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后起泡是正常反应。
三伏灸也称“发泡灸”,有8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贴药部位出现小水泡,大多数人在三天之内就消退了。这是正常现象,这说明药物正在起效,一般两至三天让药物自然吸收后就会消退。个别病人皮肤嫩,或者对药物敏感,会有烫伤疼痛、瘙痒的感觉,持续时间会比大多数人长,小部分人对皮肤的灼热、瘙痒的疼痛忍受不了,需要到医院就诊。
2 三伏灸后起泡怎么处理一定保护水泡处薄薄的表皮:这层皮肤极其重要,它可以防止感染和促进皮肤痊愈,千万小心不要在洗浴或者日常生活中挤压、擦破皮肤。
当然,大家也选择去除水泡中的积液,但要采用消毒液常规消毒,用注射器抽出水泡中的积液或者用消毒后的针刺破水泡把积液轻轻挤出。之后要继续防止皮肤破,等皮肤干燥形成硬痂。几天后硬痂自行脱落就完全好了。
如果不慎擦破表皮露出创面,要到医院请医生处理,对创面用0.1%碘伏消毒,或用医用油纱条覆盖也可以,同时防止患处的新皮肤被日晒。
3 常见艾灸调理好转反应与排寒湿有关的反应
灸花——是由于湿气、寒气重,经络不通而造成的大的或小的水泡,是身体里病邪往外发的表现,灸花就是邪气外排的通道。
艾灸时盘下有水珠,体内湿邪重;
打喷嚏,流清鼻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等反应;
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
胃肠部出现咕咕响,腹泻拉肚子。
与排风邪有关的反应
艾灸时或艾灸后施灸部位出现瘙痒
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
多以咳吐、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粘稠大便,女性带下增多等反应。
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
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等反应。
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
①瘀阻胃肠则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
②瘀阻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
③瘀阻于胞宫的多随经血或带下外排,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与睡眠有关的反应
①气血虚弱体质、痰湿体质、体内湿气重的灸后易出现酸软嗜睡;
②阴虚体质、艾灸时间太晚、湿热体质艾灸后易出现失眠。
痹症艾灸后反应
走窜痛,酸麻胀痛更明显。
与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
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或尿道、肛门火烫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