下仅有的Jeep品牌,从合资主流到销量末流,再到即将退市,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
“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种短时间内的鲜明对比,让太多越野车爱好者心内嘘唏。
此前,心有不甘的Stellantis集团,曾经尝试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在今年的1月27日,Stellantis集团曾在官网宣称,计划将自身在广汽菲克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但广汽集团却未认可这种调整股比的行为。
从之前的种种态度来看,广汽集团对于这次离散,态度更为决绝。
广汽菲克的坦途与穷途
再亮的光环,也永远无法照亮失败者的穷途。
曾经的广汽菲克,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自从2015年正式国产化后,广汽菲克相继推出Jeep指南者、自由光、自由侠等SUV车型,两年的奋斗,让广汽菲克收获满满,在2017年,广汽菲克销量超过了22.2万辆,相比2016年增长了57%,Jeep品牌的头上,闪亮着让人艳羡的光环。
时间闪过2018年,国内SUV市场竞争愈加激烈,Jeep品牌的产品由于质量存在不足,而且在售后服务环节,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销量狂跌近10万辆,下滑到12.5万辆,也是从2018年起,广汽菲克开走下坡路,并从此一蹶不振,到2020年,其净资产跌落到-3.31亿元,三年亏损了近50亿元,成为广汽集团最大的“负资产”。
2021年,全年销量2.04万辆,2022年上半年销量更是跌至1861辆,最惨淡的三月份,全国销量为1辆,退无可退。
目前,广汽菲克生产已处于全面停滞状态。
如今,再亮的光环,也无法照亮广汽菲克的穷途,公司解散已经成为唯一的命运。
数十万车主的权益谁来保障
车市中风云变化,聚散分合原本该习以为常,再轰烈地诞生与消亡,对于旁观者而言,不过是茶余酒后的谈资,但对于那些消失或即将消失品牌的车主而言,心情就没有那么轻松,合资公司解散,那产后的售后谁来保障?
从目前的消息看,广汽菲克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全球工厂已经正式转交广汽埃安,并可能改造成广汽埃安的第二工厂,而且湖南长沙工厂大抵也是会迎来相同的命运,没有了生产厂家,那售后的配件是否会断供?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断供的情况不会发生,Jeep的配件供应商,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保持配件的供应,而售后作为 汽车 市场的一块大蛋糕,车企也不会轻易地舍弃,所以车主们不用担心车辆的维修问题。
举例说,2022年4月,广汽本田及广汽讴歌在官网发布消息,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讴歌的现有产品,广汽本田相关渠道继续为广汽讴歌车主提供尊荣服务,始终保障车主权益。
同样,广汽菲克旗下,Jeep车主同样也会找到维修保养的场地。
但是,维修的成本是否会增高,服务的质量是否有保障,这个就要看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的态度,没有了销量作为约束,售后或许成为一匹不受控制的野马。
[img]
广汽菲克将申请破产,边缘合资品牌退场会成常态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来越多广汽菲克合资公司解体的品牌在之前的时候还是很可以的,但是在最近已经开始逐渐的消失,在网上也是一个关于边缘品牌破产的话题。
事情经过
广汽菲克在前一段时间和广汽集团stellantis一同宣布了批准的这一项决议就是广汽菲克在亏损的状况下,申请破产。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虽然有点可惜,但是已经没有办法去逆转了。
有关于stellantis 等一些态度。
这个品牌也表示,将继续为中国和现有未来的Jeep品牌客户提供服务。
根据所发布出来新闻呢,主要是因为广汽菲克现在的自己没有办法去拯救自己,而且负债金额已经高达了8,000,000,000。亏损率高达110%。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逐渐退场广汽菲克合资公司解体?
第一个呢,就是因为广汽菲克合资公司解体我们国内的自主品牌越来越多,而且广汽菲克合资公司解体他们做得确实是不错,而且他能够更加懂得广汽菲克合资公司解体我们消费者的一个心理像合资品牌,它的价格本身就是比较便宜。对于很多人想去买车来说,这种品牌比较便宜,而且还是嗯不错,成为了自己现在的一个需求性。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逐渐在变化,他们现有的一些技术没有办法,满足市场,所以边缘合资品牌的退场已经逐渐成为了常态。
而这个品牌的破产,其实也更多的是为很多的品牌,敲响了警钟处于这样事情的品牌,不仅仅只有一家因为这两年受很多问题的影响,他们的处境也非常的困难,只可能说是尽可能的让自己好受一些。但是最后也想和大家说的是在买车的时候一定要理智对待还是要看你自己的需求,不要去过度的去给品牌带上有色眼镜。
广汽菲克谢幕 Jeep在中国还能走多远?
易车原创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10月31日,一则广汽菲克破产申请的消息空降热搜,国产Jeep再一次退出中国舞台。
但Jeep在中国的故事并未完结,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实地探店:Jeep现状如何?
在正式官宣进入破产的第二天,笔者走进了位于广州的某家广汽菲克4S店。放眼偌大的展厅,牧马人成为全场唯一的商品,销售顾问也寥寥无几。
其中一位销售顾问表现佛系地向我回应:“现在店里就只有牧马人在卖了,今年开始陆续没有卖国产车。”
相隔不到30公里的另一家4S店仍在积极营业,双11促销如火如荼,似乎未受负面消息影响。
国产车方面,仅剩一台指南者试驾车在售,大约优惠2-3万元左右。
至于进口车方面,则有牧马人、大切诺基、角斗士在售。其中,作为主销车型的大切诺基优惠最高达到2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花30多万就能买到一台V6的纯进口中大型SUV。
类似的割肉大甩卖在国内比比皆是。
虽然是清库存大甩卖,但消费者对售后维修无需太过担忧。据销售介绍,他们未来还会继续开展进口车业务和售后服务,车主可以继续在此完成售后服务。
只是国产所带来的高光时刻已不复存在。彼时,指南者、自由光、自由侠、大指挥官、大切诺基等数款进口与国产车型同场售卖。
全国整年销量最高可达20万多辆,“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的广告语人尽皆知。
如今,让广汽菲克高调重回大众视线的却是一纸破产申请。这样的结局对双方而言,除了惋惜之外,更多是释然。
今年初,Stellantis集团单方面宣告想将广汽菲克的合资股比提升至75%,随即广汽集团隔空否认,为本来就在苟延残喘的广汽菲克埋下破裂的导火线。
自此,广汽菲克几乎处于停产状态,2月产量35辆,3月、5月产销均为1辆,4月、6月产销均为0。位于广州的工厂已被广汽埃安接手,改造成埃安第二工厂;剩下的长沙工厂传闻也将被比亚迪或零跑接盘。
伴随低迷产销数据而来的还有债台高筑,截至2022年6月30日,广汽菲克资产总额为76.57亿元,负债总额为81.8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07%。
7月18日,Stellantis再次发通告,称鉴于广汽菲克的现状,正与广汽协商解散广汽菲克的合资工厂,Jeep将会采用轻资产的方式,继续在中国发展。
如其相互纠缠,不如分手各自安好,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广汽集团丢掉了“烫手山芋”,Jeep则自立门户,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只是中国汽车格局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Jeep作为孤勇者又能否在中国东山再起?
留给Jeep的空间愈发狭窄
时间回到1983年,北京汽车与Jeep当时所属的AMC(美国汽车公司)签署了“北京吉普”的经营合同,成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整车企业。
这是Jeep在中国的第一次机遇,恰逢中国汽车萌芽的时期。大切诺基率先以CKD组装下线,在当时只有上海、红旗牌以及苏联汽车的中国迅速走红,早早打开了品牌认知。
后来克莱斯勒被戴姆勒-奔驰合并,2002年北京吉普的合资主体变成北京奔驰,结束了第一次国产的历史。
再到2014年,克莱斯勒被菲亚特集团收购。次年,广汽菲亚特顺势将引入Jeep品牌国产化,并且更名为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
Jeep的这一次机遇上了中国SUV的黄金发展周期。首款国产车型自由光售价相比起进口版下降40%左右,大大拉近了与国民的距离,上市不到一年销量就突破1万台。
2016年,广汽菲克Jeep品牌全年的累计销量突破12万;2017年,全年销量再攀上一个新台阶,达到20万辆。
但风光不过三年,2018年,Jeep品牌因出现“烧机油”问题被“央视315晚会”点名,随后一直走急坡路。2018-2021年,广汽菲克销量分别为12.52万辆、7.39万辆、4.05万辆、2.01万辆。
Jeep的成与败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缘由,成在于抓住历史机遇,通过国产拉下身段获得红利。败在于产品更新缓慢,叠加质量危机,跟不上时代列车的快节奏。
这不禁会让人对Jeep的未来产生疑惑,当进口后价格优势丧失,品牌形象需要重塑,难道靠越野情怀贩卖信仰?还是靠现在的降价打折换销量?
显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这两年,自主品牌纷纷挖掘越野车市场,坦克出圈初尝网红滋味,东风猛士、a class="75ab-89e2-023b-13d3 hidden" href="" title="比亚迪" data-keyType="MasterBrand" data-id="15" target="_b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