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打得很艰难?
第一次车臣战争发生于1994-1996年,是俄罗斯与车臣武装分子之间的一次军事冲突。
第一次车臣战争给俄军带来严重的伤亡代价。根据官方数字,俄军死亡人数为3826人,伤者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踪。此外,此次战争亦导致超过10万平民死亡,大量设施遭严重破坏。在此后3年,尽管车臣仍为俄罗斯共同体的其中一员,但实质上却享有事实独立(de facto independence)。
第一次车臣战争(1994年——1996年)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之一,位于北高加索地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车臣富产石油,又是通往中亚各地油气管道和铁路运输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人口120多万,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与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不论在种族及文化都大有不同,也正因此,此后车臣闹独立的人士层出不穷。1991年10月杜达耶夫当选车臣总统,并于1995年1月宣布车臣脱离俄罗斯联邦,成立独立的车臣共和国,由此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车臣危机。由于杜达耶夫在车臣奉行与俄联邦中央相对抗的政策,并招兵买马,成立自己的武装。
战争过程
1994年12月,俄罗斯政府为了阻止车臣匪帮的分裂活动出兵车臣,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自1994年12月战争爆发到1996年2月俄军撤出车臣,俄军阵亡3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损失飞机5架,作战直升机8架,坦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斗车和装甲侦察车500余辆;车臣武装分子死亡15000人,受伤、被俘40000人。而西方估计俄军的死亡人数超过万人。而对于俄罗斯最惨痛的失败是大规模军事行动未能达到目的,为以后连年的恐怖活动埋下祸根。
攻打格罗兹尼
攻打格罗兹尼时,俄军与杜达耶夫分子展开巷战,战线拉得过长,有时俄军和车臣武装之间的距离仅有几十米,此时俄军航空兵提供火力支援时,对飞行员和航行引导员的瞄准轰炸精度要求特别高。实战结果令人遗憾,据参加过格罗兹尼攻夺战的俄军空降兵和步兵讲,由于瞄准误差较大,引导不准,多次发生误炸事件,已被俄军完全攻占的楼房经常遭到已方航空兵航弹和无控火箭弹的袭击,损失较大。尽管如此,俄军航空兵还是在攻占格罗兹尼的战役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炸毁通道
1995年1月初,苏-24轰炸机发射KAB-1500L激光制导航弹,一举摧毁了阿尔贡河上通往格罗兹尼东郊的两座公路大桥,车匪一直通过这些桥梁向战事地区运送预备队。摄像控制数据表明这种激光制导航弹精确度较高,轰炸效果非常好。高精武器的使用保障俄军航空兵在较差气象条件下,对车匪火力点、装甲设备等小型目标乃至格罗兹尼市内设施不断实施精确打击。为保障战区夜间侦察,图-22M3还向格罗兹尼上空定时投掷照明弹,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压制了杜达耶夫匪帮小股颠覆队夜间在俄军后方的破坏活动。
精确打击的典范
此间,俄空军航空兵最成功的精确打击战例是对格罗兹尼市防御中心、杜达耶夫总统府的轰炸。在格罗兹尼攻夺战打响之初,俄军本想保持城内基础设施的完整,特别是总统府,但在付出血的代价后终于明白,要想不费吹灰之力攻占车臣首府是绝对不可能的,俄军被迫与车匪展开残酷的巷战,攻占每一幢楼房,每一个街区,逐步推进,此时,摧毁非法武装总指挥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俄联邦部队攻入格罗兹尼市中心之前,航空兵开始对车臣总统府实施毁灭性的精确打击。
总统府是原苏共格罗兹尼州委办公大楼,由于地处高加索地震多发带,楼房建造得非常坚固,抗震性能较强,里面潜藏了500名武装分子。俄军炮兵对其实施的火力轰炸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决定动用空军战机,使用能摧毁钢筋水泥掩体的BETAB-500航弹和S-24重型无控火箭弹。1995年1月17-18日,只要天气状况有所好转,适宜战斗飞行,俄军强击机就开始对总统府实施轰炸,结果准确命中了楼房下面杜达耶夫的地下指挥掩体,杜达耶夫本人当时在市外,逃过一劫,后来在山区使用卫星电话通信时,信号被俄军截获,等候在空中的1架苏-25强击机发射1枚精确制导炸弹,杜达耶夫被当场炸死。
转折点
俄军没有公布轰炸车臣总统府时的车匪具体伤亡数字,不过,伤亡不会太小,仅地下掩体内就至少有130名车匪被炸死。更重要的是,空袭总统府对车匪负隅顽抗的心理造成了沉重打击,俄军截获的无线电通信内容表明,在总统府内据守顽抗的武装分子开始慌乱,很快不战而退,仅留几个狙击手把守,企图施放冷枪,与俄军同归于尽。
1995年1月19日,格罗兹尼攻夺战迎来了重大转折点,俄军第20伏尔加格勒近卫师侦察营攻占了总统府,消灭了潜伏的狙击手。杜达耶夫分子撤离市中心,在所谓的“防御后方”,即格罗兹尼南部和东南部、卡塔亚马和黑河巩固防御地区,继续顽抗,但士气已明显低落。在格罗兹尼米努特卡广场地区集结的车臣非法武遭到俄军一系列火炮和空袭,杜达耶夫分子主力开始撤离车臣首府,逃往南部山区。为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战机,俄空军前线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控制了车匪企图从格罗兹尼突围、逃离的公路,共摧毁车匪2辆装甲运输车、50多辆运送武装分子的卡车和汽车。
在地面部队攻占北格罗兹尼机场之后,俄陆军直升机部队立即开始在此机场部署。1995年1月18日,俄军第一架军用运输飞机在此机场着陆,从1995年2月初开始,机场进入完全工作状态。
当然,俄军航空兵的战斗行动并不局限于格罗兹尼。1995年1月25日,18架苏-25强击机摧毁了杜达耶夫分子在巴穆特西北俄战略火箭军原洲际弹道导弹阵地4个发射井内的地下弹药和军事物资仓库。阿尔什德村北另外一个大型弹药库也被俄军苏-25战机摧毁,车臣武装分子有生力量和装甲设备在沙利镇的集结地也遭到空袭。
航空兵的黑暗之日
不过,对陆航兵直升机飞行员来说,1995年1月25日也是最为黑暗的一天,当天2架米-24直升机在战斗中被击落,2名飞行员遇难。
俄空军战机成功地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损失,12架强击机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中,都只是受到不同程度的战斗损伤,最后全部安全返回机场,其中1架飞机稳定仪被击中,另外1架战机的一台发动机被击中,其余飞机都是被子弹或炮弹击中。1995年2月3日,首次遭受人员伤亡,1架苏-24轰炸机在浓雾中低空飞行,不慎撞在切尔夫列纳亚车站东南的山上,机毁人亡,事故原因可能是机载导航系统故障。1995年2月4日,在对车臣-阿乌拉居民点以南2公里处的车匪支撑点进行打击时,1架苏-25强击机被车匪“石勒喀”防空系统火力击落,飞行员巴伊罗夫少校成功弹射,其后命运不详,极有可能在着陆后就被武装分子当场打死。
1995年2月6日,俄联邦部队强渡孙扎河,几乎没遇到抵抗,很快肃清了“防御后方”的武装分子。在攻打车匪在格罗兹尼市最后抵抗中心的战斗中,俄军积极使用航空兵部队,对黑河和卡塔亚马巩固防御地区实施猛烈的轰炸,特别是在黑河地区,车匪有较强的防空掩护。为避免损失,陆航兵直升机首次使用此前作战条令中未曾规定的战术:在飞机处于上仰状态时发射S-24型无控火箭弹,导弹射程增加到6-7公里,在杜达耶夫分子防空兵器杀伤区域外实施攻击。当然,使用这种战术会降低命中精度,但在对地面目标实施打击时,弹药命中精度还是非常令人满意。之后,陆航兵开始广泛使用这种战术。
突袭的风险
空军前线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通常联合行动,执行战斗任务。1995年2月10日,11架米-24直升机和6架苏-25强击机对车匪在黑河巩固防御地区的工事实施系列打击,陆军直升机不仅攻击事先选定的目标,应地面部队呼叫轰炸临时目标,还自由猎杀敌方各种目标。类似突袭风险较大,因为猎杀行动通常要在敌占领土上空进行,如在古杰尔梅斯地区的行动中,米-24中队3次单独搜索和消灭目标,前两次非常成功,摧毁了1辆装甲运输车、1套自行防空火炮系统、1个弹药库,但在第三次行动时,已有防备的武装分子进行反击,3架直升机被车匪ZU-23高炮和轻武器密集火力击中,严重受损,其中1架在俄军阵地上紧急迫降,后因损伤过大无法维修而提前退役,幸运的是,没有遭受人员伤亡。
暂时平静的局势
1995年3月初,俄军完全解放了格罗兹尼市及其郊区,把武装分子赶到了南部山区,迎来了暂时的平静局势,可以对前期战斗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从1994年12月1日到1995年3月17日,俄空军航空兵在车臣共摧毁敌方265架教练战斗机、3架直升机、20辆坦克、25辆装甲运输车、6套自行防空系统、10门火炮、130多辆军用汽车,炸毁7座桥梁、数个弹药库、几个燃滑油料和弹药库以及其他军事目标。此间,俄空军共有2架战机坠毁,14架战机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中受到战斗损伤,所有受损战机经过维修后全部重返战斗行列。俄陆军航空兵在1995年6月中旬前的主动战事阶段内,也消灭了敌方大量目标,同时也遭受了较大损失,仅在前3个月内就彻底损失了5架直升机(2架米-8、3架米-24),9名飞行员牺牲。
1995年3月6日至1995年3月20日期间,车臣局势相对平静。已攻占格罗兹尼的俄军部队推进到阿尔贡市附近要冲,但是,俄军没有乘胜追击,及时攻下阿尔贡,反而试图与杜达耶夫分子进行谈判。俄当局很快明白过来,武装分子根本没有和谈诚意,只是利用谈判时间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重新部署,巩固防御阵地。俄联邦部队北高加索集群司令部预见到双方随时可能重新开战,随即加强了车臣及其附近边界地区的力量,部署在莫兹多克、别斯兰、北格罗兹尼机场的陆航兵直升机数量从55架增加到了105架,其中米-24武装直升机占了52架。
突击
为阻止车匪补充预备队人员,增强实力,俄空军前线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对杜达耶夫分子在沙利、阿塔吉、梅斯克尔-尤尔特、沙阿米-尤尔特地区的集结地多次实施导弹和炸弹袭击。1995年3月21日夜,俄军发动攻势,当晚,北方集群摩步兵和海军陆战队团团包围了阿尔贡市。1995年3月22日,车臣武装分子在坦克掩护下企图从沙利和古杰尔梅斯方向解除俄军对阿尔贡市的包围,俄空军强击机和陆航兵武装直升机随即起飞参战,发射“强击”制导导弹摧毁车匪9辆坦克和装甲车,发射S-8无控火箭弹大量杀伤车匪步兵。杜达耶夫分子遭受较大伤亡,无力与俄军正面对抗,纷纷逃离。1995年3月23日,俄军解放阿尔贡市。1995年3月30日,俄军解放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
与攻打格罗兹尼不同,在解放阿尔贡和古杰尔梅斯时,俄军航空兵的行动没有对城市造成较大破坏,仅对市郊车匪火力支撑点和装甲设备阵地实施精确打击,杜达耶夫分子也很明智地放弃顽抗,放弃可能会造成较大伤亡的巷战战术,几乎没有抵抗就撤到山区,化整为零,从事偷袭活动。
1995年3月31日,俄联邦部队经过激烈战斗,攻占沙利市,车匪在此部署的1个坦克团主力被基本消灭,为避免平民伤亡,俄军攻城时未使用航空兵。
1995年4月的改善
进入1995年4月,车臣上空的气象状况改善了许多,冬天的浓雾开始散去,大部分时间都是明天,太阳高照,俄军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可以大显身手了。1995年4月8-9日,陆航兵武装直升机对杜达耶夫匪帮阿布哈兹营在萨马什基村东南森林地带的巩固防御阵地实施密集打击。1995年4月中旬,俄军对750-1000名武装分子据守的巴穆特村发动猛烈攻势,车匪装备精良,有装甲运输车、野炮、迫击炮,战斗比较残酷。1995年4月15日,俄军对该村的第一次冲锋未能成功,参与强攻的部队遭到占据制高点的武装分子疯狂反击,被迫撤退。1995年4月17日,陆航兵和前线航空兵开始对车匪在巴穆特村内及其附近的火力点和支撑点实施轰炸,车匪遭到较大损失,放弃顽抗,逃往山中。18日,俄联邦部队占领巴穆特村,当地长老与俄军指挥官进行谈判,保障再不允许非法武装分子进入山村,俄军随即撤离该村。
新战术带来新局势
从沙利和巴穆特战役中,可以发现俄军航空兵新的战斗使用特点:尽量减少航空兵的战斗参与,力图避免无辜平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面部队通常在航空兵未对攻击目标实施预先打击的情况下发动进攻,仅在遭到顽抗后才会呼叫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提供火力支援。不过,这种新的作战实践虽然明显减少了平民的伤亡,却增加了俄军损失,是以俄军士兵鲜血为代价的。1995年5月底,当主要战事转移到人烟相对稀少的山区后,俄军才放弃这种战术,重新加大航空兵的战斗使用力度。
经过1995年4月份的战斗,俄军确立了对大高加索山脉下车臣所有平原地区的控制。1995年4月26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宣布为庆祝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暂停在车臣境内使用武力,停火期限为1995年4月28日至1995年5月12日。
与此前谈判停火时一样,杜达耶夫分子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喘息之机补充力量,巩固阵地,同时绝不放弃袭击俄军检察站和车队的机会。俄军也没有放松警惕,航空兵继续在车臣上空巡逻和侦察飞行。1995年4月30日,俄军航空兵在车臣东南吉利亚内村上空巡逻飞行时,遭到武装分子袭击,1架米-24直升机被高射机枪火力击中,飞行员使出浑身解数驾驶严重受损的直升机飞离车匪控制的地区,在达吉斯坦境内迫降,飞行员没有受伤,直升机彻底报废。此间第二起类似事件就没这么幸运了,1995年5月5日,2架苏-25强击机在别诺伊村上空巡逻飞行,萨拉别耶夫少校驾驶苏-25长机低空飞行越过一座山丘时,车匪在侧翼山坡处使用DSHK机枪突然袭击,子弹穿透了非装甲防护的座舱盖玻璃,飞行员被当场打死,飞机迅速垂直坠落,瞬间撞上地面。
停火时间
在俄军停火期间,杜达耶夫分子秘密向格罗兹尼地区调集大批部队,1995年5月14日,开始用迫击炮和无后座力炮对俄军占领的车臣首府进行狂轰滥炸,企图夺回格罗兹尼。俄军随即发起反击,15日,联邦部队在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击溃了来犯的武装分子。
特种兵突入
1995年5月15日,俄军向车臣山区纵深推进,发动大规模攻势,试图彻底击溃武装分子。俄军与车匪在沙托伊、维坚斯克、沙利、奥列霍沃、谢尔任-尤尔特、诺扎伊-尤尔特地区展开激战。车臣武装分子借助山势,顽固抵抗,千方百计阻止俄军攻势。为支援地面部队在沙托伊地区的攻势,俄军航空兵首次使用直升机向敌后空降特种部队分队。
战争升级
1995年5月下旬,俄军航空兵在车臣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战斗行动,苏-25强击机、米-24直升机、内卫部队米-8MT直升机对武装分子部署阵地和支撑点实施猛烈空袭,摧毁车匪的装甲 设备、弹药仓库、指挥所。苏-24M轰炸机大量使用KAB-500L、KAB-500KR激光和电视制导炸弹等高精武器,对车匪实施精确打击。1995年5月21日,1架苏-24M轰炸机在达古-博尔佐伊村西南发射1枚KAB-500KR制导航弹,一举摧毁一伙武装分子占据的楼房。1995年5月24日,1架苏-24M轰炸机在4000-5000米空中,在800-900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下,发射2枚KAB-500L制导航弹,直接命中目标,把佐内村南部一个山洞内的车匪秘密弹药库彻底摧毁。
陆航兵的新作用
此间,陆航兵直升机飞行员每天完成5-6架次战斗飞行任务,这种作战强度是俄军飞行员在二战以后任何一次军事冲突中从未经历过的。除对地面进攻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外,陆航兵直升机还积极参加旨在摧毁渗透到俄军后方的杜达耶夫分子恐怖颠覆活动队的战斗任务,1995年5月24日,就在这样一次行动中,1架米-24直升机在车臣-阿乌拉镇附近被击落,1名飞行员当场死亡。
围攻
武装分子撤退到车臣南部山区以后,把指挥所建在了韦杰诺村,俄军航空兵对韦杰诺村车匪指挥部的精确打击堪称经典。1995年5月28日,俄空军1架苏-24轰炸机发射1枚KAB-500制导航弹,准确命中车匪总部大楼左翼。1995年5月31日12点整,2架苏-24轰炸机再次实施空中打击,第一枚航弹彻底摧毁了总部大楼70米外的俱乐部大楼,杜达耶夫分子在那里安装了一台大功率无线电台,第二枚航弹把总部大楼夷为平地。另外两次精确打击分别摧毁了车匪在该村的特别处和警备处大楼。1995年5月31日,俄军苏-25强击机还对车匪在阿尔贡和维坚斯克峡谷内的阵地实施密集轰炸。
1995年6月1-2日,俄陆军部队从两个方向包围韦杰诺村,空降兵部队使用米-8直升机,在村后突降,切断车匪退路。1995年6月3日,俄军攻占车匪最后一个战略据点。韦杰诺战役结束后,车匪丧失了司令部和最后1辆重型装甲设备,统一指挥体系被打破,非法武装被分割在沙托伊、诺扎伊-尤尔特两个地区。
1995年6月4日,在攻打诺扎伊-尤尔特时,俄军又有1架米-24直升机被击落,飞行员卡尔波夫大尉、霍赫拉切夫中尉牺牲。1995年6月9日,武装分子又击落一架米-8运输直升机,马利科夫少校、谢格洛夫大尉遇难。
战争结果
1995年夏初,第一次车臣战争主要战事接近尾声。失去统一指挥的杜达耶夫军队被瓦解,逐渐变成各个独自为战的匪帮,相互之间无法协调行动,一些武装分子开始自愿上缴武器投降,车匪仅控制着车臣12个山区中心中的最后一个:沙托伊。
1995年6月11日,俄联邦部队开始攻打沙托伊,为配合地面部队攻势,米-8运输直升机在米-24武装直升机掩护下,向敌后空投战术空降兵。1995年6月12日,1架为空降兵运送武器和弹药的米-8直升机遭到车匪精心伪装的ZU-23高炮的攻击,直升机空中着火,飞行员奇迹般地驾驶直升机安全迫降,并在直升机爆炸前跑出危险区域,这架米-8直升机也成为陆航兵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损失的最后一架直升机。
1995年6月13日晚,俄军摩步兵和从天而降的空降兵团团包围了沙托伊,发起冲锋,陷入恐慌的车匪意识到顽抗已毫无意义,乘夜黑沿山路撤离。1995年6月14日,俄军攻占沙托伊,俄罗斯国旗高高升起。至此,第一次车臣战争主动战事基本结束,之后,俄军未再发动大规模战事,不过,追剿分散在山区的杜达耶夫军队残余、解除车匪武装的战斗又持续了1年的时间,1996年6月28日,叶利钦总统飞抵车臣,宣布战争结束,胜利属于俄罗斯。
历史影响
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后,车臣武装分子改变行动策略,采取游击战术,策划恐怖袭击,伺机东山再起,与俄军展开了猫和老鼠的死亡游戏,北高加索地区自此进入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前的非战非和状态。
[img]
北极熊之怒 俄格五日战争
北极熊之怒 俄格五日战争
2008年8月8日至12日发生的南奥塞梯战争令世界震惊。这场爆发在周末的闪电式战争由格鲁吉亚政府率先动手,目的是摧毁分离的南奥塞梯民兵武装,然而由于俄罗斯大军的介入,格鲁吉亚所取得的战果仅维持不到一天便灰飞烟灭,特别是自己苦心栽培的清一色美械王牌旅——第1机械化步兵旅近乎全军覆没,大批美式武器成为俄军的战利品。这无疑向世界证明,美国武装乃至美式训练并不意味着无敌于天下,俄罗斯武装力量依然拥有当年苏联红军势吞敌酋的强大实力与决心。
牛刀杀鸡 初战告捷 :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之所以敢于进攻得到俄维和部队保护的南奥塞梯,关键筹码是由美国一手包办的三个新式机械化步兵旅编练完成,尤其视为“近卫军”的第l旅齐装满员,而且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经历过战火的考验,旅长布尔卡纳泽早在去年12月就叫嚣光靠本旅实力就能快速拿下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请总统萨卡什维利到茨欣瓦利过元旦”。
随着军事实力的壮大,再加上美国支持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表态越来越坚定,萨卡什维利决心放手一搏。他明白,要想加入北约,就必须搬掉俄罗斯维和部队这块“绊脚石”,否则格鲁吉亚便不可能以一个“完整国家”身份加入北约。早在今年3月开始,格鲁吉亚总参谋部会同美国MPRI军事顾问公司制定了一项绝密行动,决心利用南奥塞梯边境冲突为掩护,采取闪电式的“恢复宪法秩序”行动,夺取南昌奥塞梯全境,进而迫使俄罗斯
8月7日,机会终于来了。当天深夜,由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三方人员组成的维和分队在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控制区交界的普里西遭到不明身份人员的伏击,令人惊奇的是,遇袭受伤的全是格方人员,而俄奥人员安然无恙,旋即第比利斯媒体群起攻击南奥塞梯武装人员制造摩擦。紧接着事态进一步扩大,格奥双方发生大规模炮击事件。深夜23时,萨卡什维利在国家电视台发表演讲,宣布全面反击南奥塞梯的“挑衅”,“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8日凌晨4时,全副美械装备的格军第1机械化步兵旅从哥里出发,由下辖的一个坦克营作为攻击先导,沿着科维莫一尼科吉公路直逼茨欣瓦利。为避免俄空军拦截,旅长布尔卡纳泽在最后关头放弃了用直升机载运特种兵夺占浅近纵深要隘的打算,因为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F-4E战斗机全歼满载埃及特种兵的直升机群的教训令他不敢越雷池一步。
部署在艾尔戈涅季和济奇的RM-70火箭炮群一刻不停地向茨欣瓦利投射弹药,炽热的火光和烟雾让朦胧的早晨更加难辨方向。在向茨欣瓦利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履带式车辆与轮式战车的行驶节奏不统一,略显陈旧的T-72B主战坦克常出现抛锚的情况,坐在“悍马”吉普车上指挥的布尔卡纳泽干脆命令:“谁要停下来,就把谁掀到路边去!”他很清楚,必须在俄国人反应过来之前,尽快打到茨欣瓦利城内,否则缺乏空中掩护的第1旅将死无葬身之地。在进攻发起的头三个小时里,由BTR-60/70装甲车搭载的步兵和由24辆捷克造“达娜”轮式自行火炮组成的独立炮兵营最先进抵茨欣瓦利郊区。
8月8日中午左右,格军第1旅几乎占据了茨欣瓦利四分之三的市区,尤其是位于阿尔戈维奇大街上的南奥塞梯总统府也被占领了,南奥塞梯总统爱德华·科科伊特率民兵抵抗无效后,从下水道逃走。然而,茨欣瓦利的巷战并没有结束,南奥塞梯民兵中的俄籍哥萨克人非常骁勇,他们与格军展开逐屋争夺,其小分队形式的“RPG猎杀组”摧毁了多辆T一72B坦克。尽管如此,11时40分,布尔卡纳泽还是用超高频波段电台向第比利斯报捷:“圣乔治旗(格鲁吉亚国旗)已在茨欣瓦利升起!”
布下口袋 奇袭俄军
也就在同一时刻,俄罗斯的反击也开始了。当天,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谴责格鲁吉亚发动的“种族清洗战争”,宣布在南奥塞梯进行“强制和平”,很快驻车臣和北奥塞梯的俄罗斯第58集团军迅速反应,军长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亲率第693摩步团及俄军总参情报总局(格鲁乌)直属第22独立特种任务旅赶赴茨欣瓦利东北的贾瓦镇,以解救困在城内的南奥塞梯民兵。与此同时,俄空军第4航空集团军也出动90余架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对茨欣瓦利以南的公路和部队集结点进行轰炸,同时罕见地派出图-22M3战略轰炸机空袭了格军出发地哥里,一座储藏有大批弹药的军火库被引爆。面对俄空军的猛烈轰炸,格军冷静还击,共击落4架俄军飞机,其中包括一架图一22M战略轰炸/侦察机
面对城内尚未肃清,城外强敌将至的战局,布尔卡纳泽除了将原来呆在哥里的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全抽调到茨欣瓦利,还暗中将24门“达娜”自行火炮拉到市郊的1134高地,试图用近战火力封锁俄军由北面入城的咽喉要道。
8月10日早上,赫鲁廖夫得到俄第4航空集团军的保证,后者的机群已将茨欣瓦利城内的格军消耗大半,残存的格鲁吉亚人已没有多少重武器了。赫鲁廖夫深信不疑,他打算不等主力装甲部队赶到,便用手头这些部队穿越格军火力网。他先派出侦察兵和BRDM-2轮式侦察车前出,去试探格军火力点,结果格军没有暴露1134高地上的炮兵阵地,只是用零星火力骚扰。没把对手放在眼里的赫鲁廖夫下定决心,提前发起对茨欣瓦利的总攻。
10日上午10时20分,作为第一梯队的俄军第693摩步团第无不胜1摩步营开始行动,纵队中包括30辆BMP-2步兵战车、3辆BTR-80轮式装甲车和2辆2S9自行迫榴炮,赫鲁廖夫就坐在其中一辆BTR-80装甲车内,随行的还有几位来自莫斯科的记者。在进城的最初几千米,赫鲁廖夫感觉情况有点不对劲,因为格军没有打来一发重磅炮弹,一些轻武器火力点也几乎没形成什么威胁。稍后的5分钟内,俄格两军总算全面交火,但强度不高,赫鲁廖夫开始怀疑格军是不是在引诱自己继续钻进圈套,但他并没有命令部队停下来。
当车队开始鱼贯开过塔马拉舍尼大桥时,1134高地上的格军“达娜”炮群终于轰鸣了。在格军前置炮兵哨和美国提供的炮兵侦察雷达的指引下,“达娜”自行火炮的头一轮齐射便摧毁了俄军车队首尾几辆装甲车。紧接着,“达娜”自行火炮调整射角,瞄准俄军车队中央密集射击,结果赫鲁廖夫的座车被一颗炮弹造成的气浪掀翻,一些炮弹碎片也打进车里,赫鲁廖夫左脚踝关节被划伤。俄军不得不冒死突围,途中又遭到格军埋伏的坦克部队狙击,好不容易才撤回出发地。
孤军奋战 身陷绝境
俄罗斯军人的性格是“睚眦必报”,尤其遭敌暗算后更是如此。从莫斯科赶到前线的俄陆军司令弗拉基米尔·博尔德列夫大将在电话问候赫鲁廖夫后,保证“严惩(格鲁吉亚)侵略分子”。到10日夜,俄军在茨欣瓦利投入的兵力已超过9000人,外加100余辆装甲车辆和自行火炮,第943火箭炮团的“飓风”火箭炮封锁了长15千米、宽4千米的哥里一列宁戈尼走廊,使茨欣瓦利战区的5000多名格鲁吉亚官兵陷入绝境,“回家无门”。
当闻知王牌旅情况不妙,格总统萨卡什维利一面呼吁美国外交帮助,实现就地停火,一面紧急从其他方向上抽调援军,但为时已晚。8月10日,格鲁吉亚另一个分离实体——阿布哈兹主动开辟“第二战场”,阿武装在炮火掩护下攻击了科多里峡谷的格军,并帮助俄黑海舰队陆战队夺取了格重要港口波季。美国战略空军的C-17运输机将在伊拉克执勤的格军第304机步旅官兵运回国,但他们却没有多少重武器,第1旅存亡绝续,就看他们自己了!
到11日上午,茨欣瓦利的战况趋白热化。格鲁吉亚最具战斗力的第1旅已成瓮中之鳖,旅长布尔卡纳泽将残存部队分配到阿尔戈维奇大街上的南奥塞梯总统府和阿恰别季、1134高地、萨拉布季等三个防御支撑点,其中总统府军事价值虽不大,但政治影响却不小,格军只有继续占领,才能向外显示茨欣瓦利并未易手。格军士兵隐蔽在数百栋建筑物里,利用俄军调整部署的短暂时间紧急加固阵地,并到处埋设地雷,设置陷阱。
茨欣瓦利的地形对俄军进行军事行动非常有利。首先,茨欣瓦利北部和东部有山脉环绕,炮兵对山下的城市具有优良的射击视角。其次,众多的格鲁吉亚军人奉命保卫防御支撑点,而防御支撑点与市区人口稠密区有段距离,地形更加开阔,俄军可以集中轰炸总统府及三个防御支撑点,最大限度地减少茨欣瓦利居民的伤亡。
8月11日,俄军对茨欣瓦利的总攻正式展开。俄军从茨欣瓦利东区直插阿尔戈维奇大街,目标指向总统府。面对俄军的强大攻势,格军借助建筑物拼命防守,双方的激烈战斗造成了重大的间接损害,包括茨欣瓦利医院、总统府、技术学校等建筑被夷为平地。格军手中的重型武器,如1134高地上的“达娜”自行火炮和当作街垒的T-72B坦克,基本上在俄军的轮番空中打击和火箭炮轰击中被摧毁。所以真正能够威胁到俄军坦克的只有格军的英国造“劳”80火箭筒和“短号”E型反坦克导弹,当然数量最多的还是苏联时代的RPG-7(40毫米)、RPG-18(64毫米)火箭筒及少量AT-4“塞子”反坦克导弹,些反坦克武器的静破甲深度都达到400毫米以上,都可对俄军坦克的侧翼形成威胁。其反坦克小组通常有4~6人,每个人分工明确。通常两人负责发射,两人负责填弹。假如是六人小组,另外两个人一般装备SA-14便携式防空导弹,以对付俄军直升机的近接支援。格军的反坦克小组给俄军坦克的进攻制造了麻烦,由于城内道路狭窄,俄装甲车辆多次拥堵道路,使俄军装甲纵队的移动非常缓慢。由于指挥混乱,俄军甚至出现自相残杀的闹剧。11日下午14时左右,俄军两个打头阵的坦克纵队行进在两支平行公路上,误把对方当成敌人,相互之间开始炮击。
针对格军顽抗,俄军迅速改变战术,调整机械化部队队形。俄军先用架在BMD-l伞兵战车上的双管23毫米机关炮对格军可能活动的阵地进行高密度扫射。这些机关炮原本是用于防空作战,但经过战地改装,可以旋转至最大仰角,瞄准建筑物的高层进行火力压制,它能以2 000发/分钟的射速穿透大多数建筑物。机关炮扫射完毕后,俄军就使用BMP-l )
战车上的AT-3反坦克导弹对敌实施精确打击,这种战术收到很好效果。
为应对这些武器,接受过美国顾问训练的格军往往选择近距离战斗,俄军则大量部署步兵近距离保护坦克,甚至专门成立突击队来对付格军的反坦克小组。一个小组通常有10人组成,包括一个狙击手,一个观察手组成的狙击小组和装备“什米尔”火箭筒的5人突击组。于是,茨欣瓦利街头经常出现格军企图袭击俄方坦克时反被俄军追杀的场面。
进攻中,为防止格军射手进行有效瞄准,俄军的T-72坦克和BMP-2战车大量释放烟幕,但烟幕同样也遮盖了俄军前线指挥官的手势和手臂信号,并且干扰了坦克驾驶员的视线,因而降低了俄军坦克部队推进的速度和进攻的节奏。为了弥补缺陷,俄军使用迫击炮作为压制性火力。迫击炮因为发射角大,可以在高楼林立的地区使用,因而受到青睐。然而俄军步兵编制中使用的81毫米迫击炮通常无法穿透现代建筑物的屋顶,使它的效能大打折扣。
至12日凌晨,在进行了艰苦的巷战后,格军第1机械化步兵旅受到重创,俄军控制了总统府和阿恰别季,但尚未拿下1134高地,俄军遂派出另一支攻击部队朝东北方向进攻,切断1134高地与萨拉布季的联系,但格军的殊死抵抗阻滞了他们的进攻。尽管攻击没有达到预定目的,但俄军显示了能对格军进行系统打击的决心和能力。此时格军第1机械化步兵旅的处境已经极其危急,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放下武器 净身而退
经过国际斡旋,在达到既定政治和军事目的后,8月12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结束在南奥塞梯进行的“强制和平”行动,并宣布“(格鲁吉亚)侵略者的武装力量已被瓦解”。当消息传到茨欣瓦利时,俄军前敌总指挥,第58集团军副司令库拉赫梅托夫少将向困在萨拉布季的格军第1旅旅长布尔卡纳泽发出战场通牒:要么放下武器,从俄奥军队开放的“生命通道”撤回第比利斯,要么等待被完全消灭。在权衡再三后,布尔卡纳泽最终选择了撤退。
当身穿美国海军陆战队作训服的格鲁吉亚军人灰头土脸地走出工事时,狂喜的俄军士兵和南奥塞梯人纷纷朝天鸣枪,有的劫后余生的茨欣瓦利居民试图抓住格鲁吉亚士兵进行殴打,但被俄军制止。据俄军副总参谋长诺戈维岑上将宣布,在茨欣瓦利争夺战中,号称精锐的格鲁吉亚第1步兵旅基本丧失战斗力,俄军共缴获65辆坦克,缴获数十辆装甲车,外加大量高射炮、自行火炮等,这几乎是格鲁吉亚重型装备的家底。事实上在俄军的打击下,格鲁吉亚军队已经完全失去了再对南奥塞梯发动进攻的能力。荣归故地的南奥塞梯总统爱德华·科科伊特表示:“茨欣瓦利的解放,标志着‘战争贩子’萨卡什维利政治生命的结束。
俄乌激战140多天,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世界地缘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尖锐。盟友对俄罗斯发起了大规模严厉制裁,并在西方内部强行将“制裁俄罗斯”变成了“政治正确”。此前与俄罗斯关系紧张的欧洲国家,如英国、波兰、立陶宛等对俄罗斯更加鲁莽,进一步恶化了双方关系;此前与俄罗斯关系“平淡稳定”的欧洲国家不得不迫于美国的压力,开始对俄罗斯实施,引发新的对抗。
其次是美国的霸权地位进一步下降。在这场俄乌战争中,美国成功引火,挑起俄乌战争,团结欧洲盟国,加强对盟国的领导,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资本回流,转移国内注意力,推高石油使美国受益这些。然而,美国的收获只是在战术和战役层面。与美国的收益相比,损失是战略层面的。这场俄乌战争将进一步加速美国霸权的衰落;同时,乌克兰被俄罗斯俘虏,意味着在美俄地缘政治争端面前,美国失去了一个边防要塞。
再者是世界格局处于多层次变革的过程中。普京认为,只有拳头、大炮和努力才能决定是非。普京的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历史时刻都有相同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被迫以举国之力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说过:“打一一拳,你就免了一百拳。”最后变成了建国之战。他们这一代人承受了五代人的痛苦,以换取五代人安居乐业。
要知道的是俄军在马里乌波尔取得重大进展,但激战仍在继续。乌克兰总统府负责人阿列斯托维奇后来承认,确实有一些人被俄军俘虏,但远少于1000人。这些西方提供的武器在乌克兰与俄罗斯人的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们帮助确保普京未能实现征服和控制乌克兰的最初战争目的,我们现在不能停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