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在我军战史中,长津湖战役是为改变战争进程而在酷寒之地进行的厮杀,是“钢铁军人”与“钢铁部队”的较量,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1
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热映,重现了70多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血战的一幕。
这场与上甘岭战事齐名的战役,矗立着新中国军史的若干丰碑: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血洒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三个志愿军“冰雕连”成建制冰冻于阻击美军南逃沿途,至牺牲仍保持着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我军史上首次成建制歼灭美军加强团的战例发生于长津湖新兴里战场……
历时28天的长津湖战役,被公认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这场战役之后, “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战争走向完全改变。
长津湖之战,是新中国“立国之战”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是新生中国精神的铸造之地,也是冷战初期世界形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全貌,志愿军英烈的风貌,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截图。图/CCTV-6《电影频道》截图
“美帝野心狼”的野心因何而起
美国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提到了朝鲜半岛的战后主权问题。
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告诉斯大林:“朝鲜还不具备行使和维持一个独立政府的能力,他们至少应该经过40年的监护。”会上决定由美、英、中三国“在适当时候给予朝鲜自由和独立”。
到1945年,美国为促使苏联对日宣战,于是在雅尔塔会议上向苏联做出让步,同意由美、英、中、苏四国战后“共同托管”朝鲜。
但“二战”刚结束不久,冷战接踵而至,加之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认为朝鲜半岛的战略价值凸显,开始积极介入朝鲜半岛事务。杜鲁门在回忆录里坦承:“从美国的本意上讲,最后是美国单独占领全部朝鲜。”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以后,27日,美国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朝鲜事务,派美海军第7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此前,美国已决定退出台岛,留守的最高级别武官只是一名中校。美军第24陆军师进入朝鲜,成为首支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地面部队。该师师长威廉·费舍·迪安后被俘虏,在中朝战俘营待了3年。
美国在朝鲜展开军事行动时,一直盯着中国的动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非政治话术,而是当时新中国面临的真实的安全挑战。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截图。图/CCTV-6《电影频道》截图
长津湖战役在第一阶段战役时已经部署
长津湖战役发生于1950年11月26日——12月13日。
此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后,至11月6日完成第一次战役,歼敌1.5万人。与志愿军对阵的南朝鲜军第一、六、八师和美军骑兵一师两个团,双方人数基本相当,但敌军在接阵速败之时惊慌失措,觉得到处是中国军人,认定中国军队采取的是“人海战术”。
其实刚经历解放战争的中国军队无论战斗意志还是战术素养,均处于中国军史最高峰,在难以展开大规模兵团作战的朝鲜战场,通常部署V型包围圈,发起冲锋的兵力为300-500人。
麦克阿瑟误判了形势,认定中国最多只能派出6个师,且装备落后,不可能抵挡“联合国军”攻势。所以决定从11月9日起,东西两线并进,在圣诞节前完成总攻回家过节。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发起时, “联合国军”约40万人,各种飞机1000多架,军舰300多艘。但第二次战役仅发起一天,南朝鲜军三个师负责的“联合国军”右翼即告崩溃。“联合国军”被迫全面撤退。
在“联合国军”撤退线路上,到处爆发阻击与突围的血战,其中的松骨峰战斗被著名作家魏巍写成了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长津湖一线,阻敌的志愿军主力是第九兵团。此前,第九兵团一直在做解放 台湾岛的战斗准备,官兵身着单衣。
长津湖地区往年11月-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通常在零下3摄氏度到零下5摄氏度。
但1950年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在第九兵团11月25日前后抵达预伏阵地后,气温骤然降到了零下30摄氏度以下。虽然第九兵团已经收到大批棉衣,但不足以抵御寒潮。与第九兵团对阵的是美军陆军一师。
其实早在11月5日第一阶段战役没结束时,毛泽东已致电彭德怀,命令“宋兵团”(宋时轮指挥的第九兵团)一个军直开长津,寻机歼敌。
波澜壮阔的长津湖战役至此展开。
战役主要在长津湖东西两岸的新兴里、柳潭里和南边的下碣隅里展开——下碣隅里是美军南撤并获得补给的中枢。其外围东面高地,由一位中国连长驻守,他就是杨根思。杨根思带领的一个连,只有三颗土豆,士兵们的其他口袋均装满了手榴弹。在美军飞机和大炮轰击下,杨根思打退美军8次反扑,最后抱着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
在新兴里,从无败绩的美军陆军第七师“北极熊团”被全歼。
美军残部从下碣隅里突围到古土里时,约有1.4万人。这段距离是18公里,美军用了38小时,其中每小时只能前进500米,平均每公里伤亡34人。美国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骑兵一师遭到毁灭性打击。美国军人此再也不提“圣诞节回家”了。
中国志愿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除英勇战死的英烈外,大量战士冻死冻伤,三个“冰雕连”仅有两人生还。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截图。图/CCTV-6《电影频道》截图
长津湖战役如何改变了历史走向
长津湖战役是新中国军人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全面对阵的战役。
这场战役洗刷了1840年以来中国军队的耻辱,让新中国军人赢得了世界尊重。美英军事史家认为,中国军人的设伏、纪律和战斗精神都是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津湖战役中的一些战斗被列入一些国家的军事教材,参加长津湖战役的美国老兵后来说,假如碰到中国老兵,一定会拥抱对方。这是老兵之间的尊重。
长津湖战役打开了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大门,迫使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及其盟友第一次正视新中国。
以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使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在战略上确保了新中国的国土安全不再被觊觎。
长津湖战役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数百年积淀的腐朽气息被一扫而空,新的精神风貌注入了新中国亿万民众心中,为今天中国的全方位崛起奠定了精神基础。以先烈精神对应现实挑战,这是我们在70余年后,纪念缅怀志愿军英烈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2
国庆期间,全国各地影院凭借几部主旋律大片,着实火了一把。据猫眼榜单显示,截至10月6日18时,国庆档新片票房已突破40亿元大关,国庆长假虽然只剩最后一天,但影市热度依然不减。
其中,《长津湖》毫无悬念拔得头筹,贡献了近30亿元票房。《长津湖》上映7天来,影片票房日冠、综合票房、票房占比、排片占比、观影人次、上座率均为同档期第一名。打破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单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首映日场次纪录、中国影史战争片首映日票房纪录等11项纪录。助吴京主演作品票房突破200亿,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第二位200亿主演票房影人,第一位是沈腾。
另一部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上映7天,票房也快突破10亿元。
从题材上看,《长津湖》的确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可以算是国产片中第一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的商业大片 。第一次把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在大银幕上讲清楚:美军是怎么仁川登陆的、中国是怎么做出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决定的、志愿军是怎么集结赴朝作战的……无论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有比较全面清晰的交代。
在我军战史中,长津湖战役是为改变战争进程而在酷寒之地进行的厮杀,是“钢铁军人”与“钢铁部队”的较量,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
山河无恙,军魂不朽。怎样才能理解这场战役的残酷性?了解来龙去脉,了解战争背后那些政治较量,是客观评价的基础。让我们通过孙文晔原载于《北京日报》纪事的一篇文章,感受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同时铭记长眠于长津湖的英烈,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紧急入朝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周边层峦叠嶂,一条“Y”字形的羊肠小道是唯一通路。
1950年11月23日,正在向鸭绿江挺进的美陆战1师,在小路边安营扎寨,庆祝西方传统的感恩节。骄傲的“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
作为第10军的先头部队,美陆战1师堪称王牌中的王牌。在美国人的眼里,这齐装满员的2.5万人是不可战胜的。不过,世界上偏有敢摸老虎屁股的人。1950年10月24日,毛泽东主席急召宋时轮进京,明确给出了9兵团入朝作战的具体目标——打掉美陆战1师。
9兵团司令兼政委宋时轮,是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他剃光头,爱吃辣,能喝烈酒,脾气也特别火爆,是什么硬仗都打过的百战将星。
他带到朝鲜的这支部队,下辖20、26、27三个加强军。入朝前,他们一直在东南沿海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收复台湾。
收到毛主席急电后,9兵团3个军12个师15万大军,连同全套武器装备,长驱北上2000余公里,成功地完成这次规模宏大的远距离机动。11月7日,开始从辑安、临江等地渡过鸭绿江,隐蔽开进朝鲜。
机不可失,但一切都是匆忙的。一道紧似一道的电报,彻底打乱了之前先到东北整训、换装,然后再择机入朝的计划。
20军是在列车开进山海关时,由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在沈阳只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
入朝第一周,他们就遭遇了朝鲜50年不遇的寒流——那些刚刚从南方过来的战士,头一次看见雪,就立刻感受到了-20℃的冷酷。
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后勤仅能满足一个师的需求,但是9兵团一共有12个师。复盘这场战役,最令人扼腕的,不是该不该打,而是后勤保障本可以更好。
“原木在移动”
即便山高雪深,缺衣少粮,我军仍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战场。
11月27日,大雪纷飞,气温下降到-30℃。上午,东线美军首先发难,却一拳打在棉花上,连对手在何方都摸不清。黄昏时分,轮到志愿军吹响号角,战后幸存的美军回忆起那个恐怖的夜晚,都不寒而栗:刺耳的军号声突然响起,霎时间满天的信号弹升空,伴随着四面八方传来的“沙沙”声(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志愿军战士的胶鞋踩在雪地里的声音),无数披着白布的战士,怒吼着向自己冲来。
眼前的平原,本是白雪皑皑的一片,军号声一响,士兵就从隐蔽处跃出来,他们的腿被冻得无法弯曲,跑起来就像是“原木在移动”。坦克、火炮和机枪一齐射向他们,他们像原木一样一排排倒下去,后面的又像原木一样一排排涌上来。
经过一夜血战,史密斯惊愕地发现,从天而降的十万神兵,已经在40英里长的山区道路上,把美军从北向南分成五块。
志愿军围得容易,歼灭却很难。被围美军立即用200余辆坦克在三个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志愿军缺乏重武器,只能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铁桶阵”,付出的牺牲难以想象。
从11月30日晚起,27军集中两个师从四个方向向新兴里发动猛攻,在不计伤亡的情况下突破了火炮和坦克阵地,与美军展开巷战。
没有炮火支援下的短兵相接,美军完全不是志愿军的对手。战士们攻进一座指挥所时还不知道,他们歼灭的正是美第7师31团——“北极熊团”,该团3191人被我军全歼,团长麦克里安被击毙,接任团长职务的弗斯重伤后落水而死,团旗也被缴获。
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唯一一次全歼团级建制美军。在战争中,围歼王牌部队总能在政治上震慑敌人。陆战1师遭受重创后,世界上再没人敢轻视这支“农民军队”了。
其实,这场战役对双方来说都是炼狱。很多志愿军战士是在极度饥饿、疲乏、被冻得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仍拖着冻坏的腿顽强追击着机械化的美军。战场上甚至出现了只剩10多人的志愿军步兵,却狂追有坦克和汽车的上千美军跑路的奇观。
为了避免美军溃逃,20军早在11月28日,就向下碣隅里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无奈这里环形防御工事极其坚固,经过一夜的激战,只是抢下了下碣隅里东面的高地。守卫这块高地的,是58师的一个排,亲自带队上阵地的,是20军的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
美军的8次反击都被打退了,而高地上,也只剩下杨根思、一个排长,还有一个负伤的战士。杨根思命令排长和伤员带着唯一的一挺重机枪撤下高地,自己则扛起了炸药包。当40多个美军冲上来时,杨根思突然从尸体堆里站起来,点燃引线,冲向了举着海军陆战队队旗的士兵。
扼腕水门桥
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的公路,成了中美两军绞杀的修罗场。美军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伤亡1500多人。战斗最激烈的一天,美军一整天只撤退了500米。从下碣隅里撤退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美军又用了38个小时,这支世界上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平均每小时走500米,每公里伤亡34人。
由古土里撤退时,美军总人数不过14000人,各种车辆却高达1400辆。宋时轮只好使出土八路的老法宝:断桥破路。美军南逃的最后一关,是水门桥。这座桥跨度8.8米,两端都是悬崖,周围没有任何可以绕行的道路。过了水门桥,再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那时志愿军的“铁脚板”将再也无法追上美军的车轮子。
美军深知水门桥的重要,派了一个坦克营40辆坦克一字排开守桥。志愿军两次炸桥,两次都被美军修复。第三次被炸后,60师一名副师长亲自到悬崖边视察了一番,以中国人对科技与工业的了解,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半年的时间,美军休想在此处重新架设桥梁。
此时,拿着重装备的26军88师已接近战场,即将对陆战1师发起更加凌厉的攻击。宋时轮认为,煮熟的鸭子就算插上翅膀也不可能飞走了。
美军几乎陷入绝境时,工兵营营长帕特里奇中校提出一个大胆设想:请求总部空投桥梁组件,然后再架桥。日本三菱重工连夜制作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8架C-119运输机用巨型降落伞直接空投到美军狭窄的环形阵地里,其中6套落地后完好无损。
经过一天的紧张施工,工兵部队在悬崖上架起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车辆的钢制桥梁。12月8日晚,减员万余人的陆战1师通过水门桥,仓皇逃向兴南港。
桥边高地上埋伏的连队竟一枪没放,这也太不可思议了。20军军长张翼翔派人到俯瞰水门桥的阵地上去看看,只见战士们一个个在雪坑里,枪都朝公路摆着,无一人后退。走近那些战士,他们一动不动——都冻成了冰雕。
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在多地多处出现过。12月8日,宋时轮向彭德怀、毛泽东主席汇报伤亡:“第9兵团经近半月激战,部队已经极度疲劳,特别是冻伤减员十分严重。……80师239团3营6连在攻击新兴里之敌时,受敌火力压制即卧倒冰地上,最后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除一个掉队战士与一个通信员外,其余200多名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察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毛主席收报时北京天色已晚。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他默立良久,黯然神伤,独自走至院内,向着东方脱帽致敬。
“气多”战胜“钢多”
1950年12月24日平安夜,美军撤离。陆战1师把长津湖一战视为骄傲的资本,美国军方为长津湖作战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
1952年9月,9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不能自持。
战后复盘,人们才知道,1950年是朝鲜有记录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战士们在水门桥旁高地埋伏的那一夜,温度低至-54℃;人们也才知道,交战双方火力上的天差地别:美一个陆军师就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我军一个师仅有12门山炮;美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有数十部电台;美一个军拥有汽车7000辆,而27军入朝时只有45辆汽车。美军对志愿军的手榴弹心有余悸,其实,手榴弹是很多志愿军仅有的重武器。
在这种差距下赢得战争,放眼全世界,都难以找到类似的“战例”。总结长津湖血战时,有一个说法,叫做“气多”战胜了“钢多”,什么意思?“气多”的“气”,就是中国军人的气概!“钢多”的“钢”,说的就是美军的钢制武器装备。
战后,美方公布第10军损失数为阵亡1029人,失踪4894人,伤4582人,非战斗减员7338人,总计17843人,占第10军总数的五分之一。志愿军9兵团的损失数目,伤亡失踪为21300人,非战斗减员28954人,总计约50254人,占9兵团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
70年后再回头,长津湖战役的牺牲是惨烈的,但也意义非凡。英国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指清川江、长津湖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如今,在长津湖畔的烈士陵园里,安葬着9867名9兵团英烈。
正是他们无可比拟的坚忍和勇气,为十几亿人赢来了70年的和平。
[img]
长津湖历史事件
长津湖历史事件
长津湖历史事件,在生活中,对于历史上的事情很多人都是不太了解的,而且长津湖历史事件是比较惨烈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长津湖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长津湖历史事件 篇1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长津湖战役的伤亡人数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
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之后,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教导员的迟浩田(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长津湖历史事件 篇2
长津湖之战的真实历史,远比电影要惨烈得多
一排排战士俯卧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他们已经变成了“冰雕”战士们成了冰雕连,这一幕让所有的人热泪盈眶。这是电影《长津湖》里的镜头,但是,真实的历史,却远比电影更加惨烈。
宋时轮率领的第九兵团,驻扎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这支队伍原本是要为解放-台湾做准备的。
1950年6月,朝鲜爆发了战争,美国不光攻打朝鲜,还时常威胁我国边境,于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作出了一个高瞻远瞩的决定,出兵支援朝鲜。 宋时轮率领着志愿军第九并团入朝。
1950年9月,第九兵团接到了准备入朝作战的命令,随即,第九兵团的20军,26军27军,跋涉几千里来到山东兖州地区,随时待命。 经过了一次整编之后,第九兵团加入了志愿军的行列,在宋时轮的带领下乘坐火车秘密进入朝鲜,参加入朝作战的第二战“长津湖之战”。
由于害怕贻误战机,因此准备仓促。第九兵团的战士大部分都是南方人,他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当这支队伍来到东北,东北军的司令员贺晋年看到这些战士怎么还穿着如此单薄的棉衣啊,随即拿出了数万件棉衣给志愿军战士御寒。
1950年的那个冬天,是朝鲜长津湖地区最寒冷的时候,当时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40度。
15万的志愿军战士,几万件的棉衣也不够啊,再加上运送物资的车辆被美军摧毁,志愿军战士除了要面对强大的美国联合国军之外,还要面对恶劣的天气。
美国方面已经于11月23号到达长津湖地区,为了赶时间,他们甚至来不及领取御寒的棉衣,分到御寒的衣物很少,有的班也只有一两床被子。
虽然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迫使美军后撤到清江川一代,但是美国人依然没有把志愿军放在眼里。 美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甚至放言说:“孩子们可以安全的回家过圣诞节”。
美国联合国军装备优良,他们配备有睡袋火炉,美味的食物但是面对这种极寒的天气,依然有人冻死冻伤。 盖马高原的严酷程度,超乎人所有人的想象,海军陆战师一师长史密斯认为,中国人不可能经受得住如此的严寒,但是他想错了,被现实啪啪打脸。
1950年11月17,中国人民志愿军向长津湖地区推进,面对盖马高原的极寒天气,他们没有退缩,创造出了行军十天的记录并于11月26日到达长津湖地区。 很多战士没有棉鞋,没有棉帽子,他们的他们的手脚被严重冻伤,面对如此困难,他们依然创造出了一天行军30公里的记录,躲过了美军的重重包围和侦查,翻越群山峻岭于26日到达长津湖地区。
27志愿军包围了长津湖地区的美国联合国军长津湖战役就此打响
11月27日在冰雪的掩护下,志愿军团团包围了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并采用拦腰,截头,掐尾的方法,牢牢控制住在柳潭里,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美军。
当美国人回过神来一切都晚了,志愿军简直是神兵天降,他们不得不感叹:这是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个奇迹也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可以创造。
28日晚上,当进攻的号角响起,快要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突然集体一跃而起,强势阻击美军的进攻,自此长江湖战役拉开了帷幕。 志愿军为什么能打败号称胜利之师的美国联合国军呢,其实说到这个问题,还得从几方面分析。
美国虽然装备精良,但是他们的装备多,消耗大且怕吃苦,白天只能用飞机大炮试探,也不敢轻举妄动,晚上更加不敢出动,而夜间则是志愿军战士的天下。
我们的战士吃的是黑土豆,缺衣少穿,由于大部分没有棉鞋和棉帽95%冻伤的部位是足部,但即便是在这种恶劣天气艰苦条件下,志愿军战士依旧没有退缩。他们顶着重重困难。全歼了美国一个团,北极熊团,将战事牢牢的锁住三八线以外,这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役中的一个伟大转折。
11月28日,三连连长杨根思奉命驻守在下碣隅里的一处小高地,他的任务阻挡美军往南逃跑,这次任务异常艰巨,除了强大的敌人以外,恶劣的天气更是如猛虎一般袭来。 特别是杨根思手下的人员较少,只有一个排的兵力,但是尽管如此,他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击退了敌人的八次进攻。
紧接着敌人又发起了第9次进攻,可是此时只剩下杨根思和一位机枪排排长和一名伤员。敌人觉得前面的八次进攻,驻守在这里的志愿军已经没什么人了,而对于第9次进攻,他们胸有成竹,认为这一次一定能够突围出去。 40多名敌人浩浩荡荡的冲了上来,而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三连连长杨根思,抱着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出现在他们面前。看到这一幕,敌人吓得肝儿颤了,紧接着,杨根思拉响了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壮烈牺牲,此时他年仅28岁。
美国引以为傲的一个团“北极熊团”在团长麦克莱恩被打死以后,已经变得溃不成军,3000人的大团,逃出来的只有670人。 志愿军9兵团-派出了一个连,奉命在水门桥迎接南逃的敌人美陆战一师,这一个连着兵力已经在这个地方整整守候了6天6夜。
在那种零下40多度极寒的条件下一动不动,别说6天6夜就是几分钟也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渴了只能抓点雪,饿了吃一点坚硬如石的干粮……不出所料,12月9日,美军真的来了,但是此时守候在这里的志愿军战士却没有任何动静,面对此情况,美军也纳闷:“怎么没有动静了?”但是接下来一幕,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整整一个连的战士被冻成了冰雕,而他们依旧做着射击冲锋的姿势。 美军被强烈的震撼了,这是怎么样一只如钢铁般的队伍呀?
在这些牺牲的志愿军队伍中,有人还找到了一封绝笔信,绝笔信的内容是一个叫宋阿毛的上海籍小战士写的:
我爱我的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水门桥是美军南逃的必经之路,它悬空于悬崖峭壁之上,周围是万丈深渊,志愿军自然深知其重要性,早在几天前就已将其炸毁,被炸之后美军是过不去的,水门桥被志愿军炸了三次,最后一次连桥墩都炸毁了。
这时候,美国利用强大的国力,在日本美军基地连夜赶制了十几套钢制桥梁基座,连夜空投到水门桥,不到一天的时间,美军工兵又架设好这座承重50吨的钢制桥梁,最后美军陆战一师一万多人,连同坦克,装甲车一起通过水门桥。
水门桥这一段在电影《长津湖》上没有,不过导演也埋了一个伏笔。电影《长津湖》整整176分钟的片长,三个小时,每一个镜头都让我热泪盈眶,我们的先辈啊,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遭受了常人的想象的苦难。
指导员梅生的女儿问他为什么要打仗,梅生抚摸着女儿的头,斩钉截铁的说: “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
伍千里回到家里和父母团圆,凌晨突然接到了,部队的召唤,他背上行囊就要走,他的父母没有阻拦,知道这是儿子的使命,临行前他对父母说:“立春就回来了,回来给你们盖房子。”。
这次战役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全歼了美国31团,这个曾今让他们引以为傲北极熊团,并获得了北极熊团的团旗。
我看了一下这部片子的影评,有人说这部片子太过于血腥,不适合儿童观看,看到这些话的时候,我顿时血冲脑门 :“真正的战争要比你们想象的更加血腥”既然那么矫情,那就藏在温室里,永远当一颗不经风雨的花朵吧。
长津湖历史事件 篇3
《长津湖》讲述了那段真实历史事件?
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集结了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等一众一线演员的《长津湖》今日开始上映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和背景!
同样拥有超豪华配置,去年上映的《金刚川》讲述的抗美援朝的最后一场战役,金城战役,而这部《长津湖》讲述的是,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一场具有决定性的长津湖战役,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所谓的联合国军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
为了遏制其攻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3个军,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东北部,在长津湖包围了联合国军,这让长津湖地区的美国第10军十分意外,双方随即在严寒气候下,展开一场将近1个月的残酷战斗,这场战役,美军参战部队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兵团,约10万人,而我方的参战部队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
要知道当时的长津湖室外温度在零下30-40摄氏度,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缺少棉衣,缺少食品补给,以及武器装备落后的劣势下,与在当时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苦斗20多天,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在这之前,联合国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还天真地认为,朝鲜战争将在圣诞节前结束,万万没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通过这场战役一举收复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可谓是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可以说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的拐点,长津湖战役也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长津湖历史事件 篇4
事件经过
11月27日傍晚,志愿军10万大军已经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当中了,20军位于长津湖西侧;27军位于长津湖北部和东北部。两军分别以陆战1师两个团和第7师的31团级战斗队为主攻目标,后对下碣隅里进行围攻,继而在从下碣隅里至兴南的一条被称为“长隘路”的通道上展开围追堵截。
11月27日夜,西北风卷着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美陆战第1师和美步兵第7师,当时正沿着一个山间的小路行进,整个队形成柱状,延伸达50公里。一个美国的随军记者后来说“总觉着有人在盯着我们”。这句话没有说错,他们确实是被隐没在崇山峻岭中的志愿军战士牢牢地盯紧了。山林中忽然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宋时轮、陶勇指挥20军、27军向美军发起猛攻,10万志愿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美军,美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攻击。在第二天的早上,美7师和陆战1师被九兵团分割成了5个部分。
11月28日,整个28日白天,美军都在设法打通被截断各部阵地。全部机械化装备的美军在大部分时间里,仅能以每小时500米的速度前进。战斗间歇,一位美军记者问一个正在用刺刀从冻硬的罐头里挖蚕豆吃的陆战队士兵:如果上帝能够满足你的一个要求,你最需要什么?那个士兵头也没抬的回答:给我明天吧。
11月30日,27军集中两个师5个团的兵力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并使用全军所有炮兵,围攻新兴里的美7师31团。历史悠久的美第7师第31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曾参加对苏维埃俄国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团旗上就有北极熊的图样,称得上是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该团蓝色的团旗被志愿军班长张积庆缴获当包袱皮,后来成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品。这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辉战例,但与此同时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万人,全军冻伤高达22%。
12月1日,当第26军在距离合洼里还有80公里的时候,美陆战1师终于突破了志愿军第20军的包围,开始向南撤退。9兵团总部随即命令第20军余部:追击美陆战1师,减缓他们撤退的速度,缠住他们,为第26军争取时间,为最终歼灭美陆战1师创造机会。
12月4日,柳潭里的陆战1师5团、7团终于撤回了下碣隅里,他们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一路惨遭志愿军层层截杀,平均1小时只能走300米,22公里道路上有1500多人伤亡。然而,志愿军也伤亡惨重,美军的一份史料中记述,“中国人在地面战斗,空袭,及严寒的天气里伤亡巨大。由于没有适当的御寒服装,志愿军的战斗力因为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而被严重削弱。大部分志愿军耗光了在过江时随身携带的弹药,而且食品也供应不上。”
12月5日,美第10集团军军长阿尔蒙德向守在下碣隅里的史密斯下令:“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当日晚,下碣隅里所有的美军用火炮开始向两侧山地猛轰。6日清晨,大撤退开始。但美军也没忘记在逃跑前彻底毁灭下碣隅里这个供给基地。美军先用炸药炸,然后用推土机碾一遍,最后将堆积如山的食品、衣服、弹药泼上汽油烧掉。那些在几公里外山头上20余天没有吃过几顿饭的志愿军士兵,看着就快到手的大批给养被这样毁掉,心疼无比。
在古土里的水门桥是架在长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桥下是万丈深渊,水门桥一旦被炸,撤往咸兴的美军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0军曾经于12月1日、4日两次炸掉了这座桥,可每次都被美军工兵修好了。志愿军干脆把桥基也炸掉了。但出乎志愿军意料,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美国强大的国力优势和训练有素的部队反应能力在这次撤退中得以充分展现。
12日,美陆战1师终于在咸兴与美第3步兵师汇合。美军的两个师继续向南撤退,一直到达东海岸的咸兴市。一路上,虽然20军余部继续穷追不舍,但是第26军主力始终没有能够赶到投入战斗。在美军士兵的印象中,战役后期他们并没有受到什么有力的阻击。
1950年12月24日,亚洲时间的平安夜,美第10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同时也是整个二次战役落下帷幕。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发现,这位将军泪流满面,不能自持。这一颇具悲情色彩的场景无疑是对这场战役惨烈程度的最好注解。
宋时轮上将(下):指挥生涯四次失当,长津湖冰雕连一生难以释怀
【读毛年谱(157)】1938年,毛泽东45岁。
宋时轮是一员虎将,在历次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在他的指挥生涯中,也曾有过四次较大的失误,都没有被追究责任。
在长征期间,宋时轮担任红军大学第二大队大队长、军委干部团教员。
1935年9月9日,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连夜北上。宋时轮没有得到通知,没有连夜随行。
第二天一早,宋时轮得知后,立即起身追赶中央红军。
毛泽东见到他,很高兴地说:“宋时轮你来了,好!”
红军东征后期,宋时轮出任红30军军长,担任西渡黄河的后卫。西征期间,宋时轮接任28军军长(刘志丹生前任此职),担任中路军指挥(与宋任穷合作)。因战斗顽强,在共产国际七大上,为红军赢得“世界上最能战斗的陆军”的美誉。
此后,“两宋”转战陕甘宁边区,一直到第二次国共合作。
红军改编后,宋时轮担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团长。
1937年9月,宋时轮率领900余人组成的独立支队,出长城,到雁门关以北地区打游击。在忻口会战期间,组织了雁门关伏击战,配合了友军,打响了宋支队的名头,创立了雁北抗日根据地。
在以后的军旅生涯中,宋时轮在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也有一些失误、缺憾,常被人们说起的有四次。
第一次失误,就是冀东作战期间。
1938年6月,宋时轮和邓华率八路军第4纵队挺进冀东,当地党组织组织了冀东大暴动。但9月份之后,因对敌情判断不准,宋时轮、邓华和当地党组织作出西撤的决定。
在撤退中又因组织不善,新组建的五万大军居然溃散到三千人,冀东根据地失守。受到毛泽东批评后,回延安学习,做了五年教育工作。
第二次失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华东野战军紧急成立了两大兵团,协助配合刘邓大军作战。
华野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奉命在梁山附近打阻击战,但因为作战区域几乎全是平原地带无险可守,所以宋时轮只能够背水一战,与敌人展开且战且退的阻击战。敌军对宋时轮部进行“双面夹击”,宋时轮孤军被逼到了黄河与东平湖间的狭窄地带,情况十分危急,所以宋时轮在未请示野司,没有得到明确指示的情况下,就打算北撤黄河,先转移到北岸地区。
但不料在撤离时,敌军突然发动了猛烈攻势,导致部队在撤离时出现了比较大的混乱。战后做统计时,宋时轮发现这次作战行动十纵一共伤亡了1500余人,在军委总部机关询问作战情况时,宋时轮仍未率部返回,就直接导致了华东野司的作战报告不准确。
毛主席收到电报后严厉批评: “宋时轮私自北撤,导致损失惨重,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粟裕做战后总结时,以华东野司的名义对宋时轮私自北撤黄河的举动进行口头警告,下令:“大战在即,宋时轮私自北撤的责任延后再议。”
第三次失误,是在1948年济南战役期间。
粟裕准备委任宋时轮担任西兵团攻城总指挥。但宋时轮带着梁山狙击战后受到严厉批评的个人情绪,在会议上公然顶撞粟裕道:“我们第十纵队在梁山作战中损失惨重,如果野司不能够补充枪支弹药,那无论如何也不能打。”
粟裕好声好气地向宋时轮解释自己这样安排的原因,打算说服宋时轮参战。但没想到宋时轮竟然一气之下离开了会场,并主动向上级首长写了一份文件报告,声称自己要去东北休养,不在这里作战了。
毛主席听闻后,发电指示: “宋时轮行为不当,应给予撤职处分。”
粟裕再次力保宋时轮,联合华东野司的其他同志给毛主席发电报,称:“希望宋时轮能够保留原职务,如必须撤职,就等济南战役结束后再做处理。”
宋时轮部在攻打济南时立下大功,自请处分。毛泽东不予回复,处分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接到率领第九兵团入朝作战命令后,宋时轮立即命令部队展开入朝工作。原准备整训3个月,但11月5日中央发来指令,要第九兵团立即入朝。
此时准备工作根本来不及做好,连15万人的厚棉衣都没解决。宋时轮本想推迟两天,换好冬装再入朝。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不容拖延。11月7日,第九兵团二十、二十六、二十七军在夜幕下隐蔽入朝,徒步穿行于高山密林中。
11月21日,15万人秘密集结到长津湖等地区,在美军眼皮底下而未被发现,西方军史学家后称赞为“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之一”。天降大雪,到27日志愿军发动进攻时,气温降到零下40多度。
是役,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全歼“联合国军”美第七师第三十一团(加强团),创造了我军有史以来唯一一次消灭美军建制团的纪录。
但是,由于冬装等给养供应不上,第九兵团非战斗性减员非常严重。官方统计数字:第九兵团战斗减员19202人,非战斗减员28954人,减员数量占总数的32.1%。
在悲壮的长津湖之战中,第二十七军八十师二四二团第五连,除一名掉队者和一个通信员之外,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
这成为宋时轮心里永远的遗憾。1952年,宋时轮奉调回国,途中在中朝边境,朝鲜一方的土地上,面向长津湖方向深深地鞠躬,向在战场上牺牲的士兵告别。
有的材料将此事归结为宋时轮指挥失当,这是不公平的。形势比人强,仓促入朝,宋时轮有其迫不得已的苦衷。
因牺牲过于惨烈,事后我方对长津湖之战,并没有过多宣传。
1955年授衔时,宋时轮被授予上将军衔。但此后他不再参与一线军事指挥,主要工作岗位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军事科学院院长等军事教育的职务。
1980年代宋时轮与女儿
1991年9月17日,宋时轮在上海病逝,享年84岁。
参考书目
《毛泽东年谱》
宋崇实:《虎将宋时轮》
军科院编写组:《宋时轮传》
开国上将宋时轮,是长津湖战役指挥官,在华野将领中他的能力如何
长津湖战役时,我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到40度的严寒,身上没有高寒地区的御寒衣物,等同是穿着单衣在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作战,最终重创美军的精锐陆战1师,而且消灭了美军的第31步兵团,这个团是美军的英雄团,我们称之为北极熊团,击毙了团指挥官,缴获了北极熊团的团旗。
当时美军参战的部队是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3、第7步兵师,还有韩国的第1军团,大约10万,战后根据美国统计的数据显示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伤亡6800余人,非战斗伤亡1.3万人,其中作为主力的陆战1师战斗伤亡4433人,非战斗伤亡7313人,步7师战斗伤亡2200人,非战斗伤亡4000余人,英军(参战了?)伤亡500人左右。
这是美军最大的败仗之一,而我军参战的部队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一共下辖三个军12个师,约15万人。志愿军第九兵团原本是三野第九兵团,这是原本攻台的主力部队,因为朝鲜战争形势紧张,所以才紧急调他们入朝担任东线作战的任务。
第九兵团从华东地区出发,经东北入朝,如果当时的战争形势不是那么紧迫,他们完全可以在东北换上高寒地区的冬装入朝作战。但是战机转瞬即逝,根本不会留给第九兵团多少时间去准备冬衣,他们要立刻出发。
第九兵团于1950年11月进入朝鲜境内,当时第九兵团决心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第九兵团的广大指战员们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在冰天雪地里行军,克服了无法想象的困难,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在长津湖战役中,天气相当恶劣,对于装备落后和后勤补给难以跟上的志愿军来说,严寒就是最大的敌人,我军不少士兵冻死冻死,著名的冰雕连就是在这一次战役中出现的,不可谓不悲壮。
尽管如此,我们伟大的志愿军依然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但是第九兵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在整个战役中,战斗伤亡14000多人,冻伤减员近30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的32%,严重冻伤达到22%。其中围歼北极熊团的 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万人,全军冻伤高达22%!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最大的减员不是战斗,不是在战斗伤亡减员,而是严寒的天气,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御寒冬衣,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不少被冻死冻伤,这怎么能不让人落泪,所以在第九兵团回国时,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鸭绿江边停车,看向长津湖方向泪流满面。
宋时轮将军后来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是开国上将,时任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当时他可以说是长津湖战役中,我军的最高直接指挥官,当时他是第九兵团的司令员,具体指挥战斗。于是有人就说长津湖战役中,我军损失那么大,身为指挥官宋时轮应该负重大责任。
其实这样说完全不了解 历史 ,当时的情况下,换作任何一个人指挥,我军都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损伤,特别是冻伤等,毕竟当时我们的条件有限,如果换成我们有美军那样的物资装备,相信长津湖战役中的冰雕连绝对不会出现,宋时轮将军不应该为这件事负责。
身为华野(三野)的名将,宋时轮将军在华野也是一员名将,那么在战将如云的华野,宋时轮将军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呢?
华野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在解放战争的头两年,华野战绩是整个解放军中的第一,因为华野出现了一位战神粟裕。华野也比较特殊,司令员兼政委是陈毅陈老总,但是军事指挥却归副司令员粟裕,这是伟人亲自指出来的,事实证明伟人相当英明。
这种特殊的搭班在整个解放军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华野在陈老总的坐镇下,在粟裕的军事指挥下创造了很多奇迹,先后经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震撼世人的大战,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百战雄狮。
在华野中也出现了不少名将,陈粟二人自不必说,还有像叶飞、许世友、王必成成开国将军,整个华野可以说将星灿烂,那么开国上将宋时轮在当时战将如云的华东野战军力,宋时轮处在什么地位呢?
首先,我们肯定的是,宋时轮将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并不是很突出。这位毕业于黄埔五期的将军,参加革命十分早,在红军时期就担任过军级干部,这个资历和他后来的上将军衔很配的。但是在解放战争伊始他并不突出。
当时他担任山东野战军的参谋长,山东野战军的司令员是陈毅,当时宋时轮就是协助陈老总作战,一度被称为陈宋,但是我们也知道山东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有几仗打得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配合不佳,被国军奇袭淮阴成功,整个部队士气都受到了影响。
身为山野司令员的陈老总主动承担失败的责任,伟人曾一度想让徐向前去山东主持军事工作。身为山东野战军参谋长的宋时轮被免去职务,降为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七师师长,可以说解放战争伊始,宋时轮将军表现并不好。
到了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成立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宋时轮被任命为华野第十纵队司令员,但是这个纵队当时只有7个步兵团,在华野中不是第一梯队,在华野的几次战役中表现也不是很好,比如梁山阻击战中,他的判断失误,让部队损失不少,纵队上下都有怨言。
也就说直到此时宋时轮和他的十纵根本算不上是华野的精锐,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宋时轮带着第十纵队,仗是越打越好,在宛东战役时,陈赓判断失误,宋时轮在战场上灵活应对,成功抓住国军第58师,成为该次战役的一大亮点。
在随后的上蔡阻击战中,他率领十纵成功阻击了胡琏所部,在桃林岗阻击战中率领十纵顽强阻击邱清泉部七天七夜,邱清泉不得不感慨: 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毫无疑问无论是胡琏还是邱清泉都是国军中的悍将,但是宋时轮却能率部成功地对他们实施阻击,足见其能力。在徐东阻击战中,又是宋时轮带领十纵,外带指挥其他两个纵队,成功阻击了黄百韬兵团,再一次展现了其军事才能。
此时的宋时轮已经成功跻身于华野顶尖战将的行列,特别是在阻击战方面,宋时轮绝对是华野的第一将领,深得粟裕大将看重,所以粟裕将军在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重要战役中,都将阻击任务交给宋时轮,这是对他能力的极大肯定。
所以在华野部队进行改编的时候,宋时轮担任了第九兵团司令员,当时华野组建了四个兵团,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第十兵团司令员是叶飞,这些兵团司令员个个都是大名鼎鼎的战将,宋时轮将军和他们并列,足见他在华野的地位。
而且第九兵团的实力太强了,他包括两个华野精锐纵队,第一纵队和第九纵队,也就是第20军和第27军,这两个纵队的前任司令员分别是叶飞和许世友,这是华野当之无愧的王牌纵队现在都在宋时轮的麾下。
直到1979年,有人问粟裕将军,华野当时的那些纵队最厉害,粟裕将军回答道:
其中他也说到了第10纵队,虽然相对弱但是是头等主力,而且擅长防御,由此可见粟裕大将对第10纵队的评价还是很高,当时十纵的司令员是宋时轮,说明在粟裕心中也是将他当成华野顶尖的战将来看待的。
特别是华野部队改编之后,宋时轮担任第九兵团司令员,就更加彰显他的名将的地位,以至于后来宋时轮所部被当成攻台的主力,说明宋时轮在华野(三野)将领中的地位不低,排在前几位。
如果单论防御战,在解放军中能比他高明的并不多。所以当时朝鲜战场形势不妙,伟人才急调宋时轮兵团入朝作战,由此可以看出来宋时轮上将确实一位战将。
电影《长津湖》上映了,憋了几年的话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了
国庆小长假的热点,成了国庆档电影《长津湖》的上映和持续逆跌的票房收入。
对于我,一个 历史 爱好者,憋了几年关于长津湖战役的话,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了!
几年前,我应邀在某处(恕我不能明说)搞了一个抗美援朝的讲座,因为我小时候的邻居是是一名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复员老兵,老人家的两个耳朵和一只脚没有了,老人家原是解放军20军60师179团的战士。
老人家尽管没上过学,在给我讲长津湖战役的时候,泪眼中总是透出一种神圣、自豪的光,我应该算是聆听了长津湖战役亲历者讲述。
我在讲座时,以一种敬畏的心态重点讲了长津湖战役,没想到引来台下不少听众的持续不断的质疑,有些质疑气的我差点要把三百块钱的杯子摔了。
感谢《长津湖》的上映,我将用我笨拙的笔,将我憋了几年的气一吐为快。
一、为什么要在酷寒的长津湖地区打这一场仗?
抗美援朝初期,美国人是带节奏的,我们不得不跟着美国人的节奏来走,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战争是美国首先打起来的,我们属于被迫应战,因而各种计划、方案、措施、兵力的布署和调动都属应对性的。
位于狼林山脉东侧的长津湖,山高路峭,常年积雪不化,根本不是理想的战场,就连长津湖战役的主角——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都认为:“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但我们必须要打,必须要付出所有的牺牲去打赢这一仗。
二战时就扬名世界的两栖登陆作战的高手麦克阿瑟,在1950年9月15日玩出了他军事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仁川登陆,使朝鲜战争的态势立刻发生了逆转。
紧接着麦克阿瑟又继续在朝鲜半岛的东海岸玩了一个两栖登陆作战——元山登陆。
麦克阿瑟把最精锐的美军陆战一师从仁川调到了朝鲜战场的东线,麦克阿瑟的意图很明显: 东西两线并进,在鸭绿江结冻前,攻占朝鲜的临时首都江界,东西两线的美军会合后,前后夹击,消灭北朝鲜的剩余部队和刚刚入朝参战的中国军队,结束朝鲜战争,让“小伙子们在圣诞节前回家”。
美军已经从东线杀过来了,而且美军中最精锐的海军陆战一师也来了,长津湖战役必须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美军陆战一师绝对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窝囊和不堪一击,美国的海军陆战军历来是美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美国军事作家汤姆·克兰西曾说过: 海军陆战队是美国魂的一部分,在美国人的心里,这和麦当劳、迪斯尼、可口可乐一样,都洋溢着典型的美国味,镌刻着浓重的美国印,甚至可以看作是美国的代表“图腾”。
美军开辟的东线战场的主力海军陆战队陆战一师,也绝非浪得虚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陆战一师打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陆战一师的战斗经历和所经历的战役之残酷,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的军队能比得上。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陆战一师已经从东线杀过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要打,而且必须要在长津湖挡住陆战一师的进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我们打赢了!
尽管我们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但对这场胜利的长津湖战役是必要的!
此役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抢到了先手,占据了主动,不再跟着美国人的节奏打了。
二、为什么要调在南方温暖区域作战的第九兵团去酷寒的盖马高原打长津湖战役?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宣告成立。
人民解放军还没有解放西北的大多数地方,不愿意看到新中国成立的西方势力,已经插足大西北,经略大西北是彭德怀的第一野战军的首要任务,就这样,彭德怀还是被调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第二野战军正在进军大西南,准备消灭蒋军的残余部队和粉碎西方势力的渗透。
江浙沿海一带,蒋军的海空优势远远超过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正在江浙一带“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准备解放江浙一带蒋军占领的岛屿。
由原华东野战军5个主力纵队中的第一、第八、第九纵队改编成的第三野战军第20、26、27军组成的第九兵团担负着解放台湾的任务。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预备部队,因为当时的国情所限,少的可怜。
抗美援朝爆发后,第四野战军最能打的三个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组成的十三兵团己经开赴朝鲜战场,这三个军是原东北野战军的头等主力:一纵、二纵、三纵。
如果美军继续在朝鲜战场上增兵,只有调第九兵团入朝参战。
事实上,中央军委已经未雨绸缪。
一九五〇年九月七日,从北京领受任务回来的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在第九兵团军以上干部会议上正式宣布了中央军委的命令: 解除九兵团原定的渡海作战训练准备攻取台湾的任务,北调山东整训,准备抗美援朝。
会后,宋时轮司令员、刚刚到任的陶勇副司令员等九兵团领导详细部署了第九兵团的北移计划,准备到山东后立即投入整训,随时准备入朝作战。
三、为什么第九兵团迟了两天到达预定作战区域?
当时九兵团的三个军的分布:27军正在浙江杭州湾西海岸的平湖、乍浦、海盐一带进行渡海作战训练;20军分散驻扎在江苏太仓、浏河、上海宝山等长江口南岸;26军驻扎上海。
命令一下,三个军迅速移交防务,准备北上东北。
有一点必须强调:第九兵团的三个军都在长江南岸,当时长江上没有大桥,北渡的三个军只能从南京下关码头坐轮渡,再由江北的浦口乘火车北上,但是,第九兵团的北渡计划“因南京下关轮渡损坏和铁路运力不足”无法迅速执行。
还有一点:26军直属火箭炮营当时正在福建沿海训练,准备攻打台湾,接到命令后,立即将所有的火箭炮移交给十兵团,火箭炮营只携带步枪赶过来了。
配署给27军的30军94师也是从福建沿海赶过来的,94师从最南边的福建“一家伙干到了东北鸭绿江。”
一九五〇年十月一日,九兵团的27军首先北上山东,20军、26军陆续从江南各地集结后北移,形成了以27军、20军、26军的先后开进顺序,沿山东境内津浦线的泰安、大汶口、兖州、邹县、滕县一带,由北而南摆开。
十几万人的大兵团转战,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远程投送兵力的手段只能是火车、 汽车 、畜力、战士们的两条腿。
九兵团的三个军十五万人由江南而山东,由山东而东北边境,分布于南北漫长的铁路线上,直至全部越过冰封的鸭绿江。
这是九兵团在国内的开拔,到达朝鲜战场后,九兵团只能靠战士们的两条腿了。
九兵团在盖马高原上,不是在阳光大道上奔跑。
盖马高原,常年积雪,山路崎岖,连马和骡子都不愿意走,我们可爱的战士以大无畏的精神,居然 创造了连续18天在崎岖山地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记录 ,而且是晓宿夜行。
我们刚刚建国,没有制空权,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调动上百架飞机是分分钟的事。
朝鲜战场上的天空是美军的,白天是美军的,志愿军战士们只能晓宿夜行才能保证战役发起的突然性。
四、九兵团为什么没有更换冬装?
这个问题讨论的人很多,观点也很多。我只能就我所掌握的史料和我浅薄的认知,谈谈我的观点:
从宏观上看, 历史 没有给新中国足够的时间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后勤保证体系;朝鲜战争态势变化之快,打乱了原有的战略部署。
作战部队在冬天来临前配发冬装,这是常识。九兵团配发冬装了,配发的是南方过冬的薄冬装,根本抵御不了山海关外刺骨的寒风,更不要说盖马高原的酷寒了。
按照原定计划,九兵团在山东集结后,进行三个月的整训和更换冬装,宋时轮司令员请求山东省帮助解决九兵团寒区作战的服装。山东省委、省政府答应尽全力帮助解决,十五万人的大兵团的冬装,三两天是做不出来的。
朝鲜战场形势急剧变化,中央军委命令九兵团提前紧急赴朝,没有时间在山东更换冬衣了。
更换东装只能寄希望于东北军区了,东北军区的副司令员贺晋年(原东野11纵司令员)是宋时轮的老相识,肯定会帮这个忙。
东北军区刚给先期入朝参战的六个军和三个炮兵师以及工兵等约29万人配发了冬装,库存还能有多少?
据东北财政部副部长倪伟关于军事供应问题的报告,东北军区的冬装库存己经接近于零了。
按原定计划九兵团抵达东北后,在吉林梅河口整训半个月,更换冬装。
东线的美第十军已经攻击前进了,美陆战一师己经进到长津湖地区,兵锋直指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
军情紧急,军令如山!
11月5日,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电令: “如果东线打得不好或者打得不及时,江界可能失守,美将从东面威胁志愿军西线部队,西线志愿军完全可能处于敌东西两线部队的合围中……江界、长津方向确定由宋兵团全力担任……”
江界是金日成和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后面就是鸭绿江,朝鲜已无路可退。一旦江界被东线的美军攻占,朝鲜就真的亡国了。
宋时轮的九兵团责任重大,立即入朝参战。就这样,九兵团20军仅在沈阳站多停留了两个小时接受了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倾尽仓库找出来的棉大衣,迅速进入了朝鲜战场。九九兵团就这样仓促的进入了朝鲜战场,英勇的第九兵团在零下近40度的酷寒之下,硬是凭着手里的劣质装备,打掉了美步兵第7师的“北极熊团”,打垮了精锐的美海军陆战第一师,扭转了朝鲜战场的态势,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掌握了朝鲜战场的主动权。
对手的评价应该是最可观的,美陆战一师作战处长鲍泽上校如是说:“要不是志愿军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和完善的通信联系,陆战一师决不能撤出长津湖,陆战一师完全是侥幸而还。”
最后的话: 感谢电影《长津湖》将这段几乎快被人忘记的 历史 ,重新搬上了银幕。
告诫那些对长津湖战役说三道四的人:你不要端着热腾腾的咖啡,坐在电脑旁,对长津湖战役指手画脚,请你穿上厚厚的冬装,在零下40度的温度下,在你的房间外站上一个小时,当然你也可以脱掉手套,拿一根铁棍试试。
—全文完—
参考书目:《朝鲜战争》、《血战长津湖》、《血战》……
长津湖战役宋时有责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长津湖战役宋时有责任刘邓大军败仗那么多、长津湖战役宋时有责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